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集全國之力,殲20這次沒換裝渦扇15,真相出爐讓人難以接受

這次軍迷比較失望的一個消息, 無疑是殲-20換裝發動機是高功率的渦扇-10, 而不是先前傳聞的渦扇-15 。 作為殲-20的標準配置, 渦扇-15寄託了中國最大的航空夢想。 90年代末, 研發之初, 國家幾乎集中了所有航空技術力量集中在一起, 可見對其重視程度。

集兩彈一星之後, 還沒有哪一個項目像渦扇-15一樣能舉國之力集中這麼多國家力量集中研發攻關。 由606所、624所、614所、410廠、430廠和113廠集中全國頂級科研人員, 從90年代末開始到2006年首台樣機出世。

軍用渦扇發動機也被稱為小涵道渦扇發動機技術, 屬於最頂尖的航空技術。 能設計生產的國家目前都是站在世界前列的強國。 而美國是這一領域的領跑者, 俄羅斯緊隨其後。 從渦扇-10開始, 歐洲軍用小涵道發動機第三的位置, 就被中國超越。

渦扇-15發動機技術, 最初籌畫從1992年就開始了。 經過與俄羅斯談判1996中國獲得了雅克-141發動機部分技術圖紙。

俄羅斯並沒有把向量推力發動機技術轉讓。 直到1998年席捲世界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波及到了俄羅斯。 中國不但獲得雅克-141的R-79B-300發動機向量噴管技術, 同時也取得了莫斯科聯盟航空發動機科技集團研製的推力為20噸的R179-300發動機設計方案和R-79M的設計圖紙和技術資料。 R179-300發動機這台發動機是為垂直起飛殲擊機雅克141研製的R-79V-300發動機的進一步發展型號。

獲得圖紙的中國軍工在數年後中國根據圖紙研發出了核心機YWH一30—27 。 後來的渦扇-15就是以YWH一30—27為基礎深度研發的產品。 因此渦扇-15完全是一款, 從俄羅斯那裡開了一扇基礎之門, 完全自主開發的一款發動機。 渦扇-15是與美國F-119一個等級的發動機, 設計推力達到16噸-18噸。 按照設計計畫, 2013年首台渦扇-15研製成功。 經過數年磨合驗證後在2020年節點為殲-20配備。

殲-20的研發速度明顯早於預期。 現在的設計外形也是在沒有大推力發動機的情況下, 才設計成前鴨翼。 假如當初有渦扇-15成功的話, 殲-20的設計外形絕對不可能是損失隱身性能為代價的前鴨翼設計。

至於最近殲-20為何沒有換裝渦扇-15發動機而是換裝了高功率渦扇-10 。 原因很簡單, 渦扇-15成熟度不夠。 渦扇-10從研發成功到使用也是經歷了10年以上的磨合期才大幅度使用, 雖然今天的科技力量不是10年前可比, 但是發動機成熟度還是需要時間來檢驗。

作者:核子獵潛艇(楊斌國)原創寫作, 沒有授權, 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