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樟樹記憶丨樟樹藥文化遺產中最大最完整的藥業勝跡一一三皇宮

三皇宮, 位於樟樹市區北部邊街, 始建于宋代, 現存三皇宮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 因正殿供奉伏羲、神農、黃帝三皇神位, 故名“三皇宮”。

樟樹的藥材交易始於三國時期,當時即有人懸壺街頭擺攤售藥, 形成小額交易。

宋代, 樟樹藥業崛起, 逐漸形成藥材集散和炮製中心。 宋代文人宋遠有一道《意難忘》詞中贊曰:“更與誰題詩藥市, 沽酒新豐!”

清代初期, 樟樹藥業進入鼎盛時期, 藥商“萬里環至, 肩摩於途”, 獲“藥碼頭”之稱。 接著, 樟樹藥業進入黃金時代, “商民樂業, 貨物充盈, 厘金益增, 人文益盛, 雖通都大邑, 無以複過”。 道光年間(西元1821年至1850年), 鎮內即有藥材行、莊、號、店近二百家, 與河北安國齊名, 號為全國南北兩大藥市。

為了擴大交流場所, 清光緒十三年, 即西元1887年, 樟樹藥業界同仁集資公建了“三皇宮”。 宮內供有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三皇”及歷代醫藥界聖醫妙手計十三人塑像。 有歌謠印證:伏羲居首二神農, 三代軒轅黃帝宗, 歧白真人居第四, 五名扁鵲妙醫功, 盧醫居六七仲景, 景岳先生八代中, 第九華陀叔和十,

皇甫先生居十一, 太極先師居十二, 孫思邈坐十三宮。

按照歷史傳統習慣, 每逢農曆四月二十八日, 樟樹藥業界同仁, 在三皇宮藥業會館集會聚餐, 三皇宮成了藥業同仁向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及扁鵲、張仲景、華陀、王叔和、皇甫謐、葛玄、孫思邈、王惟一、李時珍、王葉天等歷代醫藥家致祭, 進行藥材交易, 調劑餘缺、交流商情、廣招四方藥商的場所。 每次集會歷時半月, 熱鬧非凡。

三皇宮座落在樟樹鎮北三皇街,建築面積為889.83平方米,由正殿、種殿,左右廂房,裡院、戲臺,套間、客廳、寢室等部分組成,平面為四合院式佈局。凹形八字門樓,青灰磚中嵌綠豆石浮雕人物、走獸、翔禽及百花草卉圖案。門樓上端豎鑲石刻雕匾“三皇宮”,橫鑲“如遊上世”,門聯為“曆刦真師朝聖闕,終天草木載皇仁”。正殿為懸山頂,通柱排列,構架舉折較高,徹上明造,舉折頗高。正檀有“皇清光緒十三年丁亥鴻餐孟夏四月吉日樟樹藥材行鋪公建”二十五字,左右設長形殿,右側稱“關帝廟”,左側稱“文昌宮”,與正殿相連。裡院坪場以花崗岩平鋪,四方與廓坡交接處開散水溝,兩側置廂房,長與坪場等同。裡院坪場至大門正中,木結構戲臺,高二米,檯面35.5平方米。藻井由菱角形木作螺旋排列,正中浮雕雲龍隆起,天花板以條木組織幾何紋飾,圖案繁縟,朱漆為地,貼金燦爛,色彩鮮明,形式美麗,技藝高超,是難能可貴之製作。戲臺迄今保存尚好,為樟樹藥市史現存的唯一佐證。為了保護好藥業古跡,1960年,省曾撥專款對“關帝廟”、“文昌宮”門面進行過一次維修。可惜的是正殿門面浮雕,在“文革”中全部遭到破壞。1984年,清江縣人民政府公佈“三皇宮”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皇宮是樟樹藥文化遺產中最大最完整的藥業勝跡。2007年10月重修。正是:斗拱雕龍脾扁斜,煙塵不掩舊繁華,年深更在巷深處,時有同仁尋老家。

三皇宮座落在樟樹鎮北三皇街,建築面積為889.83平方米,由正殿、種殿,左右廂房,裡院、戲臺,套間、客廳、寢室等部分組成,平面為四合院式佈局。凹形八字門樓,青灰磚中嵌綠豆石浮雕人物、走獸、翔禽及百花草卉圖案。門樓上端豎鑲石刻雕匾“三皇宮”,橫鑲“如遊上世”,門聯為“曆刦真師朝聖闕,終天草木載皇仁”。正殿為懸山頂,通柱排列,構架舉折較高,徹上明造,舉折頗高。正檀有“皇清光緒十三年丁亥鴻餐孟夏四月吉日樟樹藥材行鋪公建”二十五字,左右設長形殿,右側稱“關帝廟”,左側稱“文昌宮”,與正殿相連。裡院坪場以花崗岩平鋪,四方與廓坡交接處開散水溝,兩側置廂房,長與坪場等同。裡院坪場至大門正中,木結構戲臺,高二米,檯面35.5平方米。藻井由菱角形木作螺旋排列,正中浮雕雲龍隆起,天花板以條木組織幾何紋飾,圖案繁縟,朱漆為地,貼金燦爛,色彩鮮明,形式美麗,技藝高超,是難能可貴之製作。戲臺迄今保存尚好,為樟樹藥市史現存的唯一佐證。為了保護好藥業古跡,1960年,省曾撥專款對“關帝廟”、“文昌宮”門面進行過一次維修。可惜的是正殿門面浮雕,在“文革”中全部遭到破壞。1984年,清江縣人民政府公佈“三皇宮”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皇宮是樟樹藥文化遺產中最大最完整的藥業勝跡。2007年10月重修。正是:斗拱雕龍脾扁斜,煙塵不掩舊繁華,年深更在巷深處,時有同仁尋老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