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揭秘“世界第五大王牌情報組織”——北京“朝陽群眾”

“朝陽群眾”究竟是什麼樣的組織?他們從何而來?有多少人?他們又是如何工作的?今天團團妹給您揭秘真實的“朝陽群眾”。

每個朝陽群眾胸牌背面是這樣的。

法制晚報 圖

“朝陽群眾”是什麼人?

“朝陽群眾”, 一個似乎無所不能的群體, 從明星吸毒、藏毒, 到賣淫嫖娼、刑事案件等等, 不管是城市、鄉村, 他們似乎無處不在但卻無名無姓。

“朝陽群眾”聲名大噪的同時, 其真實身份卻一直保持神秘色彩。 有人說, 在社區門口下棋的大爺、在廣場上跳舞的大媽、戴著袖章指揮交通的引導員等都注意著你的一舉一動, 這就是朝陽群眾的主要力量。 網上甚至出現了“防火防盜防大媽”的調侃說法。

朝陽群眾在幫助老人下臺階。

那麼“朝陽群眾”到底是什麼人呢?

其實, “朝陽群眾”並不是近兩年才湧現出來的, 早在1974年, 彪悍的“朝陽群眾”就曾配合公安機關在太陽宮附近抓獲過6名間諜。

而現在的“朝陽群眾”大概有五部分人組成:治安志願者、黨員巡邏隊、專職巡邏隊、義務巡邏員、治保積極分子。

如, 在朝陽區平安示範社區華嚴北裡西社區7000余居民中, 熱心社區治安的多達近千人。 社區有200餘名治安志願者, 120余名黨員加入了巡邏隊,

還有300餘名義務巡邏員, 200多名治保積極分子。

朝陽群眾在薛蠻子嫖娼案子的樓門口監控。

依靠全區監控平臺, 朝陽警方實現了視頻巡控“天網”與街面巡邏“地網”的有效銜接。

在重點街區, “朝陽群眾”隨處可見, 他們可能是商場超市里穿制服的保安, 可能是身穿志願者服裝戴紅袖標的老年“偵緝隊”,

又或者是晨練遛彎兒買菜時所見的一個個平凡的芸芸路人。

朝陽區綜治辦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據統計, 目前朝陽區共有各類群防群治力量19萬餘人, 其中實名註冊的“朝陽群眾”達13萬餘人, 相當於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有277人。 其中6萬餘名活躍的“朝陽群眾”, 平均每月向警方提供線索2萬余條, 集中反映涉及盜銷電動自行車、街頭詐騙、反恐、公共安全、涉毒類等線索。

物業收費員、保潔員、小賣部老闆、修車攤的攤主……“朝陽群眾”隊伍在壯大, 更多人選擇不戴袖標。 在社區民警楊國建看來, “下線”都是從群眾中來, 他們是“員警的眼睛, 百姓的嘴巴”, 觀察一切特殊情況, 反映一切居民的緊急問題。

“朝陽群眾”如何工作?

網路上有無數個版本傳頌著“朝陽群眾”的神通廣大:平時嘮嗑的一句八卦, 廣場舞間的一個動作, 甚至擦身而過的一個眼神, 都可能傳達了巨大的信息量。 當然, 在不瞭解“組織”編碼解碼系統者的眼裡, 可能還是會誤會, 這不過是大爺大媽們再普通不過的日常生活。

而真實的“朝陽群眾”的日常, 一言以蔽之, 是監控社區內一切異常現象。 比如陌生人進入一個社區, 有大爺大媽主動問你找誰家, 有可能就是你作為陌生人被“朝陽群眾”發現了。

朝陽群眾在盤問進出社區的可疑生人。

絕大多數圖謀不軌、作奸犯科之徒,往往行事十分詭異,但沒有一雙“法眼”也有可能冤枉好人。為提高“朝陽群眾”識辨“壞人”能力,朝陽區有關部門會定期組織開展培訓,總結了發現精神萎靡、形影消瘦的陌生人要報告,夜間常有男子進入衣著暴露女子出租房的要報告等“八發現八報告”經驗,並在APEC會議等大型活動期間組織志願者到一線巡邏實戰。

而社區民警在接到訓練有素的治安志願者報告後,往往通過跟蹤蹲守、調看視頻監控、運用大資料分析等技術手段,確定是否抓捕。正是有了“朝陽群眾”與警方的密切配合,一些人在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吸毒時卻被逮個正著。而且從統計看,一年有數百起刑事案件因群眾提供線索而破獲。

“2015年1月,有一名朝陽區的群眾直接找到禁毒中隊舉報,他的一個鄰居每天‘晝伏夜出’,行動鬼鬼祟祟而且整夜整夜不睡覺,看著感覺像吸毒的。”首都綜治辦基層基礎工作處負責同志說,朝陽公安分局禁毒偵查員根據這條舉報線索觀察了幾天,發現被舉報的男子的確有涉毒嫌疑,立即將這名男子控制。隨後,在這名男子家裡,偵查員發現了30多克冰毒。根據這名男子的交代,警方連續抓獲了他的兩名“上家”,成功破獲了一個吸販冰毒的網路。

普通“朝陽群眾”的舉報線索可能比較間接,“如果說大爺大媽們,或者停車管理員、房管員、電梯管理員,發現女孩子總是兩三點鐘穿著高跟鞋、短裙回來,帶回來的男性還常常不同,那我們就需要排查一下她到底是做什麼工作的。但這裡肯定需要一個尋找證據的過程。”楊國建說。

如在華嚴北裡,曾有退休老人發現鄰居的出租房內有賣淫嫖娼跡象,主動跟社區民警彙報:“女孩生活規律不同,白天也不出去上班,來找她的男孩子也不是同一個人,來了之後時間不長也就走了。”但因為沒有實際證據,最後由公安民警出面聯繫房主,使租戶退租。

“她(租客)不能自圓其說,雖然沒有犯罪證據,但如果真的理由充分,她可以據理力爭,不會讓她走就走。正是由於心虛,也覺得社區對她來說是不安全的,所以才走的。但對我們來說,就消除了安全隱患。”首都綜治辦基層基礎工作處負責同志說。

“朝陽群眾”為什麼這麼牛

在潘家園社區,社區民警楊國建平均每月會給治保積極分子開一次會,通報近期高發案情、提示社區防範宣傳重點。這個會一般都是雙向的,大爺大媽們也會把自己近期的一些想法告訴楊國建。

“社區裡又有新租戶、手機上收到新形式的詐騙短信、誰家跟鄰居鬧矛盾了……大爺大媽都是義務的,但是他們是民警的眼睛和耳朵。”楊國建說。

正是這些純粹義務巡邏的大爺大媽們,他們的勇氣和責任心讓人感動。

“大爺大媽的信息量其實是特別大的,收衛生費、登記出租房屋、觀察社區裡進進出出的人,他們其實對每個人家裡情況都有一本帳;而我們可能有一些線索、有一些專業的判斷,這時候再結合他們的經驗,就能得到很好的配合。”楊國建總結。

多數情況下,大爺大媽只能看到“面”上的情況,而更多的線索,可能來自一部分能夠進入室內的人群,如房管員、電梯工、維修工、保潔員、房產仲介乃至收廢品的,都是楊國建依賴的信源。“很多人把自行車十塊錢二十塊錢就賣給收廢品的,他就會留意這可能是小偷,跟我來反映。抄水錶的到人家裡覺得味道不對,可能是吸毒,也會跟我們反映。”楊國建說。

潘家園社區居民謝玉明並不是治安巡防隊員,但在社區裡連續有多輛車輪胎被紮後,謝玉明自費安裝了不同角度的3個攝像頭,不但社區裡沒有再發生紮胎的事,他的攝像頭還幫助民警破獲了一起盜竊摩托車的案件。

當然,群眾舉報警情線索、參與治安志願活動需要付出時間成本及通信等費用。為了調動大家群防群治的積極性,朝陽區財政每月按300—500元標準,對治安志願積極分子給予補貼。尤其在安保執勤工作期間發生意外的志願

者,不僅可獲得最高120萬元的保險理賠,還可得到區治安志願基金數十萬元的補助。“決不讓治安志願者流血又流淚”已經成為一條基本準則。

事實上,“朝陽群眾”並不只是活躍在朝陽區,在整個京城,像“朝陽群眾”這樣可敬可愛的人們已經成為維護首都穩定的重要力量。

首都綜治辦基層基礎工作處負責同志表示,首都群防群治工作率先在全國綜治系統成立第一家平安志願服務社會組織,創新完善實名註冊、計時評價、公益反哺等服務管理機制,全市治安志願者隊伍超過85萬人,先後湧現出“朝陽群眾”“西城大媽”“海澱網友”“豐台勸導隊”“大興老街坊”“東城守望崗”等一批享譽全國的時代品牌。

朝陽群眾在盤問進出社區的可疑生人。

絕大多數圖謀不軌、作奸犯科之徒,往往行事十分詭異,但沒有一雙“法眼”也有可能冤枉好人。為提高“朝陽群眾”識辨“壞人”能力,朝陽區有關部門會定期組織開展培訓,總結了發現精神萎靡、形影消瘦的陌生人要報告,夜間常有男子進入衣著暴露女子出租房的要報告等“八發現八報告”經驗,並在APEC會議等大型活動期間組織志願者到一線巡邏實戰。

而社區民警在接到訓練有素的治安志願者報告後,往往通過跟蹤蹲守、調看視頻監控、運用大資料分析等技術手段,確定是否抓捕。正是有了“朝陽群眾”與警方的密切配合,一些人在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吸毒時卻被逮個正著。而且從統計看,一年有數百起刑事案件因群眾提供線索而破獲。

“2015年1月,有一名朝陽區的群眾直接找到禁毒中隊舉報,他的一個鄰居每天‘晝伏夜出’,行動鬼鬼祟祟而且整夜整夜不睡覺,看著感覺像吸毒的。”首都綜治辦基層基礎工作處負責同志說,朝陽公安分局禁毒偵查員根據這條舉報線索觀察了幾天,發現被舉報的男子的確有涉毒嫌疑,立即將這名男子控制。隨後,在這名男子家裡,偵查員發現了30多克冰毒。根據這名男子的交代,警方連續抓獲了他的兩名“上家”,成功破獲了一個吸販冰毒的網路。

普通“朝陽群眾”的舉報線索可能比較間接,“如果說大爺大媽們,或者停車管理員、房管員、電梯管理員,發現女孩子總是兩三點鐘穿著高跟鞋、短裙回來,帶回來的男性還常常不同,那我們就需要排查一下她到底是做什麼工作的。但這裡肯定需要一個尋找證據的過程。”楊國建說。

如在華嚴北裡,曾有退休老人發現鄰居的出租房內有賣淫嫖娼跡象,主動跟社區民警彙報:“女孩生活規律不同,白天也不出去上班,來找她的男孩子也不是同一個人,來了之後時間不長也就走了。”但因為沒有實際證據,最後由公安民警出面聯繫房主,使租戶退租。

“她(租客)不能自圓其說,雖然沒有犯罪證據,但如果真的理由充分,她可以據理力爭,不會讓她走就走。正是由於心虛,也覺得社區對她來說是不安全的,所以才走的。但對我們來說,就消除了安全隱患。”首都綜治辦基層基礎工作處負責同志說。

“朝陽群眾”為什麼這麼牛

在潘家園社區,社區民警楊國建平均每月會給治保積極分子開一次會,通報近期高發案情、提示社區防範宣傳重點。這個會一般都是雙向的,大爺大媽們也會把自己近期的一些想法告訴楊國建。

“社區裡又有新租戶、手機上收到新形式的詐騙短信、誰家跟鄰居鬧矛盾了……大爺大媽都是義務的,但是他們是民警的眼睛和耳朵。”楊國建說。

正是這些純粹義務巡邏的大爺大媽們,他們的勇氣和責任心讓人感動。

“大爺大媽的信息量其實是特別大的,收衛生費、登記出租房屋、觀察社區裡進進出出的人,他們其實對每個人家裡情況都有一本帳;而我們可能有一些線索、有一些專業的判斷,這時候再結合他們的經驗,就能得到很好的配合。”楊國建總結。

多數情況下,大爺大媽只能看到“面”上的情況,而更多的線索,可能來自一部分能夠進入室內的人群,如房管員、電梯工、維修工、保潔員、房產仲介乃至收廢品的,都是楊國建依賴的信源。“很多人把自行車十塊錢二十塊錢就賣給收廢品的,他就會留意這可能是小偷,跟我來反映。抄水錶的到人家裡覺得味道不對,可能是吸毒,也會跟我們反映。”楊國建說。

潘家園社區居民謝玉明並不是治安巡防隊員,但在社區裡連續有多輛車輪胎被紮後,謝玉明自費安裝了不同角度的3個攝像頭,不但社區裡沒有再發生紮胎的事,他的攝像頭還幫助民警破獲了一起盜竊摩托車的案件。

當然,群眾舉報警情線索、參與治安志願活動需要付出時間成本及通信等費用。為了調動大家群防群治的積極性,朝陽區財政每月按300—500元標準,對治安志願積極分子給予補貼。尤其在安保執勤工作期間發生意外的志願

者,不僅可獲得最高120萬元的保險理賠,還可得到區治安志願基金數十萬元的補助。“決不讓治安志願者流血又流淚”已經成為一條基本準則。

事實上,“朝陽群眾”並不只是活躍在朝陽區,在整個京城,像“朝陽群眾”這樣可敬可愛的人們已經成為維護首都穩定的重要力量。

首都綜治辦基層基礎工作處負責同志表示,首都群防群治工作率先在全國綜治系統成立第一家平安志願服務社會組織,創新完善實名註冊、計時評價、公益反哺等服務管理機制,全市治安志願者隊伍超過85萬人,先後湧現出“朝陽群眾”“西城大媽”“海澱網友”“豐台勸導隊”“大興老街坊”“東城守望崗”等一批享譽全國的時代品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