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字字珠璣,《三字經》教您家寶寶從人之初修身明事理

【三字經其書】

古代沒有幼稚園或者學前班, 那他們小時候的啟蒙教育是怎樣的呢?隨著人文歷史的積累, 民間的一些學者就總結了一些適合孩子的書籍, 經過挑選, 約定俗成了一批教材, 《三字經》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本蒙學讀本。

《三字經》, 顧名思義, 就是三字三字地讀的一本經典, 比如:“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這樣三個字一句, 讀起來朗朗上口, 也便於孩童跟著大人複述、背誦。 相傳, 它是南宋時一位名叫王應麟的學者編寫的, 共一千多字, 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

【三字經名句】

玉不琢, 不成器。 子不學, 不知義。

解讀:玉石不經過雕琢, 就不能用來做器物。 人不學習, 就不明事理。 玉石原本包裹在其貌不揚的岩石裡, 只有經過打磨、雕刻、拋光、鑲嵌等工序, 才能變成無價之寶。 人要成為有用之才, 也要經過勤學苦練、承受各種考驗和壓力, 才能明白什麼是美好的品德。

曰士農, 曰工商, 此四民, 國之良。

解讀:讀書人、農民、工人和商販, 這合稱“四民”, 是國家不可或缺的人。 有人寫文章說中國是“四民社會”, 這就是四民的具體含義。 在古代, 讀書人做官, 農民種地, 工人做工, 商販買賣, 構成了一個繁榮的社會。

首孝弟,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

解讀:做人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長, 其次才是增加見聞。 知道十百千這些數, 認識一些文字。 為什麼古人把品德看得比才能更重要?我們想, 如果一個人精通電腦, 但是他道德敗壞, 就會成為一個破壞網路的駭客;如果他道德良好, 就能幫助身邊的人解決電腦問題。 道德的好壞, 決定著一個人的好壞。

若廣學, 懼其繁。 但略說, 能知源。

解讀:天下的學問很多很廣, 如果面面俱到就會很難下手。 但如果能夠提綱挈領地學習, 就能明白學問的根源。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同樣, 一個大學問家也不是一天學成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來, 學習也要從根本開始。 《三字經》就是一本“略說”形式的書, 讀完它, 就能開始閱讀其他的國學經典了。

讀史書, 考實錄, 通古今, 若親目。

解讀:閱讀歷史書和歷朝的實錄, 就能博古通今, 好像親眼看到過歷史一樣。 讀書能增加我們的知識面, 擴大我們的視野。 雖然沒有去過漢唐, 但是讀古人的書, 就像親眼看到過漢唐的盛世一樣。 因此古代有很多飽學之士, 都能對歷史瞭若指掌。

蠶吐絲, 蜂釀蜜, 人不學, 不如物。

解讀:蠶吐絲可以織成綢緞, 蜜蜂釀蜜可以食用, 人如果不學習, 就會沒有能力, 這樣還不如蠶和蜜蜂。 一個人只有有了一技之長, 才有立身之本。 學習, 正是我們發現自己的長處的一個途徑。

勤有功, 戲無益, 戒之哉, 宜勉勵。

解讀:只要勤學肯定能有收穫, 只知道遊戲是沒有益處的。 要時刻提醒自己,

勉勵自己好好學習。 讀書和學習需要恒心, 也要有清醒的認識, 隨時勉勵, 隨時反省, 才能保證正確的方向。

【三字經故事】

孟母三遷

《三字經》中說:“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段機杼。 ”說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學問家, 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邊, 常和小夥伴玩辦理喪事的遊戲,學大人跪拜、哭叫的樣子。孟母覺得那個地方不適合給孩子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祝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家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孟母還是覺得這樣不好,於是又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這才開始喜歡讀書,變得守秩序、懂禮貌。這時候,孟母滿意地說:“這才是孩子適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懶不學習,孟母就當著他的面劃斷了正在織的一匹布,說:“學到一半就停下,和這塊織了一半就斷開的布有什麼區別,還有什麼用!”孟子聽後,再也不偷懶了。

黃香溫席

“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說的是漢朝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懂事了。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搭蚊帳,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蚊子趕走,讓父母睡個好覺;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鑽井被窩裡,把被子暖熱,讓父母睡得溫暖。黃香的故事流傳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說:“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囊螢映雪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輳”這是兩個關於勤學的故事。

晉代的一個名叫車胤的孩子,他家中貧苦,沒錢買燈油,又想晚上讀書,於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螢火蟲裝在白布袋子裡面,靠著微弱的燈光讀書;映雪是晉代的孫康,在冬天的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這兩個人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好學之人。

常和小夥伴玩辦理喪事的遊戲,學大人跪拜、哭叫的樣子。孟母覺得那個地方不適合給孩子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祝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家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孟母還是覺得這樣不好,於是又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這才開始喜歡讀書,變得守秩序、懂禮貌。這時候,孟母滿意地說:“這才是孩子適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懶不學習,孟母就當著他的面劃斷了正在織的一匹布,說:“學到一半就停下,和這塊織了一半就斷開的布有什麼區別,還有什麼用!”孟子聽後,再也不偷懶了。

黃香溫席

“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說的是漢朝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懂事了。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搭蚊帳,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蚊子趕走,讓父母睡個好覺;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鑽井被窩裡,把被子暖熱,讓父母睡得溫暖。黃香的故事流傳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說:“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囊螢映雪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輳”這是兩個關於勤學的故事。

晉代的一個名叫車胤的孩子,他家中貧苦,沒錢買燈油,又想晚上讀書,於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螢火蟲裝在白布袋子裡面,靠著微弱的燈光讀書;映雪是晉代的孫康,在冬天的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這兩個人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好學之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