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紮克伯格,80%的企業文化由創始人決定

編者按:本文由經緯創投(ID:matrixpartnerschina)編譯自firstround.com。

一個公司的基因不會像人的基因那樣, 看得見摸得著。

企業要成長, 要保持競爭, 要基業長青, 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基因。

在創業過程中, 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壯大, 創始人需要對文化有所佈局。 它能夠幫你培育有著共同價值觀的同行者, 使團隊目標一致、更有凝聚力。

越早開始思考企業文化, 就會為未來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支柱。 作為創始人, 你自身獨特的特質就會成為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優勢, 所以在定義企業文化前, 首先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今天這篇文章來自 Facebook 前高管 Molly Graham,

她介紹了三個經驗幫助創始人更快地找到企業文化定位。 以下, Enjoy:

2008 年, Molly Graham 正式加入 Facebook 時, 公司處於創業早期, 只有 400 名員工, 卻服務著 8000 萬個用戶。 這樣的忙碌, 讓這家大公司連自己的企業文化都沒空去想。 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 Graham 的使命已經不僅僅是對外講述好 Facebook 的企業故事, 還要做好企業內部的文化認同。 為了做好這一點, 她從兩個問題入手:

當公司發展壯大之後, 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公司?

我們怎樣對外描述, 在 Facebook 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自此, 這兩個問題成為了打造 Facebook 企業文化的起點, 同時使“駭客文化”成為 Facebook 區別於其他公司的獨特之處。

對於 Facebook 和 Graham, 企業文化就是始終忠實於企業早期定位, 並在快速成長的同時, 讓員工獲得保證創造力的動力。

Graham 把早期員工召集在一起, 將他們分成小組, 問了他們一個問題:當你談論 Facebook 時, 你通常會用到哪些詞?Graham 觀察到, “有一個詞在他們的討論中始終沒有出現——駭客。 明明我們把駭客兩個字寫到了公司的每一面牆上, 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用這一點來形容 Facebook。 ”

察覺到“駭客”有一定的負面含義, 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甚至避免使用這個詞。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像“創新”那樣缺乏力量的詞。 但是又過了兩年多, 人們關於駭客這個詞的態度漸漸開始有所轉變。 人們不僅開始把通往 Facebook 總部的那條路戲稱為“駭客大道”, 而且公司園區的中心廣場被稱為“駭客廣場”。

接下來, 將會介紹 Graham 的三個經驗, 幫助創始人更快地找到企業文化定位。

企業文化是由創始人的形象建立起來的

80% 的公司文化是根據創始人定義的。

企業越來越反映出創始人的一切, 包括他們的個性, 長處, 弱點等等。 所以, 當創始人想要開始定義企業文化時, 首先要認清你自己。 如果你不是創始人, 那麼就去研究你的 CEO, 或者公司的元老級人物。

如果創始人很有競爭精神, 那麼公司將會更加上進求勝。 如果創始人善於分析、駕馭資料, 那麼公司也會傾向於在理性之上作出決定。 另外一方面, 如果創始人是個深思熟慮的人, 公司可能會發展相對滯緩。 如果創始人是個很好的設計者, 這會很好地引導公司的產品開發。

Graham 說:“這聽起來可能很簡單, 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 事實上並非如此。 無論如何,

自我認知(或者對於你的創始人的認知)是一個很棒的開始。 通過提出一些有用的問題, 可以幫助思考屬於你的企業的 DNA。 從根本上講, 這就是一次關於自我認知的練習。 ”

下面提供一些問題, 可以説明創始人認識自己:

我的優勢是什麼?

我做什麼比較出色?

是什麼讓我區別於身邊的其他人?

我一般用什麼來衡量評估身邊的人?

觀察我的朋友,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擁有什麼樣品質性格的人會把我逼瘋?

我如何做出最好的決策?(想一想最近一次做得最好, 收益最多的決策, 我是怎樣一步一步完成這個決策的?)

我不擅長什麼?

以上這些問題能夠引導你定義你的文化。

作為創始人, 你自身獨特的特質會成為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優勢。

越早思考、發現自己與眾不同之處, 無論是態度還是技巧, 你就能越早地利用這些品質, 形成你的商業觀念。

同樣地, 當你考慮雇傭新人的時候, 思考一下你對好友的形容, 這會對你找到一個合適的員工有很大的幫助。

是什麼讓你周圍的人都如此優秀?如何在陌生人身上發現這些品質?相反的, 哪類人會把你逼瘋?認清楚這類人的特點, 在雇傭的時候把這類人拒之門外。

列舉你不擅長的事情是思考公司文化和決定雇傭的核心出發點。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擅長管理, 那麼你應該雇傭一個擅長管理的人。 當你發現了自己的短板, 怎樣才能找到了一個彌補你短板的人呢?”

如果你每天“朝五晚十”, 沒有時間考慮文化的事, 那麼就找個空隙時間完成這份清單,把這些問題的答案列出來。你列出的那些品質將會為你公司的未來建設添磚加瓦。即使你把這些問題扔到了抽屜裡,那麼,當你已經把身邊好友人才籠絡過來之後,你可以重新拿出它,再做一次。這一次,通過這些問題弄清楚怎樣高效地與陌生人共事。

將描述公司特質的詞轉換成故事

現在,你有一堆形容詞在手,可以用來形容你的公司個性,它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它哪裡需要改變,你想要與什麼樣的人共事。

下一步,你該拿這些形容詞怎麼辦呢?你怎麼能確定這些形容詞能夠幫助公司收益?

就文化而言,要思考的應該就是,你想要媒體平臺在兩年之內怎樣寫你的公司,寫出什麼樣的公司文化?“當公司還小的時候,焦點往往一直是產品,但是創立一個強壯的隊伍和有力的文化,也是長期創造好產品的環節之一。

花幾分鐘,寫出一個小故事,你代表什麼?你想要人們怎樣談論你?”

“你想聽到人們討論你的創業公司,認為它與眾不同,但是是怎樣的不同呢?把答案寫出來。”

Facebook 確定其公司文化的決定性時刻之一,是 Paul Buchheit 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重新定義“駭客”為“應用哲學”,能夠快速打破規則,實現新的命令。

Paul Buchheit 還明確指出,這個詞不是只能用於軟體工程師,任何人都可以用它來加速專業技術或專案進程。

Graham 說:“當 Paul 寫下那篇博客的時候,他也寫出了 Facebook 的文化 DNA。他將‘駭客’寫得如此有感染力,這成為了紮克伯格和整個公司的轉捩點。從那以後,我們就真正擁有了‘駭客’文化。”

這裡有一個忠告:當你寫下形容公司的形容詞時,很容易寫出一堆陳詞濫調。

“不要重複所有公司都在講的事情,儘量避免諸如‘創新’、‘影響力’這樣的字眼。只有當你樂意冒險時,你才能寫出獨特的故事。”

“公司故事是其他事情的支柱。”

你的故事在公司裡將會用在各種各樣的場景,尤其是招人的時候,因為你的故事會在所有職位描述裡出現。

Graham 說,“早些時候,我收到一個令人驚訝的建議,說大多數的職位描述都很不符合實際,這些職位描述想達到的作用是,讓每個人看了都產生‘太棒了我絕對夠格做這個事情!我要申請這個工作’的想法。”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這些職位描述,實際上是在向職位候選人拋售出“想要工作”的想法。

“我又收到了一條相反的建議:只為一個人寫職位描述,也就是說,只讓那個 100% 的人看了職位描述後想要來應聘就夠了。讓剩下的不適合這份工作的人都明白,‘我絕對不適合這份工作’。”這同樣也適用于制定公司文化:當你有一個詳細的、有爭議的公司故事,真能引導所有事情朝向正確的軌道發展,從你不應該雇傭哪類人,到怎樣處理爭論。

Graham 強調說,這個故事不必太長,可以是四句話,或者一段話,或者三個價值。但是,必須要講清楚你的公司做什麼,和絕對不做什麼。這個故事也可以應用在公司的雇傭、產品發佈會、各式各樣的會議等各種場景,在這些場合不斷加強對外輸出“我的公司是關於什麼的”,“你想要的哪類人才”,“還有你為什麼要做現在做著的事情”。

在 Facebook 發展初期,紮克伯格專門跟其他 CEO 討論問題,詢問他們在微軟、蘋果等公司時,早期是如何建立公司文化的,以及如何跟別人解釋。其中有一項最棒的建議,是寫下一列清單,來解釋“成我們的一員”意味著什麼。

紮克伯格用 10 分鐘列出了清單,然後他列出了以下條目:

超高的智商

強烈的目的性

不斷追逐成功

爭強好勝

要求高,接近完美

喜歡改變和顛覆事情

總有新點子,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

十分正直可靠

被優秀的人包圍

注重在原有價值之上創造新的實際價值

紮克伯格在 2006 年寫下了這份清單,然後這份清單被他扔進了抽屜裡,但是 2009 年,他又把這份清單拿了出來,那時他正打算重新定義 Facebook 的公司價值。

紮克伯格發現,這不只是對 Facebook 早期文化的簡單描述,而且是對紮克伯格自己很好的形容。那份清單,再加上 Paul 駭客文化的很好的詮釋,創造出了現在的 Facebook 背後的文化與哲學。

把你的故事轉化成一場對話

“你必須一直把你想要建立的公司文化掛在嘴邊。”

“作為一個創始人,這件事是必須做的。我曾經看到很多人嘗試讓公司其他人完成這項工作,但是通常都會失敗,只有造這個人是公司創始人或 CEO 時才會有用。”

創始人的講話就像是向池塘裡扔出一顆石子,會給這池水引來一層一層的漣漪——人們會馬上開始重複這些話。在 Facebook,紮克伯格如果說點什麼,第二天這句話甚至會出現在公司的牆上。

文化不是講過一次就可以扔掉的東西。“你必須在每次會議上,都反復講你想要傳達的文化,把他們寫在每一封郵件裡,尤其是 CEO 或創始人。即使是管理層,也要把這個工作當成所有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公司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承認這一點也很重要。“作為核心領導,你塑造了公司文化,但是你也必須不斷發展它。在公司發展的過程匯總,必然會有很多機遇,會促進文化的發展。也會有很多時刻,你會想‘我們應該重新討論一下兩年前定下的企業文化了,因為現在的文化已經失去了意義’。”

“快速發展,打破束縛”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隨著時間的發展,“雖然這還是 Facebook 的重要原則,但是意義已經改變了。最初,它意味著:捆綁伺服器我們才能快速發展,或者,偶爾掛掉了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在嘗試一些偉大的想法。”

“兩年後,我們的公司不斷發展,用戶增加到 5 億,捆綁伺服器不再適合這樣的發展規模,“快速發展,打破束縛”,如今意味著 Facebook 長期發展的競爭優勢。”

顯而易見,如果公司想要支撐數億用戶,可靠必須成為長期競爭優勢的一部分,但是這不能用降低發展速度來妥協。新的文化定義重新解釋了 Facebook 的“遊戲規則”,清楚地告訴每個人,這個公司需要長年地加速運營,不是幾天,也不是幾周而已。

越早開始思考公司的定位,你就會為未來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支柱,當然,包括文化的改革。公司將會穩健運行,而不是一味盲目追趕。

Graham 說:“公司文化值得在最開始就去考慮,你想要建立一個怎樣的公司?你想要團隊裡的人如何相處?無論你現在想做什麼,花個幾分鐘,首先開始自我認知的練習,然後寫出你的故事,在下一輪融資之前、一年之內、或者你思考企業文化的時候,重新審視這個故事,然後準備好升級文化,就像升級產品那樣。”

那麼就找個空隙時間完成這份清單,把這些問題的答案列出來。你列出的那些品質將會為你公司的未來建設添磚加瓦。即使你把這些問題扔到了抽屜裡,那麼,當你已經把身邊好友人才籠絡過來之後,你可以重新拿出它,再做一次。這一次,通過這些問題弄清楚怎樣高效地與陌生人共事。

將描述公司特質的詞轉換成故事

現在,你有一堆形容詞在手,可以用來形容你的公司個性,它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它哪裡需要改變,你想要與什麼樣的人共事。

下一步,你該拿這些形容詞怎麼辦呢?你怎麼能確定這些形容詞能夠幫助公司收益?

就文化而言,要思考的應該就是,你想要媒體平臺在兩年之內怎樣寫你的公司,寫出什麼樣的公司文化?“當公司還小的時候,焦點往往一直是產品,但是創立一個強壯的隊伍和有力的文化,也是長期創造好產品的環節之一。

花幾分鐘,寫出一個小故事,你代表什麼?你想要人們怎樣談論你?”

“你想聽到人們討論你的創業公司,認為它與眾不同,但是是怎樣的不同呢?把答案寫出來。”

Facebook 確定其公司文化的決定性時刻之一,是 Paul Buchheit 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重新定義“駭客”為“應用哲學”,能夠快速打破規則,實現新的命令。

Paul Buchheit 還明確指出,這個詞不是只能用於軟體工程師,任何人都可以用它來加速專業技術或專案進程。

Graham 說:“當 Paul 寫下那篇博客的時候,他也寫出了 Facebook 的文化 DNA。他將‘駭客’寫得如此有感染力,這成為了紮克伯格和整個公司的轉捩點。從那以後,我們就真正擁有了‘駭客’文化。”

這裡有一個忠告:當你寫下形容公司的形容詞時,很容易寫出一堆陳詞濫調。

“不要重複所有公司都在講的事情,儘量避免諸如‘創新’、‘影響力’這樣的字眼。只有當你樂意冒險時,你才能寫出獨特的故事。”

“公司故事是其他事情的支柱。”

你的故事在公司裡將會用在各種各樣的場景,尤其是招人的時候,因為你的故事會在所有職位描述裡出現。

Graham 說,“早些時候,我收到一個令人驚訝的建議,說大多數的職位描述都很不符合實際,這些職位描述想達到的作用是,讓每個人看了都產生‘太棒了我絕對夠格做這個事情!我要申請這個工作’的想法。”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這些職位描述,實際上是在向職位候選人拋售出“想要工作”的想法。

“我又收到了一條相反的建議:只為一個人寫職位描述,也就是說,只讓那個 100% 的人看了職位描述後想要來應聘就夠了。讓剩下的不適合這份工作的人都明白,‘我絕對不適合這份工作’。”這同樣也適用于制定公司文化:當你有一個詳細的、有爭議的公司故事,真能引導所有事情朝向正確的軌道發展,從你不應該雇傭哪類人,到怎樣處理爭論。

Graham 強調說,這個故事不必太長,可以是四句話,或者一段話,或者三個價值。但是,必須要講清楚你的公司做什麼,和絕對不做什麼。這個故事也可以應用在公司的雇傭、產品發佈會、各式各樣的會議等各種場景,在這些場合不斷加強對外輸出“我的公司是關於什麼的”,“你想要的哪類人才”,“還有你為什麼要做現在做著的事情”。

在 Facebook 發展初期,紮克伯格專門跟其他 CEO 討論問題,詢問他們在微軟、蘋果等公司時,早期是如何建立公司文化的,以及如何跟別人解釋。其中有一項最棒的建議,是寫下一列清單,來解釋“成我們的一員”意味著什麼。

紮克伯格用 10 分鐘列出了清單,然後他列出了以下條目:

超高的智商

強烈的目的性

不斷追逐成功

爭強好勝

要求高,接近完美

喜歡改變和顛覆事情

總有新點子,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

十分正直可靠

被優秀的人包圍

注重在原有價值之上創造新的實際價值

紮克伯格在 2006 年寫下了這份清單,然後這份清單被他扔進了抽屜裡,但是 2009 年,他又把這份清單拿了出來,那時他正打算重新定義 Facebook 的公司價值。

紮克伯格發現,這不只是對 Facebook 早期文化的簡單描述,而且是對紮克伯格自己很好的形容。那份清單,再加上 Paul 駭客文化的很好的詮釋,創造出了現在的 Facebook 背後的文化與哲學。

把你的故事轉化成一場對話

“你必須一直把你想要建立的公司文化掛在嘴邊。”

“作為一個創始人,這件事是必須做的。我曾經看到很多人嘗試讓公司其他人完成這項工作,但是通常都會失敗,只有造這個人是公司創始人或 CEO 時才會有用。”

創始人的講話就像是向池塘裡扔出一顆石子,會給這池水引來一層一層的漣漪——人們會馬上開始重複這些話。在 Facebook,紮克伯格如果說點什麼,第二天這句話甚至會出現在公司的牆上。

文化不是講過一次就可以扔掉的東西。“你必須在每次會議上,都反復講你想要傳達的文化,把他們寫在每一封郵件裡,尤其是 CEO 或創始人。即使是管理層,也要把這個工作當成所有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公司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承認這一點也很重要。“作為核心領導,你塑造了公司文化,但是你也必須不斷發展它。在公司發展的過程匯總,必然會有很多機遇,會促進文化的發展。也會有很多時刻,你會想‘我們應該重新討論一下兩年前定下的企業文化了,因為現在的文化已經失去了意義’。”

“快速發展,打破束縛”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隨著時間的發展,“雖然這還是 Facebook 的重要原則,但是意義已經改變了。最初,它意味著:捆綁伺服器我們才能快速發展,或者,偶爾掛掉了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在嘗試一些偉大的想法。”

“兩年後,我們的公司不斷發展,用戶增加到 5 億,捆綁伺服器不再適合這樣的發展規模,“快速發展,打破束縛”,如今意味著 Facebook 長期發展的競爭優勢。”

顯而易見,如果公司想要支撐數億用戶,可靠必須成為長期競爭優勢的一部分,但是這不能用降低發展速度來妥協。新的文化定義重新解釋了 Facebook 的“遊戲規則”,清楚地告訴每個人,這個公司需要長年地加速運營,不是幾天,也不是幾周而已。

越早開始思考公司的定位,你就會為未來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支柱,當然,包括文化的改革。公司將會穩健運行,而不是一味盲目追趕。

Graham 說:“公司文化值得在最開始就去考慮,你想要建立一個怎樣的公司?你想要團隊裡的人如何相處?無論你現在想做什麼,花個幾分鐘,首先開始自我認知的練習,然後寫出你的故事,在下一輪融資之前、一年之內、或者你思考企業文化的時候,重新審視這個故事,然後準備好升級文化,就像升級產品那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