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醫學系列:醫學不是魔法,生命需要撫慰(3.30 國際醫生節)

從事醫學教育三十年, 從去年才知道有一個“國際醫生節”。

翻了翻史料, 這個節日的緣起, 是1842年3月30日這一天, 美國麻醉醫生Crawford Long 為一位摘除頸部腫塊的患者成功實施了第一例乙醚全麻。

他的妻子為了紀念這一成功, 以3月30日作為慶祝日。

後來各國為了表示對醫生的感恩, 逐步認可每年這一天為醫生節。

我相信, 每一位以醫學和醫學教育為終身職業的人,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 一定會有諸多感慨。 尤其目睹時下這種讓人幾多無奈的醫療環境, 千言萬語, 不勝唏噓......

-

說到醫學, 我常常會情不自禁想起一首老歌裡的歌詞:‘

這就是愛情, 說也說不清楚。

這就是愛情, 糊裡又糊塗"。

......

記得那首歌名就叫‘糊塗的愛’!

其實把愛情那兩個字改成‘醫學’, 同樣適用。

醫學這門科學, 應該說完全不同於一般的自然科學, 很多時候, 是不用 ‘對’ 或 ‘錯’ , ‘是’ 或 ‘非’, ‘正’ 或 ‘負’, ‘全’或‘無’等等字眼來描述的。

因為和其他學科相比, 它所面對的不是一堆數位, 一台電腦, 幾種儀器, 幾瓶試劑。

它面對著世界上最複雜的 --- 活生生的人體, 人體內數以億萬計的活生生的細胞, 細胞內數以億萬計的活生生的生物分子, 分子間‘生命不息, 戰鬥不止’的錯綜複雜的相互交融和新陳代謝。

即使我們的前人們勵精圖治, 上下求索, 試圖搞清楚人體內那些千變萬化的生命過程, 多少年雖然也是卓有成效, 表淺層面的許多疾病基本上已能藥(或‘刀’)到病除。

但相對於瞬息萬變的生命活動, 難以預測的百弊叢生, 時至今日, 醫者們有時還是只能喟然長歎:

‘這就是醫學, 說也說不清楚。 這就是醫學, 糊裡又糊塗。 ’

-

-

看到過一篇馮唐的博文。

作為出自中國醫學科學最高學府的醫學博士, 他如此描述他的協和醫學之旅:

“ 學完八年醫術之後, 飲酒後, 嘔吐後, 枯坐思考後, 我決定不再做醫生。

原因有二。

第一個原因是, 懷疑醫生到底能幹什麼。

多數病是治療不好的, 是要靠自身免疫能力自己好的。

我眼看著這三年跟蹤的卵巢癌病人, 手術、化療、復發、再手術、再化療, 三年內, 無論醫生如何處理, 小一半的死去, 緩慢而痛苦地死去, 懷著對生的無限眷戀和對死的毫無把握, 死去。

第二個原因:學了一陣兒醫之後, 我基本明白了, 醫學從來就不是純粹的科學,

醫學從來就應該是:

“o cure, sometimes.To alleviate, mor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 ”

-

-

“To cure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這是 E.L. Trudeau醫師的墓誌銘上刻著一句話。

作為美國第一個結核病療養院的創建者, 在結核菌還沒有被發現的年代, 對於結核病的治療可以想像是多麼無能為力!

他發現了空氣清新的環境對於部分結核患者有效, 但是他無法知道為什麼有效, 他發現在他的療養院裡,有的病人治好了,有的緩解了,有的死去了。

雖然,現在結核病早已是醫學‘囊中之物’(據說現在又發現許多新的變異菌種)。但又有多少比結核桿菌兇殘百倍的病魔肆虐人間,而醫學仍然只能“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或許正因為如此,“有時去治療,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特魯多醫生墓誌銘上的這3句話才被國外醫學界認為深刻闡述了為醫者的精髓,而成了‘培養醫學生的“指南”’吧。

同時,這句話不也正是在告訴不幸被病魔侵襲的人們:

醫生們不是上帝,他們不可能包治百病,他們只能做人類能做的事情啊!

-

-

2014年,還有一件震驚醫學界的事,那就是在當年的中國科協年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院士作了一個後來被稱為‘韓啟德顛覆醫療認知’的報告。

“我今天會談一些顛覆性的意見。其報告僅限於學術,但談到的觀點均有嚴肅的科學論文注明和依據。當然,只是“一家之言”。’韓首先特別聲明。

韓院士的報告很長,也例舉了很多實例和資料,其核心觀點是:

1)要擺正醫療的定位。醫療對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經費的保障來決定的。

2)醫療的費用用來解決基本醫療問題的時候,療效是非常好的,獲益的人數就可以有很多。如果用在後期臨床晚期病人,花很多錢,療效是很差的。。。

3)我們現在的醫療出了問題,不是因為它的衰落,而是因為它的昌盛,不是因為它沒有作為,而是因為它不知何時為止。

在宗教強盛科學幼弱的時代,人們把魔法信為醫學;在科學強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們把醫學誤當作魔法。

-

-

是啊,在千變萬化的生命世界,萬物之靈的人體宇宙面前,醫學永遠成不了無所不能的‘魔法’。

我又想起了那首“糊塗的愛”:

“愛有幾分能說清楚,還有幾分是糊裡又糊塗。

情有幾分是溫存,還有幾分是澀澀的酸楚。”

......

那不就是‘醫學’嗎?!

幾分清楚,幾分糊塗;幾分溫存,幾分酸楚!

.....

祝願生命更美好!

他發現在他的療養院裡,有的病人治好了,有的緩解了,有的死去了。

雖然,現在結核病早已是醫學‘囊中之物’(據說現在又發現許多新的變異菌種)。但又有多少比結核桿菌兇殘百倍的病魔肆虐人間,而醫學仍然只能“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或許正因為如此,“有時去治療,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特魯多醫生墓誌銘上的這3句話才被國外醫學界認為深刻闡述了為醫者的精髓,而成了‘培養醫學生的“指南”’吧。

同時,這句話不也正是在告訴不幸被病魔侵襲的人們:

醫生們不是上帝,他們不可能包治百病,他們只能做人類能做的事情啊!

-

-

2014年,還有一件震驚醫學界的事,那就是在當年的中國科協年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院士作了一個後來被稱為‘韓啟德顛覆醫療認知’的報告。

“我今天會談一些顛覆性的意見。其報告僅限於學術,但談到的觀點均有嚴肅的科學論文注明和依據。當然,只是“一家之言”。’韓首先特別聲明。

韓院士的報告很長,也例舉了很多實例和資料,其核心觀點是:

1)要擺正醫療的定位。醫療對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經費的保障來決定的。

2)醫療的費用用來解決基本醫療問題的時候,療效是非常好的,獲益的人數就可以有很多。如果用在後期臨床晚期病人,花很多錢,療效是很差的。。。

3)我們現在的醫療出了問題,不是因為它的衰落,而是因為它的昌盛,不是因為它沒有作為,而是因為它不知何時為止。

在宗教強盛科學幼弱的時代,人們把魔法信為醫學;在科學強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們把醫學誤當作魔法。

-

-

是啊,在千變萬化的生命世界,萬物之靈的人體宇宙面前,醫學永遠成不了無所不能的‘魔法’。

我又想起了那首“糊塗的愛”:

“愛有幾分能說清楚,還有幾分是糊裡又糊塗。

情有幾分是溫存,還有幾分是澀澀的酸楚。”

......

那不就是‘醫學’嗎?!

幾分清楚,幾分糊塗;幾分溫存,幾分酸楚!

.....

祝願生命更美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