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清兵入關的死敵後蒙冤被害一百多年後乾隆皇帝親自為其平反

對明末抗清將領袁崇煥是忠是奸的爭議一直持續到今天, 在乾隆統治時期前的清朝一百多年中, 他都被釘在了漢族歷史的恥辱柱上, 是為人民所唾棄婦孺皆知的大漢奸, 直到清乾隆49年, 乾隆皇帝下詔給袁崇煥平反, 理由有三:袁崇煥在甯遠之戰打破努爾哈赤不可戰勝的神話;修建了讓清軍再也無法逾越的關寧錦防線;甯錦之戰大敗皇太極。

無論是甯遠之戰、關寧錦防線, 還是甯錦之戰, 這都是袁崇煥人生中最重要的戰役, 也是他立下的不可磨滅應該被承認的功績。 在甯遠之戰中, 袁崇煥只有區區1萬兵力, 而努爾哈赤則掌握13萬八旗精銳, 在明廷上下一致認為“寧遠必失”的不利形勢下, 孤立無援的袁崇煥毫不畏懼, 親寫血書, 遍告滿城將士, 並向士卒下拜。 全城將士深為感動, 士氣激昂, 決死守城。 因此在不要命的抵抗下和紅衣大炮的重創下,

努爾哈赤損失慘重, 破城無望, 遂退兵而去。 此為以少勝多以弱擊強的著名戰役甯遠之戰, 袁崇煥的膽識, 作戰方略, 拼命精神, 報國決心都是值得頂禮膜拜的。

再說關寧錦防線, 寧遠之戰後, 明朝急於修建防禦工事;而後金則急需軍需補給, 鞏固統治。

雙方有罷兵息戈的實際需求, 而在努爾哈赤去世後, 雙方始了議和的初步接觸, 也就在這個時候, 袁崇煥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就是議和之初他沒有先請示朝廷, 雖後來上報朝廷議和一事, 崇禎開始是贊許的, 但是後來認為並非良策, 頻頻下旨禁止, 但袁崇煥此時違抗皇命堅持議和, 這一行為自然讓人議論紛紛, 直到他上書稱想借議和緩兵, 受到崇禎的嘉獎, 成功修築了關寧錦防線。 這條戰線成功的阻礙了清兵, 幾乎成了清兵不可逾越的天塹, 為日後皇太極的甯錦之戰的慘敗做好了鋪墊, 而皇太極的慘敗只不過是印證了袁崇煥關寧錦防守理念的正確, 昭顯了這條防線的威力而已。

但袁崇煥最終鬥不過皇太極, 前面說過袁崇煥先議和後奏犯了大忌, 後來他又做了一個爭議頗多的事件就是誅殺毛文龍, 而他誅殺朱文龍的理由卻是毛文龍不服從袁崇煥的調遣, 不讓袁崇煥查他的財務帳目, 不讓袁崇煥瞭解他的真實兵力等。 崇禎帝對於袁崇煥矯詔擅殺毛文龍,

是非常不滿的, 但“念既死, 且方倚崇煥, 乃優旨褒答。 俄傳諭暴文龍罪, 以安崇煥心”, 雖然如此, 這也種下日後袁崇煥慘死的遠因。 毛文龍的死, 也間接造成了己巳之變, 因為除了朝鮮, 孤懸海上的毛文龍部也是牽制清軍的一個武裝力量。 而朝鮮早已被皇太極收服, 文龍亦死, 皇太極可以騰出手來放心大膽的進攻大明。 三個月後就發生了女真軍兵臨京都城下的“己巳之變”, 袁崇煥星夜馳援, 趕在清軍之前到達左安門, 在廣渠門外駐紮。 明思宗迅速召見袁崇煥, 並深加慰勞並談論戰事。 袁以士兵疲勞為由請求入城休整, 崇禎這個時候是驚魂未定, 加上他疑心很重的性格, 誰都不會完全相信, 這個時候袁崇煥提出帶兵入城修整, 肯定會讓崇禎大大起疑的,此外,清軍設反間計,傳聞袁崇煥與清軍定有密約,並另捉獲的宦官聽聞後遣返回去。其宦官告訴明思宗,加重了明思宗的疑心,於是袁崇煥自然就被捕入獄,儘管後來皇太極退回遼東,祖大壽欲以戰功救袁崇煥,最後袁崇煥仍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的罪名被判淩遲,並流放其妻妾、子女及兄弟等人兩千里,崇煥伏刑當天,北京百姓都認為袁通敵,恨之入骨,紛紛生吞其肉。

袁崇煥死了,但從我們後人眼光來看他不是漢奸。最多就是不諳官場中的遊戲規則,有心報國,有決死之心,有戰場指揮才能,但是戰略上能力不足,可能心胸也不夠寬廣,僅此而已。他受到的待遇和名聲上的污點是不公正的。

肯定會讓崇禎大大起疑的,此外,清軍設反間計,傳聞袁崇煥與清軍定有密約,並另捉獲的宦官聽聞後遣返回去。其宦官告訴明思宗,加重了明思宗的疑心,於是袁崇煥自然就被捕入獄,儘管後來皇太極退回遼東,祖大壽欲以戰功救袁崇煥,最後袁崇煥仍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的罪名被判淩遲,並流放其妻妾、子女及兄弟等人兩千里,崇煥伏刑當天,北京百姓都認為袁通敵,恨之入骨,紛紛生吞其肉。

袁崇煥死了,但從我們後人眼光來看他不是漢奸。最多就是不諳官場中的遊戲規則,有心報國,有決死之心,有戰場指揮才能,但是戰略上能力不足,可能心胸也不夠寬廣,僅此而已。他受到的待遇和名聲上的污點是不公正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