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1989年,溫州首富造出領先世界的電動汽車,但沒能量產

葉文貴與中國電動車史前史。

2017年3月15日, 在葉文貴溫州金鄉鎮的老宅, 前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 有他曾經的老友、同事, 還有不少媒體記者。

1985年, 這位溫州首富已坐擁千萬家產, 彼時宗慶後還在紹興鄉下的茶場種茶、燒窯, 馬雲還在為高考數學只得了一分而淚灑考場, 不過現在, 葉文貴這個名字已不被人提起, 此番被媒體報導, 是因為他於3月13日去世。

浙商博物館前後收到過吉利、眾泰、萬豐奧特等多家知名浙商企業捐贈的汽車, 但是一個紅色玻璃鋼汽車車架殼子, 卻是人們最愛拿手機對著拍照的物品。

這輛“破車”被拍得很多, 卻很少人知道它背後的故事。

浙商博物館裡, “葉豐二號”電動汽車外殼

這輛“破車”的捐贈者, 正是葉文貴。 1980年起, 葉文貴先後辦起軋鋁廠、高頻機廠、壓延薄膜廠、微機儀器廠、鉛泊廠, 而且辦一個火一個。 當“萬元戶”還是財富代名詞的那個時候,

他已經擁有千萬資產, 被稱為“溫州第一能人”。

1987年3月, 德國《明鏡週刊》記者史德安(左)採訪葉文貴

1988年的溫州, 大街小巷都是菲亞特的車, 葉文貴決定造一輛中國人自己品牌的轎車, 而且還是既環保又節能的電動轎車。 葉文貴初中畢業, 但勤奮好學,

富有創新意識, 動手能力強。 說幹就幹, 先投入50萬元開始“玩車”。 他一邊搜集閱覽有關制車資料, 一邊製作轎車模型, 力求轎車外形阻力小、體重輕、駛得快。

電動轎車的研發,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 為此, 葉文貴推出“星期六工程師”, 即邀請溫州造船廠和省內外製造業技術人員和專家, 利用雙休日, 到金鄉鎮與他共同研發電動轎車。

當時國內轎車零部件緊缺, 葉文貴與他的研發團隊自力更生, 製造配件。 用榔頭一錘一錘敲出第一輛轎車的外殼。 當遇上轎車蓄電瓶功率不夠這一大難題時, 葉文貴特地還開工廠製造蓄電瓶。

1989年2月的一個傍晚, 一輛簡陋的小汽車悄悄從溫州市區開了出來, 沒有人注意到它的異樣。 這是葉文貴造出的第一輛電動轎車。 車裡坐著的, 是葉文貴和他的三個同事。 從研發到上路, 只用了短短六個月。

這輛汽車非常簡陋, 手工打造的鐵皮外殼, 裝上蓄電池、電動機、控制器, 還有四個車輪和方向盤, 車身藍白相間, 玲瓏小巧。 葉文貴把他命名為“葉豐零號車”。

對他來說, 這是個非常令人滿意的開端。

接著, 葉文貴又造出12輛“葉豐一號車”, 充電8小時, 行駛200km, 並定價5萬元。 “由於當時沿途沒有充電樁, 不能實現電動轎車商品化。 ”曾與葉文貴一起造車的徒弟鄭紹付回憶道。

但很快一個嚴峻的事實擺在葉文貴面前, 資金不夠了。幾年來,開工廠賺的錢就像流水一樣投入到了無底洞般的電動汽車研發中。

1991年4月,在深圳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研討會上,葉文貴和他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一鳴驚人。這時葉文貴本來有機會拿到深圳某部門投資的,但溫州方面說,“這個是我們溫州解放40年來最大的項目,我們不能轉讓給你們。”於是,投資打水漂了。

1993年8月,“葉豐三號車”面世時,來自加州的電動汽車專家羅伊·凱勒來到溫州向葉文貴提出合作,但要求掛美國的品牌,葉文貴不答應,“我說我要掛我的葉豐牌,他說不行,掛你的葉豐牌進不了美國市場,他說非得用我們的牌子,才能進全球市場。那我想想不是白乾了,我替他打工了。”就這樣,葉文貴失去了最後的獲取投資的機會。

1993年,葉文貴(右)和羅伊·凱勒

另一方面,由於沒有充電樁,無法實現電動車商品化,葉文貴展開了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在溫州龍灣經濟開發區,葉文貴征了25畝地,請來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等國內33所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共同研發中國第一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1990年10月,葉文貴成功推出“葉豐二號車”,被評選為國家級新產品,這是一輛真正意義上的混合動力車,它擁有容量強大的蓄電池組,一次充電可行駛200多公里。該車搭載葉文貴自行研發的雙缸汽車水冷汽油發動機,和風冷冷卻方法不同,這種發動機擁有冷卻效果好、雜訊低的優點,佔據世界同行業的領先水準,並被評選為國家級新產品。

4年後,大眾混合動力汽車研發成功。又過3年的1997年,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汽車研發成功。

1994年夏天裝上自己開發的40馬力發動機的“葉豐YF—HEV”混合動力概念車上路,最高車速109km/h,充電3小時能跑200公里。現在來看,這個續航里程也是屬於領先的。

“葉豐YF—HEV”混合動力概念車

但這時,葉文貴已經山窮水盡了,“葉豐YF—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概念車要量產,起碼要5億。

1995年5月1日,前後投入2000多萬元的葉文貴,送走了幫他畫完最後一張圖紙的最後一位工程師,從此閉門謝客,徹底淡出人們的視線。

2008年7月20日,攝影師蕭雲集聯繫到葉文貴,因為編一本關於改革開放30周年的書,他要去拍幾張葉文貴的照片。

聊到汽車時,葉文貴把蕭雲集帶到一個倉庫,裡面堆著廢棄的車殼。“你坐到車殼裡,我給你拍一張”,蕭雲集這樣提出請求。

一開始,葉文貴答應了,不過,當他走向車殼的時候,突然轉身說:“不拍了。”

“為什麼要拍失敗的,我也要成功的啊。”葉文貴這樣說。

說完,葉文貴把蕭雲集帶到了另一個房間,他打開一把生銹的大鎖,然後推開滿是塵土的鐵門,裡面竟放著一輛車。

“你看,這輛車就是能開的,我造成功的”,他站在車邊說,聽得出,口氣裡還是帶著些自豪。蕭雲集按下了快門。

蕭雲集拍下的葉文貴和他的車

“我一定要把汽車弄好”,葉文貴這麼說,“我這一代弄不好,也要讓下一代繼續去做。”

正是這樣執著的夢想,葉文貴把兒子送去了清學大學學習汽車製造(其子畢業後,沒有進入汽車領域,目前從事IT行業)。

聊完,葉文貴帶著蕭雲集去了海邊,喝酒。“我一定要把汽車弄好”,葉文貴這麼說,“我這一代弄不好,也要讓下一代繼續去做。”

9年後,愚公葉文貴因病去世,但慶倖的是,電動汽車這座大山的移山人越來越多。

他們談葉文貴

葉文貴家鄉領導胡萬里

“我勸他轉讓專利,他捨不得,整個人已經對造車‘走火入魔’了。他平時就很倔,一旦下定決心,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這些年我一直和他有聯繫,失敗並未讓他消沉,他也沒有放棄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還是一直喝茅臺,不喝別的。”

浙商博物館館長楊軼清

“他的失敗,暗含著某種必然性。從個性來說,他非常具有革命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想法超前,希望夢想一步到位。他早年創業太順利了,廠子辦一家火一家,導致後來不夠理性;從市場來說,當時的市場環境和氛圍都不夠成熟,國家政策也不支持,一切都要靠項目自身收益苦苦支撐。”

葉文貴大女兒

“父親除了開過自己造的電動轎車,後來一直沒有開過其他車輛,因為平時他喜歡喝上幾杯酒。”

吳曉波2001年《大敗局》

“他打造出的實在是一堆會跑的廢鐵”、“中國第一個立志打造電動轎車的中年人向陌生的我喋喋不休地述說著他的夢想,一個註定了將一無所獲的荒唐夢想”、“一個只有小學程度的中國農民耗盡了他的前途、生命和金錢”。

“吳曉波這段評價對我很不公正。”葉文貴回應。

資金不夠了。幾年來,開工廠賺的錢就像流水一樣投入到了無底洞般的電動汽車研發中。

1991年4月,在深圳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研討會上,葉文貴和他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一鳴驚人。這時葉文貴本來有機會拿到深圳某部門投資的,但溫州方面說,“這個是我們溫州解放40年來最大的項目,我們不能轉讓給你們。”於是,投資打水漂了。

1993年8月,“葉豐三號車”面世時,來自加州的電動汽車專家羅伊·凱勒來到溫州向葉文貴提出合作,但要求掛美國的品牌,葉文貴不答應,“我說我要掛我的葉豐牌,他說不行,掛你的葉豐牌進不了美國市場,他說非得用我們的牌子,才能進全球市場。那我想想不是白乾了,我替他打工了。”就這樣,葉文貴失去了最後的獲取投資的機會。

1993年,葉文貴(右)和羅伊·凱勒

另一方面,由於沒有充電樁,無法實現電動車商品化,葉文貴展開了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在溫州龍灣經濟開發區,葉文貴征了25畝地,請來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等國內33所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共同研發中國第一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1990年10月,葉文貴成功推出“葉豐二號車”,被評選為國家級新產品,這是一輛真正意義上的混合動力車,它擁有容量強大的蓄電池組,一次充電可行駛200多公里。該車搭載葉文貴自行研發的雙缸汽車水冷汽油發動機,和風冷冷卻方法不同,這種發動機擁有冷卻效果好、雜訊低的優點,佔據世界同行業的領先水準,並被評選為國家級新產品。

4年後,大眾混合動力汽車研發成功。又過3年的1997年,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汽車研發成功。

1994年夏天裝上自己開發的40馬力發動機的“葉豐YF—HEV”混合動力概念車上路,最高車速109km/h,充電3小時能跑200公里。現在來看,這個續航里程也是屬於領先的。

“葉豐YF—HEV”混合動力概念車

但這時,葉文貴已經山窮水盡了,“葉豐YF—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概念車要量產,起碼要5億。

1995年5月1日,前後投入2000多萬元的葉文貴,送走了幫他畫完最後一張圖紙的最後一位工程師,從此閉門謝客,徹底淡出人們的視線。

2008年7月20日,攝影師蕭雲集聯繫到葉文貴,因為編一本關於改革開放30周年的書,他要去拍幾張葉文貴的照片。

聊到汽車時,葉文貴把蕭雲集帶到一個倉庫,裡面堆著廢棄的車殼。“你坐到車殼裡,我給你拍一張”,蕭雲集這樣提出請求。

一開始,葉文貴答應了,不過,當他走向車殼的時候,突然轉身說:“不拍了。”

“為什麼要拍失敗的,我也要成功的啊。”葉文貴這樣說。

說完,葉文貴把蕭雲集帶到了另一個房間,他打開一把生銹的大鎖,然後推開滿是塵土的鐵門,裡面竟放著一輛車。

“你看,這輛車就是能開的,我造成功的”,他站在車邊說,聽得出,口氣裡還是帶著些自豪。蕭雲集按下了快門。

蕭雲集拍下的葉文貴和他的車

“我一定要把汽車弄好”,葉文貴這麼說,“我這一代弄不好,也要讓下一代繼續去做。”

正是這樣執著的夢想,葉文貴把兒子送去了清學大學學習汽車製造(其子畢業後,沒有進入汽車領域,目前從事IT行業)。

聊完,葉文貴帶著蕭雲集去了海邊,喝酒。“我一定要把汽車弄好”,葉文貴這麼說,“我這一代弄不好,也要讓下一代繼續去做。”

9年後,愚公葉文貴因病去世,但慶倖的是,電動汽車這座大山的移山人越來越多。

他們談葉文貴

葉文貴家鄉領導胡萬里

“我勸他轉讓專利,他捨不得,整個人已經對造車‘走火入魔’了。他平時就很倔,一旦下定決心,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這些年我一直和他有聯繫,失敗並未讓他消沉,他也沒有放棄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還是一直喝茅臺,不喝別的。”

浙商博物館館長楊軼清

“他的失敗,暗含著某種必然性。從個性來說,他非常具有革命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想法超前,希望夢想一步到位。他早年創業太順利了,廠子辦一家火一家,導致後來不夠理性;從市場來說,當時的市場環境和氛圍都不夠成熟,國家政策也不支持,一切都要靠項目自身收益苦苦支撐。”

葉文貴大女兒

“父親除了開過自己造的電動轎車,後來一直沒有開過其他車輛,因為平時他喜歡喝上幾杯酒。”

吳曉波2001年《大敗局》

“他打造出的實在是一堆會跑的廢鐵”、“中國第一個立志打造電動轎車的中年人向陌生的我喋喋不休地述說著他的夢想,一個註定了將一無所獲的荒唐夢想”、“一個只有小學程度的中國農民耗盡了他的前途、生命和金錢”。

“吳曉波這段評價對我很不公正。”葉文貴回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