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課聽得懂,下課會做題,這樣的學生為何拿不到高分?

文/獨孤傷

每天晚上打開孩子的房門, 你都會看到孩子在認認真真地寫作業, 即使你坐在他旁邊也不為所動, 於是你很欣慰的離開。

可是, 每一次孩子帶著試卷回家拿給你看時, 你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家孩子作業寫的那麼好, 每天學到很晚, 為啥考試成績就總不好呢?

這是一個問題令很多家長感到困擾的問題, 尤其是那些一直認為自家孩子很優秀的家長。

其實, 上課聽得懂, 作業做得好, 學習很努力, 經常提問和發言, 這樣的孩子是很優秀的, 但是這並沒有卵用, 因為在應試教育體制下, 孩子學習好不好只看一個指標,

那就是考試成績。

只有考試考得好, 才能說明孩子學會了, 知識掌握了, 也只有這樣同學才會羡慕, 老師才會誇讚。

所以, 要想真的被認為優秀, 就必須拿下考試, 但很多孩子為之努力了很多, 就是取得不了自己想要的分數,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根源在於兩個方面, 一是不懂上課和考試的邏輯, 二是混淆練習和做題的價值。

上課與考試是不同邏輯

應試教育下, 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流程是:上課-練習-考試, 在這個流程裡, 涉及學習思維的其實就兩個部分:聽講和考試。

上課和考試是兩個不同的邏輯, 而學生往往對這兩個邏輯不是很清楚, 老師一般也不會點明聽講和考試的區別, 這也是多數學生考試丟失關鍵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看上課的邏輯:知識點-例題-習題。

回想我們上學的時候, 老師都會先講一下知識點, 然後開始講關於這個知識點的例題, 然後讓我麼們做相關的習題, 最後留一些相關的作業, 這是很符合上課邏輯的。

對於學生來說, 上課最主要的目的是掌握知識點, 掌握的核心是熟練度, 這就需要做練習題, 這些練習題都是利用同一個知識點去解決, 必須弄懂一種通用解法, 而例題就是這個作用。

也就是說, 從學生的視角是這樣的:這道例題我懂了;習題和作業都是和例題同樣的解法;這個知識點我會了。

這個邏輯對不對?是對的, 因為上課必須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將知識傳遞給學生, 這個過程必然把知識與知識的邏輯切斷,

理解、練習、作業只需要上課的內容。

再來看考試的邏輯:知識點-試題。

我們都知道, 考試的內容是不按照教學大綱順序出題的, 所以題目相對靈活, 而靈活就意味著學生容易找不到頭腦,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沒有例題。

上課時因為有例題, 孩子只需要搞懂例題就可以完成練習與作業, 從而掌握知識點, 但是考試並不這樣, 題目完全隨機, 考察哪個知識點也不會告訴你, 學生只能憑藉平時的記憶和積累來解決問題。

這對於學生來說難度可就增加了不少, 因為只習慣於上課的邏輯而不懂考試的邏輯, 所以考試時就容易抓耳撓腮, 一頭霧水。

這就是考試的邏輯, 目的就是考驗學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識並運用它解決問題。

為什麼有的老師會教得好?為什麼有的學生會考得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懂得上課和考試的不同邏輯, 從而利用這個邏輯訓練自己的學習思維, 最終贏得考試。

那麼該如何訓練學習思維?兩個方法, 一是從大的知識邏輯複習, 二是用不同的解法解題。

練習和做題是不等價的

學生的學習方式其實有很多, 有單純聽課的, 有整理筆記的, 也有只做題的, 這些都是學習方式, 並不是學習方法。

真正的學習方法是一系列學習方式的合理組合, 它的依據就是學習思維或者考試邏輯。

就拿練習和做題來說, 很多人認為練習就是做題, 其實並不是這樣, 做題只是練習的一部分, 因為單純的做題只要熟練掌握一種解題方法或者一個知識點,

這很明顯是上課邏輯。

而練習不是這樣, 它是一種學習方法, 是有步驟的, 比如先熟悉知識體系, 然後練習單個知識點, 最後練習各知識點的綜合使用;是有梯度的, 比如先練習簡單題目, 然後練習中檔題目, 最後練習高檔難題;是有回饋的, 比如做幾道題發現還是沒有掌握, 就需要再次回顧知識內容並重新練習。

換句話說, 做題是練習中的一個環節, 而練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不斷做出調整, 直到能應對考試。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說題海戰術是不對的, 因為題海戰術不是練習, 只是單純的做題而已, 因為考試不會考察所有知識點, 只會根據知識體系進行出題。

所以,學生學習必須有正確的方法,尤其是練習,必須有步驟、有梯度、有回饋,單純的做題只會是重複,不會有提高,更不會拿下考試。

由此得到

孩子不懂考試的邏輯和沒有正確的練習,是孩子成績不好的真實原因,而究其本質,根源還是在於思維層面。

畢竟,考試的邏輯決定了考試的方式,從而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方式,只有按照考試邏輯進行學習,拿下考試才會順理成章。

弄懂題目不是目的,會解決問題才是。不按照考試邏輯進行的學習,都是假學習。只有明白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及其背後的道理,才能有解決辦法,才可以提升成績。

你說呢?

所以,學生學習必須有正確的方法,尤其是練習,必須有步驟、有梯度、有回饋,單純的做題只會是重複,不會有提高,更不會拿下考試。

由此得到

孩子不懂考試的邏輯和沒有正確的練習,是孩子成績不好的真實原因,而究其本質,根源還是在於思維層面。

畢竟,考試的邏輯決定了考試的方式,從而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方式,只有按照考試邏輯進行學習,拿下考試才會順理成章。

弄懂題目不是目的,會解決問題才是。不按照考試邏輯進行的學習,都是假學習。只有明白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及其背後的道理,才能有解決辦法,才可以提升成績。

你說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