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世昌與阮若琳的愛情故事

郭振山

劉世昌, 祖籍河北定州明月店, 1921年出生于河北安國縣東城村一個客籍回族家庭, 世代以耕種為生, 是名副其實的農民的兒子。 阮若琳, 祖籍河北懷來縣, 1929年3月出生於原籍, 在北京長大。 其父阮慕韓是北京中法大學、北京法商學院和天津國立法商學院的教授。 兩人民族不同、家境兩異且年齡相差8歲, 按常理說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 但是, 二人卻偏偏於1945年5月24日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成為革命情侶, 並且恩恩愛愛走過了65年風雨歷程, 直到2010年3月81歲的阮若琳先行一步, 9月89歲的劉世昌撒手人寰追隨妻子而去,

為後人留下了千古佳話。

1944年冬天, 離陝西甘泉縣十多華里的田家溝, 突然熱鬧起來, 熱鬧的原因說起來好笑:僅僅是因為這個偏僻的小地方來了個長得挺甜潤的姑娘。 她叫阮若琳, 是甘泉掃盲班的老師, 今天是來田家溝給教導一旅官兵們上課的。 她年齡也就是十六、七歲的樣子, 個頭不高, 瘦瘦的, 因此人們叫她“娃娃老師”。 那時候, 陝甘寧邊區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在延安有好事者做過粗略統計, 是18:1, 而遠離延安的甘泉雖無人做過統計, 但可以肯定地說, 這個比例比延安還要大。 而田家溝除去支隊抗戰劇社有四名女同志外, 則是一色的男子漢。 由於這個緣故, 女人在這裡算得上“珍奇動物”。 當時擔任教導一旅回民支隊政委的劉世昌就率部住在縱貫70華里,

森林茂密、古木參天、野獸出沒、杳無人煙的田家溝。 這裡沒有古跡名勝, 只有一座尚算保存完好的小廟, 全部為男性的回民支隊幹部戰士閑來沒事時就到小廟裡玩玩外再無其他可去之處, 因此人們便戲稱田家溝為“和尚溝”。 這麼個地方來了個長得漂亮的女娃兒, 當然會立刻成為人們注視的中心, 不引起一番熱鬧那才怪呢。

這田家溝離黨中央駐地延安不太遠, 加上這麼一支少數民族部隊, 中央領導格外看重, 這得天獨厚的條件, 使劉世昌有機會接觸中央領導。 1945年1月, 劉世昌參加陝甘寧邊區召開的英模大會, 在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時, 毛主席曾關切地詢問過劉世昌的婚姻大事,

並叮囑時任教導一旅旅長的楊得志要多關心這位少數民族下屬的婚姻問題。 因此, 當阮若琳到甘泉後楊得志就很快打起了主意, 盤算如何完成毛主席的託付。 想來想去, 楊得志想到了同是回民的孫淑芳。 孫淑芳是馬本齋的妻子, 馬本齋去世後, 晉察冀軍區派人將孫淑芳和一男一女兩個孩子送到陝甘寧邊區, 被安排在距延安不遠的甘泉城住下來。 楊得志找到孫淑芳家中, 如此這般的對孫淑芳一說, 孫淑芳當即表示這個事雖然不一定成但自己願意試試。

幾天後, 阮若琳到馬夫人家去給兩個孩子補課, 課上完後馬夫人端出剛烤好的土豆招待阮若琳, 二人坐在炕上吃著, 說起了回民支隊的傳聞故事, 孫淑芳故作漫不經心地說:“支隊的政委叫劉世昌,

小夥子20多歲, 人挺好, 高高的個子, 是個戰鬥英雄。 怎麼樣, 找個時間見見面, 交流交流。 孫淑芳知道, 那個年代的姑娘們都愛慕戰鬥英雄。 說劉世昌是戰鬥英雄就是為了讓阮若琳從心裡加深對劉世昌的好感和印象。 對孫淑芳的話, 阮若琳根本沒在意, 她總覺得自己還不滿十六歲, 婚姻大事還早呢。 吃完飯就走了。 又過了幾天, 阮若琳再次到馬夫人家, 還是去給孩子補課。 課還沒上完, 就來了一幫子軍人, 是回民支隊的幹部戰士, 劉世昌也在其中。 來了後這些人圍著阮若琳就鬧就起哄, 顯然是有目的而來的。 支隊政治部副主任范子久提議讓阮若琳唱京戲, 眾人齊聲回應。 阮若琳頭一次經歷這樣的場面,
心裡又緊張但又拗不過大家就唱了一段。 支隊組織科長馬建德當面誇他們的政委如何如何, 問阮若琳覺得政委怎麼樣。 阮若琳已知這些人的用意, 心裡反倒放鬆了許多, 也附和著說些笑話, 說說劉世昌的好話。 但本質問題卻把得很嚴, 一副很有主意的神態。 這幫子軍人鬧夠了, 主要是覺得目的達到了, 又鬧了一陣子就嘻嘻哈哈地走了。 孫淑芳徵求阮若琳的意見, 阮若琳依然未置可否。

不久, 劉世昌到延安聯防軍政治部學習, 研究探討如何改造後進戰士的問題並參加軍事會議, 部署冬季大練兵, 時間大致一個月左右。 在這期間, 楊得志約上曾經擔任過冀中軍區法院院長、和劉世昌交情很好的邊伴山, 帶著劉世昌去黨校二部拜訪阮慕韓。因為在此前,阮慕韓到延安後即被安排到中央黨校二部去學習。見面後未等介紹,阮慕韓就對劉世昌說:“我知道你,當年肖秉均創建回民教導隊,手下有4個黨員,你是其中一個。”原來,阮慕韓早在北平做地下工作時就認識肖秉均,肖秉均到冀中後彼此互相還有聯繫。肖秉均向阮慕韓談到過創建回民支隊的情況。阮慕韓雖然沒見過劉世昌,但心中對劉世昌印象很好。不久,楊得志再次帶劉世昌去見阮慕韓,見面時間不長,楊得志借機把劉世昌支開了。見劉世昌出門而去,楊得志把話引到教一旅幹部的婚姻上來。楊得志說:教一旅的團幹部好多人都沒結婚,為解決這個問題,我派人到米脂縣找過縣長馮文斌,米脂縣的姑娘漂亮,讓他動員一批姑娘到部隊來。這時邊伴山插話說:慕韓兄的姑娘就在你們那邊的文化補習學校當教師,給她介紹一個嘛,只是有沒有合適的?楊得志說:怎麼沒有,劉世昌就很好嘛,蠻合適的。邊伴山也挺配合就說:是啊,我看挺般配的。楊得志接過話頭問阮慕韓:慕韓兄以為如何呢?阮慕韓從心裡喜歡這個小夥子,但自己又不能大包大攬,答應和女兒商量商量。

1945年初,阮若琳奉調從甘泉回到延安中學任教,到延安後父女見面,談話中自然談起劉世昌,阮慕韓對女兒說,他認識這個人,印象不錯,自己贊同這件事並問女兒什麼意見。阮若琳還是覺得自己還小,過些年再考慮。阮慕韓勸導女兒說:“十六歲了,該考慮了,身邊有個可靠的人有好處,爸爸也放心。”阮若琳不想違背爸爸的意願,不再說什麼,決定採取任其發展的態度,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她心裡才有了劉世昌這個人。

之後不久的一天,回民支隊後勤處處長權韻福帶領三個戰士來到延安中學,在校長辦公室權韻福和校長交涉了一下,校長就帶他們出去找阮若琳。在阮若琳的宿舍,校長對她說:“小阮,趕緊收拾一下跟他們走吧。”阮若琳看看這些人都不認識,覺得突然,問校長:“走去哪裡?”校長指指權韻福說:“這是回民支隊的政治部主任,你當然是跟他們走,回甘泉去。”阮若琳已知是怎麼回事了,埋怨校長說:“你也不和我商量一下就讓我跟他們走,我不去,我就在這裡教書。”權韻福裝作一臉的無奈說:“阮老師不要生氣,我們是奉楊得志旅長的指示,接你去甘泉。你若不去我們完不成任務,回去沒法向旅長交代,弄不好旅長還會處分我們呢。”見阮若琳不說話了,權韻福就強拉著阮若琳往外走。阮若琳強掙扎著身子,嘴裡一個勁地罵他們土匪。權韻福嘻嘻哈哈,搞得阮若琳一點脾氣也沒有。就這樣,阮若琳被權韻福手下的幾個戰士推到馬背上,“搶”到了甘泉並被送到劉世昌辦公室。劉世昌聽到聲音後立刻迎出來,阮若琳卻不下馬,使著小性子責怪劉世昌,不該像土匪一樣搶人。劉世昌陪著笑臉,打著哈哈解釋這不叫‘搶’而是‘接’,再說呢,不土匪點你能來嗎?”劉世昌說著趁阮若琳不在意,一把將她抱下馬來抱進辦公室。第二天,阮若琳跟著劉世昌回到田家溝。從此,阮若琳成了支隊宣傳科的一名宣傳幹事,負責油印支隊刊物《戰士報》。

大城市長大的阮若琳,希望自己的戀愛生活多一些浪漫情調,而戰火中闖過來的劉世昌卻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他做得比較多的就是送花。陽春時節,田家溝滿山遍野都是野百合花、野桃花,可謂姹紫嫣紅、爭奇鬥豔。劉世昌把自己的感情附在鮮花上,每天都叫警衛員送一束野花到阮若琳的房間。假日裡,就領著阮若琳到山上摘野花、采野菜。這樣過了幾個月,1945年5月24日,二人備了些花生、大棗及支隊食堂自製的糕點,舉行了簡單的婚禮,請支隊的幾個領導來吃了頓飯,就算結婚了。後來劉世昌曾回憶說:“戰爭年代嘛,婚禮雖然簡單,卻很有味道。”阮若琳也曾說:“就這樣稀裡糊塗地結婚了,以至於過了好長時間我還不相信這是真的。”

婚後不久,日本天皇宣佈投降,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1945年8月底,劉世昌接到楊得志的命令,讓他馬上去見中央組織部長彭真。劉世昌二話沒說就隨著楊得志一起火速奔赴延安,彭真在辦公室接見了他們,沒有任何寒暄,彭真開門見山地交代,光復後的東北急需幹部,中央決定從回民支隊抽調百名左右的幹部,由劉世昌帶隊火速奔赴瀋陽。同年9月2日,劉世昌帶領赴東北的幹部踏上了去東北的路,阮若琳及幾個女兵也隨隊出發。具體路線是經綏德、米脂、佳縣過黃河,在晉西北過同蒲路。阮若琳個子矮小,腳力不濟,行軍總是掉在隊伍的後頭。在晉西北那些大山裡,劉世昌一面組織隊伍前進,一面還要照顧阮若琳,到最後索性把自己坐騎讓給她。阮若琳會騎馬,並且騎術不錯,有了馬的阮若琳少吃了許多苦頭。但她心疼劉世昌,因為劉世昌是這支隊伍的指揮者,很多工作要等著他去做,有了馬劉世昌就會少付辛苦。這樣想著,阮若琳幾次提出把馬還給劉世昌,每次劉世昌都是嘻嘻哈哈地拒絕,並嚇唬她,晉西北山裡多是老虎和狼,要是因為沒騎馬掉隊了還不讓狼把你給吃了,經這麼一說,阮若琳的確害怕了,也就不再堅持還馬了。

隊伍走到山西應縣,傳來上級的指示,要騎馬的先走一步,以便爭取時間早日趕到瀋陽。劉世昌把隊伍一分為二,由參謀長任振宇騎馬帶領幾個騎馬的同志先走,自己帶領其餘的同志隨後趕到。阮若琳有馬,但她沒先走,她要和劉世昌在一起。這樣兩人相伴著來到當時東北最大的城市——瀋陽。

到東北後,由於戰事緊張,二人聚少離多,但都在心裡默默地想著對方。在東北,劉世昌曾任遼吉軍區沈北支隊政治委員、遼北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阮若琳曾任康平縣宣傳幹事、法庫縣婦聯主席等職。1946年12月30日,剛乘火車從哈爾濱回到遼吉軍區駐地白城的劉世昌心情極不寧靜,總覺得哪裡要出事。也就是這一天,離預產期還有二十多天的阮若琳在從庫倫返回駐地大沁他拉途中腹中感到劇烈疼痛,這是生產前的預兆,可阮若琳並不知道。同行的遼吉五地委書記呂明仁的愛人丁修生過孩子,知道阮若琳此時要生了,趕忙照顧著阮若琳趕到附近的一個村子裡,誰知道這個村子的人極為迷信,認為外人到家裡生孩子不吉利。丁修及劉世昌的堂妹劉世英反復向老鄉解釋,但村裡沒有一家同意阮若琳進家分娩。沒辦法只好趕緊離開這個村子,阮若琳就在天寒地凍的天氣裡,躺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提前來到人世的女嬰。這一切劉世昌並不知道,直到幾天後劉世昌到達奈曼旗,在大沁他拉附近的一個小村裡見到母女倆,才知道女兒已來到世上。當聽劉世英說起那天阮若琳受盡千難萬苦時,劉世昌才明白那天的心煩氣躁的原因。他看著生產後的阮若琳,動情地說對不住了,讓你受苦了,如果當時我在眼前就好了。阮若琳聽後大度地一笑說:“你不在跟前反而好些,你就是在跟前也搭不上手,反而只能跟著乾著急,這樣我心裡會更難受。”

1947年3月的一天,阮若琳帶著孩子坐馬車從開魯去奈曼旗,途中過遼河時翻了車,一車人都落入水中,孩子因為被凍而發高燒。阮若琳聽說有個部隊的醫療所有可能救孩子命的盤尼西林,費盡千辛萬苦找到醫療所,說盡好話還是沒能搞出來,眼睜睜地看著女兒受盡病痛折磨後離她而去。阮若琳大哭一場後叮囑陪在自己身邊的劉世英,先不要將這一切告訴劉世昌,因為她知道劉世昌正在開魯指揮殲滅土匪李守信的戰鬥,她不能讓劉世昌分心,自己默默地承受著喪女的痛苦。直到打下開魯結束戰鬥後,劉世昌才匆匆趕來,看著一臉憔悴的阮若琳,劉世昌動情地將她攬在懷裡,撫摸著她那一頭淩亂的秀髮,失聲痛哭。

遼沈戰役結束後不久,劉世昌擔任政治部主任的獨立12師劃歸第七縱隊建制,番號改為157師,部隊開到遼陽休整。部隊安置好後,劉世昌很想去法庫看看仍在遼吉五地委組織部工作的阮若琳。阮若琳當時又有了身孕並且到了臨產期。由於戰事繁忙,他們已經有四五個月沒見面了。劉世昌在為阮若琳擔心,阮若琳也很想念劉世昌。但劉世昌太忙了,雖說休整,但有祝捷會、戰評會要開,兵員武器需要補充,被調整的幹部需要做工作,戰術技術需要訓練,戰俘和繳獲的物資裝備需要處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擔任政治部主任的劉世昌親自去做。半個月後,劉世昌所部奉令入關參加平津戰役,他想在離開東北前最後見妻子一面的願望最終還是沒有實現。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後,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劉世昌被師長曾敬凡叫去,曾師長告訴劉世昌,阮若琳於1949年1月1日,在法庫縣天主教堂生了一個男孩。高興之余,劉世昌請曾師長為孩子取名,曾敬凡高興地答應了。經過一番思量,曾師長說,長春解放了、瀋陽解放了,現在天津也解放了,這真是捷報頻傳呀,孩子在這個時候出生,我看就叫捷音吧,又好聽又有特殊含義。劉世昌聽後非常贊同,就給孩子定名捷音,小名小寶。

1949年4月22日,157師在天津咸水沽召開誓師大會,準備打到江南去。這時阮若琳帶這小寶風塵僕僕地趕來了。一見面,阮若琳就提出跟隨劉世昌去江南,劉世昌考慮到他剛生過孩子,身體還很虛弱,加上孩子也需要人照顧,建議阮若琳留在天津,等江南解放後再去。阮若琳一來擔心上前線後劉世昌的安危,二來也迫切要求工作執意要隨劉世昌去。劉世昌拗不過她只好當面答應,暗地裡找到7縱政委吳善富,要吳政委出面做工作,吳善富通過組織關係,把阮若琳安排在天津法院刑事庭。當通知送到阮若琳手中時,劉世昌早已帶領部隊出發了。此後,劉世昌一路下河南、戰江西,最後被任命為江西省軍區袁州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直到這時,阮若琳才帶著孩子來袁州團聚。又隨劉世昌轉武漢、下廣州直至北上北京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政委。風風雨雨、離離聚聚、恩恩愛愛65年。

(作者系山西省原晉中地委副書記)

帶著劉世昌去黨校二部拜訪阮慕韓。因為在此前,阮慕韓到延安後即被安排到中央黨校二部去學習。見面後未等介紹,阮慕韓就對劉世昌說:“我知道你,當年肖秉均創建回民教導隊,手下有4個黨員,你是其中一個。”原來,阮慕韓早在北平做地下工作時就認識肖秉均,肖秉均到冀中後彼此互相還有聯繫。肖秉均向阮慕韓談到過創建回民支隊的情況。阮慕韓雖然沒見過劉世昌,但心中對劉世昌印象很好。不久,楊得志再次帶劉世昌去見阮慕韓,見面時間不長,楊得志借機把劉世昌支開了。見劉世昌出門而去,楊得志把話引到教一旅幹部的婚姻上來。楊得志說:教一旅的團幹部好多人都沒結婚,為解決這個問題,我派人到米脂縣找過縣長馮文斌,米脂縣的姑娘漂亮,讓他動員一批姑娘到部隊來。這時邊伴山插話說:慕韓兄的姑娘就在你們那邊的文化補習學校當教師,給她介紹一個嘛,只是有沒有合適的?楊得志說:怎麼沒有,劉世昌就很好嘛,蠻合適的。邊伴山也挺配合就說:是啊,我看挺般配的。楊得志接過話頭問阮慕韓:慕韓兄以為如何呢?阮慕韓從心裡喜歡這個小夥子,但自己又不能大包大攬,答應和女兒商量商量。

1945年初,阮若琳奉調從甘泉回到延安中學任教,到延安後父女見面,談話中自然談起劉世昌,阮慕韓對女兒說,他認識這個人,印象不錯,自己贊同這件事並問女兒什麼意見。阮若琳還是覺得自己還小,過些年再考慮。阮慕韓勸導女兒說:“十六歲了,該考慮了,身邊有個可靠的人有好處,爸爸也放心。”阮若琳不想違背爸爸的意願,不再說什麼,決定採取任其發展的態度,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她心裡才有了劉世昌這個人。

之後不久的一天,回民支隊後勤處處長權韻福帶領三個戰士來到延安中學,在校長辦公室權韻福和校長交涉了一下,校長就帶他們出去找阮若琳。在阮若琳的宿舍,校長對她說:“小阮,趕緊收拾一下跟他們走吧。”阮若琳看看這些人都不認識,覺得突然,問校長:“走去哪裡?”校長指指權韻福說:“這是回民支隊的政治部主任,你當然是跟他們走,回甘泉去。”阮若琳已知是怎麼回事了,埋怨校長說:“你也不和我商量一下就讓我跟他們走,我不去,我就在這裡教書。”權韻福裝作一臉的無奈說:“阮老師不要生氣,我們是奉楊得志旅長的指示,接你去甘泉。你若不去我們完不成任務,回去沒法向旅長交代,弄不好旅長還會處分我們呢。”見阮若琳不說話了,權韻福就強拉著阮若琳往外走。阮若琳強掙扎著身子,嘴裡一個勁地罵他們土匪。權韻福嘻嘻哈哈,搞得阮若琳一點脾氣也沒有。就這樣,阮若琳被權韻福手下的幾個戰士推到馬背上,“搶”到了甘泉並被送到劉世昌辦公室。劉世昌聽到聲音後立刻迎出來,阮若琳卻不下馬,使著小性子責怪劉世昌,不該像土匪一樣搶人。劉世昌陪著笑臉,打著哈哈解釋這不叫‘搶’而是‘接’,再說呢,不土匪點你能來嗎?”劉世昌說著趁阮若琳不在意,一把將她抱下馬來抱進辦公室。第二天,阮若琳跟著劉世昌回到田家溝。從此,阮若琳成了支隊宣傳科的一名宣傳幹事,負責油印支隊刊物《戰士報》。

大城市長大的阮若琳,希望自己的戀愛生活多一些浪漫情調,而戰火中闖過來的劉世昌卻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他做得比較多的就是送花。陽春時節,田家溝滿山遍野都是野百合花、野桃花,可謂姹紫嫣紅、爭奇鬥豔。劉世昌把自己的感情附在鮮花上,每天都叫警衛員送一束野花到阮若琳的房間。假日裡,就領著阮若琳到山上摘野花、采野菜。這樣過了幾個月,1945年5月24日,二人備了些花生、大棗及支隊食堂自製的糕點,舉行了簡單的婚禮,請支隊的幾個領導來吃了頓飯,就算結婚了。後來劉世昌曾回憶說:“戰爭年代嘛,婚禮雖然簡單,卻很有味道。”阮若琳也曾說:“就這樣稀裡糊塗地結婚了,以至於過了好長時間我還不相信這是真的。”

婚後不久,日本天皇宣佈投降,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1945年8月底,劉世昌接到楊得志的命令,讓他馬上去見中央組織部長彭真。劉世昌二話沒說就隨著楊得志一起火速奔赴延安,彭真在辦公室接見了他們,沒有任何寒暄,彭真開門見山地交代,光復後的東北急需幹部,中央決定從回民支隊抽調百名左右的幹部,由劉世昌帶隊火速奔赴瀋陽。同年9月2日,劉世昌帶領赴東北的幹部踏上了去東北的路,阮若琳及幾個女兵也隨隊出發。具體路線是經綏德、米脂、佳縣過黃河,在晉西北過同蒲路。阮若琳個子矮小,腳力不濟,行軍總是掉在隊伍的後頭。在晉西北那些大山裡,劉世昌一面組織隊伍前進,一面還要照顧阮若琳,到最後索性把自己坐騎讓給她。阮若琳會騎馬,並且騎術不錯,有了馬的阮若琳少吃了許多苦頭。但她心疼劉世昌,因為劉世昌是這支隊伍的指揮者,很多工作要等著他去做,有了馬劉世昌就會少付辛苦。這樣想著,阮若琳幾次提出把馬還給劉世昌,每次劉世昌都是嘻嘻哈哈地拒絕,並嚇唬她,晉西北山裡多是老虎和狼,要是因為沒騎馬掉隊了還不讓狼把你給吃了,經這麼一說,阮若琳的確害怕了,也就不再堅持還馬了。

隊伍走到山西應縣,傳來上級的指示,要騎馬的先走一步,以便爭取時間早日趕到瀋陽。劉世昌把隊伍一分為二,由參謀長任振宇騎馬帶領幾個騎馬的同志先走,自己帶領其餘的同志隨後趕到。阮若琳有馬,但她沒先走,她要和劉世昌在一起。這樣兩人相伴著來到當時東北最大的城市——瀋陽。

到東北後,由於戰事緊張,二人聚少離多,但都在心裡默默地想著對方。在東北,劉世昌曾任遼吉軍區沈北支隊政治委員、遼北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阮若琳曾任康平縣宣傳幹事、法庫縣婦聯主席等職。1946年12月30日,剛乘火車從哈爾濱回到遼吉軍區駐地白城的劉世昌心情極不寧靜,總覺得哪裡要出事。也就是這一天,離預產期還有二十多天的阮若琳在從庫倫返回駐地大沁他拉途中腹中感到劇烈疼痛,這是生產前的預兆,可阮若琳並不知道。同行的遼吉五地委書記呂明仁的愛人丁修生過孩子,知道阮若琳此時要生了,趕忙照顧著阮若琳趕到附近的一個村子裡,誰知道這個村子的人極為迷信,認為外人到家裡生孩子不吉利。丁修及劉世昌的堂妹劉世英反復向老鄉解釋,但村裡沒有一家同意阮若琳進家分娩。沒辦法只好趕緊離開這個村子,阮若琳就在天寒地凍的天氣裡,躺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提前來到人世的女嬰。這一切劉世昌並不知道,直到幾天後劉世昌到達奈曼旗,在大沁他拉附近的一個小村裡見到母女倆,才知道女兒已來到世上。當聽劉世英說起那天阮若琳受盡千難萬苦時,劉世昌才明白那天的心煩氣躁的原因。他看著生產後的阮若琳,動情地說對不住了,讓你受苦了,如果當時我在眼前就好了。阮若琳聽後大度地一笑說:“你不在跟前反而好些,你就是在跟前也搭不上手,反而只能跟著乾著急,這樣我心裡會更難受。”

1947年3月的一天,阮若琳帶著孩子坐馬車從開魯去奈曼旗,途中過遼河時翻了車,一車人都落入水中,孩子因為被凍而發高燒。阮若琳聽說有個部隊的醫療所有可能救孩子命的盤尼西林,費盡千辛萬苦找到醫療所,說盡好話還是沒能搞出來,眼睜睜地看著女兒受盡病痛折磨後離她而去。阮若琳大哭一場後叮囑陪在自己身邊的劉世英,先不要將這一切告訴劉世昌,因為她知道劉世昌正在開魯指揮殲滅土匪李守信的戰鬥,她不能讓劉世昌分心,自己默默地承受著喪女的痛苦。直到打下開魯結束戰鬥後,劉世昌才匆匆趕來,看著一臉憔悴的阮若琳,劉世昌動情地將她攬在懷裡,撫摸著她那一頭淩亂的秀髮,失聲痛哭。

遼沈戰役結束後不久,劉世昌擔任政治部主任的獨立12師劃歸第七縱隊建制,番號改為157師,部隊開到遼陽休整。部隊安置好後,劉世昌很想去法庫看看仍在遼吉五地委組織部工作的阮若琳。阮若琳當時又有了身孕並且到了臨產期。由於戰事繁忙,他們已經有四五個月沒見面了。劉世昌在為阮若琳擔心,阮若琳也很想念劉世昌。但劉世昌太忙了,雖說休整,但有祝捷會、戰評會要開,兵員武器需要補充,被調整的幹部需要做工作,戰術技術需要訓練,戰俘和繳獲的物資裝備需要處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擔任政治部主任的劉世昌親自去做。半個月後,劉世昌所部奉令入關參加平津戰役,他想在離開東北前最後見妻子一面的願望最終還是沒有實現。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後,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劉世昌被師長曾敬凡叫去,曾師長告訴劉世昌,阮若琳於1949年1月1日,在法庫縣天主教堂生了一個男孩。高興之余,劉世昌請曾師長為孩子取名,曾敬凡高興地答應了。經過一番思量,曾師長說,長春解放了、瀋陽解放了,現在天津也解放了,這真是捷報頻傳呀,孩子在這個時候出生,我看就叫捷音吧,又好聽又有特殊含義。劉世昌聽後非常贊同,就給孩子定名捷音,小名小寶。

1949年4月22日,157師在天津咸水沽召開誓師大會,準備打到江南去。這時阮若琳帶這小寶風塵僕僕地趕來了。一見面,阮若琳就提出跟隨劉世昌去江南,劉世昌考慮到他剛生過孩子,身體還很虛弱,加上孩子也需要人照顧,建議阮若琳留在天津,等江南解放後再去。阮若琳一來擔心上前線後劉世昌的安危,二來也迫切要求工作執意要隨劉世昌去。劉世昌拗不過她只好當面答應,暗地裡找到7縱政委吳善富,要吳政委出面做工作,吳善富通過組織關係,把阮若琳安排在天津法院刑事庭。當通知送到阮若琳手中時,劉世昌早已帶領部隊出發了。此後,劉世昌一路下河南、戰江西,最後被任命為江西省軍區袁州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直到這時,阮若琳才帶著孩子來袁州團聚。又隨劉世昌轉武漢、下廣州直至北上北京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政委。風風雨雨、離離聚聚、恩恩愛愛65年。

(作者系山西省原晉中地委副書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