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澳大利亞17年磨一艦,性能不如052D,服役即已過時?

9月23日, 澳大利亞海軍霍巴特級首艦霍巴特號服役。 這型艦從2000年開始計畫, 歷經10年招標、設計、籌備, 2010年開工建造, 2015年5月下水, 2016年9月開始試航。 在歷經17年後, 這型驅逐艦終於服役。

戰後的澳大利亞, 是黃鼠狼下豆杵——一代不如一代。 戰後初期, 澳大利亞作為英國前殖民地, 裝備了大量英國二戰剩餘物資, 鼎盛時期包括3艘航母和大量老式驅逐艦。 到了60年代, 澳大利亞引進了美國的3艘亞當斯級導彈驅逐艦, 澳大利亞稱為佩斯級, 這型艦一直服役到2000年, 接替者是僅具備點防空能力的安紮克級。 加上改裝垂射的阿德萊德級護衛艦, 保護起澳海軍頭頂上的巴掌大空間。

亞當斯級導彈驅逐艦

新艦入列迫在眉睫, 這就是“大洋-4000”防空型驅逐艦計畫。 澳大利亞當時的困難, 一是技術, 例如核心的雷達與艦船設計建造, 阿德萊德是美國設計, 安紮克是德國設計;二是成本, 澳大利亞海軍規模有限, 還要擠出用於建造看家護院的巡邏艇, 升級過時的護衛艦;三是高效, 能夠快速形成戰鬥力。 然後就是全球招標, 英國、德國、美國, 還有西班牙, 最後結果是西班牙的設計加美國的雷達, 設計原型就是西班牙F-100護衛艦, 這型艦裝備了小型化的宙斯盾系統。

西班牙F-100護衛艦

所以, 霍巴特級外形與F-100護衛艦極為相似, 採用了同樣理念的小型化宙斯盾系統。 限於平臺噸位、雷達視野要求, 雷達同樣安裝在艦橋之上, 上層建築看起來非常高大。 核心的防空戰鬥力上也不分上下, 都是MK41垂發加標準導彈組合,

只是細節採用了更多新技術, 例如美國最新的努爾卡主動干擾彈等。 即便如此, 西班牙F-100護衛艦2002年開始服役, 霍巴特級採用的武備、電子設備也多是成熟裝備, 例如美國的主炮、英國的聲納等, 以此為基礎設計的霍巴特級還是歷經多次推遲, 直到2017年才得以服役。 時間過了15年, 霍巴特級先進在哪?

相較於原型, 霍巴特級多了拖曳聲納, 採用了同樣的MK-41型48單員垂射裝置, 可發射標準-2/6防空導彈、ESSM近程防空導彈, 核心的對空作戰能力主要取決於美國能夠出售的導彈。 目前, 主要以“標準”SM-2 MR block IIIA防空導彈提供區域防衛。 SM-2 MR是一種全天候、艦射中距艦隊防空導彈, 是“標準”SM-2防空導彈的最新增程型, 有效射程達到155公里。 “改進型海麻雀導彈”(ESSM), 最大機動超載達到50G, 近30千米的射程達到中程艦對空標準。

不過這些能力,與亞洲早已裝備的愛宕、世宗大王、過氣網紅比起來,完全無法相提並論。作為強調“由海向陸”的艦艇,最大體現僅僅是具備搭載30名特戰人員的能力,遠程對陸打擊能力為零。最能體現技術進步的動力方面,霍巴特級也是非常傳統,沒有採用全電推進,也沒有採用柴燃電推進,採用的還是傳統的柴燃推進方式(CODOG)。最大的賣點就是標準導彈的末端反導能力了,可惜缺乏預警體系支撐。

所以歷經17年時間,澳大利亞僅僅是整出了一艘17年前標準的艦艇,例如英國的45型、法國的地平線級。客觀點說,霍巴特是一型入列即過時的艦艇。不過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是重新擁有了驅逐艦這一艦種,雖然這是型以護衛艦為原型的驅逐艦,畢竟紙貓也可以充老虎啊!

不過這些能力,與亞洲早已裝備的愛宕、世宗大王、過氣網紅比起來,完全無法相提並論。作為強調“由海向陸”的艦艇,最大體現僅僅是具備搭載30名特戰人員的能力,遠程對陸打擊能力為零。最能體現技術進步的動力方面,霍巴特級也是非常傳統,沒有採用全電推進,也沒有採用柴燃電推進,採用的還是傳統的柴燃推進方式(CODOG)。最大的賣點就是標準導彈的末端反導能力了,可惜缺乏預警體系支撐。

所以歷經17年時間,澳大利亞僅僅是整出了一艘17年前標準的艦艇,例如英國的45型、法國的地平線級。客觀點說,霍巴特是一型入列即過時的艦艇。不過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是重新擁有了驅逐艦這一艦種,雖然這是型以護衛艦為原型的驅逐艦,畢竟紙貓也可以充老虎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