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城曾與上海齊名,因錯失兩次良機,現在窮困潦倒,淪為五線城市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30年河東, 30年河西”, “人無常勢, 水無常形”。 而用在國家和城市的發展更是如此。 如下面這座城市, 曾被稱為長江五虎, 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領頭羊, 跟上海齊名。 但是因為錯過兩個機會, 現在淪落為五線城市, 窮困潦倒, 十分可惜。

這個城市就是位於武漢和南京之間的歷史文化名城安慶。 在清朝時期, 因為原來的江南省過於富裕和龐大, 因此被皇帝強行拆分成安徽和江蘇, 可以說當時的兩個省那可是富裕程度一樣。 而且安慶那是東南重鎮, 跟當時南京, 蘇州的地位那可是一樣的, 從安徽第一個字取自安慶就可以看出來。

而到了清末民國時代, 安慶地位更是進一步的上升, 洋務運動最火的兩個城市就是安慶和武漢。 安慶當時有安慶內軍械所, 一大批的民族工業在這裡建立, 被譽為民族工業的搖籃。 當時大清兩任的宰相級別人物曾國藩, 李鴻章都十分重視安慶。 而且安慶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扼守長江咽喉, 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且安慶有巨大的港口, 當時南方的物資除了走武漢, 大部分會經過安慶。 當時的安慶一片欣欣向榮, 是安徽最發達的城市。 當時跟武漢、上海、南京、重慶一起並列長江五虎城市, 活力十足。 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 太平軍將這裡視為重鎮防守, 成為南京的門戶和戰略咽喉城市。

但是, 現在的安慶, 早已經沒落, 別說跟上海比, 就是跟武漢、重慶比, 也差了一大截, 現在淪為五線城市。 安慶市下面有7、8個縣, 大多還是全國貧困縣, 滄桑一片啊。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結果呢?其實主要錯過了兩個機會。

第一是, 通商。

這個很多人不理解, 通商這不是屈辱的麼?其實在清末時代, 開口通商才是貿易的發展的開端, 只有通商了, 貨物才能流通, 貿易才能發展, 城市才能繁榮。 你看上海、寧波、武漢、重慶、南京等都是開口通商很早的城市, 所以城市發展比較好。

但是,當時因為安慶那是戰略重地,有大量駐軍,因此,清政府一直不願意答應安慶開口通商。當時西方去安慶考察了幾次,結論是這裡很富裕,適合貿易。但是跟清政府交涉幾次,都沒用,就是不給開,位置太嚴重了。這下,其他城市開口通商幾十年了,安慶還是封閉狀態,第一次開始落後了。

第二次,省會之爭。

而新中國成立後,安慶依然是安徽最富,最大,最強的城市,按照理論來說應該繼續作為省會。但是,當時安徽省主要的領導都是安徽北部的,因此,將當時安徽省的省會,遷移到了合肥。合肥當時可是一個人口3萬人,3層樓都沒有的小縣城啊。

放著安慶大城市不去建設,去建設合肥,所以這至今被看做安徽的失誤之處,也是現在發展落後的主要原因。因為,建設合肥花費大量的財力,抽幹了原本很好的安慶,皖南地區,但是合肥發展基礎又太差,整個造成了拖累。而原本可以一飛沖天,與武漢等齊頭並進的安慶,從此進入沒落的軌道,到現在,只是一個五線城市,很是可惜啊。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真相背後】

但是,當時因為安慶那是戰略重地,有大量駐軍,因此,清政府一直不願意答應安慶開口通商。當時西方去安慶考察了幾次,結論是這裡很富裕,適合貿易。但是跟清政府交涉幾次,都沒用,就是不給開,位置太嚴重了。這下,其他城市開口通商幾十年了,安慶還是封閉狀態,第一次開始落後了。

第二次,省會之爭。

而新中國成立後,安慶依然是安徽最富,最大,最強的城市,按照理論來說應該繼續作為省會。但是,當時安徽省主要的領導都是安徽北部的,因此,將當時安徽省的省會,遷移到了合肥。合肥當時可是一個人口3萬人,3層樓都沒有的小縣城啊。

放著安慶大城市不去建設,去建設合肥,所以這至今被看做安徽的失誤之處,也是現在發展落後的主要原因。因為,建設合肥花費大量的財力,抽幹了原本很好的安慶,皖南地區,但是合肥發展基礎又太差,整個造成了拖累。而原本可以一飛沖天,與武漢等齊頭並進的安慶,從此進入沒落的軌道,到現在,只是一個五線城市,很是可惜啊。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真相背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