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年過去,教育資訊化實施過程中遇到了這些問題

芥末堆 子航 9月18日 報導

2012年, 教育部印發《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 五年後, 教育資訊化理念和體系已經在許多地區落地, 公立學校們正在引進相應的設備和開設課程。

但如何將資訊化技術和教學充分結合, 仍然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近日, 在新華網主辦的第一屆資訊化基礎教育變革峰會上,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表示, 廣義的資訊技術將會對教育起到很大的支持和促進作用, 教育培養人的目標、過程和方式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 資訊技術和教育進行融合, 難點仍在教育。

教育資訊化的現狀

會上,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總結了目前教育資訊化面臨的問題:

教育界的觀念和認識與時代的發展還存在差別;

資訊技術並沒有真正融入到教育教學;

全社會教育資訊化素養需要提高;

教育制定者需要瞭解資訊化技術給教育決策和教育政策帶來的變化;

邊遠地區的互聯網介入條件仍然有限。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觀點, 教育資訊化具有起步、應用、融合、創新四個階段。 北京師範大學遠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鄭勤華認為, 目前國內教育資訊化的發展正在從應用轉向融合, 有些部分已經出現創新。

鄭勤華說, 雖然線上教育和慕課的教學方式仍以聽講和練習為主, 並沒有獨特的創新, 但慕課形式可能從制度上帶來變革, 使得高等教育的服務碎片化。 “我認為這是在服務模式上更重要的一種創新。 ”

另一方面, 鄭勤華認為, 技術正在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變, “傳統意義的決策, 因為涉及到大量的資料, 特別是伴隨式的資料,

所以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決策週期和決策方式。 今天我們可以用資料去做分析, 然後通過一些視覺化的方式來實現, 整個辦學更加精准。 ”

“互聯網+教育”是指利用這一系列的技術, 跨越學校和班級的界限, 面向學習者個體, 提供的優質、靈活、個性化的教育的新型服務模式。 ”鄭勤華表示, 線上教育發展的新階段, 不僅要面對技術的創新, 教育體系和教學結構同樣需要革命性的創新“可能我們體制上要有相應的變化才能支撐這樣一個創新”。

教育資訊化在公立學校的實踐與問題

2016年教育部發佈《教育資訊化“十三五”規劃》, 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資訊化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認為, 若想在中小學課程中實現教育資訊化,

僅將課程內容資訊化是沒有意義的, 應該體現在學習理念與教學和評價的方式。

李志民也有同樣的觀點, 教育資訊化應該是由技術主導的行業變化, 而非單純通過技術手段來提高服務品質, 並不改變行業形態。 “到了資訊社會, 所有的教育要素將集中在網路平臺上, 教育的實施將是以個人選擇為主, 真正的實現教育公平, 實現個性化學習。 ”

在教育資訊化的應用方面, 北京市三十五中學校長朱建民舉例, 資訊化在中小學中的主要應用是實現課堂教學中的走班制,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實現個性化學習, 使其潛質、優勢和今後的發展與學業相結合。 “三十五中在高中部實行走班制, 學生就是通過雲平臺來選課,

現在做到了一人一課表。 ”

另一方面, 不少中學與相應高校和教育企業開展合作, 建立STEAM實驗室, 為學生提供STEAM類的課程。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長李有毅說, 十二中目前就與科大訊飛在教育資訊化方面開展合作。

“第一個挑戰是, 到底應該是讓資訊技術為教育服務, 還是教育為這些產品服務。 ”王殿軍認為, 這是繼續推進教育資訊化將要面對的挑戰, 雖然資訊化説明教育克服了一些時空的限制, 但能否設計出隨時隨地學習的內容才是關鍵問題。 “我們的挑戰是, 教育的內容和提供的方式是否符合這個時代的需求。 ”

朱建民認為, 若想解決上述挑戰, 推動學校的資訊化, 教師的資訊化素養也是瓶頸之一, “我們推動教育資訊化的切入點, 從轉變觀念開始,從提升老師的資訊化素養和能力開始”。

產業如何推動課程與資訊技術結合

“我們希望能夠給我們的合作夥伴提供有益的工具,而不是單純的炫技。”微軟(中國)公共及法律事務部公司事務總監王嶺認為,這是企業與合作中學最需要注意的問題。王嶺介紹了微軟在青海、貴州、新疆合作完成的智慧村小專案案例。

“我們沒有採用錄播視頻,也沒有用翻轉課堂,而是通過技術幫助村小實現即時教學。”王嶺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微軟主要注重兩方面因素:首先,降低成本,許多看上去特別酷的教室,其造價至少20多萬,這是農村承擔不起的;其次是網路頻寬問題,微軟通過技術手段使得通過民用頻寬也可以實現遠端即時教學。

微語言副總裁張劍介紹,微語言在為中小學提供相應的英語口語課程解決方案時,同樣考慮了相應的問題。首先,微語言的線上課程只需要教室有投影儀和網路就可以實現;其次,微語言會説明學校老師進行備課和課件準備,“這樣不會讓學校和老師增加負擔,使其願意上這類課程”。

從轉變觀念開始,從提升老師的資訊化素養和能力開始”。

產業如何推動課程與資訊技術結合

“我們希望能夠給我們的合作夥伴提供有益的工具,而不是單純的炫技。”微軟(中國)公共及法律事務部公司事務總監王嶺認為,這是企業與合作中學最需要注意的問題。王嶺介紹了微軟在青海、貴州、新疆合作完成的智慧村小專案案例。

“我們沒有採用錄播視頻,也沒有用翻轉課堂,而是通過技術幫助村小實現即時教學。”王嶺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微軟主要注重兩方面因素:首先,降低成本,許多看上去特別酷的教室,其造價至少20多萬,這是農村承擔不起的;其次是網路頻寬問題,微軟通過技術手段使得通過民用頻寬也可以實現遠端即時教學。

微語言副總裁張劍介紹,微語言在為中小學提供相應的英語口語課程解決方案時,同樣考慮了相應的問題。首先,微語言的線上課程只需要教室有投影儀和網路就可以實現;其次,微語言會説明學校老師進行備課和課件準備,“這樣不會讓學校和老師增加負擔,使其願意上這類課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