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自稱楊貴妃後代,都江堰市卻發現疑似楊貴妃墓

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可是七十年代“天皇巨星”級別的人物, 但她卻在紅透東南亞的時候毅然退出了演藝界。

儘管如此, 三十多年來,

她依然令無數影迷懷念萬分。

她那清純的面孔, 甜蜜的微笑, 清澈如水的亮眸, 已經深植在影迷的腦子裡。

誰也沒有想到, 息影多年的山口百惠突然會在2002上現身, 並高調地表示:“我是中國楊貴妃的後代。 ”

實際上, 早在1986年春, 就有日本山口家族的人攜帶一本康熙29年(1690年)修的楊氏宗譜到中國來尋祖認根。

且在1998年2月, 山口家族重入三門縣沙柳鎮溪頭楊《石林楊氏宗譜》, 正式認祖歸宗。

所以說, 山口百惠身上流著中國姓楊人的血液, 倒也不一定是虛言, 但要說她是楊貴妃的後代, 那就值得商榷了。

首先, 楊貴妃在日本很有名的, 一般的日本人都知道:古代中國有兩大名人, 一位是孔子, 另一位就是楊貴妃。 中國將楊貴妃列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 日本還要厲害, 將楊貴妃列為“世界三大美女”之一, 另兩位世界級美女是埃及皇后克麗奧佩特拉, 和日本平安時代的貴妃小野小町。 小野小町不只是美貌讓世人傾倒, 還是平安時期著名的詩人, 與楊貴妃幾乎同一時代的美女。

楊貴妃是如此有名的人物,

山口百惠認她為先祖母, 那也不奇怪, 畢竟, 大多數人都有認歷史名人為祖的心理。

問題是, 這麼說到底有沒有有根據。

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根據白居易長恨歌裡寫的詩句, “馬嵬坡下泥土中, 不見玉顏空死處”, 就在《長恨歌》等文章中指出,

說人們在馬嵬坡上沒有找楊貴妃的遺體, 即當年楊貴妃並沒有被勒死在馬嵬坡。 真實的情況是軍中主帥陳玄禮憐惜楊貴妃貌美, 不忍殺害, 私下與唐玄宗的重臣高力士密謀, 以侍女代替。 高力士後來向將士們展示的貴妃遺體其實是侍女的替身, 楊貴妃本人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 從江蘇的揚州市揚帆出海, 乘坐“空艫舟”漂流到日本一個叫做“唐渡口”的地方, 即如今日本山口縣的久津。 唐玄宗平定安史之亂之後, 曾派方士出海尋找。 在久津找到楊貴妃後, 方士還將唐玄宗所贈的二尊佛像交給了她, 楊貴妃則贈玉簪作為答禮。 這二尊佛像現在還供奉在日本的久津院內, 稱二尊院。 楊貴妃死後, 當地人將其葬在此處,
此處就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 而山口百惠就是生長在“楊貴妃之鄉”的人。

供奉楊貴妃墓的二尊院的長老慧學和尚曾經用文字記述說:“天寶十五年七月, 唐玄宗愛妃楊玉環, 乘空櫨舟與久津唐渡口登岸。 登岸後不久死去, 裡人相寄, 葬於廟後。 ”天寶15年,就是西元756年。

相關的情節,日本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中也有描述。

但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和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都是文學作品,能有多少可靠性呢?

其實,正史記載,唐玄宗皇帝回長安後,曾秘密令宦官改葬貴妃,去改葬的人回來報告有兩種記載,舊唐書裡說: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而新唐書裡卻只有:香囊猶在。

挖回來的香囊至今珍藏在法門寺博物館內,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參觀。

這種香囊在當時也叫“香球”,香囊裡有兩個持平環,裡面有一個小缽盂,無論怎樣轉動,這個缽盂始終與地面保持平行,則裡面的香料就不會輕易灑落出來。

香囊猶在,那麼楊貴妃的屍體(或者說是傳說中侍女的屍體)肌膚已壞、或者乾脆失蹤,都算是無可查證了,所以,這兩種史料無論哪一種記,對事件的真相都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但,即使代死的真的只是一個侍女,楊貴妃真的脫逃了,那她能夠順利渡海,到達日本嗎?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劉厚濱教授分析,雖說唐朝和日本有商貿往來,但是,受航海能力的限制,路途還是充滿了艱辛。以鑒真和尚為例,他在太平年代東渡日本,前後歷經11年,經歷了5次的失敗才最終成功。楊貴妃一個弱女子,在兵荒馬亂之中,又怎麼可能通過漫長的敵佔區,渡海成功呢!

好吧,就算楊貴妃真的平安到達了日本,但也不可能在日本結婚生子傳下後代。

因為,楊貴妃自十七歲出閣,先嫁給了唐玄宗十八歲的兒子壽王李瑁,共同生活了將近十年,被唐玄宗看中,封為貴妃,又在唐玄宗身邊生活了十年,馬嵬坡事件時,三十八歲。想想看,二十多年時間,陪伴過兩個男人,都沒有生育過一男半女,而唐玄宗和壽王李瑁都和其他女人生育了不少子女,這說明什麼?說明楊貴妃很可能是沒有生育能力的,很難想像,到了日本,以年近不惑之身又生下了後代。

所以,山口百惠的宣言註定是一句空話。

而在四川都江堰市的紅梅村,有一座千年古墓,世代村民都說,那是真正的楊貴妃墓。

1997年,市里和紅梅村聯合對該墓實行挖掘。

這個千年古墓屬於暗墓,村民們回憶,墓地上原來是有墓碑的,上面刻的字跡很模糊,但那一個“楊”字依稀可辨。只不過,“文革”時期,墓碑就不存在了。

考古工作人員到了墓地現場後,發現墓地已被種上了莊稼,只有一塊破陋的祭台青磚還留著。

幸好,從祭台後面往下挖,還真挖出了一具棺木。

棺木長僅1.7米,寬僅45釐米,無疑是裝女人的棺木。

從村民的述說和對棺木及遺骸的考察來看,說這是楊貴妃的墓,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天寶15年,就是西元756年。

相關的情節,日本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中也有描述。

但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和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都是文學作品,能有多少可靠性呢?

其實,正史記載,唐玄宗皇帝回長安後,曾秘密令宦官改葬貴妃,去改葬的人回來報告有兩種記載,舊唐書裡說: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而新唐書裡卻只有:香囊猶在。

挖回來的香囊至今珍藏在法門寺博物館內,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參觀。

這種香囊在當時也叫“香球”,香囊裡有兩個持平環,裡面有一個小缽盂,無論怎樣轉動,這個缽盂始終與地面保持平行,則裡面的香料就不會輕易灑落出來。

香囊猶在,那麼楊貴妃的屍體(或者說是傳說中侍女的屍體)肌膚已壞、或者乾脆失蹤,都算是無可查證了,所以,這兩種史料無論哪一種記,對事件的真相都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但,即使代死的真的只是一個侍女,楊貴妃真的脫逃了,那她能夠順利渡海,到達日本嗎?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劉厚濱教授分析,雖說唐朝和日本有商貿往來,但是,受航海能力的限制,路途還是充滿了艱辛。以鑒真和尚為例,他在太平年代東渡日本,前後歷經11年,經歷了5次的失敗才最終成功。楊貴妃一個弱女子,在兵荒馬亂之中,又怎麼可能通過漫長的敵佔區,渡海成功呢!

好吧,就算楊貴妃真的平安到達了日本,但也不可能在日本結婚生子傳下後代。

因為,楊貴妃自十七歲出閣,先嫁給了唐玄宗十八歲的兒子壽王李瑁,共同生活了將近十年,被唐玄宗看中,封為貴妃,又在唐玄宗身邊生活了十年,馬嵬坡事件時,三十八歲。想想看,二十多年時間,陪伴過兩個男人,都沒有生育過一男半女,而唐玄宗和壽王李瑁都和其他女人生育了不少子女,這說明什麼?說明楊貴妃很可能是沒有生育能力的,很難想像,到了日本,以年近不惑之身又生下了後代。

所以,山口百惠的宣言註定是一句空話。

而在四川都江堰市的紅梅村,有一座千年古墓,世代村民都說,那是真正的楊貴妃墓。

1997年,市里和紅梅村聯合對該墓實行挖掘。

這個千年古墓屬於暗墓,村民們回憶,墓地上原來是有墓碑的,上面刻的字跡很模糊,但那一個“楊”字依稀可辨。只不過,“文革”時期,墓碑就不存在了。

考古工作人員到了墓地現場後,發現墓地已被種上了莊稼,只有一塊破陋的祭台青磚還留著。

幸好,從祭台後面往下挖,還真挖出了一具棺木。

棺木長僅1.7米,寬僅45釐米,無疑是裝女人的棺木。

從村民的述說和對棺木及遺骸的考察來看,說這是楊貴妃的墓,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