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場上被包圍,士兵這樣做會活命?原來我們被電視劇騙了這麼多年

在近代、古代, 為進行戰爭, 有的國家施行全民皆兵的制度;有的則採用徵兵制或募兵制, 甚至雇傭兵制。 但不論哪種兵制, 在千軍萬馬、流血漂鹵的戰場上卻不是隨便一個小兵都會有斯巴達勇士一般的訓練與勇氣。 事關生死, 總有些人會通過各種方式來保全小命, 比如說戰場裝死。 那麼在古代戰場裝死可行嗎?活下來的幾率又有多大呢?

事實就是, 在戰場上衝鋒陷陣也許能活命, 而裝死活下來的幾率卻是非常低的。 自己方勝利了你也不一定能活下來, 因為裝死在戰場是要被送到軍事法庭的。 而且如果戰敗了, 敵方都要清理戰場記人頭的, 沒死的就再補上一刀。 有的時候心裡害怕, 行動就會慢, 死亡概率就大, 跑快一點生存幾率就大一些。

而在古代戰爭中, 受限於當時坑爹的通信技術, 大將統軍作戰通常會利用擊鼓、鳴金、揮旗等手段來調度軍隊。 這種通過目視或聽力範圍內的指揮手段決定了其所控制的軍隊大多會以比較密集的大陣形式出現。

大陣接敵, 給將士們自由發揮的機會就比較小了, 兄弟們都在身旁搏殺, 眾目睽睽之下, 突然有人倒地不起, 恐怕連自己人都交代不了。 而且古代軍隊大都是車、騎、步構成的混合軍團, 動輒上萬大軍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硬碰硬, 光是被車馬碾過、人員踩踏而死的人都不在少數。

再者古代戰場上, 放箭、拋石等手段就是當時的火力準備。 這種火力準備不光是接戰前的開胃菜, 在反復的拉鋸戰中也會頻繁使用,

這時遭殃的不光是對方的衝擊部隊, 早已躺在陣前或者真死或者裝死的仁兄們恐怕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