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日本侵華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一場寄人籬下的戰爭(下)

上次說到日美馬上面臨一個攤牌的問題, 日本在1941年太平洋爆發之前, 日本的原油大約有590萬噸, 而日本的一年消耗300多萬噸, 所以說日本大概有不足兩年的石油儲備。 從1941年的7月到1941年的年底12月, 六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他的儲備量下降到了只有16個月到18個月, 這是日本軍方認為安全的極限。

這個時候日本如果進攻菲律賓、南洋, 即便是奪取了那兒的油田, 在奪取之前, 這些油田一定會被英國徹底摧毀。 重建的過程只少要發一年半的時間, 油田才能夠重新恢復生產。 所以1941年年底, 日本必須採取行動, 要麼美國解除石油禁運,

要麼日本進攻美國。

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 日本國內形成了兩派。 一派是北進主要是陸軍支持北進政策, 打蘇聯配合德國兩線夾擊;還有一派叫南進派, 海軍這邊山本五十六大將等人認為一定要往南打。

為什麼日本的海軍和陸軍形成這麼大的分歧呢, 還是跟是石油的依賴性有關。 日本的陸軍對石油的依賴偏低, 因為它的坦克兵團不多, 但是日本的海軍和空軍必須要完全依賴石油, 海上的戰列艦、巡洋艦都需要燒油。 這就形成了陸軍和海軍對於南進還是北上這個戰略是完全不同的。

日本的陸軍還是日俄戰爭時候那個思路, 連一戰那個級別都沒有達到, 他想要大量佔領領土就是占地盤的思路。 而日本的海軍是真正佔有二戰思維的兵種, 他認為日本決勝的關鍵是要奪取石油資源, 沒有石油日本必敗。

北進戰略由於諾門罕戰役的失敗使關東軍的精銳部隊受到重創之後,

打蘇聯的這個事是不敢想了, 那就只有佔領中國內地。 所以在那兒之後, 日本的海軍堅決要求南下, 從日本本土繞到中國海岸線, 一口氣往南打那是幾千海裡的遠端奔襲, 要打到新加坡, 那麼他的整個側翼全部暴露在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之下。

你的海岸線運輸那麼長, 如果美國太平洋艦隊對你攔腰切斷怎麼辦?所以日本要想打下南洋, 首先必須打敗太平洋艦隊, 否則南下戰略是一張所謂的空白支票, 根本就實現不了。 所以日本必須要打敗美國太平洋艦隊,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偷襲珍珠港事件。

但是在中間日本的戰略計畫者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這就是希特勒經常說的:“我的將軍根本不懂經濟。”日本將領們也犯了這個錯誤,日本制定偷襲珍珠港的作戰計畫中間,只關注了襲擊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但是完全沒有注意到另外一個重大目標,就是美軍在太平洋基地存有的大量石油。

當時美國在太平洋基地有450萬桶石油,這是一個天文數字,這批石油是美國在戰前三十年代開始陸續從加州運了5000度英里,慢慢一點一點存起來的,經過十年的積累起了450萬桶石油,這些石油完全是露天擺放,沒有進行任何防空的措施。如果日本當時把油料基地炸了,整個太平洋艦隊基地就會被炸上天。如果油料基地被炸毀了,整個太平洋艦隊就會完全被凍結住,沒有油一切都成了問題。(參見電影《虎虎虎》)

日本南下雖然打的很順利,佔領了南洋的石油資源。當然南洋油田再被日本佔領之前也遭到了破壞,不過英國人對南洋油田破壞的並不徹底,其實這又是一個重大戰略錯誤。

1942年12月7號太平洋戰爭爆發到日本2月中旬佔領南洋油田中間,有兩個整月的時間。其實英國人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對整個油田進行徹底破壞。一戰中英國派特工格裡芬斯上校到羅馬尼亞,他一個人單槍匹馬把整個羅馬尼亞油田進行了徹底的破壞,他拿著榔頭把每個煉油廠的所有重要的儀器、所有能夠移動的機械裝備全部砸碎,把所有煉油廠的每一個車間和所有建築物直接挖好溝壕、灌油,一點燃整個煉油廠就被炸飛了,所有的機器零部件全部沒了。

英國在南洋油田中沒有進行徹底破壞,他們採取的措施也就是引爆油田把石油管道拔出來,大量機械零部件丟到油田裡用水泥封好,然後引爆,但是對煉油廠的破壞並不是很徹底。

這就導致日本在1942年2月佔領油田之後,馬上就從國內調了4000多石油專業人員,當年就把油田就給修好了,所以在1942年日本在一個廢墟之上還能夠產出130萬噸石油。大大緩解了日本石油壓力,到了1943年恢復了整個油田生產能力百分之七十五,達到了250萬噸,同時在南洋還發現了大油田。

所以日本當時很得意,說日本已經徹底解決石油危機了,這場戰爭可以無限制打下去,誰也阻止不了日本了,當時日本制定了一個非常遠大的計畫:向西打打到印度洋,佔領印度,從印度再打到中東,跟德國在中東會師,甚至要在巴庫油田會師,這個戰略計畫非常膨脹。

但是日本還是忘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佔領了石油的油田,生產出石油,但是如何把石油日本本土啊?日本並不掌握上海交通線,而它沒有意識到這一點,1942年到1943年日本是占了很大優勢,但是美軍的潛艇恢復實力之後,開始在日本漫長的石油運輸線上經行對油船的大規模的襲擊。

日本這邊剛裝好一船油,油船走到呂宋海峽就被美軍艦艇擊沉,到了1944年這種襲擊到了日本裝好一艘油輪之後,所有的這個油船的人就跟岸上的這些煉油廠的人就開始道別,一邊擦眼淚,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基本上沒有生還的希望。

美國潛艇對日本油船達到了百分之八十六的擊沉率,這種損耗是日本戰前沒有想到的,它的海軍護航能力,特別是反潛能力不夠,這使得它的海上運輸線被美國死死掐住了,日本聯合艦隊戰鬥力和它的裝備還是不錯的。它正確的選擇是把聯合艦隊主力部署在日本本土,在那兒可以作為戰略機動力量,既保護本土又能夠及時出動,另外一支艦隊可以放在南洋以新加坡軍港為基地,可以保護南洋的石油。

但是由於美國海上潛艇破襲戰卡住石油的大動脈,日本陷入了一個巨大的困境,它放到日本本土的艦隊雖然可以得到武器彈藥的補給,但是得不到石油,得不到石油之後那些船就沒用了,就成了海上的活棺材。在南洋的艦隊雖然能夠隨時加油,但是得不到重武器裝備和武器彈藥補給。

這樣日本兩個艦隊都喪失了戰鬥力,這使日本陷入海軍巨大的危機,所以日本最後決心在1944年10月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海戰,就是著名的萊特灣海戰,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軍交戰,日本把所有家當都投進去了。日本戰後披露保留日本海軍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如果菲律賓被佔領,如果石油運輸線打不通,那日本海軍還有什麼用?

索性把所有家當在菲律賓萊特灣海峽進行一次巨大的賭博,打光為止。日本自殺式進攻就是從萊特灣開始的就是因為日本的油料不夠,這個飛機裝一半的油單程只能飛過去,撞上美國軍艦完蛋。

日本海軍基本上在萊特灣之後,1944年10月之後完全報銷了。在萊特灣戰役之前,日本由於海上運輸線被卡的非常緊,日本1944年4月開始到年底發動了一場叫貫穿中國大陸交通線的戰役,這場戰役主要目的就是從中國東北一直打到緬甸的交通線。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戰役安排,就是日本發現從海路運輸原油是不行了,因為美軍的潛艇太厲害了,他們想打通交通線之後,把南洋所有的石油通過陸路運輸到日本本土。為什麼日本這個戰略最後失敗了,主要原因就是萊特灣戰役,日本的海軍、空軍全部報銷了,日本本土沒有石油,空軍作戰能力被瓦解。大陸的火車沒有制空權,石油怎麼能夠運上火車?火車在鐵路線上怎麼安全行駛?所以最後這個策略沒有實現。

當日本整個國家石油完全斷絕之後,日本本土發動了一場浩浩蕩蕩人民群眾類似於中國大練鋼鐵的活動——煉松根油。讓老百姓動員起來,把松樹的跟挖出來,用火烤12個小時,就會流出一種液體。據說這玩意它具有一定的燃燒性能能夠替代汽油。日本當時搞了三萬四千個小的煉油工廠,其實這個松根油就從來沒有真正煉成過汽油。

美軍戰領日本之後,美軍吉普車灌上日本松根油結果一跑就把發動機燒了,這玩意根本不能用,這就說明日本缺油缺到什麼情況。東條英機是當時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主要戰犯,他在家聽說麥克 亞瑟要逮捕他,要對他進行審判,他說給他一點時間,人家在門口等一聽槍響,馬上沖進去一看,東條英機自殺了,還沒死,趕緊叫救護車。但是日本所有車裡都沒有汽油,找來找去最後找到美軍的運輸車輛才有汽油,開到東條英機家裡已經過了兩個小時。這就是日本歷史上非常有趣的話題。

這再次說明日本打這場戰爭,說到底在嚴重缺乏石油,再不能保護石油通道安全情況之下,發動這場戰爭,這打的是一場寄人籬下的戰爭,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和希望,無論前期戰果如何輝煌,一旦對方重新穩定之後,控制了你的石油大動脈,這場戰爭你必敗無疑。

我們討論戰爭、觀察戰爭、研究戰爭,不要只看前線的軍事將領和士兵還有作戰的這一個方面,一定要重視戰爭背後它所需要前提和基礎條件。中國和日本如果在釣魚島上真是發生衝突,戰爭爆發的話,不要忘了日本當年是有偷襲珍珠港的慘痛教訓的,它知道當時沒有摧毀美國的油料儲備給日本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

中國其實重視石油儲備這個事情是比較晚的,中國以前是有石油出口的。中國現在一年需要五億噸石油,我們有三億需要進口,最近幾年中國對原油進口量越來越大。所以說現在政府開始重視石油儲備了,中國現在所有的戰略石油儲備全部修到沿海,四個已經建成了石油基地。全部在沿海,這些油罐能不能抗導彈、飛機的轟炸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現在想打戰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是真正做好戰爭準備,說話才真正具有威懾力。為什麼日本不怕中國?為什麼日本覺得中國老是在虛言恫嚇,就是因為日本也好,美國也好,全世界這些國家都看的很清楚。基辛格早年說了一句話,講的非常好,“戰略的威懾是什麼意思呢?首先你要有這個實力,第二你要讓對手相信你有這個動用市里的決心。”

所以日本對中國為什麼還在反復地挑釁,就是因為他看到中國的戰爭經濟這種準備完全沒有到位,所以它認為你是不可能真的跟它打,也不怕你真的跟它打,如果自己不能確保自己的安全,實際上是沒有發動戰爭的能力的。

所以現在我們看歷史研究歷史煩死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潛在的一些能源短缺和戰爭情況下,遭到襲擊的可能性,未雨綢繆然後才能說我們能不能跟日本或者其他國家用軍事手段解決。

相關文章http://toutiao.com/item/6467857384671805966/

但是在中間日本的戰略計畫者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這就是希特勒經常說的:“我的將軍根本不懂經濟。”日本將領們也犯了這個錯誤,日本制定偷襲珍珠港的作戰計畫中間,只關注了襲擊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但是完全沒有注意到另外一個重大目標,就是美軍在太平洋基地存有的大量石油。

當時美國在太平洋基地有450萬桶石油,這是一個天文數字,這批石油是美國在戰前三十年代開始陸續從加州運了5000度英里,慢慢一點一點存起來的,經過十年的積累起了450萬桶石油,這些石油完全是露天擺放,沒有進行任何防空的措施。如果日本當時把油料基地炸了,整個太平洋艦隊基地就會被炸上天。如果油料基地被炸毀了,整個太平洋艦隊就會完全被凍結住,沒有油一切都成了問題。(參見電影《虎虎虎》)

日本南下雖然打的很順利,佔領了南洋的石油資源。當然南洋油田再被日本佔領之前也遭到了破壞,不過英國人對南洋油田破壞的並不徹底,其實這又是一個重大戰略錯誤。

1942年12月7號太平洋戰爭爆發到日本2月中旬佔領南洋油田中間,有兩個整月的時間。其實英國人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對整個油田進行徹底破壞。一戰中英國派特工格裡芬斯上校到羅馬尼亞,他一個人單槍匹馬把整個羅馬尼亞油田進行了徹底的破壞,他拿著榔頭把每個煉油廠的所有重要的儀器、所有能夠移動的機械裝備全部砸碎,把所有煉油廠的每一個車間和所有建築物直接挖好溝壕、灌油,一點燃整個煉油廠就被炸飛了,所有的機器零部件全部沒了。

英國在南洋油田中沒有進行徹底破壞,他們採取的措施也就是引爆油田把石油管道拔出來,大量機械零部件丟到油田裡用水泥封好,然後引爆,但是對煉油廠的破壞並不是很徹底。

這就導致日本在1942年2月佔領油田之後,馬上就從國內調了4000多石油專業人員,當年就把油田就給修好了,所以在1942年日本在一個廢墟之上還能夠產出130萬噸石油。大大緩解了日本石油壓力,到了1943年恢復了整個油田生產能力百分之七十五,達到了250萬噸,同時在南洋還發現了大油田。

所以日本當時很得意,說日本已經徹底解決石油危機了,這場戰爭可以無限制打下去,誰也阻止不了日本了,當時日本制定了一個非常遠大的計畫:向西打打到印度洋,佔領印度,從印度再打到中東,跟德國在中東會師,甚至要在巴庫油田會師,這個戰略計畫非常膨脹。

但是日本還是忘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佔領了石油的油田,生產出石油,但是如何把石油日本本土啊?日本並不掌握上海交通線,而它沒有意識到這一點,1942年到1943年日本是占了很大優勢,但是美軍的潛艇恢復實力之後,開始在日本漫長的石油運輸線上經行對油船的大規模的襲擊。

日本這邊剛裝好一船油,油船走到呂宋海峽就被美軍艦艇擊沉,到了1944年這種襲擊到了日本裝好一艘油輪之後,所有的這個油船的人就跟岸上的這些煉油廠的人就開始道別,一邊擦眼淚,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基本上沒有生還的希望。

美國潛艇對日本油船達到了百分之八十六的擊沉率,這種損耗是日本戰前沒有想到的,它的海軍護航能力,特別是反潛能力不夠,這使得它的海上運輸線被美國死死掐住了,日本聯合艦隊戰鬥力和它的裝備還是不錯的。它正確的選擇是把聯合艦隊主力部署在日本本土,在那兒可以作為戰略機動力量,既保護本土又能夠及時出動,另外一支艦隊可以放在南洋以新加坡軍港為基地,可以保護南洋的石油。

但是由於美國海上潛艇破襲戰卡住石油的大動脈,日本陷入了一個巨大的困境,它放到日本本土的艦隊雖然可以得到武器彈藥的補給,但是得不到石油,得不到石油之後那些船就沒用了,就成了海上的活棺材。在南洋的艦隊雖然能夠隨時加油,但是得不到重武器裝備和武器彈藥補給。

這樣日本兩個艦隊都喪失了戰鬥力,這使日本陷入海軍巨大的危機,所以日本最後決心在1944年10月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海戰,就是著名的萊特灣海戰,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軍交戰,日本把所有家當都投進去了。日本戰後披露保留日本海軍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如果菲律賓被佔領,如果石油運輸線打不通,那日本海軍還有什麼用?

索性把所有家當在菲律賓萊特灣海峽進行一次巨大的賭博,打光為止。日本自殺式進攻就是從萊特灣開始的就是因為日本的油料不夠,這個飛機裝一半的油單程只能飛過去,撞上美國軍艦完蛋。

日本海軍基本上在萊特灣之後,1944年10月之後完全報銷了。在萊特灣戰役之前,日本由於海上運輸線被卡的非常緊,日本1944年4月開始到年底發動了一場叫貫穿中國大陸交通線的戰役,這場戰役主要目的就是從中國東北一直打到緬甸的交通線。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戰役安排,就是日本發現從海路運輸原油是不行了,因為美軍的潛艇太厲害了,他們想打通交通線之後,把南洋所有的石油通過陸路運輸到日本本土。為什麼日本這個戰略最後失敗了,主要原因就是萊特灣戰役,日本的海軍、空軍全部報銷了,日本本土沒有石油,空軍作戰能力被瓦解。大陸的火車沒有制空權,石油怎麼能夠運上火車?火車在鐵路線上怎麼安全行駛?所以最後這個策略沒有實現。

當日本整個國家石油完全斷絕之後,日本本土發動了一場浩浩蕩蕩人民群眾類似於中國大練鋼鐵的活動——煉松根油。讓老百姓動員起來,把松樹的跟挖出來,用火烤12個小時,就會流出一種液體。據說這玩意它具有一定的燃燒性能能夠替代汽油。日本當時搞了三萬四千個小的煉油工廠,其實這個松根油就從來沒有真正煉成過汽油。

美軍戰領日本之後,美軍吉普車灌上日本松根油結果一跑就把發動機燒了,這玩意根本不能用,這就說明日本缺油缺到什麼情況。東條英機是當時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主要戰犯,他在家聽說麥克 亞瑟要逮捕他,要對他進行審判,他說給他一點時間,人家在門口等一聽槍響,馬上沖進去一看,東條英機自殺了,還沒死,趕緊叫救護車。但是日本所有車裡都沒有汽油,找來找去最後找到美軍的運輸車輛才有汽油,開到東條英機家裡已經過了兩個小時。這就是日本歷史上非常有趣的話題。

這再次說明日本打這場戰爭,說到底在嚴重缺乏石油,再不能保護石油通道安全情況之下,發動這場戰爭,這打的是一場寄人籬下的戰爭,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和希望,無論前期戰果如何輝煌,一旦對方重新穩定之後,控制了你的石油大動脈,這場戰爭你必敗無疑。

我們討論戰爭、觀察戰爭、研究戰爭,不要只看前線的軍事將領和士兵還有作戰的這一個方面,一定要重視戰爭背後它所需要前提和基礎條件。中國和日本如果在釣魚島上真是發生衝突,戰爭爆發的話,不要忘了日本當年是有偷襲珍珠港的慘痛教訓的,它知道當時沒有摧毀美國的油料儲備給日本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

中國其實重視石油儲備這個事情是比較晚的,中國以前是有石油出口的。中國現在一年需要五億噸石油,我們有三億需要進口,最近幾年中國對原油進口量越來越大。所以說現在政府開始重視石油儲備了,中國現在所有的戰略石油儲備全部修到沿海,四個已經建成了石油基地。全部在沿海,這些油罐能不能抗導彈、飛機的轟炸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現在想打戰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是真正做好戰爭準備,說話才真正具有威懾力。為什麼日本不怕中國?為什麼日本覺得中國老是在虛言恫嚇,就是因為日本也好,美國也好,全世界這些國家都看的很清楚。基辛格早年說了一句話,講的非常好,“戰略的威懾是什麼意思呢?首先你要有這個實力,第二你要讓對手相信你有這個動用市里的決心。”

所以日本對中國為什麼還在反復地挑釁,就是因為他看到中國的戰爭經濟這種準備完全沒有到位,所以它認為你是不可能真的跟它打,也不怕你真的跟它打,如果自己不能確保自己的安全,實際上是沒有發動戰爭的能力的。

所以現在我們看歷史研究歷史煩死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潛在的一些能源短缺和戰爭情況下,遭到襲擊的可能性,未雨綢繆然後才能說我們能不能跟日本或者其他國家用軍事手段解決。

相關文章http://toutiao.com/item/646785738467180596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