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徐庶進曹營真的一言不發嗎?他投奔曹操後的真實情況又是什麼樣?

“徐庶進曹營”在《三國演義》裡講的是劉備在投奔荊州牧劉表的時候被劉表安排在了新野駐軍, 曹操得知劉備在新野以後派出了曹仁、李典等名將前去討伐。

在這之前劉備偶然一次機會遇到了徐庶並且有幸得到徐庶的輔佐, 曹仁、李典率軍前來擺出了八門金鎖陣不過被徐庶識破了陣法吃了敗仗。 曹操這邊得知曹仁、李典大敗之後認為劉備身邊必有高人相助於是派人去調查, 這一查就查出了徐庶的底細。 原來徐庶的老母尚在中原, 曹操知道後就派人挾持徐庶的母親來到了許都然後又派人偽造徐母的筆記寫信給徐庶。 徐庶在新野收到信後擔憂母親的安全, 於是就告別了劉備前往了許都並在臨行前向劉備發誓終生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 在小說徐庶始終堅守臨行時向劉備許的諾言, 以至於後來徐庶在後來再也沒有什麼精彩的表現。
那麼在歷史上記載的徐庶和小說裡的徐庶出入有多大呢?他在投奔曹操後真的就一言不發了嗎?

事實上徐庶進曹營並沒有一言不發(歷史記載當初徐庶走的時候沒有向劉備發誓不向曹操獻一言一策), 後來徐庶為何在歷史上默默無聞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他沒有受到曹魏的重用。

說徐庶沒被重用的證據是什麼呢?我們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令人驚奇的是在這部史書裡居然沒有關於徐庶的傳記, 徐庶的事蹟零散的記載在《三國志 諸葛亮傳》裡。 據《魏略》記載徐庶和石韜(石韜當初和徐庶一起投奔曹操的)後來分別在曹魏官至右中郎將、禦史中丞和典農校尉, 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時候聽說徐庶這麼多年以後在曹魏的官職居然這麼低於是感慨道:“難道是魏國的人才太多了嗎?徐庶和石韜這樣的人為什麼不被重用呢?我們從諸葛亮的言語中也可以看出徐庶在曹魏並不是沒有一言不發而是沒有得到當局的重視。 那麼在《三國演義》被刻畫成足智多謀的徐庶在歷史上為何會落得坐冷板凳的地步呢?

至黃初中, 韜仕曆郡守、典農校尉, 福至右中郎將、禦史中丞。 逮大和中, 諸葛亮出隴右, 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 歎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庶後數年病卒, 有碑在彭城, 今猶存焉。 裴松之注引《三國志 諸葛亮傳》

我認為徐庶不被曹魏的原因大致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徐庶的出身, 第二個是徐庶投奔曹操時的動機不對。 徐庶出身寒門在當時時一個沒有背景的寒族子弟,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他在荊州時只和諸葛亮與石韜的關係比較好。 我們說徐庶投奔劉備後除了推薦諸葛亮給劉備以外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 所以曹操對他肯定也就沒有那麼重視更不會拿他的母親來要脅他替曹操效力。 所以一個出身寒門而且沒有過什麼特殊表現的人在曹操身邊那是肯定很難混的, 因為曹操這邊人才芸集而且入荀彧 程昱等頂級謀士不僅足智多謀而且還出身名門, 由此我們說徐庶在曹魏不受重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下面我們再說下徐庶投奔曹操的動機,據《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劉備在當陽被曹操擊敗之後,徐庶和諸葛亮一起跟隨劉備逃亡,但就在這個時候徐庶的目前被曹操的軍隊俘獲,徐庶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於是就向劉備告辭投奔了曹操。從這裡我們看出徐庶投奔曹操是被逼無奈,想必曹操也可能看出了徐庶投奔自己多少是帶有一點不情願的,因此曹操不重用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三國志 諸葛亮傳》

下面我們再說下徐庶投奔曹操的動機,據《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劉備在當陽被曹操擊敗之後,徐庶和諸葛亮一起跟隨劉備逃亡,但就在這個時候徐庶的目前被曹操的軍隊俘獲,徐庶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於是就向劉備告辭投奔了曹操。從這裡我們看出徐庶投奔曹操是被逼無奈,想必曹操也可能看出了徐庶投奔自己多少是帶有一點不情願的,因此曹操不重用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三國志 諸葛亮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