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光緒登基時竟然用過《鞏金甌》?《走向共和》這次真的不嚴謹了!

在電視劇《走向共和》裡, 光緒皇帝去世前曾擺弄自己的自鳴鐘, 接著傳出一段音樂, 這時他很感慨地問身邊的李蓮英:“你知道這是什麼曲兒嗎?”李蓮英回答:“不知道, 但聽著耳熟。 ”光緒告訴他:“這是康熙爺登基時用過的曲兒, 也是朕登基時用過的曲兒。 ”考究整部電視劇, 這首曲子總共出現了五次, 分別是:醇親王奕譞檢閱北洋水師、五大臣出洋考察、袁世凱在天津接見慶親王奕劻、光緒去世、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但實際上, 《走向共和》在這裡犯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錯誤, 因為這段音樂並不是康熙登基是所用, 也不可能是光緒登基時所用, 更不可能出現在上述情節中, 因為在它問世後的第六天, 武昌起義便爆發了, 不久清朝宣告滅亡。 這首曲子是近代中國第一首官方頒佈的正式法定國歌《鞏金甌》。

《鞏金甌》創作完成於1911年10月4日, 由嚴複作詞, 溥侗編曲, 意為“鞏固清王朝國土完固”。 其歌詞為古雅的文言文, 歌詞為:鞏金甌, 承天幬, 民物欣鳧藻, 喜同袍, 清時幸遭。 真熙皞, 帝國蒼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其曲譜在很大程度上參照了清朝的傳統音樂, 據說康熙爺也確實在登基時用過類似曲調, 所以《走向共和》裡的說法也並非完全錯誤。

《鞏金甌》的出現其實反映了清王朝順應並融入現代國際外交儀式的努力, 而這種順應與融入竟然耗時將近半個世紀。 早在1878年至1886年曾紀澤擔任駐英法兩國大臣期間, 他發現西方國家在各類正式場合尤其是外交場合均演奏國歌,

因此覺得清朝也應有自己的國歌, 並借助古詞牌《普天樂》創作了一首國歌, 但未獲得官方批准。 1896年, 李鴻章訪問俄羅斯, 因在歡迎儀式須演奏國歌, 他便倉促找了首王建的七絕詩, 並配以家鄉的廬劇小調, 以便臨時充當國歌, 沒想到卻大獲西方各國歡迎, 被稱作《李中堂樂》, 但仍未獲得清政府批准。

直到1906年時, 清政府官制改革, 成立了陸軍部。 陸軍部有感於各國均有自己的軍歌, 便創作了一首軍歌, 名為《頌龍旗》, 歌詞為:於斯萬年, 亞東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幟, 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 地大物產博。 揚我黃龍帝國徽, 唱我帝國歌!由此, 在清朝的外事活中便一直採用這首軍歌《頌龍旗》作為代國歌, 但仍非正式國歌。 五年後的1911年, 由典禮院主持, 攝政王載灃親自批准,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首正式法定國歌《鞏金甌》才千呼萬喚始出來。 但遺憾的是, 這首國歌還未及在國際舞臺上亮相, 便隨著六天后武昌起義的炮聲而灰飛煙滅, 同時灰飛煙滅的還有這個老邁的大清帝國。

不過平心而論,《鞏金甌》雖有粉飾太平的嫌疑,但歌詞古樸典雅,曲調氣勢恢宏,全曲歌頌山河壯美、文明昌盛、萬世一統,作為一個君主立憲國的國歌,還是相當優秀的,畢竟是近代中國的第一首國歌,意義非凡。

小夥伴們,你們覺得《鞏金甌》好聽不好聽呢?咱們留言區見!

————————————

關注達摩說,聽達摩君扯閒篇,講歷史。

微信公眾號:達摩說(ID:damosays)

不過平心而論,《鞏金甌》雖有粉飾太平的嫌疑,但歌詞古樸典雅,曲調氣勢恢宏,全曲歌頌山河壯美、文明昌盛、萬世一統,作為一個君主立憲國的國歌,還是相當優秀的,畢竟是近代中國的第一首國歌,意義非凡。

小夥伴們,你們覺得《鞏金甌》好聽不好聽呢?咱們留言區見!

————————————

關注達摩說,聽達摩君扯閒篇,講歷史。

微信公眾號:達摩說(ID:damosays)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