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魯迅與郭沫若到底有何恩怨糾葛?郭沫若為何要給魯迅甩三口鍋?

魯迅與郭沫若同是近代以來的文學大家, 然而二人之間卻少有平靜的時刻。 二人之間的恩怨糾葛, 唇槍舌劍一直沒有停息過, 郭沫若甚至曾大罵魯迅是封建餘孽。

究竟二人之間有何恩怨糾葛?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魯迅

與同時代的大師們相互批評與抨擊不同的是, 魯迅與郭沫若竟然在雙方都不曾見過面的時候就開始了論戰。 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1928年初, 創造社、太陽社發起革命文學運動。 為了追求新思想、顯示新思維, 創造社、太陽社開始破“四舊”, 魯迅作為當時的文壇大佬, 自然首當其衝被批評得很慘。

魯迅當然不願意坐以待斃, 於是寫了《醉眼中的朦朧》、《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等文章進行反擊。 郭沫若此時是發起破“四舊”的積極分子, 於是用筆名杜荃寫了一篇《文藝戰線上的封建餘孽——批評魯迅的<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一文。

在這篇文章中,

郭沫若給魯迅甩出了三口鍋, 一是魯迅是“封建餘孽”, 二是魯迅是“二重反革命”, 三是魯迅是“法西斯蒂”。 郭沫若這三口鍋實在是沉重, 每一口如同鋒利的刀向魯迅砍來, 絲毫不給這個老前輩一點面子。

郭沫若在這篇文章中寫道:“魯迅的文章我很少拜讀, 提倡趣味文學的《語絲》更和我無緣。 ”緊接著, 郭沫若就開始大篇幅分析魯迅是如何封建餘孽的, 如何法西斯蒂的, 如何二重反革命的。

郭沫若甩出的這三口鍋將他與魯迅的矛盾引發, 二人從此結下了仇恨。

郭沫若

魯迅當時一眼就看出了這個杜荃就是郭沫若, 魯迅在1934年給朋友的信中寫道:“這些人身攻擊的文字中, 有盧冀野作, 有郭沫若的化名之作。 ”(魯迅:《書信·340515致楊霏雲》)

魯迅當然不會放過郭沫若的, 他一向有仇必報。 魯迅隨即回敬了郭沫若:“郭沫若的《一隻手》是很難稱之為佳作的, ······《一隻手》也是窮秀才落難, 後來終於中狀元, 諧花燭的老調。 ”(魯迅:《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 《魯迅全集》第四卷)

這裡要指出的是, 魯迅沒看過《一隻手》這篇小說。

魯迅是想借這篇小說來諷刺郭沫若的, 但是他搞錯了這篇小說的內容, 他所說的才子佳人是沒有的, 這的確是一部革命小說, 一隻手是革命志士犧牲時還朝天舉著指引著革命的方向, 所以書名叫《一隻手》。

不管咋樣, 二人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而這個時候, 二人竟然只聞對方的姓名, 卻還未曾見過面。

《呐喊》中的著名篇章《狂人日記》插圖

1930年初, 魯迅發表了《我和語絲的始終》, 在文中魯迅敘述了自己被創造社圍攻的情形, 並且還指出郭沫若將他視為眼中釘加以攻擊的情況。

郭沫若看到了這篇文章後, 馬上寫了一篇《眼中釘》進行回擊。 郭沫若在文章中寫道:“關於魯迅呢, 我只間接地引用過他的一句話, 便是中國還沒一個作家, 而且我還承認他說的不是傲語······只是成仿吾與我談駁過周作人和魯迅而已。 所謂的歷史(指二人的恩怨)就僅有這點歷史而已。 ”

郭沫若大概忘記了他給魯迅甩的三口鍋了, 說實話, 魯迅在郭沫若甩鍋之前真的沒罵過郭沫若。 為啥郭沫若突然向一個都沒見過面的人甩來三口鍋, 真是令人不解。

郭沫若在文章中辯解自己談到過魯迅,但沒有作為眼中釘啊。但是封建餘孽和法西斯蒂還有二重反革命呢?難道都忘記了?

至於郭沫若說的成仿吾,這個人也和魯迅結了仇。成仿吾曾批評過魯迅的《呐喊》,將《呐喊》批評得體無完膚。魯迅曾說:成仿吾幾乎是幾斧頭砍殺了《呐喊》。成仿吾與郭沫若關係不錯,魯迅多多少少會認為郭沫若在這件事情上也有份。

魯迅作品中的插畫

魯迅原本對創造社是很有好感的,曾表示想要加入創造社,結成統一的文化戰線。郭沫若也曾去邀請過魯迅、馮乃超等人加入,但是後來創造社卻變卦了,翻臉不認人。

魯迅認為自己又上了郭沫若的當,於是心中對郭沫若的氣又加了一層。由此,魯迅從批評郭沫若連帶創造社也一起批評。在1931年發表的《上海文藝一瞥》中魯迅就批評創造社是才子+流氓的組合。

在創造社官司纏身的時候,魯迅也不忘敲打一下落水狗:“無論古今,凡是沒有一定的理論,或主張的變化並無線索可尋,而隨時拿了各種各派的理論來作武器的人,都可以稱之為流氓”

魯迅與郭沫若為何總是合不來?主要原因有幾點:一是魯迅起初對郭沫若印象就不好,至於為何原因魯迅一直沒說。二是魯迅曾言自己看不慣郭沫若的驕傲,這種驕傲應該是一種狂放。郭沫若呢?

郭沫若塑像

作為文壇後輩,想要嶄露頭角拿前人開刀、拿老前輩做文章是很常見的事情。但郭沫若這三口鍋太沉重了點,二來他找的物件是個有仇必報的人,所以二人之間的仇恨自然避免不了了。

真是令人不解。

郭沫若在文章中辯解自己談到過魯迅,但沒有作為眼中釘啊。但是封建餘孽和法西斯蒂還有二重反革命呢?難道都忘記了?

至於郭沫若說的成仿吾,這個人也和魯迅結了仇。成仿吾曾批評過魯迅的《呐喊》,將《呐喊》批評得體無完膚。魯迅曾說:成仿吾幾乎是幾斧頭砍殺了《呐喊》。成仿吾與郭沫若關係不錯,魯迅多多少少會認為郭沫若在這件事情上也有份。

魯迅作品中的插畫

魯迅原本對創造社是很有好感的,曾表示想要加入創造社,結成統一的文化戰線。郭沫若也曾去邀請過魯迅、馮乃超等人加入,但是後來創造社卻變卦了,翻臉不認人。

魯迅認為自己又上了郭沫若的當,於是心中對郭沫若的氣又加了一層。由此,魯迅從批評郭沫若連帶創造社也一起批評。在1931年發表的《上海文藝一瞥》中魯迅就批評創造社是才子+流氓的組合。

在創造社官司纏身的時候,魯迅也不忘敲打一下落水狗:“無論古今,凡是沒有一定的理論,或主張的變化並無線索可尋,而隨時拿了各種各派的理論來作武器的人,都可以稱之為流氓”

魯迅與郭沫若為何總是合不來?主要原因有幾點:一是魯迅起初對郭沫若印象就不好,至於為何原因魯迅一直沒說。二是魯迅曾言自己看不慣郭沫若的驕傲,這種驕傲應該是一種狂放。郭沫若呢?

郭沫若塑像

作為文壇後輩,想要嶄露頭角拿前人開刀、拿老前輩做文章是很常見的事情。但郭沫若這三口鍋太沉重了點,二來他找的物件是個有仇必報的人,所以二人之間的仇恨自然避免不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