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科普|千杯不倒這種事可能早已命中註定

昨天和朋友喝酒又是一杯就倒, 能否以勤補拙, 練出好酒量呢?

你想練成千杯不倒?其實, 一個人是否能喝酒早已命中註定!

在討論是否可以練出千杯不倒這個問題前,

我們先看看酒精在體內的代謝過程。

酒精也就是乙醇, 主要是在肝臟代謝。

代謝“三步走”

1

乙醇被代謝成乙醛

2

乙醛被代謝成乙酸

3

乙酸被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

其中起關鍵作用的, 是乙醛脫氫酶和乙醇脫氫酶的活性。 酶的數量多、活性大, 酒精被代謝的速度就更快, 數量少、活性小, 乙醇及其代謝產物就容易在體內蓄積。 而這些產物會作用於大腦和神經, 導致人出現暈乎、興奮、臉紅、嘔吐等症狀。

可見酶的數量和活性是喝酒的關鍵。

那麼這些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答案:基因!

據調查研究, 大約70%的漢族人體內, 存在一種“解酒基因”, 它是乙醇脫氫酶的一種變種, 有助於加快乙醇分解速度約13倍,

同時能夠分解與乙醇結構類似的存在於酒精中的毒素。

但別高興, 加速乙醇轉變為乙醛只是三步走的第一步。 實際上, 我國很多人乙醛脫氫酶的基因“不給力”, 分解乙醛能力和節奏跟不上, 也就是三步走的第二步, 這導致乙醛繼續留在體內。 更不幸的是,

我國攜帶這種“不給力”的乙醛脫氫酶基因的人還很多, 大約有18%, 而在歐美人中, 幾乎沒有人攜帶這種基因。

所以你一喝酒就上臉上頭, 很可能和本身的“飲酒基因”不強大有關。

後天努力, 勤能補拙?

首先告訴大家, 酒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能練出來的。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 不少男生剛入大學時, 喝一瓶啤酒都能吐。 然而大學四年過去了, 男生們在酒桌上經歷了多輪鍛煉後, 酒量慢慢就提高了。 工作幾年後, 當年這些不勝酒力的男同學們, 喝一瓶啤酒完全是小case。

那麼所謂的“練出了酒量 ”究竟是怎麼回事?練酒量用科學語言叫做“酒精耐受”:相同量的酒精, 對身體功能和行為產生更輕微的效果。 而我們身體有很強的適應性, 通過長期飲酒, 幾乎所有人都可以慢慢產生不同程度的酒精耐受。

酒精耐受分為兩類, 一類為功能性耐受, 另一類為代謝性耐受。

功能性耐受是指喝酒後, 身體解酒能力並沒有變強, 只不過身體, 尤其是大腦和神經, 對酒精變得越來越不敏感, 導致原來酒精對人產生的暈眩、興奮等作用表現不明顯, 這時候人會覺得比以前更能喝。 然而功能性耐受會存在一個隱患, 即經常自我感覺良好, 覺得自己酒量變好了, 越來越能喝, 但是實際上自身的解酒能力又沒有增強, 酒精仍然在體內存在, 身體的各個器官受到越來越多酒精和乙醛的毒害。

代謝性耐受是指代謝酒精的能力變強了,即“乙醇→乙醛→乙酸”這個過程變快,酒精能更快地從體內排出去,降低對於各大器官的損害。代謝性耐受也是長期酒精刺激下,一種身體的適應,但不是通過改變大腦感覺,而是通過改變肝臟中酶的活性,讓它們變得越來越強。這種耐受聽上去“更好”,但實際上也存在問題。因為負責解酒的酶也負責代謝藥物,分解酒的速度加快了,同時分解藥物的能力也加快,對於一些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藥物分解加快,就會演變成藥效不好等。所以代謝性耐受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

所以綜上所述,雖然能靠練習提高一點酒量,但沒有“飲酒基因”優勢的人練酒,與其說提高了酒量,不如說提高了“受虐能力”。

年輕人,不要勉強喲~

網路綜合

編輯:項明祥 校對:何飄飄 徐璐璐 王航飛

代謝性耐受是指代謝酒精的能力變強了,即“乙醇→乙醛→乙酸”這個過程變快,酒精能更快地從體內排出去,降低對於各大器官的損害。代謝性耐受也是長期酒精刺激下,一種身體的適應,但不是通過改變大腦感覺,而是通過改變肝臟中酶的活性,讓它們變得越來越強。這種耐受聽上去“更好”,但實際上也存在問題。因為負責解酒的酶也負責代謝藥物,分解酒的速度加快了,同時分解藥物的能力也加快,對於一些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藥物分解加快,就會演變成藥效不好等。所以代謝性耐受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

所以綜上所述,雖然能靠練習提高一點酒量,但沒有“飲酒基因”優勢的人練酒,與其說提高了酒量,不如說提高了“受虐能力”。

年輕人,不要勉強喲~

網路綜合

編輯:項明祥 校對:何飄飄 徐璐璐 王航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