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州水稻病蟲害防控刮起“綠色風”

眼下, 全市各地單季晚稻已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 此時也是水稻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期。 日前, 記者來到安吉縣天子湖鎮高禹村,

在種糧大戶徐國強的稻田裡, 只見一群麻鴨在他的驅趕下, 搖擺著身體跳入稻田中。 隨後, 一袋袋青蛙又被他拿到田邊, 放到了稻田裡。 “這是一種綠色防控技術, 完全依靠生態調控來實現病蟲害的防治。 ”徐國強告訴記者, 他在天子湖鎮流轉了1800畝農田, 今年在300畝農田中採用了這種綠色防控技術, 以實現稻田防蟲。 “麻鴨在田裡走過, 將稻葉上的蟲搖落, 鴨子吃掉一部分蟲, 隨後放入的青蛙又吃掉一部分。 ”除了鴨子和青蛙外, 徐國強還在每塊稻田的田邊種植了波斯菊、芝麻等顯花植物以吸引害蟲的天敵來到田間, 同時田裡還放入了赤眼蜂的卵以及性誘劑以控制田間蟲害, 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水稻綠色防控技術讓這片農田沒有用過一次農藥,

但水稻長勢喜人。 “根據監測, 採用生態防蟲的稻田葉片捲曲率僅有1%, 而普通稻田則為10%左右。 ”安吉縣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雖然採用綠色防控技術的稻田產量有所下降, 但由於杜絕農藥使用, 農藥與人工成本都節約了不少, 加上不打農藥的水稻售價要比普通水稻至少高一倍, 所以利潤反而提升。 徐國強告訴記者:“再過兩個多月, 這批稻米就要上市, 如果今年銷售情況好。 明年我還要擴大面積, 打造自己的生態大米品牌。 ”

據瞭解, 作為我市主要糧食作物的水稻, 病蟲害種類多、危害重, 防控難度大。 在病蟲防治上, 以往農戶主要依賴化學農藥, 然而長期使用農藥, 使得病蟲抗藥性增加,

農藥用量增大, 農產品品質安全風險也加大。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主要有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等措施。 農業防治包括選擇抗性品種、控肥減害、清理病原等手段;物理防治是指通過使用秧田防蟲網紗隔離、害蟲高峰期殺蟲燈來減少病蟲害對水稻危害;生物防治是使用生物農藥、釋放天敵、引誘植物性誘劑等手段消滅病蟲害;化學防治則是通過精准的預測, 高效科學地使用藥物, 並採取相關應急措施防治病蟲害。

近年來, 我市從保護糧食安全生產出發, 樹立“綠色植保”新理念, 通過以農業防治為基礎, 大力推廣生物防治、生態調控等綜合技術, 建立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區, 全面提升水稻病蟲害防治能力。

隨著綠色防控水稻病蟲害的理念被農民接受, 以農業防治、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等為代表的一批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得到推廣, 應用面積逐年增加。 現如今, 一股水稻病蟲害防控“綠色風”已在江南水鄉的稻田裡刮起。

記者 許 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