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時間線丨1985年逛嶽麓山門票5分錢

新中國成立前, 嶽麓山雖然作為一個著名的風景區, 但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 新中國成立後, 黨和政府重視嶽麓山的保護建設和管理, 籌備成立公園建設委員會、造林辦、護林委員會等, 並派員進駐嶽麓山, 組織領導全山造林工作, 並劃定了保護範圍。

1957年1月15日, 岳麓山成立了正式管理機構:嶽麓山管理所。 同年更名為岳麓山園林管理所。 1963年更名為嶽麓山公園管理處, 沿用至今。 其隸屬幾經變更, 如今歸屬岳麓區領導。

公園開放之初, 以增植樹林, 開闢遊道, 修葺古跡, 開發新景點為主, 著力於基礎設施的建設。

園林生產是公園當時的主業, 如種植油茶、茶葉、橘樹等, 雖然對外開放, 吸引大量的遊客, 但並沒有收取門票。

1985年5月1日, 經長沙市物價局批准, 嶽麓山公園開始收取進山門票, 票價0.05元/人(次), 1986年8月5日, 經長沙市物價局批准, 調整公園進山門票為0.10元/人(次)。 除進山門票外, 還收取汽車上山門票和黃興墓廬、蔡鍔墓廬門票。 因為當時汽車不普及, 上山的車輛並不多, 除以上幾種收門票外, 景區內因不定期舉辦一些展覽活動, 還另設小門票。

現在的年輕人難以想像, 與今天旅遊門券動輒十幾元、幾十元、上百元的票價相比, 20世紀60-80年代的遊覽門券竟會以幾分為票價。 新中國成立後的20多年中, 物價始終處於較低的水準。 當年, 全國的景區、公園門票價格都不高,

如知名度較高的大雁塔門票價格只有2分錢, 少林寺只有3分錢, 天壇門票只有5分錢, 河南省博物館門票5分錢, 故宮門票1角錢。 幾分錢在今天非常不起眼, 但在當年是什麼價值可舉例比照。 當年2分錢可以買一盒火柴, 5分錢可以買一支綠豆冰棒。 由此可知, 當年遊覽公園、名勝古跡、參觀博物館對百姓而言票價相當低廉。 由於票價低, 當年門券上僅印文字, 沒有圖案, 絕大多數使用薄白紙, 粉底印刷, 而且絕大多數的門券的票幅很小, 為的是儘量節省用紙。

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 公園一直堅持“以園林為主, 園林結合生產”的方針, 旅遊服務專案很少, 只有一些從事飲食、旅遊工藝品、清茶、照相、兒童遊藝場等項目,

另外在原黃興墓廬加工棕編工藝品, 並負責收取麓山寺門票。 麓山寺當時僅存建築只有觀音閣, 在1985年收歸長沙市佛教協會管理前曾是嶽麓山公園的苗圃、盆景園, 1978年, 管理處修繕好觀音閣之後, 還在閣內舉辦嶽麓山文物圖片展覽, 並收取門票。

從1985年到1987年, 除飲食外, 旅遊服務專案的利潤只有11.4萬元, 門票所占比重並不大。 隨著時代的發展, 嶽麓山的進山門票價格也隨之有所調整, 取消了小門票, 只統一收取進山門票, 由4角、2元、6元、10元、12元、15元遞增。 旅遊業的火爆、登山健身的熱起, 嶽麓山門票收入大幅增加, 門票收入成為嶽麓山的經濟收入支柱。

同時, 隨著旅遊服務的完善, 又產生了一些新的券種, 比如:進山年票、觀光車票、索道票、滑道票、保險票、鳥語林門票、電子門票、登山健身卡等。

為方便長期或經常來遊覽的客人, 景區還專門製作了年票(卡)和月票, 給予遊客很大的經濟優惠和方便, 要求貼上使用者照片, 印有使用時限和一些具體要求。

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 人們對門票的審美要求逐步加強, 門票不僅僅具有憑證這種單一的功能, 開始向求美、求新和系列化發展。 圖案由簡單到繁麗, 由粗糙到精美, 製作精良的門票既是參觀遊覽的憑證, 同時又給人遊覽之餘留下美的感受, 乃至值得收集珍藏。

2009年6月1日, 麓山景區取消門票。 後來, 除了不隸屬景區管理的嶽麓書院外, 麓山寺、雲麓宮也相繼取消了門票。 那曾經的上百萬張、千萬張的嶽麓山門票由遊客帶向天南海北、五湖四海,

如繽紛落英入大海, 不見了蹤影。 也許, 有心人將其收藏, 與那萬山紅遍的景色一起收藏在人生的記憶之中。

文、圖/胡滔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