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澳大利亞霍巴特級艦醜出新高度?主動干擾彈可懸浮,神似無人機!

9月23日, 澳大利亞磨了17年的霍巴特級驅逐艦終於服役, 高大的上層建築頗為特色, 有評論說:醜出新高度。 相對於平庸的綜合性能, 霍巴特艦上裝備的“納爾卡”(Nulka)主動干擾彈, 可說是一大亮點。

“納爾卡”(Nulka)有源干擾系統, 具有目前獨一無二的有源干擾能力, 干擾彈升空後不會立即爆炸, 而是像無人機一樣滯空懸浮, 確是代表著業內先進水準。 眾所周知, 對付反艦導彈的手段, 主要包括硬殺傷與軟殺傷。 軟殺傷又分為有源干擾與無緣干擾, 而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 軟殺傷手段一直處於技術停滯階段, 各國都在使用大同小異的干擾彈系統。

以美軍艦艇其盟國的艦艇上普遍裝備的MK-36干擾彈發射系統為例, 這種消耗性反制裝備, 由MK-137誘餌發射器、MK-158發射器控制系統、MK-164(Mod1、2)艦橋控制台、MK-5Mod2或MK-6預置再裝填容器等部分組成, 整體接戰過程由MK-32電戰系統自動控制。 每個MK-137發射器有六個固定式發射管, 可發射SRBOC、北約海蚋、TORCH等干擾彈種。

這些干擾彈各有其特色, SRBOC可將鋁箔片散佈至空中干擾敵方反艦飛彈的雷達制導頭;北約海蚋功能與SRBOC類似,

但射程更長, 干擾箔條彈也較大;TORCH則使用熱焰彈頭反制紅外制導的反艦飛彈。 經過多次的實戰驗證, MK-36足可應對上一代主流的雷達、紅外制導反艦導彈, 且因成本低廉、裝艦方便, 各國使用多年仍對其作戰效益表達肯定。

不過, 這型廉價的一次性干擾系統, 問題也是很多, 例如射程近、滯空時間短、受氣象影響大等缺點。 而新一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 不僅速度快, 而且具備了更多的制導方式與對抗手段, 例如有些反艦導彈具備干擾歸向模式(HomeonJammer, HOJ), 可直接朝向干擾源前進, 受攻擊艦艇的有源干擾不但無法化解危機, 反會引導反艦導彈朝自己攻擊。這種需求,導致了美軍兩型新型艦載干擾器材的誕生,一種是MK-59充氣式水面干擾假目標,一種就是霍巴特級裝備的Nulka有源干擾彈系統,二者使命完全一致:把導彈騙離本艦。

MK-59充氣式水面干擾假目標

相對於老型號,Nulka系統組成並沒有多大突破,最大的技術進步是首次採用有源干擾彈,具有有源干擾、長時滯空、智慧化的特點。干擾彈本身具備飛行控制能力,並可采程式化的飛行模式,同時擁有較長的滯空時間;它本身擁有電磁干擾波發射器,是一種“有源式”反制裝備。Nulka較美國海軍現役的干擾彈長得多,擁有由固態微處理器控制的向量推力噴嘴,飛行彈道則交給數位式飛行控制處理器控制。

Nulka發射後可自動操作,內部的電磁波發射器會發出類似船艦的雷達假回波,讓敵方反艦飛彈的雷達制導系統鎖定,並依照預先程式化的彈道和飛行參數在空中徘徊,吸引來襲的反艦飛彈,將敵方反艦飛彈導引至艦艇外的安全距離處,確保艦艇安全,反制效果更為有效。

整套Nulka誘餌系統由4座四聯裝箱式發射架、一個火控處理器和幾個相關介面組成。發射架尺寸比MK36大出很多,但相對於艦艇來說,所占空間也是較小,非常方便現役艦艇的改裝。目前,美國海軍主力的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與伯克級驅逐艦都進行了加裝,出口臺灣的佩里級護衛艦也曾加裝該系統,不過移交臺灣時候予以了拆除。

電子戰系統屬於高度保密的範圍,至於實際效果如何很難得知。有消息顯示,2016年10月9日,當時美海軍“梅森”號驅逐艦(DDG-87)在葉門沿岸地區遭到胡塞武裝發射的2枚反艦導彈襲擊,“梅森”號採用了軟硬對抗手段,有理由相信使用了 “納爾卡”干擾彈。

反會引導反艦導彈朝自己攻擊。這種需求,導致了美軍兩型新型艦載干擾器材的誕生,一種是MK-59充氣式水面干擾假目標,一種就是霍巴特級裝備的Nulka有源干擾彈系統,二者使命完全一致:把導彈騙離本艦。

MK-59充氣式水面干擾假目標

相對於老型號,Nulka系統組成並沒有多大突破,最大的技術進步是首次採用有源干擾彈,具有有源干擾、長時滯空、智慧化的特點。干擾彈本身具備飛行控制能力,並可采程式化的飛行模式,同時擁有較長的滯空時間;它本身擁有電磁干擾波發射器,是一種“有源式”反制裝備。Nulka較美國海軍現役的干擾彈長得多,擁有由固態微處理器控制的向量推力噴嘴,飛行彈道則交給數位式飛行控制處理器控制。

Nulka發射後可自動操作,內部的電磁波發射器會發出類似船艦的雷達假回波,讓敵方反艦飛彈的雷達制導系統鎖定,並依照預先程式化的彈道和飛行參數在空中徘徊,吸引來襲的反艦飛彈,將敵方反艦飛彈導引至艦艇外的安全距離處,確保艦艇安全,反制效果更為有效。

整套Nulka誘餌系統由4座四聯裝箱式發射架、一個火控處理器和幾個相關介面組成。發射架尺寸比MK36大出很多,但相對於艦艇來說,所占空間也是較小,非常方便現役艦艇的改裝。目前,美國海軍主力的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與伯克級驅逐艦都進行了加裝,出口臺灣的佩里級護衛艦也曾加裝該系統,不過移交臺灣時候予以了拆除。

電子戰系統屬於高度保密的範圍,至於實際效果如何很難得知。有消息顯示,2016年10月9日,當時美海軍“梅森”號驅逐艦(DDG-87)在葉門沿岸地區遭到胡塞武裝發射的2枚反艦導彈襲擊,“梅森”號採用了軟硬對抗手段,有理由相信使用了 “納爾卡”干擾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