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60、70、80年代,阜陽人是如何過中秋節?今年要這麼過

關於中秋節的記憶, 每個年代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體驗和回憶;每個年代的中秋節吃的月餅、喝的茶也是不一樣的。 你可以經歷很多年代, 但充盈著你的理想和不可缺的記憶的年代可能只有一個。

50年代中秋

那個年代的中秋, 吃著奶奶自製的月餅, 喝著爺爺親手泡的茶, 即便只能分到一小塊、喝到一小口, 那也是會甜到心裡、香到心裡去的。 那個年代的中秋月是那麼的清澈、透亮……

60年代中秋

父親說, 小時候, 他就斜挎著大大的與個頭不相稱的水壺, 去尋找中秋仍然奮戰在工作崗位不知疲倦的,為自己熱愛的家園奉獻著自己的精力的爺爺。 那個年代沒有團圓, 沒有中秋, 人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70年代中秋

70年代, “為人民服務”的口號成為彼時的流行語, 無論是城市農村還是大街小巷, 標語、廣播出處充斥著為人民服務的影子。 中秋?那個時代和家人一起過中秋簡直就是奢侈品——能吃一塊現在不受各位待見的“五仁月餅”就是令所有人都羡慕的中秋了。

80年代中秋

到了80年代的中秋之夜, 能夠和一群小夥伴擠在黑白電視機前看大俠霍元甲, 哼著“萬里長城永不倒”那才是最大的樂趣, 心中也就滿滿地都是團圓了。

90年代中秋

90年代, 爭先恐後的想成為“先富起來”的人們日益浮躁, 在這個下崗、下海紛遝而至的年代,

股市行情大螢幕上閃爍著的紅和綠才是人們最關注的東西:失落和機會並存。

00年代中秋

00年代, 每到中秋, 家家戶戶都有吃不完的月餅, 小朋友們也從剛開始搶著吃, 到後面的被強迫吃, 那個年代禮多了, 可是情卻變得有價了。

現在

這個年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遠離家鄉,闔家團圓的中秋之夜,無法和父母團聚的人們越來越多。和父親同席而坐,兩盞清茶闊論天下的畫面再難得見。

時代越來越進步,通訊手段越來越發達,而我們離團圓,卻越來越遠…

這個中秋,喝杯焦陂酒,和家人好好聚聚!

焦陂特曲 奇泉原釀

這個年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遠離家鄉,闔家團圓的中秋之夜,無法和父母團聚的人們越來越多。和父親同席而坐,兩盞清茶闊論天下的畫面再難得見。

時代越來越進步,通訊手段越來越發達,而我們離團圓,卻越來越遠…

這個中秋,喝杯焦陂酒,和家人好好聚聚!

焦陂特曲 奇泉原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