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史上最窩囊的一仗,出兵6萬人,滅了對方5人,嚇得再不敢出兵

通州向西有個八裡橋, 又叫永通橋, 是明朝正統年間修建的一座石拱橋。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清朝軍隊在這裡和入侵的英法聯軍打過一仗, 史稱八裡橋之戰。

1860年9月21日淩晨4時, 英法聯軍由騎兵在前開路向八裡橋方向推進。 淩晨5點半, 英法聯軍發出了出發信號。 雅曼率領法軍兩個炮兵連和參謀部兵員, 科利諾率領法軍一個炮兵連居中, 成為先頭部隊, 英軍居後。

英法聯軍各有4000餘人, 共為8000餘人, 投入戰鬥的清軍共2.5萬至3萬人。 蒙托邦聲稱是清軍首先發動了進攻, 清軍騎兵面對英法聯軍排炮毫不畏懼, 一批一批衝擊。 清軍發現英法聯軍中法軍和英軍之間的空隙, 趁機衝擊進入, 一度突破了英法聯軍的防線。

英法聯軍開始採用大口徑火炮射擊拼死一戰保衛八裡橋的埋伏清軍, 最終佔領了八裡橋, 橋上清軍屍橫遍野。 蒙托邦回憶:“八裡橋成了這一天最動人的一幕。 早晨還鬥志昂揚的那些清軍騎兵, 現在都已消失得無蹤影了。 這座橋是一種古老文明造就的偉大古跡。 那些衣著華麗的騎兵, 在橋道上揮動旗幟, 毫無掩護地以一種對我們的大炮和火炮無能為力的炮火, 作出了反擊。 ”

據俄使 伊格估計, 當時清軍投入約5至6萬人, 其中3萬騎兵, 損失1000人(清朝自己估計為3000人), 此戰對方死亡人數, 據《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相關記載:2人死亡(一人為英軍, 一人為印度兵), 29人受傷(11名英軍, 18名印度兵)。 所有傷亡人員的姓名和所屬部隊都在右圖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