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留下多少人生況味 看看《三國演義》裡那些英雄的遺言

一個人來到世上第一聲嘹亮的啼哭, 到生命最後交代的遺言, 這其間的路, 就是人生。

一個人能夠有遺言交代, 算是幸運的了, 因為鬼魅的人生, 往往有不測之風雲, 有時連個說遺言的機會也沒有了。 感謝羅貫中先生, 他讓劉備等三國時代的大英雄, 留下了遺言。

“一杯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三國演義》裡開篇的話。 歷史翻過了1800多年, 或許浪花淘盡了英雄的背影, 但那些三國時代的英雄們, 他們的遺言有時還回蕩在天幕下, 讓我們去聽聽他們到底說了什麼。

劉備:我就放心不下我那阿斗兒子哦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 字玄德, 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來聽聽劉備當年在奉節白帝城下的托孤之言。 63歲那年, 奄奄一息的劉備在病榻前對諸葛亮這樣說:“若嗣子可輔,

則輔之;如其不才, 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這個愛流淚的男人, 在人生的最後時刻, 心裡最放心不下的, 還是他的兒子阿斗。 有句俗話至今還在流傳, 那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形容能力低下的人。 劉備放心不下啊, 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蜀漢江山, 得有一個合法繼續人, 中國封建社會的世襲制, 早就從西元前2070年就開始了, 那是啟繼承了父王禹的位, 成為了由禪讓制到世襲制過度的第一個人。 不過這個阿斗, 他真有點坑爹, 實在是讓劉備放心不下, 你看劉備對諸葛亮的遺言中假惺惺地說, 要是阿斗實在扶持不起, 先生你就在成都自立為王吧。 劉備生前其實一直對才華橫溢的諸葛亮心裡還一絲提防, 但又要利用這個人才輔佐自己,
只有忍受著。 人之將亡, 其言也哀, 劉備的臨終囑託裡, 有多少無奈!當時蜀國江山岌岌可危, 前有東吳大軍壓境, 後有北魏虎視眈眈, 眼睜睜看著奮鬥了大半輩子打下的一點基業, 行將付之東流, 所以對兒子繼承皇位後, 擔心是必要的。 諸葛亮總算是個明白人, 沒把劉備遺言中讓諸葛亮頂替阿斗位置那話當真, 他太瞭解劉備了, 這個忠誠劉備事業的英才, 後來一心一意輔佐那個軟弱的阿斗, 直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從來沒有起坐上蜀國第一把交椅的野心。 劉備啊, 你當年三故茅廬請的諸葛亮, 算你沒看錯人。

董卓:生命的危險時分, 兒啊你還不出手幫爹

董卓(?-192年5月22日), 字仲穎, 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

生於潁川[1] 。 東漢末年獻帝時權臣, 官至太師, 封郿侯。

先看看董卓留下的遺言:吾兒奉先何在?當時是什麼情況?還原一下場景。 當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奸雄被埋伏路旁的一干刀斧手圍毆的時候, 董卓心裡還燃起求生的欲望, 沒有拔馬逃走, 他想到了自己的義子呂布,

那個百萬雄軍中敢取猛將之頭的呂布, 所以他在原地高呼找兒子:“吾兒奉先何在?”意思是, 兒啊, 該你果斷出手救爹的時候了。 沒想到, 就是那一刹那之間的遲疑, 等來了親手斷送他老命的兒子, 沖上前來的兒子給父親送終的話就是:“爹地莫怕, 孩兒刀法好, 一刀下去, 不疼。 ” 這一刀下去, 是歷史上最大的坑爹“壯舉”之一吧。

曹操:安排好家眷的生活乃至就業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 一名吉利, 小字阿瞞, 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是我佩服的人, 作為一個寫作之人, 我尤其欣賞他那氣勢磅礴的詩詞, 真是豪情萬丈啊。 不過看看他的遺言, 居然有想流淚的衝動。

曹操遺言:“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台,善待之。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履組賣(做鞋賣錢)也。”

曹操其實是個大情種,他臨死之前還在念念不忘大喬小喬,夢想把大喬小喬擁入懷中,在銅雀台裡安享晚年時光。但這是一個夢想了,失去了萬一實現的機會。不過曹操的遺言裡,盡顯這個情種對老婆婢妾的責任感,擔當情懷。你看看遺言中說,婢妾與伎人陪伴我這麼久,我死以後,銅雀台還是讓她們繼續住著吧。他還想得細心,就是對那些職業技能相對較低的女侍,也鋪好了下崗再就業之路,如果實在撐不下去了,就考慮編織草鞋這樣的手藝過日子吧。想當年,劉備擺地攤,也是這樣的一門手藝養活自己。聽聽曹操這樣細緻溫情的安排身後事,為這個負責任的男人手工點個贊吧!

周瑜:那個對手太強大了,只生一個我該有多好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

關於周瑜與諸葛亮的關係,歷史上有不同說法。有說他倆相互嫉妒的,有說惺惺相惜的。《三國演義》裡,被諸葛亮用戰術擊敗的周瑜,在35歲那年鬱鬱寡歡而亡,留下千古長歎的遺言:“既生瑜、何生亮?”這意思再也明白不過了,我來到世間一趟好不容易,為何出現一個諸葛亮與我爭鋒作對啊!用一句調侃的話演繹來就是:還是只生一個好啊!

按照《三國演義》裡的說法,諸葛亮倒大度,還親自跑到東吳去悼念周瑜,寫下了感天動地的悼詞:“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蒸嘗!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看看,兩人的胸懷如此差別。不過真實的歷史與野史好比白雲黑雲翻滾的天空,有時真是真假難分。周瑜與諸葛亮之間的糾葛糾結,只有在黃泉之下去爭辯了。對周瑜的想像,我還是喜歡蘇東坡的《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郎,東風再起,戰鼓擂響,我望見了你赤壁大戰中雄姿英發指揮千軍萬馬的英雄氣象!

諸葛亮:交代好身後接班人的問題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隱居于隱居於湖北襄陽隆中,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文學家。

一生為蜀漢江山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諸葛亮,他的遺言是什麼呢?讓我們重溫《三國演義》裡的敘述。在五丈原,眾獎前去探望病重的諸葛亮,其實就是去見他最後一面了。讓我們重溫《三國演義》裡的敘述:……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適因匆遽,失於諮請,故複來耳。”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眾將近前視之,已薨矣.。讀這段落,其實就是安排了一下自己的接班人!諸葛亮交代臨終交代的接班人,有蔣公琰、費文偉。諸葛亮的臨終交代也實現了,蔣公琰、費文偉二人後來都接替諸葛亮先後任過蜀漢丞相。看來,諸葛亮在生前就開始物色接班人了。諸葛亮的眼光確實厲害,看人很准,蔣公琰、費文偉後來都為蜀漢江山事業忠心耿耿。

《三國演義》裡,還有不少英雄傑出人物都交代了臨終遺言,就不一一贅述了。在這些臨終遺言裡,飽含著幾多人生況味,翻騰著多少歷史煙雲!

版權聲明:本文系凱風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媒體轉載,請點擊本連結按此要求轉載。

居然有想流淚的衝動。

曹操遺言:“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台,善待之。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履組賣(做鞋賣錢)也。”

曹操其實是個大情種,他臨死之前還在念念不忘大喬小喬,夢想把大喬小喬擁入懷中,在銅雀台裡安享晚年時光。但這是一個夢想了,失去了萬一實現的機會。不過曹操的遺言裡,盡顯這個情種對老婆婢妾的責任感,擔當情懷。你看看遺言中說,婢妾與伎人陪伴我這麼久,我死以後,銅雀台還是讓她們繼續住著吧。他還想得細心,就是對那些職業技能相對較低的女侍,也鋪好了下崗再就業之路,如果實在撐不下去了,就考慮編織草鞋這樣的手藝過日子吧。想當年,劉備擺地攤,也是這樣的一門手藝養活自己。聽聽曹操這樣細緻溫情的安排身後事,為這個負責任的男人手工點個贊吧!

周瑜:那個對手太強大了,只生一個我該有多好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

關於周瑜與諸葛亮的關係,歷史上有不同說法。有說他倆相互嫉妒的,有說惺惺相惜的。《三國演義》裡,被諸葛亮用戰術擊敗的周瑜,在35歲那年鬱鬱寡歡而亡,留下千古長歎的遺言:“既生瑜、何生亮?”這意思再也明白不過了,我來到世間一趟好不容易,為何出現一個諸葛亮與我爭鋒作對啊!用一句調侃的話演繹來就是:還是只生一個好啊!

按照《三國演義》裡的說法,諸葛亮倒大度,還親自跑到東吳去悼念周瑜,寫下了感天動地的悼詞:“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蒸嘗!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看看,兩人的胸懷如此差別。不過真實的歷史與野史好比白雲黑雲翻滾的天空,有時真是真假難分。周瑜與諸葛亮之間的糾葛糾結,只有在黃泉之下去爭辯了。對周瑜的想像,我還是喜歡蘇東坡的《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郎,東風再起,戰鼓擂響,我望見了你赤壁大戰中雄姿英發指揮千軍萬馬的英雄氣象!

諸葛亮:交代好身後接班人的問題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隱居于隱居於湖北襄陽隆中,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文學家。

一生為蜀漢江山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諸葛亮,他的遺言是什麼呢?讓我們重溫《三國演義》裡的敘述。在五丈原,眾獎前去探望病重的諸葛亮,其實就是去見他最後一面了。讓我們重溫《三國演義》裡的敘述:……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適因匆遽,失於諮請,故複來耳。”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眾將近前視之,已薨矣.。讀這段落,其實就是安排了一下自己的接班人!諸葛亮交代臨終交代的接班人,有蔣公琰、費文偉。諸葛亮的臨終交代也實現了,蔣公琰、費文偉二人後來都接替諸葛亮先後任過蜀漢丞相。看來,諸葛亮在生前就開始物色接班人了。諸葛亮的眼光確實厲害,看人很准,蔣公琰、費文偉後來都為蜀漢江山事業忠心耿耿。

《三國演義》裡,還有不少英雄傑出人物都交代了臨終遺言,就不一一贅述了。在這些臨終遺言裡,飽含著幾多人生況味,翻騰著多少歷史煙雲!

版權聲明:本文系凱風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媒體轉載,請點擊本連結按此要求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