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武昌起義後最特殊的獨立省份——“奉旨獨立”

103

武昌起義後, 湖北第一個獨立, 拉開了各省獨立的序幕。 其中有一個省份的獨立非常特殊——宣佈獨立前居然事前請示過清廷, 還獲得了批准, 可以說是“奉旨獨立”!

清廷居然同意獨立?

對, 你沒看錯。

哪個省?

山東省

山東。

怎麼回事?

山東是京師的前沿, 地位僅次於河北, 清廷一向控制得緊。 所以, 全國多省已經獨立的情況下, 山東還沒啥動靜。 在這種沉默和安靜中, 山東突然熱鬧和不安了, 而原因卻與“革命”兩個字無關。

那又是何事?

一個重大新聞——清廷軍費吃緊, 向德國借款300萬, 作為抵押和擔保的正是山東的土地。 消息傳開, 捅了馬蜂窩了。 為了不被清廷當籌碼, 山東不僅提出8問質問清廷, 還成立了“保安會”, 宣告山東獨立, 並推舉巡撫孫寶琦為大都督。

孫寶琦

孫寶琦剛剛就任山東巡撫就遇到這事兒, 為難了, 因為他面臨站隊的問題。 怎麼辦?他沒有馬上接過“大都督”這頂帽子, 而是去電向清廷報告本省鬧獨立的情況以及自己被推舉為“大都督”的經過, 請示下一步行動。 清廷的回復出人意料:可以獨立!

這4個字背後, 隱藏的是清廷的政治手腕。 孫寶琦順從民意同意山東獨立並就任大都督之後, 做了兩件事:第一,

把親信和心腹派去充任各重要職位;第二, 把自己不放心的兩個營調往北京。 這樣一來, 孫寶琦對山東的控制大為加強。 待一切安排妥當, 孫寶琦宣佈取消獨立。 算下來, 山東獨立的時間, 僅僅13天!

孫寶琦這樣做, 可以說其來有自。 此人做山東巡撫之前長期從事外交工作, 在處理棘手事情上很有手腕。 當年中山先生在法國開展革命活動, 機密檔被叛徒送到清政府駐法公使孫寶琦處邀功。 孫的處理辦法讓人不得不服:一面將原件送還對革命黨示好, 甚至示意中山先生“危險速逃”, 有人據此說他“思想進步”。 可是, 另一面揭露出來就真相大白了, 他還一面向清廷報告中山先生的情況, 以表忠心。 可見, 此人是個騎牆派。

其實,

孫寶琦的姿態代表了當時不少官員的態度。 比如, 黎元洪被迫就任湖北都督後, 居然絕食兩日, 鞭子不剪, 話也不說。 為什麼這樣?當時就有人看破了他的心思:“黎是故意做狀, 如革命失敗, 他便可求清廷原諒;如革命成功, 則坐享元勳地位。 其實他如果真是忠於清室, 十九日(武昌起義當晚 筆者注)為何不死?”

黎元洪

山東醞釀獨立時, 孫寶琦的表現和黎元洪簡直如出一轍。 在獨立大會的會場, 有人回憶孫的表現:他開始強硬表示“政府一日不倒, 則山東一日不得與清政府斷絕關係”;性命受到威脅時趕緊改口:“既然大家都認為獨立有益, 于山東有利, 我也不堅持己見。 ”

其實, 武昌起義後那個特殊時期, 不少清廷的巡撫和總督們都面臨抉擇站隊:堅持不獨立死忠於清廷, 或者宣佈獨立傾向革命, 對此, 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選擇, 多數是騎牆派, 也有死忠於清廷選擇自殺的, 具體且聽下文分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