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烽火張垣」風雨滄桑的上穀郡(上)

烽 火 張 垣

編者按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 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 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 獨特的地理位置, 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 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 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 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 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 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 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 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 張垣方志按西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

以饗讀者。 昨天向大家介紹了北魏上谷杜洛周農民起義失敗後, 古郡上穀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今天張垣方志向大家推送風雨滄桑的上穀郡, 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風雨滄桑的上穀郡

上穀郡始建于燕國。

燕國, 周朝分封的一個姬姓諸侯國, 國君為侯爵, 開國君主召公奭是西周宗室大臣, 與周武王、周公旦同輩。 燕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一個國家, 又地處北方僻壤, 政治、經濟都比較落後, 時常受到侵擾。

燕王噲時期, 他為圖虛名, 聽信了別人的話, 心血來潮, 竟學起傳說中堯舜讓位的辦法來, 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 並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璽印全部收回, 交由子之任命,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燕王噲行禪讓。 子之執掌了燕國軍政大權, 但此舉引起了太子姬平等舊貴族的不服, 太子姬平和燕國將軍市被策劃攻打子之, 燕國發生內亂。 這次內亂長達數月之久, 周赧王元年(前314), 子之終於平息內亂。

內亂期間, 中山國乘機進攻, 攻佔方圓數百里的地方和幾十座城邑, 燕國遭受很大損失。

齊國宣王以平定內亂的名義, 打進了燕國, 攻入燕都薊城, 殺死了燕王噲和子之, 把薊城搶掠一空, 並且長期駐紮在了燕國。

風雨滄桑的上谷郡

燕昭王, 未繼王位之前是燕王噲的太子,

名叫姬平。 燕國戰亂時期, 太子姬平流亡到韓國, 後來, 在趙武靈王的幫助下, 太子姬平被護送回國, 立為國君, 稱燕昭王。 在燕昭王的治理下, 燕國變得強大起來, 把齊國軍隊趕了出去。

燕昭王執政後, 求賢若渴, 相傳他曾築黃金台以招攬天下人才, 他愛賢敬賢的名聲不脛而走, 風傳天下, 各國才士爭先恐後地奔赴燕國, 如武將劇辛從趙國來, 謀士鄒衍從齊國來, 屈庸從衛國來, 樂毅從魏國來, 他任用樂毅改革政治與軍事。

同一時期, 東胡居住在燕國的東北部。 當時, 東胡相當強盛, 有“控弦之士20萬”。 所以, 東胡曾一度南下侵略威脅燕、趙等國, 有時還佔領這些國家的領土。 在這種形勢下, 燕國不得已, 只好將大將秦開留在東胡作人質。

燕國後來強大起來, 被囚禁在東胡多年的大將秦開也逃回燕國。 秦開有軍事才能, 在東胡又生活了多年, 熟知東胡的情況。 燕昭王就用秦開為將, 指揮軍隊攻打東胡。

風雨滄桑的上穀郡

西元前283年, 秦開率燕軍由媯水河向東推進, 一路斬關奪隘,勢如破竹。由於知己知彼,秦開終於打敗了東胡,使東胡北退1000餘裡,退到今西遼河上游,從此不敢輕易犯邊。這一仗使燕國的北部疆土拓展到了遼東。之後,燕國沿北部的邊界修築了長城,並設置了上穀(治今河北省懷來縣大古城村北)、漁陽(治今北京市密雲一帶)、遼東(治今遼陽市)、遼西(治今遼寧省義縣西)、右北平(治今河北省平泉縣)五郡,上穀郡為西起之首。

燕國大將秦開建上穀郡選址定在今河北省懷來縣大古城村北,主要是他相中了這裡的地勢。這裡處於媯水河的拐彎處,媯水河發源於今北京市延慶區,媯水河西流,由此拐彎向南,流入永定河。該城建在河南,城北城西河流環繞,形成天然屏障,這是天賜的護城河,北靠燕山,東扼居庸關鎖鑰之險,西接小五臺山與代郡毗鄰,另外,這裡又踞延懷盆地之川,東西貫通的長廊,是西北地方通往都城的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上穀郡之名來源於其所在位置,古時以北為上,上谷郡地處燕國薊城居庸關和八達嶺山谷之上,故名上穀郡。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懷來縣誌》《蔚縣誌》《涿鹿縣誌》《張家口事典》《張家口軍事文化大觀》《張家口軍事志》《可愛的張家口》《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懷來政協文史資料——上穀郡》《中國歷史地圖集》等)

一路斬關奪隘,勢如破竹。由於知己知彼,秦開終於打敗了東胡,使東胡北退1000餘裡,退到今西遼河上游,從此不敢輕易犯邊。這一仗使燕國的北部疆土拓展到了遼東。之後,燕國沿北部的邊界修築了長城,並設置了上穀(治今河北省懷來縣大古城村北)、漁陽(治今北京市密雲一帶)、遼東(治今遼陽市)、遼西(治今遼寧省義縣西)、右北平(治今河北省平泉縣)五郡,上穀郡為西起之首。

燕國大將秦開建上穀郡選址定在今河北省懷來縣大古城村北,主要是他相中了這裡的地勢。這裡處於媯水河的拐彎處,媯水河發源於今北京市延慶區,媯水河西流,由此拐彎向南,流入永定河。該城建在河南,城北城西河流環繞,形成天然屏障,這是天賜的護城河,北靠燕山,東扼居庸關鎖鑰之險,西接小五臺山與代郡毗鄰,另外,這裡又踞延懷盆地之川,東西貫通的長廊,是西北地方通往都城的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上穀郡之名來源於其所在位置,古時以北為上,上谷郡地處燕國薊城居庸關和八達嶺山谷之上,故名上穀郡。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懷來縣誌》《蔚縣誌》《涿鹿縣誌》《張家口事典》《張家口軍事文化大觀》《張家口軍事志》《可愛的張家口》《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懷來政協文史資料——上穀郡》《中國歷史地圖集》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