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左傳故事:哥哥“先出腳,後出頭”,母親偏心導致兄弟不和!

左傳故事一:

從前有個孩子, 因為她娘生時候難產, 差點兒一屍兩命, 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寤生, 意思是難產生出來的孩子。 也因為這, 他娘很討厭他, 畢竟誰都不待見要了自己半條命的人。 他娘比較喜歡他的弟弟共叔段(古人起的名字大多都很奇怪哈), 當娘的都喜歡老么。

他娘有多偏心呢?這麼說吧, 他是老大按理說是要繼承家產的, 他娘卻一直給他爹吹耳邊風, 想讓他弟弟做太子。 如果寤生不是他娘親生的, 這倒是說的通;既是親生的, 就讓人心寒了。 他爹還算是比較傳統, 畢竟古言的嫡不可廢嘛, 就硬生生的抗住了這一陣一陣的耳邊風, 沒同意。

結果等到他爹死了, 寤生終於成為一國之主, 成了莊公, 他娘武姜又蠢蠢欲動了, 和他就商量說:“哎呀, 你現在都當了皇帝啦, 讓你弟弟老在宮裡待著也不是個辦法, 就讓他去制地這個地方吧!”這個時候他娘也算是太后啦,

怎麼著他作為一國之君也不能拂了太后的面子是吧, 但是制地這個地方吧, 易守難攻。 真封出去, 等以後他弟弟造反了, 那可不好辦呀。

於是莊公寤生就和自己的手下大臣商量了商量, 最後終於義正言辭的對太后說:“這個地方太危險啦,

以前那個有個叫虢叔的人就死在那兒, 我可擔心弟弟在那的安全呀!換個地方吧!”

太后回去, 私下小兒子商量了一下, 決定換了一個叫做京城的地方。 畢竟已經拒絕過一次, 而且一邊是自己的親娘, 一邊是自己親弟弟, 不願意也沒辦法呀。 只好把京城封給共叔, 從此共叔段也叫京城太叔。

但是共叔段去了京城之後又出了問題, 他把京城的城牆修的太厚了。 我們都知道, 古代打仗很落後呀, 城牆簡直就是攻防利器, 否則後來不會去修萬里長城了!哪像現在, 一個核彈過去, 千里人蹤滅, 萬徑鳥飛絕。

莊公寤生的得有一個大臣叫祭仲的, 就勸諫莊公說:“城牆厚度超過三百丈就容易出事兒。 先王還特地對這個問題做了相關規定,

現在京城的城牆都太厚了, 這是對君主您的挑釁呀!”

這個問題莊公能想不到嗎?他也不是傻瓜, 肯定也能想到。 他蹙著眉頭說:“我娘要這樣, 我能怎麼辦?”。 祭仲就說呀, “太后貪得無厭, 您答應他一件事, 以後就會要求另一件事兒, 這是永遠沒有盡頭的。

你現在不早下手為強, 一旦等太叔段在太后的幫助下, 勢力越變越大, 您就拿他沒辦法了!”誰知道莊公寤生, 卻自信地回答道:“多行不義必自斃, 您就等著吧!”

究竟莊公有何妙招, 且聽下回分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