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風起雲湧,自古智囊知多少?

原創文:兩介儒生 讀史(dushi818)專欄作家

“智囊”一詞, 是古人用來形容足智多謀、聰明智慧之士的。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洋洋大觀, 數不清的傑出人物如過江之鯽,

各領風騷數十年, 但能夠稱得上“智囊”者少之又少, 甚至連名揚天下如孔子、范蠡、孔明者都難當其位。 但是, 有些歷史上並不太知名的人士, 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卻憑藉智慧贏得智囊的名聲,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幾位“智囊”的故事。

1、戰國時期秦國智囊樗(chū)裡子

樗裡疾, 姓贏名疾, 又稱樗裡子、嚴君疾, 戰國中期秦國國君秦孝公的庶出兒子, 秦惠文王的異母兄弟, 他的母親是韓國人。 因其人足智多謀, 獲時人贈綽號“智囊”。 又因為精通風水預測之術, 被後世堪輿家尊為“樗裡先師”。 疾曾輔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國君主。 他因居樗裡而稱樗裡子或者樗裡疾。 後來他被封于蜀郡嚴道縣, 故又稱為嚴君疾。 樗裡疾待人接物能說會道, 足智多謀, 所以秦人都稱他“智囊”。 當時秦人流行諺語說:“力則任鄙, 智則樗裡。 ”

樗裡疾在外交、軍事方面均有建樹, 主要成就有擊破韓、趙、魏聯軍, 敗楚破齊等。 秦武王曾任命他和精通韜略的甘茂分列右、左丞相, 二人相得益彰, 進行了一連串的戰爭,

擴張秦國版圖, 為後來秦國統一中國打下穩固根基。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 樗裡疾為右更, 率兵攻打魏國的曲沃, 他驅逐了那裡所有的人, 佔領了城池, 將曲沃周圍的土地全部併入了秦國。 秦惠文王二十五年(前313年), 秦惠文王命他為將軍攻打趙國, 俘虜了趙國將軍趙豹(一名豹), 奪取了藺邑(今山西離石西)。 第二年(前312年), 他又協助魏章攻打楚國, 打敗楚將屈匄, 奪取漢中。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說:“秦所以東攘雄諸侯, 樗裡、甘茂之策。 ”

秦昭襄王七年(前300年), 樗裡疾臨終前預言說:“後百歲, 是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 ”果然, 西漢時期的長樂宮就在墳墓的東邊, 未央宮就在他墳墓的西邊, 正和他預言的一模一樣。 而且他還曾經根據某地的“地理特色”,

準確地預測出當事者未來的時空變化, 因而名臊一時, 為堪輿學界所推崇。 後世的堪輿家皆奉樗裡疾為相地術正宗, 把他當作祖師爺。

在熱播電視劇《羋月傳》中, 也曾出現過樗裡疾的身影。 劇中他雖然頭腦靈活, 善於調和政治矛盾, 但是在王權至高無上的情況下, 他沒有足夠的強勢, 無法左右局勢的變化。 秦武王死後, 秦國諸公子混戰不已, 樗裡疾無力回天, 愧疚萬分。 樗裡疾性格謹慎、政治保守, 看不慣羋月賭徒般的博弈手段和隨時翻臉的帝王心術, 不願意輔佐羋月, 但又不得不出於國家的責任和羋月的軟硬兼施而出任宰相。 然而隨著秦國的逐步強大, 他又逐漸認同羋月才是真正出色的統治者,

在臨終時他向羋月表示臣服, 但又警告羋月不要一意孤行, 不能讓義渠王的兒子來亂了嬴氏血脈的江山。

著作:樗裡疾有作品《青鳥經》傳世。

2、西漢智囊晁錯

晁錯(西元前200年—前154年), 潁川(今河南禹縣)人, 西漢政治家、文學家。 漢文帝時, 晁錯擔任太常掌故, 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後,任為內史,後遷至御史大夫。《史記 晁錯傳》記載:“錯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時,天下無治尚書者,獨聞濟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書,年九十餘,老不可徵,乃詔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錯受尚書伏生所。還,因上便宜事,以書稱說。詔以為太子舍人、門大夫、家令。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

對於晁錯,我們在學生時代從《中國歷史》中知道的最著名的一句話大概就是“誅晁錯,清君側”。晁錯作為西漢初期的名臣,是一個能有條理和系統地分析當時問題的務實的政治家,仔細分析過導致秦朝滅亡的歷史錯誤和缺點。他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因此引得各諸侯國怨恨不已。他勸漢景帝勇敢地對付各諸侯王的挑戰,總結了影響與匈奴關係的戰略和戰術,力主採用為國家增加農業生產的措施。

七國叛亂時,他作為替罪羊被景帝錯殺。晁錯之死,事出有因,也可以說是他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手促成的。首先他腦子太聰明,看事太明白,年少得志,事業有成,帝王倚重,世人羨妒。俗語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晁錯最終成為眾矢之的,含冤而亡。

其次晁錯曾擔任過御史大夫,這是一個得罪人的崗位,天天到處搜集不利團結的證據,天天向皇帝進諫告狀,兩頭得罪了人尚不自知。最關鍵晁錯這人的性格是撞到南牆上都不知回頭,最終犯了眾怒,七國叛軍打出了“誅晁錯,清君側”的口號,景帝也順勢將他作為替罪羊腰斬於市,一代才子,不得善終。再次晁錯一如屈原,忠心耿耿,總是覺得“世人皆醉我獨醒”,心裡又擱不住事,言必稱“削諸候事”。

其實漢文帝早看到了“諸侯國尾大不掉,威脅中央皇權”的危機,不過是不敢觸動罷了。及至景帝想成就一番事業,開始大力削減諸侯王的封地權力,晁錯便一往無前地衝鋒陷陣。結果晁錯撞得粉身碎骨,而景帝卻成了千古明君。晁錯的名字中帶一“錯”字,是不是便決定了他會一錯終生。名既如此,豈非天意?

著作:晁錯一生著述甚多,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論貴粟疏》、《賢良對策》等。他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漢書》的《食貨志》、《爰盎晁錯傳》等篇。他的政論文“疏直激切,盡所欲言”,魯迅稱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3、三國魏國智囊桓范

桓範(?-249年),字元則,沛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西龍亢鎮北)人。曹魏大臣、文學家,畫家。建安末年,入丞相府,與王象等共撰《皇覽》。延康元年(西元220年),為羽林左監。魏明帝時,任中領軍、尚書、征虜將軍、東中郎將、兗州刺史等。

正始年間,任大司農,為曹爽謀劃策略,號稱“智囊”。司馬懿起兵討伐曹爽時,桓范勸曹爽兄弟帶著皇帝到許昌,挾天子而令全國其他軍事力量支援,與司馬懿對抗,又以自己身佩大司農印綬擔保不會缺糧。但曹爽兄弟卻猶豫不決,最終曹爽決心要罷官投降,以為順從地交出權力還可以繼續享有榮華富貴。桓範見此大哭著說:“曹子丹(曹真)一向以多智自信。可他現在這三個兒子,簡直是蠢豬!那會料想今天因為你們的原因使我滅族!”桓范最終被司馬氏以反罪論死,誅滅九族。

著作:桓範著有《世要論》12卷或稱《桓范新書》。桓范有文才,善丹青,唐朝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也曾提及他的畫作。

4、《智囊全書》

除了這幾位智囊的代表外,明朝還有一本奇書叫作《智囊全集》,作者是馮夢龍(1574一1646)。夢龍字猶龍,又字公魚、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等。

《智囊全集》初編於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余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

《智囊全集》分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十部二十八卷。無論是政治家高瞻遠矚,治國平天下,還是軍事家運籌帷幄,出奇制勝,決勝千里,或者是商賈輕取富貴,全身持家,古人的種種智慧韜略,幾乎搜羅無遺。

故事所敘,大自安邦治國的經國大略、治軍作虞的用兵之道、斷案決訴的明察睿智,小至治家理財的精明算計、逢凶化吉的聰明機智、為人處世的機變靈活。書中生動地記載了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蓋世膽量,於謙處理複雜事務的遊刃有餘,王羲之的靈活機智,東方朔的詼諧機智,紅拂女的慧眼識人,凡夫俗子的狡黠,於本書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讀之如同進入寶山,智慧寶石俯拾即是。毛澤東對《智囊》也是十分重視,他在日理萬機之際,反復閱讀,並作了不少評注和圈點。

馮夢龍其他著作:《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新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古今談概》、《太平廣記鈔》、《情史》、《墨憨齋定本傳奇》,以及許多解經、紀史、采風、修志的著作。

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後,任為內史,後遷至御史大夫。《史記 晁錯傳》記載:“錯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時,天下無治尚書者,獨聞濟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書,年九十餘,老不可徵,乃詔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錯受尚書伏生所。還,因上便宜事,以書稱說。詔以為太子舍人、門大夫、家令。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

對於晁錯,我們在學生時代從《中國歷史》中知道的最著名的一句話大概就是“誅晁錯,清君側”。晁錯作為西漢初期的名臣,是一個能有條理和系統地分析當時問題的務實的政治家,仔細分析過導致秦朝滅亡的歷史錯誤和缺點。他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因此引得各諸侯國怨恨不已。他勸漢景帝勇敢地對付各諸侯王的挑戰,總結了影響與匈奴關係的戰略和戰術,力主採用為國家增加農業生產的措施。

七國叛亂時,他作為替罪羊被景帝錯殺。晁錯之死,事出有因,也可以說是他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手促成的。首先他腦子太聰明,看事太明白,年少得志,事業有成,帝王倚重,世人羨妒。俗語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晁錯最終成為眾矢之的,含冤而亡。

其次晁錯曾擔任過御史大夫,這是一個得罪人的崗位,天天到處搜集不利團結的證據,天天向皇帝進諫告狀,兩頭得罪了人尚不自知。最關鍵晁錯這人的性格是撞到南牆上都不知回頭,最終犯了眾怒,七國叛軍打出了“誅晁錯,清君側”的口號,景帝也順勢將他作為替罪羊腰斬於市,一代才子,不得善終。再次晁錯一如屈原,忠心耿耿,總是覺得“世人皆醉我獨醒”,心裡又擱不住事,言必稱“削諸候事”。

其實漢文帝早看到了“諸侯國尾大不掉,威脅中央皇權”的危機,不過是不敢觸動罷了。及至景帝想成就一番事業,開始大力削減諸侯王的封地權力,晁錯便一往無前地衝鋒陷陣。結果晁錯撞得粉身碎骨,而景帝卻成了千古明君。晁錯的名字中帶一“錯”字,是不是便決定了他會一錯終生。名既如此,豈非天意?

著作:晁錯一生著述甚多,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論貴粟疏》、《賢良對策》等。他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漢書》的《食貨志》、《爰盎晁錯傳》等篇。他的政論文“疏直激切,盡所欲言”,魯迅稱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3、三國魏國智囊桓范

桓範(?-249年),字元則,沛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西龍亢鎮北)人。曹魏大臣、文學家,畫家。建安末年,入丞相府,與王象等共撰《皇覽》。延康元年(西元220年),為羽林左監。魏明帝時,任中領軍、尚書、征虜將軍、東中郎將、兗州刺史等。

正始年間,任大司農,為曹爽謀劃策略,號稱“智囊”。司馬懿起兵討伐曹爽時,桓范勸曹爽兄弟帶著皇帝到許昌,挾天子而令全國其他軍事力量支援,與司馬懿對抗,又以自己身佩大司農印綬擔保不會缺糧。但曹爽兄弟卻猶豫不決,最終曹爽決心要罷官投降,以為順從地交出權力還可以繼續享有榮華富貴。桓範見此大哭著說:“曹子丹(曹真)一向以多智自信。可他現在這三個兒子,簡直是蠢豬!那會料想今天因為你們的原因使我滅族!”桓范最終被司馬氏以反罪論死,誅滅九族。

著作:桓範著有《世要論》12卷或稱《桓范新書》。桓范有文才,善丹青,唐朝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也曾提及他的畫作。

4、《智囊全書》

除了這幾位智囊的代表外,明朝還有一本奇書叫作《智囊全集》,作者是馮夢龍(1574一1646)。夢龍字猶龍,又字公魚、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等。

《智囊全集》初編於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余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

《智囊全集》分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十部二十八卷。無論是政治家高瞻遠矚,治國平天下,還是軍事家運籌帷幄,出奇制勝,決勝千里,或者是商賈輕取富貴,全身持家,古人的種種智慧韜略,幾乎搜羅無遺。

故事所敘,大自安邦治國的經國大略、治軍作虞的用兵之道、斷案決訴的明察睿智,小至治家理財的精明算計、逢凶化吉的聰明機智、為人處世的機變靈活。書中生動地記載了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蓋世膽量,於謙處理複雜事務的遊刃有餘,王羲之的靈活機智,東方朔的詼諧機智,紅拂女的慧眼識人,凡夫俗子的狡黠,於本書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讀之如同進入寶山,智慧寶石俯拾即是。毛澤東對《智囊》也是十分重視,他在日理萬機之際,反復閱讀,並作了不少評注和圈點。

馮夢龍其他著作:《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新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古今談概》、《太平廣記鈔》、《情史》、《墨憨齋定本傳奇》,以及許多解經、紀史、采風、修志的著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