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蘇洵焚稿是為了什麼?

眾所周知林黛玉焚稿斷癡情的情節, 今天我要講一下北宋大文豪蘇洵焚稿的故事。

蘇洵是蘇軾的父親, 他與兒子蘇轍、蘇軾並稱為“三蘇”。 蘇洵擅長散文, 尤其擅長政論, 議論明暢, 筆勢雄健, 著有《嘉祐集》二十卷, 及《諡法》三卷, 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在他27歲的那一年, 像往常一樣坐在書房裡翻閱書籍, 無意間看到謝安的一篇散文, 是關於前人熱愛讀書珍惜時間, 刻苦攻讀的內容。 蘇洵反復讀了幾遍, 越讀越有趣味, 閱讀越加深了思考。

他覺得這個故事簡直就是特地為自己寫的一樣, 不由感慨起來:時光無情, 逝去如飛, 轉眼自己已經步入中年。 雖然也經常寫文章, 但是都是平庸之作, 沒有任何建樹。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於是蘇洵更加刻苦勤奮攻讀了。

過了一年, 蘇洵覺得自己學業頗有長進, 便連續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 結果都名落孫山。 這件事對他打擊很大。 他想了很久, 都沒有理清思路。

一天, 蘇洵在書房裡整理以前的書稿, 認真的思考, 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 既然自己都不滿意, 怎麼能讓別人來喜歡這些文字呢?蘇洵覺得這些就是垃圾文字, 不能讓它流傳於世。 於是, 他將自己以往的書稿,

盡付之一炬。

這就是蘇洵焚稿的故事, 書稿燒為灰燼的時候, 蘇洵如同放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 更加努力也更加輕鬆的進入新的學習狀態了。 他的文學造詣也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

三字經裡有一句話: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奮。 說的就是蘇洵的這一段過往。 其實人只要決定奮發圖強了, 無論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最怕渾渾噩噩, 自以為是的虛度光陰, 而不自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