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孤城血戰韃虜漢奸:太平天國守城名將林啟榮 多次打敗湘軍精銳

在整個太平天國歷史上, 有這樣一位人物:堅守一城, 直面最強大敵人(湘軍)長達5年之久, 可謂心性堅韌, 連他的老對手曾國藩也不得不說,

‘林啟榮之堅韌, 實不可及也’。 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篇文章的主人公-頂天侯林啟榮。

為什麼太平天國有那麼多優秀的歷史人物, 要先說林啟榮, 因為他有兩點優秀品質, 筆者認為很難得, 首先, 忠誠, 絕不投降, 哪怕對手給的條件再優惠, 再高, 要出賣現在的團隊, 跳槽是不可能的;

其次, 從入夥7年來兢兢業業堅守崗位, 一絲不苟, 出色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 不容易, 哪怕不漲薪, 不升職, 還要堅持, 直至掛掉, 這兩點即使放到現在也是很難得的, 絕對組織上的核心骨幹, 中流砥柱

林啟榮在起義前的生平, 史料記載並不多, 只知道他入夥以來, 一直是東王楊秀清的嫡系, 鐵跟班。 那我們就直入主題, 寫寫他鎮守九江的事蹟吧。

1853年, 可謂是太平軍前期頗為輝煌的一年, 這一年太平軍攻破並定都南京, 兵多糧廣, 但南京始終地盤太小, 養活不了那麼多人, 於是領導層決定, 派出兩隻主力隊伍分別北伐和西征, 北伐部隊由太平軍老幹部林鳳祥、李開芳帶隊, 統兵2萬, 自揚州一路向北開進, 目標在於, 端掉清軍的老巢-北京;西征軍由胡以晃、賴漢英、曾天養、林啟榮帶隊, 統兵數萬, 船千隻, 改走水路, 坐船西上, 目的在於開疆擴土, 拉糧拉人, 西征軍進展不錯, 很快打下了軍事重鎮安慶, 包圍南昌, 但南昌是曾國藩的老巢, 怎麼能那麼容易搞下來呢, 連攻三月, 搞不下來, 雙方反復搞拉鋸戰, 添人加馬, 太平軍也好幾次炸開了城牆, 登上了南昌的城頭, 可就是打不下來,

終於大領導楊秀清坐不住了, 算了, 拿不下來, 就不耗著了, 撤圍北上, 順道打下了九江, 留下林啟榮鎮守, 剩下的人馬分為三撥, 一路由胡以晃、曾天養率領, 以安慶為據點搞搞安徽的軍事民生建設, 一路由石祥禎、韋俊率領去打湖北武昌, 西征擴展算告一段落了。

再回過頭來, 說我們故事的主人公, 林啟榮, 雖然變攻城為守城, 然而老林的任務還是很艱巨的, 因為九江是直接面對敵人的第一門戶(西連武昌、東接安慶), 對手湘軍也是敵人中最兇狠強悍的, 總之, 一句話, 搞戰略防衛建設, 不容易。

老林戰事修的不賴, 在九江隔江對岸的小池口, 建造了一座新城作為防禦(加兵加炮), 九江東50裡外的湖口是羅大綱的駐地, 由此九江、小池口、湖口,

互為犄角, 相互馳援, 可謂固若金湯。

終於考驗要降臨了。

1854年底, 湘勇在曾國藩曾老師的領導下, 大爆發了一回, 突破太平軍鄂東田家鎮、半壁山防線, 直取九江, 他的戰略很嚴謹, 不愧是老戲骨, 水師封鎖九江江面, 陸師完成其他陸路合圍, 另外分軍湖口方向阻止援軍, 想圍城打援, 對九江包餃子, 然而攻打了一個月, 發現林啟榮沒那麼好對付, 就想換法子了, 先去搞掉九江週邊, 等我占了週邊, 不怕你不困死, 於是準備搞湖口了, 哪知道石達開此時已率部馳援湖口, 湖口守將羅大綱也不是吃素的, 畢竟是土匪出身, 渾身是膽, 沒多久就把湘軍水師打的七零八落, 曾老師自殺不成, 灰溜溜的走掉了。

湖口大敗, 湘軍無力再戰,

陸續撤走, 但是九江城下還是留了一股尾巴, 死死的盯著, 就是塔齊布那一撥人馬, 說起這塔齊布, 還是有點來頭的, 滿人提督, 是滿營中為數不多的勇將之一, 先後多次破壞了太平軍的好事, 先是在湘潭, 圍殲了太平軍林邵璋部, 使太平軍攻佔長沙, 進取兩廣的計畫徹底落空, 後來在城陵磯大戰中搞死了太平天國的一位驍將曾天養(死的太冤, 後面再說), 接著又攻佔武昌, 帶頭突破田家鎮防線, 在九江城下牢牢紮根, 你們說, 這種人, 太平軍不痛恨麼, 簡直是恨得牙癢, 於是老林決定復仇了, 替兄弟們出出頭, 辦法很簡單, 死守九江, 氣死你, 等死你, 結果真的奏效了, 塔齊布在九江城下, 久攻不下, 真的氣血攻心, 掛掉了, 老大死了, 下面自然做鳥獸散,不提。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來軟的吧,因為對手實在太強大,曾老師雖然對林啟榮恨得牙癢癢,但是也沒辦法,為了避免傷亡,決定招降。先說說大清朝的招降政策吧,太平軍起義爆發後,咸豐皇帝氣的不行,剛剛被洋毛子在鴉片戰爭中敲詐了一筆,現在又在鬧窩裡反,如何不氣,認為廣東、廣西的粵匪實在囂張可惡,攻佔城池,殺官劫糧,頒指絕不寬恕粵匪,但如果,你要是在老家湖南、湖北參加的太平軍,那投降了可以不殺,後來政策稍有變動,如果你在佔據城池、有戰鬥力的情況下,舉義投誠,可以不殺,嘿嘿,如果你是被圍城彈盡糧絕,想投降,就沒有那麼好運了,也許對方會說,可以讓你繳械投降,然後再告訴你分批去小黑屋領回家的路票和糧票,嘿嘿,那其實是去殺頭。當然,政策歸政策,實際情況並非完全如此,比如張國梁,後來的韋俊(韋昌輝弟弟),都是廣東人,清廷不但沒殺,還加官進爵,當然也有運氣差的,比較出名的就是後來的蘇州殺降事件(後話暫時不說)。這邊再說曾老師如何招降林啟榮,那必然要寫一封讀起來讓人潸然淚下的招降書了,還別說,這封招降書寫的還是真好,我看了都忍不住要被感動了。首先,曾老師在信中分析了下當前形勢,大意就是,老林呀,你現在處境很危險,第一,你是楊秀清舊部,現在楊秀清在天津事變中被幹掉了,你以為韋昌輝會放過你麼;第二,我們湘軍這邊現在也下定決心了,務必要搞下九江,你可以擋我們一年,還能擋我們一輩子嗎;第三,你的隊伍裡有很多天地會的朋友,你以為他們會很忠心麼,之前楊老闆在的時候,他們還會聽聽話,現在楊老闆死了,就不好說了呀。其實老曾說的很對,情況確實也確實是這麼個情況,接著老曾婉轉一笑,繼續拋橄欖枝了,你要在那邊不好混的話,來我們這裡也是可以的嘛,官照做,不會你比那邊底,薪水也不會比你那邊少,可以參照張國梁的條件那樣開(張國梁那時已經是提督了,一品大吏,官兒確實不小),而且重要的是,來我們這裡可以幫你一起打仇人,搞死韋昌輝。聽聽這條件,還是挺好的,高職高薪,重要的是還可以搞掉仇人,但是曾老師還是低估了我們老林的人品,投降對於某些人是無效的,因為他們的信仰裡就沒有投降二字,這就是大義。林啟榮當然不會投降,反而知道了九江在曾老鬼心目中的重要性,加緊吩咐加強戰備。

既然軟的也不行了,那還是來硬的吧,沒辦法,九江不拿下,安慶就沒法拿下,安慶不拿下,南京就不能拿下,總之戰略已經在曾老鬼心中訂好了,事情就要一步一步來做,曾國藩此時心中就一個信念,誓取九江。而此時林啟榮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了,先是天京事變,老上司被搞掉了,國中損失了一大批精銳,上面分配下來的資源自然也就少了,而曾經並肩作戰的老戰友翼王石達開也率部出走,不再支援了,緊接著北部相互呼應的屏障武漢也丟掉了,湘軍可以完全抽身來搞九江了,總之,形勢利於敵方。

終於,1856年底,曾國藩熬不住了,捲土重來,發兵九江,沒辦法,皇帝催的緊,不能只要兵,要餉,不出成績呀,是時候該拿下九江做做業績了。曾老師這次的打法和上次類似,由湖北提督楊載福率領水師封鎖江面,由按察使李續賓率領陸師合圍陸面,然後在一步步搞掉九江對岸的新城,和東面的湖口(此時羅大綱已死,守軍戰鬥力大不如以前),至此,九江完全成了一座孤城。難道就沒有外援了麼,有,但不多,洪秀全派了一支水師,由黃文金率領,很快被楊載福打敗。我們再說說九江城裡的情況吧,兵力,1.7萬人,按理說也不少了,據險可守,但致命是沒有糧食吃,你沒有彈藥,可以在敵人打上城樓的時候用刀把他們砍下去,那如果沒有糧食,估計敵人登上城樓的時候連舉刀的力氣都沒有了。就這樣,老林堅守到了1858年5月,終於撐不下去了,湘軍炸塌城牆,一擁而進,林啟榮和1.7萬名壯士一同犧牲,在天朝歷史上寫下了極為濃烈的一筆,據後來敵參謀趙烈文日記中描述,九江被攻破時,城裡的人肉都賣到好幾十文一斤了,炮臺上的士兵都是用鎖鏈綁在炮上,要不然就會餓倒在地上,可見當時戰況是多麼慘烈。

曾國藩:林啟榮之堅韌,實不可及也

日本人白浪庵滔天:睢陽而後有斯人

胡林翼:昔年九江之賊,剖腹皆菜色。三日無米,究能坐困,兵不如賊,其理難通

下面自然做鳥獸散,不提。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來軟的吧,因為對手實在太強大,曾老師雖然對林啟榮恨得牙癢癢,但是也沒辦法,為了避免傷亡,決定招降。先說說大清朝的招降政策吧,太平軍起義爆發後,咸豐皇帝氣的不行,剛剛被洋毛子在鴉片戰爭中敲詐了一筆,現在又在鬧窩裡反,如何不氣,認為廣東、廣西的粵匪實在囂張可惡,攻佔城池,殺官劫糧,頒指絕不寬恕粵匪,但如果,你要是在老家湖南、湖北參加的太平軍,那投降了可以不殺,後來政策稍有變動,如果你在佔據城池、有戰鬥力的情況下,舉義投誠,可以不殺,嘿嘿,如果你是被圍城彈盡糧絕,想投降,就沒有那麼好運了,也許對方會說,可以讓你繳械投降,然後再告訴你分批去小黑屋領回家的路票和糧票,嘿嘿,那其實是去殺頭。當然,政策歸政策,實際情況並非完全如此,比如張國梁,後來的韋俊(韋昌輝弟弟),都是廣東人,清廷不但沒殺,還加官進爵,當然也有運氣差的,比較出名的就是後來的蘇州殺降事件(後話暫時不說)。這邊再說曾老師如何招降林啟榮,那必然要寫一封讀起來讓人潸然淚下的招降書了,還別說,這封招降書寫的還是真好,我看了都忍不住要被感動了。首先,曾老師在信中分析了下當前形勢,大意就是,老林呀,你現在處境很危險,第一,你是楊秀清舊部,現在楊秀清在天津事變中被幹掉了,你以為韋昌輝會放過你麼;第二,我們湘軍這邊現在也下定決心了,務必要搞下九江,你可以擋我們一年,還能擋我們一輩子嗎;第三,你的隊伍裡有很多天地會的朋友,你以為他們會很忠心麼,之前楊老闆在的時候,他們還會聽聽話,現在楊老闆死了,就不好說了呀。其實老曾說的很對,情況確實也確實是這麼個情況,接著老曾婉轉一笑,繼續拋橄欖枝了,你要在那邊不好混的話,來我們這裡也是可以的嘛,官照做,不會你比那邊底,薪水也不會比你那邊少,可以參照張國梁的條件那樣開(張國梁那時已經是提督了,一品大吏,官兒確實不小),而且重要的是,來我們這裡可以幫你一起打仇人,搞死韋昌輝。聽聽這條件,還是挺好的,高職高薪,重要的是還可以搞掉仇人,但是曾老師還是低估了我們老林的人品,投降對於某些人是無效的,因為他們的信仰裡就沒有投降二字,這就是大義。林啟榮當然不會投降,反而知道了九江在曾老鬼心目中的重要性,加緊吩咐加強戰備。

既然軟的也不行了,那還是來硬的吧,沒辦法,九江不拿下,安慶就沒法拿下,安慶不拿下,南京就不能拿下,總之戰略已經在曾老鬼心中訂好了,事情就要一步一步來做,曾國藩此時心中就一個信念,誓取九江。而此時林啟榮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了,先是天京事變,老上司被搞掉了,國中損失了一大批精銳,上面分配下來的資源自然也就少了,而曾經並肩作戰的老戰友翼王石達開也率部出走,不再支援了,緊接著北部相互呼應的屏障武漢也丟掉了,湘軍可以完全抽身來搞九江了,總之,形勢利於敵方。

終於,1856年底,曾國藩熬不住了,捲土重來,發兵九江,沒辦法,皇帝催的緊,不能只要兵,要餉,不出成績呀,是時候該拿下九江做做業績了。曾老師這次的打法和上次類似,由湖北提督楊載福率領水師封鎖江面,由按察使李續賓率領陸師合圍陸面,然後在一步步搞掉九江對岸的新城,和東面的湖口(此時羅大綱已死,守軍戰鬥力大不如以前),至此,九江完全成了一座孤城。難道就沒有外援了麼,有,但不多,洪秀全派了一支水師,由黃文金率領,很快被楊載福打敗。我們再說說九江城裡的情況吧,兵力,1.7萬人,按理說也不少了,據險可守,但致命是沒有糧食吃,你沒有彈藥,可以在敵人打上城樓的時候用刀把他們砍下去,那如果沒有糧食,估計敵人登上城樓的時候連舉刀的力氣都沒有了。就這樣,老林堅守到了1858年5月,終於撐不下去了,湘軍炸塌城牆,一擁而進,林啟榮和1.7萬名壯士一同犧牲,在天朝歷史上寫下了極為濃烈的一筆,據後來敵參謀趙烈文日記中描述,九江被攻破時,城裡的人肉都賣到好幾十文一斤了,炮臺上的士兵都是用鎖鏈綁在炮上,要不然就會餓倒在地上,可見當時戰況是多麼慘烈。

曾國藩:林啟榮之堅韌,實不可及也

日本人白浪庵滔天:睢陽而後有斯人

胡林翼:昔年九江之賊,剖腹皆菜色。三日無米,究能坐困,兵不如賊,其理難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