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季是養肺的黃金時刻,最實用的養肺方法

秋天, 從立秋開始, 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 其中的秋分為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 《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 “秋三月, 此謂容平 , 天氣以急 , 地氣以明 ... ...無外其志, 使肺氣清, 此秋氣之應, 養收之道也。 ”這話的大意是說, 秋天是自然界進入容受平定的季節, 秋高氣爽, 天地清肅......不讓情志外馳, 以保持肺氣的清寧, 這就是順應天人合一的秋季養生之道。

體與外界接觸有三大防線:皮膚、胃腸黏膜和呼吸道黏膜。 這三者中, 呼吸道這道防線, 特別是肺, 更容易與外界接觸、受細菌感染, 是最脆弱、最容易失守的。

在中醫看來, 肺是個嬌弱又重要的臟器。 肺稱為“華蓋”, 也就是形容肺像雨傘一樣, 是給五臟六腑擋風遮雨的。

“主呼吸之氣”是肺最本職的工作, 它上與鼻、口相通, 氣體可由此直接入肺。 肺氣受傷, 呼吸之氣就會發生異常改變, 進而出現咳嗽、喘等呼吸道症狀。

除此之外, 肺還主持著人體的水液代謝, 通調水道, 就像自然界的河流由高到低流動一樣, 肺就相當於人體高處的水源, 在氣的推動下, 水液向皮表四周與人體五臟六腑流動。

燥主秋令, 且燥邪易傷肺。 如肺氣太強, 容易口乾舌燥、喉嚨痛。 而肺氣虛則會傷及元氣,

令多種疾病接踵而來。 所以秋天是養肺潤肺的最佳時機, 只有養好肺, 到了冬天才能少生病。 秋燥當養肺氣, 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要以養陰為主。 秋天主收, 萬物收斂, 肺氣內應, 養生應以養肺為主。 "收斂神氣, 逆之則傷肺", 秋季, 經絡運行到手太陰肺經, 是進行呼吸系統保健的最佳時機, 所以傳統養生提倡秋季宜養肺。

多喝水, 益肺

秋季氣候乾燥, 使人體損失了大量的水分, 所以, 在秋天更要多喝水, 每天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一杯以上的水。 以保持體內津液充足, 肺臟和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雖然已經立秋, 但有的地方天氣還是比較炎熱, 人體出汗較多, 除喝水外, 可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這樣不僅能起到補充水分的作用, 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和汗液中流失的鉀元素。

運動, 養肺

秋季是運動的最佳時候, 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 如太極拳、慢跑、登山、呼吸操、快走等。 鍛煉身體可以增強肺活量, 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

增強體質。 除了鍛煉, 也可以適度進行深呼吸, 如腹式呼吸, 以達到清肺的效果。

古代醫書提到:“形寒飲冷則傷肺”。 這是說如果沒有適當保暖、避風寒, 或者經常吃喝冰冷食物飲料, 容易損傷肺部機能而出現疾病。

調和情志 遠離悲秋

進入秋天之後, 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淒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

因此,對中老年人來說,應有“心無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養成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所以,中老年人要結伴去野外山鄉,登高遠眺,飽覽大自然的風景。

1、笑:宣肺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的同時,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同時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2、按摩:護肺

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至兩組。

叩肺俞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後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數十下,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持續約10分鐘。

3、主動咳嗽:淨肺

人體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後,輕者可引起支氣管,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變。秋天應注意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日早晚選擇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減少肺部損害

4、運動:健肺

多做擴胸運動,可以起到健肺的效果。同時注意呼吸統的鍛煉,提倡腹式呼吸法。

5、食療:潤肺

蓮子、芡實、魚鰾、蜂蜜等有滋陰潤肺作用,冰糖銀耳湯、黃精秋梨湯、雪梨膏、百合蓮子湯、山藥蓮子湯、芡實山藥羹等也可養陰潤肺。

6、深呼吸:清肺

適度的深呼吸動作有助於清肺。介紹兩種比較簡單有效的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伸開雙臂,儘量擴張胸部,然後用腹部帶動來呼吸,這種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縮唇呼吸法:快速吸滿一口氣,呼氣時像吹口哨一樣慢慢“吹”出,目的是讓空氣在肺裡停留的時間長一些,讓肺部氣體交換更充分,支氣管炎病人可常做。

7、主動喝水:益肺

秋季氣候乾燥,人體水分大量丟失,要及時補充,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8.沐浴益肺

金秋季節勤沐浴有利於血液迴圈,使肺與皮毛氣血相通,一般秋季洗澡的水溫最好在25度左右,洗浴前30 分鐘先喝淡鹽開水一杯,洗浴時不宜過分揉搓,以浸浴為主。

潤肺火、補肺氣,常用藥膳粥

枇杷梨皮川貝飲

枇杷梨皮川貝飲可以潤肺止咳,具體做法是枇杷葉 15 克,鮮梨皮 15 克,川貝 10克,以水 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飲。適用於肺熱、口幹咳嗽者。

黃芪山藥粥

黃芪山藥粥可以補肺氣。黃芪 30 克,山藥 30 克,粳米 50 克,先用水煮黃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藥、粳米做粥,晨起空腹食用。適用於肺氣虛、容易感冒者。

百合杏仁赤豆粥

在清肺火方面,可以食用百合杏仁赤豆粥。

百合 10 克,杏仁 6 克,赤小豆 60 克, 白糖少許,先將赤小豆洗淨,加水適量,與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後在半熟的粳米鍋內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熱即成。適用于肺陰虛,虛火旺盛,口幹、口苦者。

銀耳:銀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稱,道醫認為銀耳性溫潤、性平、味甘,有補脾開胃、滋陰潤肺、益氣清腸的功效。可以加入蓮子、枸杞子等熬制銀耳湯食用。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場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食用方法,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淒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

因此,對中老年人來說,應有“心無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養成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所以,中老年人要結伴去野外山鄉,登高遠眺,飽覽大自然的風景。

1、笑:宣肺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的同時,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同時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2、按摩:護肺

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至兩組。

叩肺俞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後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數十下,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持續約10分鐘。

3、主動咳嗽:淨肺

人體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後,輕者可引起支氣管,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變。秋天應注意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日早晚選擇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減少肺部損害

4、運動:健肺

多做擴胸運動,可以起到健肺的效果。同時注意呼吸統的鍛煉,提倡腹式呼吸法。

5、食療:潤肺

蓮子、芡實、魚鰾、蜂蜜等有滋陰潤肺作用,冰糖銀耳湯、黃精秋梨湯、雪梨膏、百合蓮子湯、山藥蓮子湯、芡實山藥羹等也可養陰潤肺。

6、深呼吸:清肺

適度的深呼吸動作有助於清肺。介紹兩種比較簡單有效的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伸開雙臂,儘量擴張胸部,然後用腹部帶動來呼吸,這種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縮唇呼吸法:快速吸滿一口氣,呼氣時像吹口哨一樣慢慢“吹”出,目的是讓空氣在肺裡停留的時間長一些,讓肺部氣體交換更充分,支氣管炎病人可常做。

7、主動喝水:益肺

秋季氣候乾燥,人體水分大量丟失,要及時補充,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8.沐浴益肺

金秋季節勤沐浴有利於血液迴圈,使肺與皮毛氣血相通,一般秋季洗澡的水溫最好在25度左右,洗浴前30 分鐘先喝淡鹽開水一杯,洗浴時不宜過分揉搓,以浸浴為主。

潤肺火、補肺氣,常用藥膳粥

枇杷梨皮川貝飲

枇杷梨皮川貝飲可以潤肺止咳,具體做法是枇杷葉 15 克,鮮梨皮 15 克,川貝 10克,以水 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飲。適用於肺熱、口幹咳嗽者。

黃芪山藥粥

黃芪山藥粥可以補肺氣。黃芪 30 克,山藥 30 克,粳米 50 克,先用水煮黃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藥、粳米做粥,晨起空腹食用。適用於肺氣虛、容易感冒者。

百合杏仁赤豆粥

在清肺火方面,可以食用百合杏仁赤豆粥。

百合 10 克,杏仁 6 克,赤小豆 60 克, 白糖少許,先將赤小豆洗淨,加水適量,與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後在半熟的粳米鍋內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熱即成。適用于肺陰虛,虛火旺盛,口幹、口苦者。

銀耳:銀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稱,道醫認為銀耳性溫潤、性平、味甘,有補脾開胃、滋陰潤肺、益氣清腸的功效。可以加入蓮子、枸杞子等熬制銀耳湯食用。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場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食用方法,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