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次外國記者的問禪實錄

近日, 藍海雲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禪文化國際傳播實踐, 通過連線, 讓遠在美國、非洲的海外媒體記者與中國的和尚們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禪文化對話, 實現了禪文化在國際範圍內的又一次傳播交流。

在藍海傳媒集團CEO諸葛虹雲主持下, 現場連線了來自美國福克斯電視臺、Quartz網站、非洲肯亞廣播公司、中國國際電視臺美洲分台的四位元記者, 他們都對中國禪文化有一定的興趣或瞭解, 現場提出了關於禪在西方傳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

禪者並非遠離塵世

來自美國福克斯電視臺的記者Steve Bronstein對於禪的知識來源於電影, 印象中的法師就是被電影手法渲染過後的形象, 因此他向法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真實的法師們是什麼樣子的?

禪的精髓到底是什麼?

河北柏林禪寺監院明清法師對此表示, 想要真正瞭解禪, 瞭解寺廟裡生活, 不妨去寺廟體驗、接觸一下,

因為言語的表達比不上實際的體驗來得更直接。

圖: 河北柏林禪寺監院明清法師

禪超越物質, 但是又沒有離開過現實的生活。

河北邯鄲二祖寺住持戒毓法師認為,

禪是讓我們更好、更全面、更真實地看待所有的一切, 讓我們去接納包容一切。

在古代, 對禪的解釋, “劈柴擔水,無非妙道”, 穿衣吃飯都是禪。

在當代, 淨慧長老提出生活禪的理念, 禪並不神秘。 當學習了禪法以後, 面對人生中生老病死等現實的時候, 便能坦然地面對。

圖:河北邯鄲二祖寺住持戒毓法師

禪的境界超越語言

近年來,

禪文化在西方社會愈加流行並且形成了一股禪修的熱潮,

美國有很多作家受到了禪文化的影響, 比如傑克·開魯尼克, 艾倫·金斯伯格, 威廉·巴羅斯。

儘管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民族信仰, 禪對他們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那麼禪在傳播的過程中, 是否可以超越語言的界限、超越現實社會形態、

超越國家和民族?來自Quartz網站的記者Ephrat Livni提出了這個問題。

法師們共同強調了語言是溝通的重要工具, 如河北邢臺大開元寺崇辨法師便提出,

在向西方人教授禪修的時候, 是需要通過他們的語言或者是一些新的媒介。

在禪修的過程中, 師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師父的一言一行, 一舉一動都是在修行。

通過學習翻譯後的禪宗典籍,

可以初步知道怎樣進行禪修, 但是對於初學者,

最便捷的方式還是親身去寺廟裡跟隨師父學習禪修。 這種方式更貼近、更真實。

圖:河北邢臺大開元寺崇辨法師

當瞭解一個新事物的時候, 語言的交流就顯得尤其重要, 對於初學者來說, 學習翻譯後的禪宗典籍, 會方便很多。

湖北黃梅四祖寺方丈明基法師認為,當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修證,對禪的悟境不斷地深入,它一定會超越語言,超越社會形態,超越國家民族等。

就像有一年德國的雅戈爾老先生去拜會淨慧老和尚,當他看到師父接待室裡的禪宗十牛圖,沒有語言講解,他就直接說這個就是修行的過程,是真正的禪的境界。

圖:湖北黃梅四祖寺方丈明基法師

禪的全球傳播及差異化施設

然而,禪文化在西方的傳播過程中,是否會存在“東西方的差異化”?

或者禪是否具有“全球化”的巨大潛力?中國國際電視臺美洲分台的記者Shachar Kafka 提出了這樣的疑惑。

“六祖大師見到五祖的時候,說人有南北,但佛性沒有南北。

現在來講,有東方人西方人,但是佛性依舊是如此。”明基法師如是說道。

東西方存在著文化差異,但是禪是給人們指引方向的。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是一樣的。

湖南藥山寺住持明影法師也給出了自己的獨特看法,他認為,禪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禪是純粹的佛陀智慧,在這一點上沒有東西方差別,就像明基法師講的;另一方面,在教育傳承的方式上,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人的是有巨大差異的,所以明影法師相信未來在西方傳播的禪,在傳承和修行的方式上,和走過的路徑上會有差異,禪在發展當中也會有新的特徵出現。

禪文化與宗教對話

肯亞廣播公司的記者台Kennedy Langat表示,基督教裡有善惡之分,那麼禪宗是否也存在?他提出“佛教的觀念和基督教的教義是否相容?”這個問題。

對於禪跟善惡的關係,明影法師表示,學禪有很多個層次,基礎層次就是用善法來對治惡法,這是禪的基礎修行。

更進一步的話,禪是超越善惡的。

但是超越了善惡的禪,恰恰又為我們做好善法,提供了一個最根本的基礎,所以禪是既超越善惡又不離善惡,如此才是真正能夠利益一切他人,真正地做好善法。

圖:湖南藥山寺住持明影法師

明基法師的看法是,基督教講博愛,佛教講慈悲,在這一點上是有互通的地方,但是佛教的根本教義和基督教的根本教義還是有差別的。

《金剛經》裡有一句話就是“以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修一切善法”。

禪,就是讓我們超越了善惡的那個境界,隨順禪而行一切的善,真正地進入禪的境界。

戒毓法師認為,恰恰因為每個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會帶著自己有色的眼鏡來看善惡,所以我們應該把每個人自身當中,自我的這種有色眼鏡、評判標準去掉以後,我們才能趨同真理。人類需要真理,同理,基督教、佛教也需要真理。

圖:中國佛教協會綜合研究室主任明傑法師

在與海外媒體記者互動交流後,中國佛教協會綜合研究室主任明傑法師在總結發言中指出,

禪,首先它具有超越性、普遍性,但是從追求佛教終極的意義上來講,佛教的禪還是有它特勝的地方。

通過這次的論壇,一方面,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大家都很重視禪,都覺得禪修可以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改變,可以讓他們內心獲得一種力量,獲得一種安定。

但是我們也要在這樣的一個趨勢下,反思我們在弘法過程中的一些方便。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這樣一種趨勢下,佛教不共的方面,我們應該怎麼樣來保持它。

另外,面臨當前“全球化”弘法的趨勢下,法師的語言水準及溝通技巧是我們面臨的新挑戰。

本次活動見證了中西方在禪文化方面的一次碰撞,管窺了禪文化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力度。

禪文化在西方世界具有獨特的魅力,同時亦急需專業人才。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禪文化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其融匯東西方文化,溝通人類精神世界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會方便很多。

湖北黃梅四祖寺方丈明基法師認為,當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修證,對禪的悟境不斷地深入,它一定會超越語言,超越社會形態,超越國家民族等。

就像有一年德國的雅戈爾老先生去拜會淨慧老和尚,當他看到師父接待室裡的禪宗十牛圖,沒有語言講解,他就直接說這個就是修行的過程,是真正的禪的境界。

圖:湖北黃梅四祖寺方丈明基法師

禪的全球傳播及差異化施設

然而,禪文化在西方的傳播過程中,是否會存在“東西方的差異化”?

或者禪是否具有“全球化”的巨大潛力?中國國際電視臺美洲分台的記者Shachar Kafka 提出了這樣的疑惑。

“六祖大師見到五祖的時候,說人有南北,但佛性沒有南北。

現在來講,有東方人西方人,但是佛性依舊是如此。”明基法師如是說道。

東西方存在著文化差異,但是禪是給人們指引方向的。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是一樣的。

湖南藥山寺住持明影法師也給出了自己的獨特看法,他認為,禪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禪是純粹的佛陀智慧,在這一點上沒有東西方差別,就像明基法師講的;另一方面,在教育傳承的方式上,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人的是有巨大差異的,所以明影法師相信未來在西方傳播的禪,在傳承和修行的方式上,和走過的路徑上會有差異,禪在發展當中也會有新的特徵出現。

禪文化與宗教對話

肯亞廣播公司的記者台Kennedy Langat表示,基督教裡有善惡之分,那麼禪宗是否也存在?他提出“佛教的觀念和基督教的教義是否相容?”這個問題。

對於禪跟善惡的關係,明影法師表示,學禪有很多個層次,基礎層次就是用善法來對治惡法,這是禪的基礎修行。

更進一步的話,禪是超越善惡的。

但是超越了善惡的禪,恰恰又為我們做好善法,提供了一個最根本的基礎,所以禪是既超越善惡又不離善惡,如此才是真正能夠利益一切他人,真正地做好善法。

圖:湖南藥山寺住持明影法師

明基法師的看法是,基督教講博愛,佛教講慈悲,在這一點上是有互通的地方,但是佛教的根本教義和基督教的根本教義還是有差別的。

《金剛經》裡有一句話就是“以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修一切善法”。

禪,就是讓我們超越了善惡的那個境界,隨順禪而行一切的善,真正地進入禪的境界。

戒毓法師認為,恰恰因為每個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會帶著自己有色的眼鏡來看善惡,所以我們應該把每個人自身當中,自我的這種有色眼鏡、評判標準去掉以後,我們才能趨同真理。人類需要真理,同理,基督教、佛教也需要真理。

圖:中國佛教協會綜合研究室主任明傑法師

在與海外媒體記者互動交流後,中國佛教協會綜合研究室主任明傑法師在總結發言中指出,

禪,首先它具有超越性、普遍性,但是從追求佛教終極的意義上來講,佛教的禪還是有它特勝的地方。

通過這次的論壇,一方面,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大家都很重視禪,都覺得禪修可以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改變,可以讓他們內心獲得一種力量,獲得一種安定。

但是我們也要在這樣的一個趨勢下,反思我們在弘法過程中的一些方便。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這樣一種趨勢下,佛教不共的方面,我們應該怎麼樣來保持它。

另外,面臨當前“全球化”弘法的趨勢下,法師的語言水準及溝通技巧是我們面臨的新挑戰。

本次活動見證了中西方在禪文化方面的一次碰撞,管窺了禪文化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力度。

禪文化在西方世界具有獨特的魅力,同時亦急需專業人才。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禪文化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其融匯東西方文化,溝通人類精神世界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