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領土縮水最嚴重的國家—第6期—尼泊爾:廓爾喀人永不屈服

入榜標準:

1、西元1500年以來的帝國與王國(狹義帝國)、殖民帝國(廣義帝國);

2、帝國在今天有廣被認可的繼承國;

3、在下圖中, 即1914年世界瓜分完畢時, 帝國或其繼承國依然保持獨立。

1914年形勢圖

往期回顧:

第6期:尼泊爾

(前一篇寫到日本, 把尼泊爾漏了, 其縮水率是低於日本的, 今天補上)

一、簡史

尼泊爾是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一個內陸國家, 北與中華相接, 其餘三面與印度為鄰。

尼泊爾文明歷史非常燦爛悠久,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即出生在尼泊爾的藍毗尼。 西元前6世紀開始, 尼泊爾人就開始定居於此, 並且誕生了諸多小國, 但是現代尼泊爾的形成與17世紀的廓爾喀人崛起相關。

尼泊爾大部分為山地

17世紀中期廓爾喀人在尼泊爾西部崛起, 後不斷向東擴張, 最終統一尼泊爾。

1768年, 廓爾喀王國結束了各地割據的狀態, 統一尼泊爾;

1788年, 廓爾喀入侵錫金, 併吞並錫金大部分領土;

此時的廓爾喀疆域也達到鼎盛:西北直抵喀什米爾, 東南達不丹、孟加拉, 佔據半個喜馬拉雅山麓。

1805年, 北部的尼泊爾王國

平定廓爾喀:

1814年, 英國入侵廓爾喀(尼泊爾), 英尼戰爭爆發。 廓爾喀首相親自率兵奮勇反抗, 74歲的老將軍巴克蒂·塔帕力戰身亡。 廓爾喀戰士的勇武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816年, 兩年的英尼戰爭, 廓爾喀最終戰敗, 被迫簽署條約割地求和。

74歲的巴克蒂·塔帕抗擊英軍,

英勇殉國

廓爾喀(尼泊爾)最終割讓了錫金(包括大吉嶺)、庫馬盎、加瓦爾等地與英屬印度, 最終成為現代印度的一部分。

如今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廓爾喀區域, 就是當時尼泊爾割讓的。

印度大吉嶺廓爾喀人獨立騷亂

英尼戰爭後, 英國開始干涉尼泊爾主權, 國內親英派更是通過政變掌控國家。但尼泊爾始終堅強得保持著國家獨立。

1923年,英國承認尼泊爾王國的獨立地位,並簽訂《永久和平條約》。二戰後,由於尼泊爾人的不懈鬥爭,英國的勢力最終退出。1951年,獨裁的親英派首相被趕下臺,尼泊爾王國成為君主立憲國家。

二、疆域縮水

1791年平定廓爾喀之前,尼泊爾巔峰疆域約為22~25萬平方公里

如今尼泊爾的疆域為14.7萬平方公里

疆域縮水率: 約 30~40%

尼泊爾戰敗後割讓大量領土給英屬印度

三、結語

尼泊爾通過不懈的抗爭,在近代列強的殖民侵略中,國家從未覆滅,尼泊爾人也對自己的國家始終保持獨立感到十分驕傲。

廓爾喀戰士斬殺英軍:與其懦弱地活著,不如就此死去

尼泊爾給世人印象最深的,還是他們英勇善戰的廓爾喀戰士。

英屬印度時期,英國就大量徵召廓爾喀人,成為其駐印部隊的重要力量。

廓爾喀傭兵最終成為英軍中常備軍,在各大戰場立下戰功。至今,英軍仍留有一個總數約3700人的廓爾喀傭兵旅。

當然,還有廓爾喀彎刀:

廓爾喀彎刀

榜單更新:

國內親英派更是通過政變掌控國家。但尼泊爾始終堅強得保持著國家獨立。

1923年,英國承認尼泊爾王國的獨立地位,並簽訂《永久和平條約》。二戰後,由於尼泊爾人的不懈鬥爭,英國的勢力最終退出。1951年,獨裁的親英派首相被趕下臺,尼泊爾王國成為君主立憲國家。

二、疆域縮水

1791年平定廓爾喀之前,尼泊爾巔峰疆域約為22~25萬平方公里

如今尼泊爾的疆域為14.7萬平方公里

疆域縮水率: 約 30~40%

尼泊爾戰敗後割讓大量領土給英屬印度

三、結語

尼泊爾通過不懈的抗爭,在近代列強的殖民侵略中,國家從未覆滅,尼泊爾人也對自己的國家始終保持獨立感到十分驕傲。

廓爾喀戰士斬殺英軍:與其懦弱地活著,不如就此死去

尼泊爾給世人印象最深的,還是他們英勇善戰的廓爾喀戰士。

英屬印度時期,英國就大量徵召廓爾喀人,成為其駐印部隊的重要力量。

廓爾喀傭兵最終成為英軍中常備軍,在各大戰場立下戰功。至今,英軍仍留有一個總數約3700人的廓爾喀傭兵旅。

當然,還有廓爾喀彎刀:

廓爾喀彎刀

榜單更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