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韋曲鎮皇子坡!

豐鎬遺子/書文;頭條號/睜眼看西安

西安市南郊的長安區, 原先叫長安縣, 西漢高祖5年, 廢秦朝咸陽縣置長安縣, 雍正《陝西通志》載:“長安以秦長安邑為名, 漢高祖7年, 都稱由櫟陽遷都長安。 ”

長安雖然稱為縣, 但是素無縣城, 從西漢高祖五年建縣至中華民國28年(1939年), 長安縣衙一直在古長安城中。 民國28年5月, 長安縣政府遷至大兆鎮洪福寺, 解放後1949年6月搬到現在的大雁塔大慈恩寺, 6月中旬又搬到小寨的大興善寺, 7月份長安縣政府遷至韋曲鎮。

《漢書》記載:元康元年春天, 漢宣帝建造杜陵, 丞相韋元成和他的父親韋賢遷到漕水旁, 當時韋姓人的官邸興三月上巳日行祓禊盛會, 這天親友相聚, 曲水流飲, 故稱這裡為韋曲。 民國時期設韋曲鎮。 2002年長安縣設區, 韋曲鎮升格為街道辦。

韋曲鎮中心向南有一條川道子叫樊川, 是西安城南少陵原與神禾原之間的一片平川。

漢高祖劉邦曾將這條川道封為武將樊噲的食邑, 樊川由此得名。 西北起于韋曲鎮塔坡, 東南止於終南山北麓王莽鄉江村, 是一處長約15公里的平川, 系縱貫其間的潏河長期沖刷、下切、淤積而成的一道沖積平原。

在原長安縣政府以南500米的地方有個不規則的十字路口, 叫“樊家十字”。 樊家十字和縣政府中間在路東有一條上少陵原的大坡, 坡口立了一方石碑“皇子坡”, 這就是皇子坡村。 從縣政府搬到茅坡開始, 一條大道直通鳴犢, 本村也就開啟了拆遷的歷程。

當初在皇子坡下樊家十字上班, 就住在皇子坡村。 這條破真陡, 騎摩托上去, 下來時硬是用一檔磨了下來。 這個坡雖然陡峭, 但要是上了坡頂, 會發現上方基本上是一方平臺, 這條大坡將村子一分為二, 南邊的叫皇子坡, 北邊的叫人和堡。

皇子坡有8個村民小組, 3000左右村民, 村碑記載該村建於唐朝。 關於本村由來, 說法比較多, 一為“秦皇子書院說”:秦始皇為了讓他長子扶勞能安心讀書, 在現在的皇子坡建了座書院, 取名福昌院,

後趙高弄權, 扶蘇被殺, 埋葬於此, 得名皇子坡。 現在村南的少陵原畔有太子扶蘇墓, 解放後被平毀, 不知是真是假。

根據《十道志》記載, 又是另一種說法“秦皇子埋骨說”:“秦葬皇子起塚陂北原上, 因名皇子陂。 ”畢沅在《長安志》皇子陂條按雲:“此即悼太子塚,

前人未考耳。 ”

宋《游城南記》載:“皇子坡又在龍堂之西, 秦葬皇子於坡底, 起塚於坡北原上, 因以名坡, 隋文帝改永安坡, 唐復舊。 ”說的就是秦昭王四十年悼太子作為人質寄于魏國而被殺, 後葬於陂上, 隋文帝諱皇子死, 曾改名永安坡。 省地方誌館編輯出版的《唐代長安詞典》“皇子坡條”中:唐長安樊川上的水池, 相傳秦朝曾葬皇子與坡北, 故名“皇子坡”, 看來秦葬皇子一說當為主流。

秦昭王應該就是秦昭襄王, 也就是《羋月傳》裡面羋月的兒子, 悼太子應該就是秦昭襄王的長子, 秦孝文王的哥哥。

關於皇子坡,史籍記載頗多,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下》記載:“南有 泬水 注之。水上承 皇子陂 於 樊川 。”唐大詩人白居易 《代書一百韻寄微之》記載:“高上 慈恩塔 ,幽尋 皇子陂 。”唐詩人羅隱《皇陂》詩雲:“皇陂灩深複深,陂西下馬聊登臨。”羅隱陂西下馬的地方大概就是原來的老縣政府門口。

宋 張禮 《游城南記》:“己酉,謁 龍堂 ,循 清 明渠 而西,至 皇子坡 。”說的是隋開皇初年開鑿清明渠,從皇子陂引潏河水,經今韋曲、塔坡、三爻村,西北流,由大安坊入城。穿皇城,流入宮城,在太極宮後廷注為南海池、西海池和北海池。

據《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清朝中後期,咸寧縣設29倉,南鄉設置10倉,其中之一叫金泘沱倉 ,在長安城南15裡,有鎮。全倉大半據少陵原,西南據神禾原,西邊為平川。統領46村,倉在金泘沱,全倉有1958戶,人口13646人,皇子坡為金泘沱倉管轄,文中記載“皇子坡,一作陂,又名皇子陂。”

有史載,村北有座土山,當地人稱為甘霖山,中間有條溝,山有一寺,寺隨山名甘霖寺,寺內甘霖洞供奉的是道家“三清祖師”,溝側有藥王洞,中間有小橋相連,供奉藥王爺孫思邈給龍王爺治病的塑像。

據《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載:“藥王洞在皇子坡”;又載“乾元洞,在皇子坡村北,乾隆八年重修”。皇子坡村南有九龍潭,水質清澈,相傳慈禧太后西逃西安時期、蔣委員長視察西安,都飲用此水。

南岸邊有顆皂莢古樹,頗為離奇,曾遭雷擊引來天火,如今樹幹中空空,但依舊枝繁葉茂但。村子侯家溝坡下桃花園,傳說此處是唐初淩煙閣24功臣陳國公侯君集莊園。

在村南高高的田地裡,有兩位唐朝名人之墓,一位是唐朝太史令李淳風,另一位是唐朝國師袁天罡,兩墓相距數百米。西安地面上袁天罡、李淳風墓太多了,我知道的就有,長安縣少陵原上袁天罡、李淳風墓,周至縣淳風嶺李淳風墓、咸陽市渭城區五陵原上袁天罡的墓俗名“陰陽塚”,灞橋區狄寨原上袁天罡、李淳風墓,當地人稱“金剛塚”。更別說全國各地形形色色的袁天罡、李淳風墓,是真是假,這裡不做考究。

清朝時期,太平軍、撚軍、回軍、順天軍紛紛入陝,皇子坡曾大修城堡,周邊十八寨村民起居堡內抵禦兵火。城堡雖高但是擋不住槍炮,民國時期王曲興辦黃埔軍校第七分校,民國33年,七分校幾十名官兵,持槍包圍皇子坡村,拉走村民段某,段家花費4.3萬元才將人贖出。

解放後,城堡被平毀,長安縣政府搬到皇子坡下,迎改革春風,皇子坡迎來歷史機遇,經濟突飛猛進,村民生活日漸提高。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於2012年7月7日修改於2017年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關於皇子坡,史籍記載頗多,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下》記載:“南有 泬水 注之。水上承 皇子陂 於 樊川 。”唐大詩人白居易 《代書一百韻寄微之》記載:“高上 慈恩塔 ,幽尋 皇子陂 。”唐詩人羅隱《皇陂》詩雲:“皇陂灩深複深,陂西下馬聊登臨。”羅隱陂西下馬的地方大概就是原來的老縣政府門口。

宋 張禮 《游城南記》:“己酉,謁 龍堂 ,循 清 明渠 而西,至 皇子坡 。”說的是隋開皇初年開鑿清明渠,從皇子陂引潏河水,經今韋曲、塔坡、三爻村,西北流,由大安坊入城。穿皇城,流入宮城,在太極宮後廷注為南海池、西海池和北海池。

據《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清朝中後期,咸寧縣設29倉,南鄉設置10倉,其中之一叫金泘沱倉 ,在長安城南15裡,有鎮。全倉大半據少陵原,西南據神禾原,西邊為平川。統領46村,倉在金泘沱,全倉有1958戶,人口13646人,皇子坡為金泘沱倉管轄,文中記載“皇子坡,一作陂,又名皇子陂。”

有史載,村北有座土山,當地人稱為甘霖山,中間有條溝,山有一寺,寺隨山名甘霖寺,寺內甘霖洞供奉的是道家“三清祖師”,溝側有藥王洞,中間有小橋相連,供奉藥王爺孫思邈給龍王爺治病的塑像。

據《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載:“藥王洞在皇子坡”;又載“乾元洞,在皇子坡村北,乾隆八年重修”。皇子坡村南有九龍潭,水質清澈,相傳慈禧太后西逃西安時期、蔣委員長視察西安,都飲用此水。

南岸邊有顆皂莢古樹,頗為離奇,曾遭雷擊引來天火,如今樹幹中空空,但依舊枝繁葉茂但。村子侯家溝坡下桃花園,傳說此處是唐初淩煙閣24功臣陳國公侯君集莊園。

在村南高高的田地裡,有兩位唐朝名人之墓,一位是唐朝太史令李淳風,另一位是唐朝國師袁天罡,兩墓相距數百米。西安地面上袁天罡、李淳風墓太多了,我知道的就有,長安縣少陵原上袁天罡、李淳風墓,周至縣淳風嶺李淳風墓、咸陽市渭城區五陵原上袁天罡的墓俗名“陰陽塚”,灞橋區狄寨原上袁天罡、李淳風墓,當地人稱“金剛塚”。更別說全國各地形形色色的袁天罡、李淳風墓,是真是假,這裡不做考究。

清朝時期,太平軍、撚軍、回軍、順天軍紛紛入陝,皇子坡曾大修城堡,周邊十八寨村民起居堡內抵禦兵火。城堡雖高但是擋不住槍炮,民國時期王曲興辦黃埔軍校第七分校,民國33年,七分校幾十名官兵,持槍包圍皇子坡村,拉走村民段某,段家花費4.3萬元才將人贖出。

解放後,城堡被平毀,長安縣政府搬到皇子坡下,迎改革春風,皇子坡迎來歷史機遇,經濟突飛猛進,村民生活日漸提高。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於2012年7月7日修改於2017年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