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雖是文官,卻能單挑太史慈,鏖戰周瑜、程普,竟被諸葛亮罵死

三國中最廣為流傳的一段笑料應該就屬諸葛亮活活罵死曹魏司徒“王朗”了。 這橋段在三國演義中絕對稱得上經典, 一則說明諸葛亮口才不是一般的好, 另一則嘲笑這個被窩囊“罵死”的王朗了。 一個活蹦亂跳的大活人被“罵死”, 這種死法比被張飛“嚇死”的哪位更搞笑。

王朗官拜“司徒”, 在當時三國官制中屬於文官。 王朗還是三國著名的經學家, 著有《周易傳》、《春秋傳》等共三十多部經典。 這麼看, 王朗的“文人”身份可以確定了;按常理推斷, 王朗身為文官, 了不起也就口才好。

可讓人出乎意料的是, 王朗這個“文官”可不是一般的“文官”, 還是個武力值超高的“文官”。 單挑太史慈, 鏖戰周瑜、程普而不敗!

王朗曾是徐州陶謙的人, 官拜“會稽太守”, 鎮守“會稽”四年, 深受百姓愛戴。 西元196年, 脫離了袁術的“小霸王”孫策橫掃江東, 轉而又來攻打王朗鎮守的“會稽”。 當時王朗手下有人勸說避其鋒芒, 王朗斷然拒絕, 毅然應戰孫策。

孫策什麼人?在三國中號稱“小霸王”, 聽這綽號就知道實力強勁;孫策敢與“霸王”比肩, 想來武力也不輸呂布。 孫策當時橫掃江東, 戰無不勝, 攻無不克, 其威名正盛;就是這樣的勁敵孫策, 王朗竟然不怕, 還敢“毅然應戰”。

“孫策大怒, 正待交戰, 太史慈早出。 王朗拍馬舞刀, 與慈戰不數合, 朗將周聽, 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 飛馬接住周聽交鋒。 兩下鼓聲大震, 互相鏖戰。 ”

有沒有搞錯, 王朗拍馬舞刀單挑“太史慈”!太史慈可是能跟孫策打平手的江東第一猛將好吧;不但如此,

雙方戰將竟然“互相鏖戰”。 什麼叫“鏖戰”, 就是對打了很長時間, 雙方難分勝負, 都進入了“苦戰”狀態。

這真的是太顛覆對王朗的“文官”認知了, 從原文介紹來看, 王朗能跟太史慈單挑已經說明其武功之高了, 之後的“鏖戰”更是說明了王朗武藝不在太史慈之下。

“(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 前後夾攻。 多時, 朗寡不敵眾, 殺條血路, 走入城中, 拽起吊橋, 堅閉城門。 ”

這一段更讓人驚訝不以, 王朗單挑太史慈還沒完, 半道兒居然還殺出了江東另外兩位名將“周瑜”、“程普”;這兩位就不多加介紹了, 一個是江東兵馬正都督, 一個是副都督,實力一個比一個強悍。這兩位江東名將再加個“太史慈”,三個人一起“前後夾攻”王朗。

如果說“文官”王朗武力跟太史慈並駕齊驅的話,那麼太史慈、周瑜、程普三人圍攻,足以證明王朗的武功實力是多麼的強悍。最後王朗竟然被三位名將圍攻了“多時”才寡不敵眾,這不就是“三英戰呂布”的另一個版本嗎?

儘管王朗落敗也是因為“寡不敵眾”。雖然太史慈、周瑜、程普三人圍攻“多時”,實際上並沒把這位“文官”王朗怎麼樣。

後來“會稽”還是被孫策攻破,孫策敬重王朗而不殺,還派江東文官之首的“張昭”去請,王朗堅辭不受,隱居與“曲阿”;之後曹操奏請皇帝,加封“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王朗這才轉投了曹操。

從“孫策請王朗”和“曹操請王朗”這兩件事來看,王朗絕不僅僅是依靠“文才”同時被孫策和曹操看中的,想必孫策和曹操更看重了王朗的武功實力。

只可惜如此強悍的王朗竟然被諸葛亮“罵死”了,這死法確實有點匪夷所思,對此你又怎麼看?

一個是副都督,實力一個比一個強悍。這兩位江東名將再加個“太史慈”,三個人一起“前後夾攻”王朗。

如果說“文官”王朗武力跟太史慈並駕齊驅的話,那麼太史慈、周瑜、程普三人圍攻,足以證明王朗的武功實力是多麼的強悍。最後王朗竟然被三位名將圍攻了“多時”才寡不敵眾,這不就是“三英戰呂布”的另一個版本嗎?

儘管王朗落敗也是因為“寡不敵眾”。雖然太史慈、周瑜、程普三人圍攻“多時”,實際上並沒把這位“文官”王朗怎麼樣。

後來“會稽”還是被孫策攻破,孫策敬重王朗而不殺,還派江東文官之首的“張昭”去請,王朗堅辭不受,隱居與“曲阿”;之後曹操奏請皇帝,加封“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王朗這才轉投了曹操。

從“孫策請王朗”和“曹操請王朗”這兩件事來看,王朗絕不僅僅是依靠“文才”同時被孫策和曹操看中的,想必孫策和曹操更看重了王朗的武功實力。

只可惜如此強悍的王朗竟然被諸葛亮“罵死”了,這死法確實有點匪夷所思,對此你又怎麼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