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沒有蓋頭的黃浦江裡落進去過啥 | 魔都秘事

進入九月, 上海的天開始適意起來了。

在陸家浜路渡口的碼頭上, 卞建平能感覺到江面濕氣中夾帶的涼風。 他在輪渡工作了幾十年, 對黃浦江格外熟悉。

早高峰過後, 來搭輪渡的只有三三兩兩幾個推助動車的人。

卞建平剛工作的1970、80年代, 每天乘坐輪渡過江的客流在百萬以上, 高峰時段非常擁擠, 那時卞建平和同事們在開船停船的工作之餘最要警惕的, 就是被擠入黃浦江的各種“不明物體”。

某一年春節前夕, 一名男性乘客在十六鋪的農貿市場買了一隻很大的鐓(閹)雞。 上了輪渡後, 乘客將雞放在船頭的位置, 人站在雞旁邊。

當船開到黃浦江中間, 忽然間那只雞撲騰了一下, 跳進了水裡。 大概是知曉自己之後的命運, 也不管水冰冷刺骨了, 只求奮力一搏給自己爭取最後的機會。

沒得機會的。

那年頭, 鐓雞多值鈔票啊。 它前腳跳下, 主人後腳就跟著跳下去了, 在水裡一把揪住雞翅膀。

輪渡上的看客們目瞪口呆, 還是卞建平有經驗, 他抓過救生圈跑到船頭, 向在水裡的乘客拼命揮手, 試圖幫助他回到船上。

不過那人顯然是“浪裡白條”, 嚴冬臘月浸泡在江水裡, 絲毫不露怯。 只見他一手高舉鐓(閹)雞,

另一隻手朝船上擺了擺, 扭頭就往江對岸遊過去。

差不多和輪渡同時, 他遊到浦東輪渡碼頭上岸, 在眾目睽睽之下, 拎著雞渾身濕漉漉地回家了。

“這種事情也只能發生在幾十年前了, 現在, 還有誰會為了一隻雞, 大冬天的跳到江裡去?”卞建平說。

黃浦江上又沒蓋頭哦。 這句上海人口中的俗語, 正好應證了卞建平所說的場景。

沒蓋頭的黃浦江, 隨便什麼東西都會往下掉, 沒有什麼做不到, 只有你想不到。

翻開過往的報刊資料, 簡直能寫成一部黃浦江“奇物招領報告合輯”。

1984年12月, 一隻裝有7000多元現金的旅行包曾掉進黃浦江。

那天幾位浙江紡織廠女工在上海搭船。 下船時, 其中一位貪圖省力, 把一隻旅行包從船頭上傳給已經上岸的同事。

不料一失手, 旅行包從船檔中滑落江裡。

旅行包漂浮在江面, 漸漸下沉, 她們急得直喊:裡面有7000元鈔票, 誰幫我撈上來獎他1000元。

船上的兩位行李員趕到船邊, 其中一位急中生智, 拿起一根長繩子捆在腰間, 由另一位一手拉住, 跳進黃浦江, 打撈起了即將下沉的旅行包。

12月的江水非常寒冷, 行李員上岸後凍得直哆嗦, 但他們還是婉言謝絕了女工遞來的1000元獎金。

裝了7000元現金的包應該很沉, 幸好行李員反應速度快, 要不然沉下去了, 她們可很難跟單位交代。

如果早知道有這樣一幕, 她們應該買一個塑膠書包來裝錢。

那只塑膠書包出現在1990年4月的黃浦江。 兩個女孩在吳涇通海路江邊玩耍時, 不慎滑進水裡。 由於她倆身上背的書包的浮力, 兩名小女孩在江面上漂浮了足有6分鐘。 之後被一艘船上的船員救起。

有一個浮力好的塑膠書包很重要, 有一件浮力好的羽絨衣也非常重要。

2003年元旦, 上海某企業的李先生相約幾名好友到外灘等候新年鐘聲的響起。 當時針跨入新年的一瞬間, 李先生心情激動,將外套隨手放在防汛牆上,之後不慎落入江中。

李先生頓時傻了眼,因為外套的口袋裡裝有重要證件和單位保險箱鑰匙。無奈之下,只能報警

淩晨,巡警大隊接警後,立刻駕駛公安艇趕到黃浦江南京東路附近水域,在來回搜索後看見江中心有一黑糊糊的東西在漂浮,靠前一看,正是李先生掉落江中的外套。

所幸的是這件外套是羽絨製品,才沒有沉到江底。

■2013年3月11日上午,保潔人員在黃浦江上游水域打撈死豬 攝影:任書建

這些都是有主的失物,但黃浦江漂浮更多的是無主的東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有關黃浦江面上的環保問題一直是政府及普通市民所關注的,不要讓母親河成為無蓋垃圾箱的呼籲也時時見諸於報端。

西瓜皮、飲料瓶、速食盒、塑膠袋、爛木條……這些都還算是常規的漂浮于江面上的垃圾,有時,垃圾來得有點特別。

2001年12月7日,“豬啊!”在外灘公園遊玩或鍛煉的人看到江面上漂浮著3只僵硬的死豬,發出了尖叫。

3只豬隨著江水和周圍的綠萍上下起伏,看著十分噁心。

人們帶著既嫌棄又好奇的看熱鬧心態圍在防汛牆邊向著黃浦江張望。他們並不知道,過12年後,黃浦江面上漂死豬成了一個重大新聞。

其實早在黃浦江上“死豬漂流記”之前,卞建平就曾在黃浦江面上看到過豬,而且是活豬。

那是很多年前了,有一回江上一艘載滿豬的船翻了,幾十隻個頭很大的豬在黃浦江裡游泳。

場面相當壯觀,兩岸圍了無數人在看,“格個辰光大家都還沒有手機,否則肯定都拍照片上傳朋友圈了。” 卞建平說。

黃浦江上時時有貨船經過,裝紙漿的船,裝植物油、石膏板的船都曾在黃浦江上發生過傾覆,那時江面上就成了貨物集中站。

■2013年7月4日,黃浦江邊的“清道夫”每天清理垃圾 攝影:吳子熙

貨物傾倒在江面上可能是因為人員操作不當,可能是因為意外,也有可能是“蓄意為之”。

馮順成從小就住在四川中路附近,家離外灘只有幾百米遠。半個世紀前,每到夏天,他和朋友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偷偷到黃浦江去游泳。

每天黃浦江漲潮與落潮之間,大約有三刻鐘左右江水較平穩的黃金時間。這時候,各個區的年輕人經常在黃浦江畔碰頭PK,看誰先游到江對岸,戰利品是兩包“紅殼子”,牡丹牌香煙。

參與PK的兩個“團隊”會分別派一個人“打頭陣”,坐輪渡把這一隊人的衣服送到對岸去,大家游到江對岸後,從浦東再乘輪渡回到浦西。“阿拉身上都不用帶鈔票,老早浦西乘輪渡到浦東六分錢,浦東乘回來不收鈔票。”

夏天在黃浦江裡游泳,時常能碰到上游過來的拖船,要是有運西瓜的,馮順成跟小夥伴們最來勁。

幾個人兵分兩路,第一小分隊到船頭去調皮搗蛋,吸引船夫的注意力,第二小分隊偷偷繞到拖船旁邊,用手拉一個西瓜的藤使勁拽下來。

船上堆得高高的西瓜山立刻塌了一邊,七八個西瓜一起落了水,等船夫反應過來的時候,船已經開遠了,只能眼睜睜看著水裡的熊孩子人手抱兩個西瓜,飛速地往岸上逃去了。

“格個辰光哪裡買得到西瓜吃?大熱天想吃口西瓜,要憑醫院開具的發燒39度以上證明的。留種的瓜,只能堂吃,吃完了西瓜籽要還回去。”馮順成說。

每次在黃浦江成功“劫”到西瓜,幾個孩子就回到岸上,把西瓜一個個用手掌劈開來,大口大口地啃,羨煞了旁人。

寫完失物招領報告,接下去要寫的是尋人啟事。

黃浦江在上海人的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意味著日常的工作出行;靠在防護牆上,面向江面談戀愛的青春記憶;在逼仄的空間中尋找透氣口的機會。

小時候,沒地方白相,外灘,父母總會帶著去逛的;去插隊落戶了,回到上海,外灘總歸要去兜兜,背靠著黃浦江拍張照片。照片沖印出來帶著去農場或外地農村,或許是一份鄉愁的寄託,或許也只是為了給當地老鄉介紹一下,上海是怎麼樣的;談朋友了,沒啥地方去,黃浦江邊情人牆靠一靠,吹吹江風……

只是如此浪漫的黃浦江,也是很多人想不開後縱身躍下的地方,因為它上面又沒有蓋子。

人數太多,只能挑一兩個案例來說說。

2001年7月,閔行汽車輪渡站浦西渡口的碼頭上,突然有一名中年婦女從岸上狂奔躥至碼頭斜坡,縱身跳入江中。

幸好被當班水手看到,潛入水底,把女子用力托起。

經警方瞭解,在事發當天下午,這名中年婦女因故提前回家時,竟發現丈夫和一個女子躺在床上,更沒料到的是,其丈夫還用刻薄的語言刺激她,悲恨交加的她選擇了跳江輕生。

2006年7月的一個傍晚,天上正下著雨,一名年輕女子冒雨來到黃浦江邊,在海關大樓前防汛牆處來回徘徊,最後翻越防汛牆,縱身跳入江水。

正好有一名外地來滬旅遊的女青年路過此處。她水性很好,奮力遊到了落水女子身邊,將其用力托至岸邊。

後來瞭解到,跳江女子是因為與男友發生矛盾,一時想不通,才來尋短見的。

當看到人落在黃浦江內,第一反應自然是要去救的,但有的時候也會面臨左右為難的選擇。

卞建平的同事,1981年就在輪渡公司工作的吳克儉就曾碰到過如哈佛公開課《正義》裡所提到的難題。

那時他剛參加工作沒多久,有一天黃浦江上忽然大霧彌漫。

三十多年前,即使在迷霧天,仍然有無數人到輪渡碼頭等待過江去上班。在那個年代,惡劣的天氣情況下,輪渡會通過導航羅經和對岸的迷霧等指路。

當時正值早高峰,船上擠滿了乘客。當吳克儉將船開到江中間時,忽然聽到有人在喊救命,茫茫大霧中,他定睛一看,原來有一艘載著木頭的貨船撞上了一艘萬噸輪,船翻掉後沉入了江,船上的兩個人在江當中大喊救命。

到底要不要救人,還是先確保輪渡上兩百多號乘客的安全?吳克儉在幾秒鐘裡做出了決定,繼續按照導航行駛,將船上的人安全送上岸再說。

“當時船上有幾個乘客情緒激烈,拼命跟我吵,質問我怎麼不去救人,我跟他們解釋,我得先考慮這一船人的安全,假使不按導航走,去把人救上來了,萬一出現其他狀況,我又怎麼為這一船人的性命負責呢?”

吳克儉的考慮是理性的。救起來了固然好,但萬一情況失控,那就會是個很大的悲劇。而黃浦江上並不缺悲劇。上面寫出的都是被救起的人,而沒被救起的,也不在少數。

黃浦江上確實沒有蓋子,但不管是扔東西,還是把自己扔下去的時候,都請三思再三思。

李先生心情激動,將外套隨手放在防汛牆上,之後不慎落入江中。

李先生頓時傻了眼,因為外套的口袋裡裝有重要證件和單位保險箱鑰匙。無奈之下,只能報警

淩晨,巡警大隊接警後,立刻駕駛公安艇趕到黃浦江南京東路附近水域,在來回搜索後看見江中心有一黑糊糊的東西在漂浮,靠前一看,正是李先生掉落江中的外套。

所幸的是這件外套是羽絨製品,才沒有沉到江底。

■2013年3月11日上午,保潔人員在黃浦江上游水域打撈死豬 攝影:任書建

這些都是有主的失物,但黃浦江漂浮更多的是無主的東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有關黃浦江面上的環保問題一直是政府及普通市民所關注的,不要讓母親河成為無蓋垃圾箱的呼籲也時時見諸於報端。

西瓜皮、飲料瓶、速食盒、塑膠袋、爛木條……這些都還算是常規的漂浮于江面上的垃圾,有時,垃圾來得有點特別。

2001年12月7日,“豬啊!”在外灘公園遊玩或鍛煉的人看到江面上漂浮著3只僵硬的死豬,發出了尖叫。

3只豬隨著江水和周圍的綠萍上下起伏,看著十分噁心。

人們帶著既嫌棄又好奇的看熱鬧心態圍在防汛牆邊向著黃浦江張望。他們並不知道,過12年後,黃浦江面上漂死豬成了一個重大新聞。

其實早在黃浦江上“死豬漂流記”之前,卞建平就曾在黃浦江面上看到過豬,而且是活豬。

那是很多年前了,有一回江上一艘載滿豬的船翻了,幾十隻個頭很大的豬在黃浦江裡游泳。

場面相當壯觀,兩岸圍了無數人在看,“格個辰光大家都還沒有手機,否則肯定都拍照片上傳朋友圈了。” 卞建平說。

黃浦江上時時有貨船經過,裝紙漿的船,裝植物油、石膏板的船都曾在黃浦江上發生過傾覆,那時江面上就成了貨物集中站。

■2013年7月4日,黃浦江邊的“清道夫”每天清理垃圾 攝影:吳子熙

貨物傾倒在江面上可能是因為人員操作不當,可能是因為意外,也有可能是“蓄意為之”。

馮順成從小就住在四川中路附近,家離外灘只有幾百米遠。半個世紀前,每到夏天,他和朋友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偷偷到黃浦江去游泳。

每天黃浦江漲潮與落潮之間,大約有三刻鐘左右江水較平穩的黃金時間。這時候,各個區的年輕人經常在黃浦江畔碰頭PK,看誰先游到江對岸,戰利品是兩包“紅殼子”,牡丹牌香煙。

參與PK的兩個“團隊”會分別派一個人“打頭陣”,坐輪渡把這一隊人的衣服送到對岸去,大家游到江對岸後,從浦東再乘輪渡回到浦西。“阿拉身上都不用帶鈔票,老早浦西乘輪渡到浦東六分錢,浦東乘回來不收鈔票。”

夏天在黃浦江裡游泳,時常能碰到上游過來的拖船,要是有運西瓜的,馮順成跟小夥伴們最來勁。

幾個人兵分兩路,第一小分隊到船頭去調皮搗蛋,吸引船夫的注意力,第二小分隊偷偷繞到拖船旁邊,用手拉一個西瓜的藤使勁拽下來。

船上堆得高高的西瓜山立刻塌了一邊,七八個西瓜一起落了水,等船夫反應過來的時候,船已經開遠了,只能眼睜睜看著水裡的熊孩子人手抱兩個西瓜,飛速地往岸上逃去了。

“格個辰光哪裡買得到西瓜吃?大熱天想吃口西瓜,要憑醫院開具的發燒39度以上證明的。留種的瓜,只能堂吃,吃完了西瓜籽要還回去。”馮順成說。

每次在黃浦江成功“劫”到西瓜,幾個孩子就回到岸上,把西瓜一個個用手掌劈開來,大口大口地啃,羨煞了旁人。

寫完失物招領報告,接下去要寫的是尋人啟事。

黃浦江在上海人的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意味著日常的工作出行;靠在防護牆上,面向江面談戀愛的青春記憶;在逼仄的空間中尋找透氣口的機會。

小時候,沒地方白相,外灘,父母總會帶著去逛的;去插隊落戶了,回到上海,外灘總歸要去兜兜,背靠著黃浦江拍張照片。照片沖印出來帶著去農場或外地農村,或許是一份鄉愁的寄託,或許也只是為了給當地老鄉介紹一下,上海是怎麼樣的;談朋友了,沒啥地方去,黃浦江邊情人牆靠一靠,吹吹江風……

只是如此浪漫的黃浦江,也是很多人想不開後縱身躍下的地方,因為它上面又沒有蓋子。

人數太多,只能挑一兩個案例來說說。

2001年7月,閔行汽車輪渡站浦西渡口的碼頭上,突然有一名中年婦女從岸上狂奔躥至碼頭斜坡,縱身跳入江中。

幸好被當班水手看到,潛入水底,把女子用力托起。

經警方瞭解,在事發當天下午,這名中年婦女因故提前回家時,竟發現丈夫和一個女子躺在床上,更沒料到的是,其丈夫還用刻薄的語言刺激她,悲恨交加的她選擇了跳江輕生。

2006年7月的一個傍晚,天上正下著雨,一名年輕女子冒雨來到黃浦江邊,在海關大樓前防汛牆處來回徘徊,最後翻越防汛牆,縱身跳入江水。

正好有一名外地來滬旅遊的女青年路過此處。她水性很好,奮力遊到了落水女子身邊,將其用力托至岸邊。

後來瞭解到,跳江女子是因為與男友發生矛盾,一時想不通,才來尋短見的。

當看到人落在黃浦江內,第一反應自然是要去救的,但有的時候也會面臨左右為難的選擇。

卞建平的同事,1981年就在輪渡公司工作的吳克儉就曾碰到過如哈佛公開課《正義》裡所提到的難題。

那時他剛參加工作沒多久,有一天黃浦江上忽然大霧彌漫。

三十多年前,即使在迷霧天,仍然有無數人到輪渡碼頭等待過江去上班。在那個年代,惡劣的天氣情況下,輪渡會通過導航羅經和對岸的迷霧等指路。

當時正值早高峰,船上擠滿了乘客。當吳克儉將船開到江中間時,忽然聽到有人在喊救命,茫茫大霧中,他定睛一看,原來有一艘載著木頭的貨船撞上了一艘萬噸輪,船翻掉後沉入了江,船上的兩個人在江當中大喊救命。

到底要不要救人,還是先確保輪渡上兩百多號乘客的安全?吳克儉在幾秒鐘裡做出了決定,繼續按照導航行駛,將船上的人安全送上岸再說。

“當時船上有幾個乘客情緒激烈,拼命跟我吵,質問我怎麼不去救人,我跟他們解釋,我得先考慮這一船人的安全,假使不按導航走,去把人救上來了,萬一出現其他狀況,我又怎麼為這一船人的性命負責呢?”

吳克儉的考慮是理性的。救起來了固然好,但萬一情況失控,那就會是個很大的悲劇。而黃浦江上並不缺悲劇。上面寫出的都是被救起的人,而沒被救起的,也不在少數。

黃浦江上確實沒有蓋子,但不管是扔東西,還是把自己扔下去的時候,都請三思再三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