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眼看就要滅匈奴,為什麼突然就不進攻了?難道是他怕了?

秦朝時候, 長期在北方生活的匈奴漸漸成了氣候, 他們開始不甘於有了上頓沒下頓的遊牧生活, 然後將目光放在了富饒的中原大地, 開始時不時的騷擾邊疆地區, 想要從一場場掠奪戰中得到自己的生活必需品。 他們的算盤打得精, 但是秦始皇也不是好惹的, 他能夠統一六國, 有著足夠的能力也有著極強的自信, 豈容這些人挑釁, 於是他派大將開始抗擊這些侵略者。

西元前215年, 大將蒙恬率兵抗擊匈奴, 將一干侵略者打出了河套地區, 趕進了大漠, 他正想一鼓作氣趕上去將這些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不敢再犯的時候,

卻收到了皇帝要求他們返回的命令,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一貫雷厲風行的皇帝要給自己的江山留下這樣的隱患呢?

皇帝當然不是無理取鬧, 他何嘗不想大將軍直接將這些人滅掉, 以絕後患, 但是在下“再接再厲”的旨意之前他仔細算了一下,

發現這樣並不合算, 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兵力上。

首先, 這些侵略者已經進入了大漠, 這對他們來說是如魚得水, 但是對秦始皇的兵來說確實是一個難題, 因為侵略者們生於斯長於斯, 對地形、氣候等十分瞭解, 佔據了天時地利, 但是秦始皇的兵卻是習慣了在中原腹地作戰的,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擅騎術, 一旦進入大漠, 迎面相逢, 吃虧的絕對不會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 如果他要臨時讓手下全部學會騎馬的話, 先不說時間問題, 他也沒有那麼多的馬啊!

更何況, 一旦進入大漠作戰, 對方進入了自己的糧食供給區, 但是他們卻離物資越來越遠, 朝廷要送物資過去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且耗時許久。

所以這筆賬實在是不划算, 皇帝自然不會選。

匈奴自幼在馬背上長大, 騎術了得, 又熟悉大漠的情況, 所以他們也能自己尋找補給, 但是我們失去了熟悉地形優勢, 不懂當地氣候、地形等情況, 十分不利。

更重要的一點是, 就算是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打贏了,

佔領了草原, 但是我們又能夠得到什麼東西呢?中原的農民會種地, 但是不會利用草原啊, 搶回來也不過是放置在那裡不能物盡其用罷了, 反觀匈奴, 他們一人一馬的來了, 大包小包的走了, 付出有限的代價得到了眾多物資, 實在是不公平, 所以秦始皇不會讓他們白白的得到這麼一個便宜。

漢武帝時候匈奴問題也很嚴重, 他雄才大略, 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將匈奴趕出了中原, 但是下場是國家的經濟狀況遭到了嚴重的打擊, 經濟發展速度放慢了很多。 明朝苦戰多年, 將蒙古打的七零八落不敢再犯, 但是最後吃虧的卻是明朝, 因為經濟消耗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秦始皇這個避而不打的策略倒真是有點道理。

那既然留了根, 又不能打回去, 他們遲早會打回來, 那怎麼辦呢?秦始皇想到了個辦法——修築長城。 修築長城, 給國家一道長長的保障, 這是再合適不過的一個選擇了。

首先來說, 有了一道固定的防線, 匈奴再次來犯時就不可能直接到村落裡燒殺搶掠了, 必先要和守軍打一場,這樣就保護了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而有長長的、堅固的長城作保障,敵人也很難突破防線再來燒殺搶掠,所以我們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戰爭。另一方面我們的士兵也不需要遠距離作戰從而失去優勢了,就在這裡倚牆而戰,不會有什麼大功勞,但是也絕對不會出現丟失領土的情況。

而在當地防守的士兵在無事時也可以就地墾荒,一方面保證了土地的充分利用,一方面保證了後勤的持續供應,減少了中原供給物資的壓力。再說了,雖然說修建長城的消耗很大,但是僅僅是在這一時,之後能夠蔭庇後世千秋萬代,很划算啊!

鑒於長城的優勢十分明顯,所以接下來歷朝歷代只要有條件就會拿去修築長城,以防北方敵人來犯這也說明當時秦始皇的決定是很正確的,不過因為修建長城引起的民情激憤大概是因為時機不對吧。

明朝時,皇帝和大臣們曾經算過一筆賬,如果及時修建、修補長城的話,那麼兩個月的時間不過耗費了一百萬兩白銀,而且還可以重複利用,如果徵調糧草、士兵去進攻侵略者的話,那麼需要的可能是一千萬兩白銀,所以不去打匈奴而反過來修築長城是很合理的。

但是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康熙曾在長城搬旨:“大清萬世永不修長城,朕要以王道治天下” ,很多人就不太明白,故提出如上質疑,清朝為什麼不修長城呢?這裡最直接的回答就是:自家院子修啥院牆啊... ...

必先要和守軍打一場,這樣就保護了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而有長長的、堅固的長城作保障,敵人也很難突破防線再來燒殺搶掠,所以我們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戰爭。另一方面我們的士兵也不需要遠距離作戰從而失去優勢了,就在這裡倚牆而戰,不會有什麼大功勞,但是也絕對不會出現丟失領土的情況。

而在當地防守的士兵在無事時也可以就地墾荒,一方面保證了土地的充分利用,一方面保證了後勤的持續供應,減少了中原供給物資的壓力。再說了,雖然說修建長城的消耗很大,但是僅僅是在這一時,之後能夠蔭庇後世千秋萬代,很划算啊!

鑒於長城的優勢十分明顯,所以接下來歷朝歷代只要有條件就會拿去修築長城,以防北方敵人來犯這也說明當時秦始皇的決定是很正確的,不過因為修建長城引起的民情激憤大概是因為時機不對吧。

明朝時,皇帝和大臣們曾經算過一筆賬,如果及時修建、修補長城的話,那麼兩個月的時間不過耗費了一百萬兩白銀,而且還可以重複利用,如果徵調糧草、士兵去進攻侵略者的話,那麼需要的可能是一千萬兩白銀,所以不去打匈奴而反過來修築長城是很合理的。

但是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康熙曾在長城搬旨:“大清萬世永不修長城,朕要以王道治天下” ,很多人就不太明白,故提出如上質疑,清朝為什麼不修長城呢?這裡最直接的回答就是:自家院子修啥院牆啊...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