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夢春秋014|齊桓公稱霸前夜,又一輪離奇而殘酷的列國內亂

真是天助齊國, 當姜小白在管仲等人輔佐下向著霸主之位急速挺進時, 中原諸侯們卻再一次陷入內亂的泥潭。 弑君者成批出現, 場面更加血腥。

最血腥的場面出現在宋國, 而事情的起因僅僅是一盤棋。

西元前682年, 在宋國的請求下, 魯國放回了在乘丘之役生擒的宋大夫南宮萬。 是年秋天, 宋閔公子捷行獵蒙澤(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北), 南宮萬陪同。 像往常一樣, 休息時, 兩人在離宮下棋為樂。 這種棋稱為“六博”, 今已不存, 其下法也是眾說紛紜, 當然, 這個問題並不重要, 我們只需知道, 在下棋的過程中, 兩位棋手因爭道發生了矛盾,

而地位較高的那一位還出口成髒, 羞辱了另一位:當初我還是很尊重你的, 但現在沒必要了, 你不過是魯國的俘虜!

子捷這麼說顯然有失厚道。 南宮萬是一員猛將, 力大無窮, 雖被魯國俘虜, 但並不丟臉——他先是被魯莊公姬同一箭射中, 然後又跟魯人搏鬥半天, 才被生擒;他被魯國釋放, 也並非自己屈膝哀求。 現在子捷僅僅因為一步棋, 就顛倒是非, 當著一幫妃嬪宮女的面羞辱南宮萬, 南宮萬當然不會忍氣吞聲。 當子捷還在喋喋不休冷嘲熱諷之時, 忍無可忍的南宮萬操起棋盤砸向子捷, 後者當即斃命。

《左傳·莊公十二年》書影

南宮萬殺了子捷之後, 甩開大步走出離宮, 在門口遇見了聞訊而來的大夫仇牧。 面對眼前這個力大如牛的壯漢, 仇牧毫不膽怯, 持劍痛駡。 南宮萬也不多說, 一把抓住仇牧, 撞向宮門。 仇牧立死, 腦袋碎裂, 牙齒嵌在了門上。

殺紅了眼的南宮萬一路奔回宋都商丘, 又在東宮之西遇見了華督, 南宮萬毫不遲疑地結果了華督的性命。

西元前710年, 華督曾殺孔父嘉、奪其妻, 並弑宋殤公子與夷, 可謂罪大惡極。 如今, 長江後浪推前浪, 老一輩弑君者又死於新一代弑君者之手, 其中巧合, 令人瞠目。

接下來, 宋國徹底大亂。

南宮萬立公子子游為君, 其他公子見狀, 紛紛逃亡蕭邑(在今安徽省蕭縣西北), 而公子子禦說則逃亡亳邑(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北)。 新政府成了南宮萬的掌中玩物, 在他的主持下, 南宮牛(南宮萬的弟弟)、猛獲率師包圍了亳邑。 危急關頭, 逃亡蕭邑的群公子從曹國借得軍隊, 先殺南宮牛於亳邑, 既而又攻入宋都商丘, 殺新君子游。 猛獲逃亡至北方的衛國, 南宮萬則向南逃亡到了陳國。 或許逃跑時太倉促了, 連馬匹都找不到, 南宮萬就自己拉著車子, 車上坐著他的老母親,

一口氣逃到了陳都宛丘——自宋至陳, 至少有兩百里, 南宮萬居然一日而至。

兩位逃亡者最終未能倖免於難, 在新任宋國國君宋桓公子禦說的請求下, 衛國很快就把猛獲還給了宋國。 陳國得了賄賂, 也答應送還南宮萬。 為避免南宮萬逃脫, 陳國人頗費了一番心思, 他們先是讓一群女人陪南宮萬飲酒作樂, 把他灌醉, 然後用犀牛皮把他裹起來, 捆得結結實實才敢上路。 即便如此, 到達宋國時, 犀牛皮已被南宮萬掙破, 手腳都露了出來。

南宮萬和猛獲死得很慘, 被宋國人剁成了肉醬。

西元前681年初, 齊桓公姜小白與宋、陳、蔡、邾四國之君會盟於北杏, 以平定宋國之亂。 不知盟辭中對宋國作出了什麼要求, 但很顯然是宋國所不樂意的,

所以宋國當年即違背盟約。 而姜小白則在第二年率齊、陳、曹聯軍伐宋, 迫使宋國屈服。

值得注意的是, 這次伐宋, 姜小白主動請求周天子派兵參加。 後者求之不得, 令周大夫單伯率師往會。 這是一個清晰的信號——距離霸主之位元愈來愈近的姜小白不想和鄭莊公姬寤生一樣與周室為敵, 他要“尊王”, 以此使自己在道義上佔據有利位置。

宋國慘案竟然起於六博棋

正當宋國尚在弑君陰影中喘息之際,隔壁的鄭國又飄來血腥的氣息。

追述起來,此事頗有些詭異。

大約在西元前686年,有兩條蛇在鄭都新鄭南門下打架,場面十分激烈。蛇打架固然不常見,但動物打架實屬正常現象,其原因無外乎爭奪地盤或者交配權。看起來,新鄭南門下這兩條蛇很可能是在爭奪地盤,因為它們的“來歷”比較特殊,一條住在城門裡,另一條住在城門外,最終城門外的蛇打死了城門裡的蛇。

六年之後,即西元前680年,據守櫟城十餘年的鄭厲公姬突重返新鄭。於是那兩條蛇相鬥的事件被賦予了嶄新的含義:內蛇象徵的是在位的鄭君姬嬰,外蛇象徵的是流亡在外的姬突,外蛇打死內蛇,表明姬突必將結束流亡生涯,返國復位——這是上天向鄭國人顯示的預兆。

無需細想就能明白,這樣的“預兆”十分荒唐,因為僅僅分辨出兩條蛇家住何方,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除非有人格外關注這兩條蛇,熟知其底細,還得整天跟蹤它們。因此,內外兩蛇相鬥這件事基本可以確定子虛烏有,它很可能是鄭厲公姬突事先命人編造的故事,為自己返國製造輿論攻勢;當然,也有可能是他返國後才編造的。

姬突復位之後通告諸侯時,很可能又把兩蛇相鬥的故事添油加醋講了一遍,他想以此強調自己的復位系出天意,不料卻適得其反,魯莊公姬同聽說了這件事後,根本就沒有想到神聖而且不可違逆的天意,而是想到了妖怪,他問魯大夫申繻:難道世上真的有妖嗎?

申繻說:妖由人興,人如果沒有瑕疵,妖就不會發作;人若違背常道,妖就會興起。

申繻不是一個無神論者,在他看來,世間自然有妖孽,只不過妖孽多數時間都處於隱匿狀態,不會隨意出來;鄭國南門下拼死相鬥的兩條蛇當然是妖,它們的出現,表明鄭國人違背了常道。申繻的這段話所指十分含糊,他並沒有指明是誰違背了常道。當然,他也有可能把矛頭對準了整個鄭國,而不是其中一兩個人。

河南新鄭,東周時代的鄭韓故城

姬突返國的過程,簡直就是申繻這段言論的注腳。

西元前680年春夏之交,姬突派人誘劫鄭大夫傅瑕,並聲稱要殺死他。傅瑕貪生怕死,請求姬突饒他一命,作為回報,他表示願意殺掉鄭君姬嬰,迎姬突返回新鄭。這正是姬突想要的結果。兩人對天盟誓之後,姬突釋放了傅瑕。六月二十日,傅瑕果然弑殺姬嬰及其兩個兒子,把姬突隆重迎回了新鄭。

十七年的流亡生涯,讓姬突對君主之位元有了全新的認識,他意識到,這個寶座天然帶有嗜血的特質,要使其穩固,只能用對手的鮮血去餵養它。既然同出一父的兄弟都可以犧牲,那麼其他人的生命就更不足惜了。

奪回君位之後,姬突殺的第一個人就是傅瑕。

在給另一位大夫原繁的口信中,姬突如此解釋傅瑕的死因:傅瑕是一個有貳心的人,他既事姬嬰,又殺之而納我,罪不容赦;至於那些真心歡迎我回國的人,我則封他們為上大夫。

說完這些,姬突忽然話鋒一轉,直指原繁:伯父啊,我在外流亡時,你不向我通報國內的情況,我回來了,你又不主動向我表示親近,這讓我覺得很遺憾。

顯然,此時的姬突是不講任何邏輯的,他希望原繁所作的一切,正是前面他殺掉傅瑕的原因。原繁當然知道姬突的用意,他回答姬突:舉國之民皆是國君的臣子,臣應該忠於君,這是上天的規定;子儀(指姬嬰)在位已經十四年了,那些圖謀使你返國的人,當然都是有貳心者;莊公(指鄭莊公姬寤生)之子還有八人在(這八個公子或許年齡較小,或許其母身份較低,故而當初未能參與奪位之爭),如果他們每人都像你一樣,以高官厚祿誘使諸臣背叛君主,你又該怎麼辦呢?

原繁最終自縊而死,而姬突翦除異己的行動仍在繼續。西元前678年,姬突殺公子閼,斷公子強鉏之雙足。這兩人都是祭仲一党,祭仲早已去世數年,姬突就殺其同黨洩恨。

姬突返回新鄭後,又做了七年國君,于西元前673年去世。至此,鄭莊公姬寤生兒子們的血腥奪權歷程終於宣告結束。

與此同時,太行山以西,晉國綿延了半個多世紀的內亂也終於接近了尾聲。只是這結局來得太遲,也太出人意料。

晉翼城與曲沃的勢不兩立,在西元前716年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其標誌事件就是曲沃莊伯姬鱔去世,其子姬稱即位,是為曲沃武公。翼城的主人已在兩年前換成了晉哀侯姬光,而且,姬光得到了周天子的支持。

大約有六七年的時間,翼城與曲沃沒有發生大的衝突,相對較為平靜。但是在西元前710年時,晉哀侯姬光忍不住派兵攻打了陘庭(在今山西省翼城縣東南約七十裡),於是平靜局面再次打破,陘庭與曲沃聯手攻打翼城,在汾水之畔活捉姬光,並於次年殺了他。翼城人立姬光之子姬小子為君,史書稱之為小子侯。

西元前705年,即小子侯立四年之後,遭曲沃武公姬稱“誘殺”。如何“誘”?怎樣“殺”?不見詳細記載。

此事令周桓王姬林大為惱火,隨即派虢國君主率領周、虢聯軍伐曲沃,並於次年立晉哀侯的弟弟姬緡為晉侯。

西元前703年,怒氣未消的姬林又派虢、芮、梁等五國聯軍討伐曲沃,大概這次討伐的力度比較大,對曲沃武公姬稱產生了重大威懾,所以此後將近三十年的時間,曲沃與翼城相安無事,所有征伐與殺戮仿佛都已成為陳年舊事。

表面的平靜之下,掩藏著洶湧的怒濤。曲沃利用這漫長的時間做好了充足準備,等待著完成致命一擊的時刻。

西元前678年,曲沃武公姬稱最後一次伐晉侯姬緡,終於滅掉了翼城。

姬稱吸取了此前的教訓,滅翼之後,他立即派人向周天子進獻珍寶幣帛無數,以爭取天子的支持——天子還是有用的,他雖然兵少將寡,但他依然可以調動諸侯的兵馬去討伐曲沃。此時周室的經濟狀況已大不如前了,忽然得了這麼多財物,而且曲沃武公姬稱的態度又十分恭敬,周天子也就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命姬稱為晉君,列為諸侯。

《詩經·唐風》中有一首詩名為《無衣》,過去有人說是為讚美姬稱向天子請求命服而作:

豈曰無衣?七兮!

不如子之衣,

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

不如子之衣,

安且燠兮!

詩的意思是:怎麼能說我沒有衣服呢,我有好多件,但是它們都不如您饋贈的衣服,那麼舒適、美好和溫暖。

如果硬把此詩內容與姬稱求命服說成同一件事,顯然有牽強附會之感。但若把“子之衣”視為“天子恩澤”的比喻,倒也有幾分道理。

自西元前745年姬成師初封曲沃,到西元前678年姬稱滅晉,漫長的六十七年間,曲沃人連殺五君,驅逐一君,終於以小宗滅大宗,徹底據晉國為己有。在這段時間裡,太行山以東的諸侯們起起落落,分分合合,糾纏不休,晉國卻躲在太行山以西忙於內亂,仿佛與山東諸國毫無關聯,而山東諸國似乎也把晉國當做一介小國,絲毫沒放在眼裡。隨著晉國結束內亂,重歸統一,它自外于諸侯的局面也即將一去不返,用不了太久,其他諸侯國就會以一種驚訝的目光,重新打量汾水之畔的這個國家。

如果說晉武公姬稱確曾領受了周天子恩澤的話,這種恩澤也只具備象徵意義。

此時的周室,不僅實力更趨衰微,而且也如諸侯們一樣,困於內亂。

周室內亂的原因,其實也和諸侯們相差無幾,歸結起來,仍然是周大夫辛伯那句簡潔至極的話:

並後、匹嫡、兩政、藕國,亂之本也。

辛伯說這句話的確切年代已無從考證,應該是在周桓王姬林晚年。當時姬林已立太子姬佗,但他同時又很喜歡姬佗的弟弟姬克,於是在臨終之前把姬克託付給周公姬黑肩。不知道姬林對姬黑肩說了什麼,但極可能表達或者暗示了要讓姬克為王的想法。辛伯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向姬黑肩進諫了上述那句話,他是在提醒姬黑肩,不要主動求亂,以免惹禍上身。

但是姬黑肩沒有聽。

洛陽,天子駕六博物館,東周

西元前697年,周桓王姬林辭世。或許,他是帶著對鄭國的怨恨離開的,就像他的祖父周平王姬宜臼一樣。太子姬佗繼承了王位,是為周莊王。

三年之後,即魯桓公姬允死于齊國的西元前694年,周公姬黑肩欲弑姬佗而立王子姬克,辛伯獲知消息,報告姬佗,遂與姬佗殺掉姬黑肩,姬克逃奔燕國(此為南燕,姞姓小國,在今河南省延津縣東北)。

這是入春秋以後,周室的第一次內亂,以篡位者的失敗而告終。

周莊王姬佗在位十五年後去世,其子姬胡齊即位,是為周僖王。正是這位周僖王,在西元前678年接受了曲沃武公姬稱的賄賂,使姬稱成為合法諸侯。可惜姬胡齊無福消受這些不義之財,接受賄賂的次年即離世而去,其子姬閬即位,是為周惠王。

此時,辛伯那句著名的話再次“顯靈”了,而事情又與周莊王姬佗不無干係。

姬佗在世時,有一位寵姬王姚,王姚生了一個兒子,即王子姬頹。姬佗十分寵愛這個庶出的兒子,讓周大夫蒍國做他的老師。周室第二次內亂的種子就此埋下,只不過並沒有隨即發作——或許是因為隨後繼位的周僖王姬胡齊在位時間太短了,僅僅五年時間。這顆種子發芽、長大,要等到周惠王姬閬之時。

雖然無法確知姬閬是個怎樣的人,但肯定稱不上一位合格的君王,他遭遇王子姬頹之亂,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

姬閬即位伊始,就幹了一連串惡事。他先是奪了大夫蒍國的菜圃,改成了自己蓄養動物的園囿,既而又占取了大夫邊伯的房子,隨後他又搶了大夫子禽祝跪和詹父的田地,並且收回了膳夫石速的俸祿。本該培植親信的時刻,姬閬卻忙於樹敵。他不厭其煩地為那棵內亂的種子澆水、施肥、鬆土,終於看到了它破土而出的一刻。西元前675年秋,蒍國、邊伯、子禽祝跪、詹父、石速五位大夫,奉王子姬頹為領袖,起兵作亂,攻打姬閬。

此役,亂軍兵敗,五大夫奔溫,姬頹逃亡衛國。但是姬閬高興得太早了,僅僅幾個月之後,衛國和南燕國就率師前來伐周,把姬閬趕出了周都洛邑,並立姬頹為王。

姬閬逃到了哪裡呢?鄭國。

這實在是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情節——幾十年前,姬閬的祖上還屢遭鄭國羞辱,如今他卻跑來向鄭國求援,不得不讓人感歎世事變幻無常,是敵是友,全看是否有利可圖。恰好此時鄭厲公姬突有意與周室搞好關係,所以慷慨出兵討伐姬頹,雖然沒能獲勝,但姬突卻為姬閬安排了一個舒適的安身之所——櫟邑,姬突復位之前,曾在那裡生活了十多年。

西元前674年秋天,姬突再次領兵伐姬頹,搶了一些寶器回來。

終於在西元前673年春天,鄭、虢聯手,才擊敗叛軍,誅姬頹,殺五大夫,使周惠王姬閬復位。

是年五月,鄭厲公姬突去世,其子姬捷即位,是為鄭文公。這位年輕的君主上位時,就已經對周室產生了深深的厭惡之情,因為周惠王姬閬復位後,賞賜給鄭厲公姬突的寶物,明顯不如賞賜給虢公的寶物貴重。

(待續。圖文均為原創,盜用必究)

作者簡介:立山,生於河北邯鄲,現居北京;出版有“走讀歷史”系列圖書。

宋國慘案竟然起於六博棋

正當宋國尚在弑君陰影中喘息之際,隔壁的鄭國又飄來血腥的氣息。

追述起來,此事頗有些詭異。

大約在西元前686年,有兩條蛇在鄭都新鄭南門下打架,場面十分激烈。蛇打架固然不常見,但動物打架實屬正常現象,其原因無外乎爭奪地盤或者交配權。看起來,新鄭南門下這兩條蛇很可能是在爭奪地盤,因為它們的“來歷”比較特殊,一條住在城門裡,另一條住在城門外,最終城門外的蛇打死了城門裡的蛇。

六年之後,即西元前680年,據守櫟城十餘年的鄭厲公姬突重返新鄭。於是那兩條蛇相鬥的事件被賦予了嶄新的含義:內蛇象徵的是在位的鄭君姬嬰,外蛇象徵的是流亡在外的姬突,外蛇打死內蛇,表明姬突必將結束流亡生涯,返國復位——這是上天向鄭國人顯示的預兆。

無需細想就能明白,這樣的“預兆”十分荒唐,因為僅僅分辨出兩條蛇家住何方,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除非有人格外關注這兩條蛇,熟知其底細,還得整天跟蹤它們。因此,內外兩蛇相鬥這件事基本可以確定子虛烏有,它很可能是鄭厲公姬突事先命人編造的故事,為自己返國製造輿論攻勢;當然,也有可能是他返國後才編造的。

姬突復位之後通告諸侯時,很可能又把兩蛇相鬥的故事添油加醋講了一遍,他想以此強調自己的復位系出天意,不料卻適得其反,魯莊公姬同聽說了這件事後,根本就沒有想到神聖而且不可違逆的天意,而是想到了妖怪,他問魯大夫申繻:難道世上真的有妖嗎?

申繻說:妖由人興,人如果沒有瑕疵,妖就不會發作;人若違背常道,妖就會興起。

申繻不是一個無神論者,在他看來,世間自然有妖孽,只不過妖孽多數時間都處於隱匿狀態,不會隨意出來;鄭國南門下拼死相鬥的兩條蛇當然是妖,它們的出現,表明鄭國人違背了常道。申繻的這段話所指十分含糊,他並沒有指明是誰違背了常道。當然,他也有可能把矛頭對準了整個鄭國,而不是其中一兩個人。

河南新鄭,東周時代的鄭韓故城

姬突返國的過程,簡直就是申繻這段言論的注腳。

西元前680年春夏之交,姬突派人誘劫鄭大夫傅瑕,並聲稱要殺死他。傅瑕貪生怕死,請求姬突饒他一命,作為回報,他表示願意殺掉鄭君姬嬰,迎姬突返回新鄭。這正是姬突想要的結果。兩人對天盟誓之後,姬突釋放了傅瑕。六月二十日,傅瑕果然弑殺姬嬰及其兩個兒子,把姬突隆重迎回了新鄭。

十七年的流亡生涯,讓姬突對君主之位元有了全新的認識,他意識到,這個寶座天然帶有嗜血的特質,要使其穩固,只能用對手的鮮血去餵養它。既然同出一父的兄弟都可以犧牲,那麼其他人的生命就更不足惜了。

奪回君位之後,姬突殺的第一個人就是傅瑕。

在給另一位大夫原繁的口信中,姬突如此解釋傅瑕的死因:傅瑕是一個有貳心的人,他既事姬嬰,又殺之而納我,罪不容赦;至於那些真心歡迎我回國的人,我則封他們為上大夫。

說完這些,姬突忽然話鋒一轉,直指原繁:伯父啊,我在外流亡時,你不向我通報國內的情況,我回來了,你又不主動向我表示親近,這讓我覺得很遺憾。

顯然,此時的姬突是不講任何邏輯的,他希望原繁所作的一切,正是前面他殺掉傅瑕的原因。原繁當然知道姬突的用意,他回答姬突:舉國之民皆是國君的臣子,臣應該忠於君,這是上天的規定;子儀(指姬嬰)在位已經十四年了,那些圖謀使你返國的人,當然都是有貳心者;莊公(指鄭莊公姬寤生)之子還有八人在(這八個公子或許年齡較小,或許其母身份較低,故而當初未能參與奪位之爭),如果他們每人都像你一樣,以高官厚祿誘使諸臣背叛君主,你又該怎麼辦呢?

原繁最終自縊而死,而姬突翦除異己的行動仍在繼續。西元前678年,姬突殺公子閼,斷公子強鉏之雙足。這兩人都是祭仲一党,祭仲早已去世數年,姬突就殺其同黨洩恨。

姬突返回新鄭後,又做了七年國君,于西元前673年去世。至此,鄭莊公姬寤生兒子們的血腥奪權歷程終於宣告結束。

與此同時,太行山以西,晉國綿延了半個多世紀的內亂也終於接近了尾聲。只是這結局來得太遲,也太出人意料。

晉翼城與曲沃的勢不兩立,在西元前716年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其標誌事件就是曲沃莊伯姬鱔去世,其子姬稱即位,是為曲沃武公。翼城的主人已在兩年前換成了晉哀侯姬光,而且,姬光得到了周天子的支持。

大約有六七年的時間,翼城與曲沃沒有發生大的衝突,相對較為平靜。但是在西元前710年時,晉哀侯姬光忍不住派兵攻打了陘庭(在今山西省翼城縣東南約七十裡),於是平靜局面再次打破,陘庭與曲沃聯手攻打翼城,在汾水之畔活捉姬光,並於次年殺了他。翼城人立姬光之子姬小子為君,史書稱之為小子侯。

西元前705年,即小子侯立四年之後,遭曲沃武公姬稱“誘殺”。如何“誘”?怎樣“殺”?不見詳細記載。

此事令周桓王姬林大為惱火,隨即派虢國君主率領周、虢聯軍伐曲沃,並於次年立晉哀侯的弟弟姬緡為晉侯。

西元前703年,怒氣未消的姬林又派虢、芮、梁等五國聯軍討伐曲沃,大概這次討伐的力度比較大,對曲沃武公姬稱產生了重大威懾,所以此後將近三十年的時間,曲沃與翼城相安無事,所有征伐與殺戮仿佛都已成為陳年舊事。

表面的平靜之下,掩藏著洶湧的怒濤。曲沃利用這漫長的時間做好了充足準備,等待著完成致命一擊的時刻。

西元前678年,曲沃武公姬稱最後一次伐晉侯姬緡,終於滅掉了翼城。

姬稱吸取了此前的教訓,滅翼之後,他立即派人向周天子進獻珍寶幣帛無數,以爭取天子的支持——天子還是有用的,他雖然兵少將寡,但他依然可以調動諸侯的兵馬去討伐曲沃。此時周室的經濟狀況已大不如前了,忽然得了這麼多財物,而且曲沃武公姬稱的態度又十分恭敬,周天子也就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命姬稱為晉君,列為諸侯。

《詩經·唐風》中有一首詩名為《無衣》,過去有人說是為讚美姬稱向天子請求命服而作:

豈曰無衣?七兮!

不如子之衣,

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

不如子之衣,

安且燠兮!

詩的意思是:怎麼能說我沒有衣服呢,我有好多件,但是它們都不如您饋贈的衣服,那麼舒適、美好和溫暖。

如果硬把此詩內容與姬稱求命服說成同一件事,顯然有牽強附會之感。但若把“子之衣”視為“天子恩澤”的比喻,倒也有幾分道理。

自西元前745年姬成師初封曲沃,到西元前678年姬稱滅晉,漫長的六十七年間,曲沃人連殺五君,驅逐一君,終於以小宗滅大宗,徹底據晉國為己有。在這段時間裡,太行山以東的諸侯們起起落落,分分合合,糾纏不休,晉國卻躲在太行山以西忙於內亂,仿佛與山東諸國毫無關聯,而山東諸國似乎也把晉國當做一介小國,絲毫沒放在眼裡。隨著晉國結束內亂,重歸統一,它自外于諸侯的局面也即將一去不返,用不了太久,其他諸侯國就會以一種驚訝的目光,重新打量汾水之畔的這個國家。

如果說晉武公姬稱確曾領受了周天子恩澤的話,這種恩澤也只具備象徵意義。

此時的周室,不僅實力更趨衰微,而且也如諸侯們一樣,困於內亂。

周室內亂的原因,其實也和諸侯們相差無幾,歸結起來,仍然是周大夫辛伯那句簡潔至極的話:

並後、匹嫡、兩政、藕國,亂之本也。

辛伯說這句話的確切年代已無從考證,應該是在周桓王姬林晚年。當時姬林已立太子姬佗,但他同時又很喜歡姬佗的弟弟姬克,於是在臨終之前把姬克託付給周公姬黑肩。不知道姬林對姬黑肩說了什麼,但極可能表達或者暗示了要讓姬克為王的想法。辛伯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向姬黑肩進諫了上述那句話,他是在提醒姬黑肩,不要主動求亂,以免惹禍上身。

但是姬黑肩沒有聽。

洛陽,天子駕六博物館,東周

西元前697年,周桓王姬林辭世。或許,他是帶著對鄭國的怨恨離開的,就像他的祖父周平王姬宜臼一樣。太子姬佗繼承了王位,是為周莊王。

三年之後,即魯桓公姬允死于齊國的西元前694年,周公姬黑肩欲弑姬佗而立王子姬克,辛伯獲知消息,報告姬佗,遂與姬佗殺掉姬黑肩,姬克逃奔燕國(此為南燕,姞姓小國,在今河南省延津縣東北)。

這是入春秋以後,周室的第一次內亂,以篡位者的失敗而告終。

周莊王姬佗在位十五年後去世,其子姬胡齊即位,是為周僖王。正是這位周僖王,在西元前678年接受了曲沃武公姬稱的賄賂,使姬稱成為合法諸侯。可惜姬胡齊無福消受這些不義之財,接受賄賂的次年即離世而去,其子姬閬即位,是為周惠王。

此時,辛伯那句著名的話再次“顯靈”了,而事情又與周莊王姬佗不無干係。

姬佗在世時,有一位寵姬王姚,王姚生了一個兒子,即王子姬頹。姬佗十分寵愛這個庶出的兒子,讓周大夫蒍國做他的老師。周室第二次內亂的種子就此埋下,只不過並沒有隨即發作——或許是因為隨後繼位的周僖王姬胡齊在位時間太短了,僅僅五年時間。這顆種子發芽、長大,要等到周惠王姬閬之時。

雖然無法確知姬閬是個怎樣的人,但肯定稱不上一位合格的君王,他遭遇王子姬頹之亂,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

姬閬即位伊始,就幹了一連串惡事。他先是奪了大夫蒍國的菜圃,改成了自己蓄養動物的園囿,既而又占取了大夫邊伯的房子,隨後他又搶了大夫子禽祝跪和詹父的田地,並且收回了膳夫石速的俸祿。本該培植親信的時刻,姬閬卻忙於樹敵。他不厭其煩地為那棵內亂的種子澆水、施肥、鬆土,終於看到了它破土而出的一刻。西元前675年秋,蒍國、邊伯、子禽祝跪、詹父、石速五位大夫,奉王子姬頹為領袖,起兵作亂,攻打姬閬。

此役,亂軍兵敗,五大夫奔溫,姬頹逃亡衛國。但是姬閬高興得太早了,僅僅幾個月之後,衛國和南燕國就率師前來伐周,把姬閬趕出了周都洛邑,並立姬頹為王。

姬閬逃到了哪裡呢?鄭國。

這實在是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情節——幾十年前,姬閬的祖上還屢遭鄭國羞辱,如今他卻跑來向鄭國求援,不得不讓人感歎世事變幻無常,是敵是友,全看是否有利可圖。恰好此時鄭厲公姬突有意與周室搞好關係,所以慷慨出兵討伐姬頹,雖然沒能獲勝,但姬突卻為姬閬安排了一個舒適的安身之所——櫟邑,姬突復位之前,曾在那裡生活了十多年。

西元前674年秋天,姬突再次領兵伐姬頹,搶了一些寶器回來。

終於在西元前673年春天,鄭、虢聯手,才擊敗叛軍,誅姬頹,殺五大夫,使周惠王姬閬復位。

是年五月,鄭厲公姬突去世,其子姬捷即位,是為鄭文公。這位年輕的君主上位時,就已經對周室產生了深深的厭惡之情,因為周惠王姬閬復位後,賞賜給鄭厲公姬突的寶物,明顯不如賞賜給虢公的寶物貴重。

(待續。圖文均為原創,盜用必究)

作者簡介:立山,生於河北邯鄲,現居北京;出版有“走讀歷史”系列圖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