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清風過屋樑,那是故鄉“回遷房”的味道

錦繡城內滿園多松柏

芙蓉城外遍地滿牡丹

江南舊城, 重溫昨日夢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南

其中最美的或許是吳冠中畫裡的那個

乾淨筆觸, 寫意畫風, 超實入境, 超凡入聖

對於久居城市的人來說

這種秀潤淡雅的美感和愜意

已然是內心深處的世外桃源

如今, 它活生生變成了現實

作家郁達夫曾在小說《東梓關》裡描述:

這是一個恬靜、悠閒、安然、

自足的江邊小鎮

彌漫著純樸溫暖的民風

沒錯

這正是與小說同名的“東梓關”

一個遠離喧囂

沒有鄉愁的山水田園古村落

曾經熙熙攘攘的古碼頭仍在

郁達夫曾經住過的許家大院也在

還有久經歲月的馬頭牆、凹凸的青石板路

徜徉其間, 恍如穿越了歷史

十年前

為謀生計的年輕人相繼“出走”

只留下老人和老宅

在頹牆敗瓦裡風燭殘年

可家依舊是家

“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的場景

仍深深印刻在幾輩人的心裡

賺了錢的人們

陸續回村打算重建老屋

村裡卻要統一規劃安置

不允許私自改動老宅

夢回江南舊夢

一做就是十年

直到一個契機的出現

不舍·野馬嶺

一張圖, 圓了整個村的夢

他就是“造夢者”

孟凡浩

說起孟凡浩

或許很多人不熟悉

但說起“外婆家”老闆吳國平

投資建造的“不舍·野馬嶺”

可謂是如雷貫耳

可是孟凡浩過去設計最多的是

高端居住社區和商業綜合體

對於農民的回遷安置房

還沒有案例經驗

這不是有錢人玩情懷

兒時鄉親們實實在在

要住一輩子的房子

孟凡浩先考慮一個問題:

村民們想要一所什麼樣的房子

孟凡浩反復和鄉親們

交流徵集意見

經過多次打磨

才敲定回遷房的設計方案

新的房屋總共有3層

面積從290平到340平不等

每套房子至少有4個臥室

採用磚混結構,然後刷白

這樣改造下來最經濟

而村民們一直保留的生活習慣

比如在院子裡洗衣服晾衣服,用灶台做飯

凡是原有生活習慣所需要的空間和功能

孟凡浩都一一考慮進去

在這次的回遷房設計中

他堅信不能把

設計師的理念強加給村民

而是要站在他們的角度

找出多數人共同的需求

譬如他就給每戶設計了

三個功能不同的小院子

並遵循當地 “堂屋坐北朝南

院落由南進入” 的習俗

三個小院分為前院、內院和後院

前院開敞,可以放些常用的農具或車輛

內院靜謐,可以放一些柴火和雜物

後院私密,可以栽花種草養用來休閒

為了村民的居住有獨立性

相鄰的兩戶民居不共用一堵牆

而是留出了1.6到3.2米不等的空間

日常生活上有了私密獨立性

鄰里鄰居相互也不會被打擾

在滿足村民的生活需求之後

孟凡浩考慮才怎樣讓村落

保留江南民居的風韻

還要體現設計美感及巧妙的創意

於是他想到畫家

吳冠中先生的江南系列作品

於是黑白灰成了村落的主色調

屋頂的線條像極了吳冠中的畫

看不到具象的描繪,只有抽象的唯美

既現代簡約的設計感

又有老屋的味道

從外面看這些白牆黑線條的組合

會以為這是一所所古典藝術館

江南唯美的意境乍現眼前

每家每戶牆壁上的窗戶

延續了古樸風格裡的木質格柵

虛虛實實相結合,映襯在白牆之上

格外通透,又散發著江南的韻味

房屋的大門

採用老式雙扇木質風格

白色的牆壁上釘上了一塊木質的門牌

些許有幾分禪意的感覺

村民不需要城市裡的

酒吧和咖啡廳

但他們也需要屬於自己的

公共活動空間

於是設計師還專門選了一處老宅

改造成鄉村圖書館

樣式風格散發著古樸的氣息

四處彌漫著書卷的清香和雋永的味道

在村落的入口處

還建造了一塊寬敞的村民活動中心

村裡有什麼集體活動都能在這舉行

平時老人們在這裡下棋聊天

晚上年輕人在這裡談情說愛

孩子們在這裡嬉戲玩耍

男女老少皆宜,其樂融融

整整兩年時間

一座頹廢蕭條的老村莊

變成了有江南

古風遺韻的嶄新村落

村裡不僅一派

欣欣向榮的生活氣息

就連城裡人知道後都紛紛來這度週末

對於東梓關村的村民而言

他們或許不懂得

吳冠中筆下的唯美江南

但他們生活在這裡愜意、舒適、安心

對於在城市裡遙望故鄉的人而言

東梓關美的就像

世外桃源的現實版

很像那個夢中常見到的故鄉

在這樣的地方

鄉愁從此不必漂泊

因為東梓關就是一整個故鄉

新的房屋總共有3層

面積從290平到340平不等

每套房子至少有4個臥室

採用磚混結構,然後刷白

這樣改造下來最經濟

而村民們一直保留的生活習慣

比如在院子裡洗衣服晾衣服,用灶台做飯

凡是原有生活習慣所需要的空間和功能

孟凡浩都一一考慮進去

在這次的回遷房設計中

他堅信不能把

設計師的理念強加給村民

而是要站在他們的角度

找出多數人共同的需求

譬如他就給每戶設計了

三個功能不同的小院子

並遵循當地 “堂屋坐北朝南

院落由南進入” 的習俗

三個小院分為前院、內院和後院

前院開敞,可以放些常用的農具或車輛

內院靜謐,可以放一些柴火和雜物

後院私密,可以栽花種草養用來休閒

為了村民的居住有獨立性

相鄰的兩戶民居不共用一堵牆

而是留出了1.6到3.2米不等的空間

日常生活上有了私密獨立性

鄰里鄰居相互也不會被打擾

在滿足村民的生活需求之後

孟凡浩考慮才怎樣讓村落

保留江南民居的風韻

還要體現設計美感及巧妙的創意

於是他想到畫家

吳冠中先生的江南系列作品

於是黑白灰成了村落的主色調

屋頂的線條像極了吳冠中的畫

看不到具象的描繪,只有抽象的唯美

既現代簡約的設計感

又有老屋的味道

從外面看這些白牆黑線條的組合

會以為這是一所所古典藝術館

江南唯美的意境乍現眼前

每家每戶牆壁上的窗戶

延續了古樸風格裡的木質格柵

虛虛實實相結合,映襯在白牆之上

格外通透,又散發著江南的韻味

房屋的大門

採用老式雙扇木質風格

白色的牆壁上釘上了一塊木質的門牌

些許有幾分禪意的感覺

村民不需要城市裡的

酒吧和咖啡廳

但他們也需要屬於自己的

公共活動空間

於是設計師還專門選了一處老宅

改造成鄉村圖書館

樣式風格散發著古樸的氣息

四處彌漫著書卷的清香和雋永的味道

在村落的入口處

還建造了一塊寬敞的村民活動中心

村裡有什麼集體活動都能在這舉行

平時老人們在這裡下棋聊天

晚上年輕人在這裡談情說愛

孩子們在這裡嬉戲玩耍

男女老少皆宜,其樂融融

整整兩年時間

一座頹廢蕭條的老村莊

變成了有江南

古風遺韻的嶄新村落

村裡不僅一派

欣欣向榮的生活氣息

就連城裡人知道後都紛紛來這度週末

對於東梓關村的村民而言

他們或許不懂得

吳冠中筆下的唯美江南

但他們生活在這裡愜意、舒適、安心

對於在城市裡遙望故鄉的人而言

東梓關美的就像

世外桃源的現實版

很像那個夢中常見到的故鄉

在這樣的地方

鄉愁從此不必漂泊

因為東梓關就是一整個故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