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人生的許多麻煩和苦惱來自於“認死理”

在漫漫人生旅途上只有放棄那些空中樓閣般的幻想, 我們才能做到腳踏實地;只有放棄那些難以滿足的物欲, 我們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只有放棄那些徒勞無益的等待, 我們才能避免虛度光陰;只有放棄那些不該堅持的錯誤, 我們才能做到擁抱真理。

因為有了明確的目標和蘊涵的意義, 放棄便成了能力的體現、智慧的證據和一種該放手時就放手的豁達和大度。

放棄是一種策略, 更是一門藝術。 因為放棄的前提是一種獨具慧眼的觀察, 更是一份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洞悉。 只有當我們完全瞭解了得與失的深刻道理,

也懂得了生和死的全部意義, 我們才可能真正地學會放棄, 並在學會放棄的過程中成就自我。

如果緊握愚癡不放, 我們的生命必將是死寂的, 我們的生活勢必失去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源頭活水。 若如此, 又何談灑脫呢?豈不知, 放下之處, 有更寬闊的落腳地;放下之時, 才能有更多的豐收果。 人生要進步, 要快樂, 要成功, 就需要放下愚昧迂腐的知見, 摒棄根深蒂固的窠臼。

股神沃倫·巴菲特在華盛頓大學演講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能力做我做的每一件事並遠遠超越我, 但是有的能成功, 有的卻不能。 對於那些不能做到的人來說, 是自己阻礙了自己, 而非環境不允許。 ”

實際上, 人總是趨向於保護自我,

相信自我, 信賴自己的感覺。 憑自己舊有的經驗行事, 將自己抓得緊緊的。

而人生的許多麻煩和苦惱也都來自於我“執”, 在於認死理。 因而耗費了自己的心智而不覺, 虛度了自己寶貴的年華而不知, 蹲在監獄中渾然忘了自己本身就是囚徒。

其實, 一切執著的根本是我“執”, 即執著有個自我。 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特別在乎自己的人, 煩惱往往也特別多;反之, 無私的人卻更容易快樂和自在。

我們往往執著的那個“我”並不是那個真我, 而只不過是我們自己的一個幻影罷了。 如果一個人能夠放棄這種對於“我”的執著, 該放手時就放手, 就會減少很多煩惱。 在人生的道路上就能夠輕裝上陣, 去擁抱雨露和陽光, 收穫幸福和快樂。

從而走向無限廣闊, 自由的天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