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化為魂,打造城市發展核心競爭力!

在開封, 隨便撿起一塊古磚, 仔細看看, 便能尋找到一段歷史;隨便捧起一片舊瓦, 認真品讀, 就是半部中原文明印記。 文化, 是開封的符號,

也是開封的靈魂。

作為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上八個朝代在此建都。 經歷一次次水患、兵災, 又一次次從廢墟中拔地而起。 歲月的洗禮, 使開封這座城市有非同一般的從容和氣度, 有說不盡的故事, 有許多人文遺跡和自然景觀。

以文化人, 以文惠民, 以文潤城。 近年來, 我市大力實施“文化+”戰略, 扎實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 我市通過深入挖掘與弘揚厚重的歷史積澱, 在傳承中堅守, 在創新中發揚, 讓開封文化成風化人, 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以文化人

用文化浸潤心靈

4月21日, 集英中學沉浸在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中。 伴隨著琅琅書聲和動人的旋律, 來自市縣街小學的同學用古詩雅韻和優雅舞姿詮釋著書香意境。 在這場“書香開封 閱讀成長”活動中, 35名“書香學生”、50名“書香教師”、40個“書香家庭”、15個“書香校園”受到了表彰。 同時, 全市範圍內的好書漂流活動也正式啟動。

我市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使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我市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 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 不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使價值引領入心入腦。 廣泛開展了清明祭英烈、認星爭優、做美德少年、“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和“我的暑假有意義”系列活動,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同時, 我市對全市各行各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進行深入挖掘和全面收集整理, 建立了先進典型資料庫, 重點開展了王振立同志先進事蹟系列宣講活動, 巡迴宣講活動得到省委宣傳部的充分肯定。 同時, 組織開展了“踐行價值觀、共創文明城”“市民素質高一分, 城市形象美十分”等主題活動, 在全社會營造了“做文明人、辦文明事、創文明城”的濃厚氛圍, 全民文明意識顯著提高。

以宋文化為主體和代表的開封文化, 為城市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的基礎作用,

致力於把宋文化打造成與漢唐文化、明清文化三足鼎立的知名歷史文化品牌, 不斷加強對以宋文化為特色的開封文化研究, 策劃推出《文化開封》《開封故事》《開封成語典故故事》等系列高水準文化研究成果。

我市遵循文藝規律, 在文藝發展中弘揚開封優秀傳統文化, 營造和諧、健康的文化氛圍。 近年來, 依託各個部門的人才與資源優勢, 全市聚焦“中國夢”, 先後出版了《開封成語典故故事普及讀本》《寺門》《宋門》《宋韻中國茶和天下》《萬里尋蹤客家路》等精品書籍。

春風化雨潤無聲。 我市將文化元素生動、深入地融入百姓生活, 使百姓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化, 提升文化素養, 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

文化惠民

提升幸福“含金量”

9月23日,走進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蔡屯社區,記者發現,社區文體活動中心人來人往、氣氛和諧。舞蹈室內,一群著裝統一的中老年人正在編排舞蹈;書畫室內,10多位居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認真臨摹書法;閱覽室內,不少兒童在讀書看報……而這,只是我市各個社區日常文化活動的組成部分。

“城牆下、水系邊,精彩的文化活動全天不斷,很過癮!”“新的博物館、規劃館、美術館很快就要開館了,令人充滿期待!”“精彩的文藝演出、電影送到了咱們家門口!”隨著文化開封建設的深入推進,談起身邊越來越豐富的文化活動、越來越便捷的文化服務,開封老百姓獲得感滿滿。

我市近年來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強化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公共圖書館6個、文化館(群藝館)11個、文化站90個、社區(村)文化活動室418個,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同時,著力推進城摞城遺址博物館等重點項目,打造開封文化客廳等文化名片,提高“兩館一站”免費開放服務水準。此外,我市重視民間資本融入,目前建成行業博物館3家、非國有博物館15家,其中飲食文化博物館、書法博物館、木版年畫博物館等深受群眾喜愛。

以文潤城

文化引領城市轉型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心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它是人的靈魂的居所。而文化就是這個靈魂。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更是如此。

漫步開封街頭,仿佛一幅宋韻流轉的畫卷在眼前鋪開。老城區建築一派新宋風,按規定“限高15米、灰色基調、宋式仿古”;2.5公里長的大宋禦河,串聯起包公湖、龍亭湖等標誌性景區;以傳世名畫為藍本的清明上河園內,鬥雞、噴火、汴繡等民間技藝,再現濃郁的宋代民俗風情;珠璣巷、雙龍巷這些曾湮沒在歲月中的顯赫地名,現在成為既承載千年滄桑又充滿活力的街區……

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生產力,是開封發展的源泉。如何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經濟發展硬實力?市委、市政府認識到,只要喚醒沉睡千年的文化基因,就能以文化引領城市轉型。

2015年5月,市委書記吉炳偉在全國率先正式提出了“文化+”理念,以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推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我市推出了全國首份“文化+”行動計畫,實施“文化+旅遊”“文化+城建”“文化+工業”“文化+農業”等10個專項行動,迅速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實業界的積極回應。今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了《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把“文化+”行動列入重大文化產業工程,提出通過“文化+”行動“推動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有機融合,增加文化含量和產業附加值,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和市場優勢”。今年4月,文化部印發的《“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推進“文化+”戰略,促進結構優化升級。這些都標誌著“文化+”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文化+”戰略在開封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我市設立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將文化資源統一包裝、統籌使用,“全城一景”的宋文化主題公園形象逐步凸顯。我市按照謀劃一批、提升一批、完善一批、儲備一批的建設思路,高標準打造了“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全市十大文化產業項目、“三園五館一中心”等重大文化專案。以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和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兩大國家級節會為龍頭,我市逐步打造全國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會展品牌。我市各大景區、文化企業通過打造一個個文化演藝節目,促進全市文化旅遊業改革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影響力和感染力的藝術品牌。

在這座宋韻流淌的千年古城裡,“文化+”帶來的融合活力,如春夜喜雨,悄無聲息地滋潤著城市的各行各業,激發了轉型升級的動力。農業遇上“文化+”,濃濃鄉土氣中,多了一份別樣的“優雅”;工業遇上“文化+”,在產能相對過剩的當下,打開了個性化消費的“藍海”……

“文化+”釋放出源源不斷的生產力,帶來產業發展和民生福祉的巨大改善不可限量。

全媒體記者康冀楠報導

攝影:李俊生

老闆說了!

您點一個 ,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文化惠民

提升幸福“含金量”

9月23日,走進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蔡屯社區,記者發現,社區文體活動中心人來人往、氣氛和諧。舞蹈室內,一群著裝統一的中老年人正在編排舞蹈;書畫室內,10多位居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認真臨摹書法;閱覽室內,不少兒童在讀書看報……而這,只是我市各個社區日常文化活動的組成部分。

“城牆下、水系邊,精彩的文化活動全天不斷,很過癮!”“新的博物館、規劃館、美術館很快就要開館了,令人充滿期待!”“精彩的文藝演出、電影送到了咱們家門口!”隨著文化開封建設的深入推進,談起身邊越來越豐富的文化活動、越來越便捷的文化服務,開封老百姓獲得感滿滿。

我市近年來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強化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公共圖書館6個、文化館(群藝館)11個、文化站90個、社區(村)文化活動室418個,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同時,著力推進城摞城遺址博物館等重點項目,打造開封文化客廳等文化名片,提高“兩館一站”免費開放服務水準。此外,我市重視民間資本融入,目前建成行業博物館3家、非國有博物館15家,其中飲食文化博物館、書法博物館、木版年畫博物館等深受群眾喜愛。

以文潤城

文化引領城市轉型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心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它是人的靈魂的居所。而文化就是這個靈魂。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更是如此。

漫步開封街頭,仿佛一幅宋韻流轉的畫卷在眼前鋪開。老城區建築一派新宋風,按規定“限高15米、灰色基調、宋式仿古”;2.5公里長的大宋禦河,串聯起包公湖、龍亭湖等標誌性景區;以傳世名畫為藍本的清明上河園內,鬥雞、噴火、汴繡等民間技藝,再現濃郁的宋代民俗風情;珠璣巷、雙龍巷這些曾湮沒在歲月中的顯赫地名,現在成為既承載千年滄桑又充滿活力的街區……

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生產力,是開封發展的源泉。如何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經濟發展硬實力?市委、市政府認識到,只要喚醒沉睡千年的文化基因,就能以文化引領城市轉型。

2015年5月,市委書記吉炳偉在全國率先正式提出了“文化+”理念,以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推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我市推出了全國首份“文化+”行動計畫,實施“文化+旅遊”“文化+城建”“文化+工業”“文化+農業”等10個專項行動,迅速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實業界的積極回應。今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了《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把“文化+”行動列入重大文化產業工程,提出通過“文化+”行動“推動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有機融合,增加文化含量和產業附加值,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和市場優勢”。今年4月,文化部印發的《“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推進“文化+”戰略,促進結構優化升級。這些都標誌著“文化+”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文化+”戰略在開封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我市設立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將文化資源統一包裝、統籌使用,“全城一景”的宋文化主題公園形象逐步凸顯。我市按照謀劃一批、提升一批、完善一批、儲備一批的建設思路,高標準打造了“一河兩街三秀”“一湖兩巷三園九館”、全市十大文化產業項目、“三園五館一中心”等重大文化專案。以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和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兩大國家級節會為龍頭,我市逐步打造全國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會展品牌。我市各大景區、文化企業通過打造一個個文化演藝節目,促進全市文化旅遊業改革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影響力和感染力的藝術品牌。

在這座宋韻流淌的千年古城裡,“文化+”帶來的融合活力,如春夜喜雨,悄無聲息地滋潤著城市的各行各業,激發了轉型升級的動力。農業遇上“文化+”,濃濃鄉土氣中,多了一份別樣的“優雅”;工業遇上“文化+”,在產能相對過剩的當下,打開了個性化消費的“藍海”……

“文化+”釋放出源源不斷的生產力,帶來產業發展和民生福祉的巨大改善不可限量。

全媒體記者康冀楠報導

攝影:李俊生

老闆說了!

您點一個 ,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