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傳奇女子談月色:現代第一女印人

這位民國奇女子,幼年出家,後因愛還俗,嫁與名士蔡守。

她所畫梅花馳譽海內外,治印涉獵廣泛,創瘦金書體入印,有“現代第一女印人”之稱。

“畫人印人一身兼,揮毫揮鐵俱清嚴”,她就是——談月色。

幼年出家為尼,藝術才能漸露

談月色 (1891年-1976年),女,廣東順德人。原名古溶,又名溶溶,晏殊詩有“梨花院落溶溶月”句,遂字月色,以字行,晚號珠江老人。因行十,又稱談十娘。齋名梨花院落、茶四妙亭、舊時月色樓、漢玉鴛鴦池館。

談月色的父親談伯開在廣州經營建築,談月色出生于亥時,算命的說:“亥時”與“害死”諧音,在這個時辰出生的女兒家命硬,在家會克父母,將來嫁出去也不利夫家。於是,封建思想嚴重的談伯開和夫人林氏硬是把聰明伶俐的小女兒送到了廣州檀度庵交給尼姑寄養,這一年月色才4歲。在檀度庵,師父耀均著意培養這位穎慧的女孩,讓月色8歲開始學習佛經,又師從畫尼文信學習書畫,15歲正式削髮為尼,法名古溶(又說悟定),此時她已畫得一手精彩的佛像和梅花。

 胭脂梅四通景

與名士相遇,還俗嫁人

那時的廣府地區習慣稱尼姑為“師姑”,清末民初,廣州一些知名的師姑庵湧現出一批善解人意、能寫會畫或吟唱風雅的“妙尼”,頗能吸引一些名士。據說,嶺南畫派大師高劍父也曾在廣州的藥師庵認了“大蝦”、“細蝦”二位妙尼為徒,手把手教她們書畫,此事一時成為文人雅士中的風流佳話。正是這種風氣,竟造就了談月色傳奇的藝術人生。

楷書作品《毛主席詩》

1917年初,同盟會會員趙藩(護法軍政府交通部長)、李根源(廣東督辦)、蔡守(護法軍政府秘書長,財政顧問)到檀度庵參觀遊覽。那天,正好趕上談月色為值班的知客。交談過程中,幾個人發現,這位知客愛好文藝、能書善畫,感到非常驚奇。從此,這幾個人成為談月色的座上客,討論文藝、吟詩作畫。革命党人高天梅從上海來粵,也和程大璋等人來看談月色作畫寫字。蔡守更成了檀度庵的常客。

經過5年的來往,二人感情日深。時值廣州當局要取締師姑庵,在蔡守的那幫好友鼓動下,談月色終於還俗,於1922年與蔡守結婚,這在當時確實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後來,蔡守特意取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詩句,將原名溶溶改為月色。這一年談月色31歲,蔡守43歲。

夫唱婦隨,嘗盡酸甜苦辣

談月色與蔡守婚後與社會文人名士有了廣泛接觸,與黃賓虹、柳亞子、蘇曼殊等吟詩作畫,交流學習,她的畫藝及篆刻藝術得以提高。此外,談月色還涉足考古。1931年廣州成立博物院,聘談月色為研究員,蔡談夫婦負責主持一漢墓的發掘工作。同時他們對嶺南城磚進行了研究,編著了《嶺南城磚錄》。

《鬥茶圖》

1936年,蔡守出任南京博物院研究員,蔡氏夫婦遷居南京。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攻陷南京,夫妻為避亂,準備回家鄉廣東,漫漫路途受盡苦難。途中又聞廣東淪陷,只好重返南京。回到南京,滿目瘡痍,國破家亡之痛,在蔡守的詩中有體現:殺聲滿地犬狂吠,烽火橫天月不光。有翼難飛同命鳥,上張羅網下迷陽。屍林火罅逃亡出,喘氣椎胸涕淚揩。四望滿城煙與火,身家存否念星儕。

《人生何處有此境》

1941年,蔡守因心臟病去世。因家中赤貧,全賴南社詩友資助才辦完喪事。深悲巨痛之日,談月色面對友朋的饋贈,一一畫梅治印答謝之。在貧病之中,她竭盡全力為夫整理遺著。當年蘇曼殊贊她“畫人印人一身兼,揮毫揮鐵俱清嚴”。抗戰勝利後,印鑄局重設南京,談月色以專才獲聘用。晚年,談月色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及書法、印章研究會會員。之後她一直客居南京,自號“珠江老人”,以寄託對家鄉廣東的懷念之情。1976年,談月色以85歲高齡病逝南京。

畫工梅花,兼擅篆刻

繪畫:尤工畫梅,馳譽海內外

談月色擅長畫花卉,而且所畫的種類很多,如曇花、杜鵑、荷花、牡丹等,尤工畫梅。

談月色畫梅上承宋元遺風,下繼明清筆意,尤其得揚州畫派的意趣和賓虹大師“三筆七墨”法的真傳,揮灑自如。據說,1928年秋,黃賓虹途經廣州,曾授以談月色筆墨變化之訣。後來因對大師的景仰,她請篆刻家馮康侯刻“賓虹衣缽”一印,常印於畫腳。

談月色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其在1935年畫的《蟠龍墨梅通景》(一丈長)四軸,該畫為其平生得意之作,先後在該畫上題跋的知名人士有蔡元培、于右任、章太炎、馮玉祥、李根源、柳亞子、程潛等五十余人,成為民國時期著名書法家墨蹟集錦。

《梅石圖》

這也令其畫名一時飲譽京華,印名更為畫名所掩。很多人都把談月色與宋代詩人、畫梅名家楊無咎、林逋相提並論,可謂讚譽之極。

治印:以瘦金書入印,獨具一格

談月色早年對《陳籬齋手拓古印譜》,上啟周秦古璽、漢印,下迄明清諸流派,均有較深的研究,尤其對晚清吳讓之、趙之謙諸家的作品兼收並蓄,對黃土陵甚為折服;中年以後,受黃賓虹、王福庵影響很深,治印工致、精細、遒麗。1933年,談月色的篆刻技藝已嶄露頭角,以古璽、漢印、隸書、佛像形印、圓朱文見長,尤以瘦金書入印為創舉,以朱文、漢鏡文印獨步天下。

1936年,蔡守與黃賓虹在南京同任中央博物院金石書畫鑒定研究員,談月色又得到大師黃賓虹的更多指導。同時,黃賓虹晚年作品上使用的印章,有很多是談月色所刻。同年秋,談月色及其夫蔡守在南京舉辦書畫篆刻展,轟動一時。 因為南社社友的廣泛推薦與宣傳,“一印脫手爭提攜”,求印請畫者遍及全國21個省區,聲名隨之鵲起。

據說不少社會名流如李宗仁、馮玉祥、蔡元培、柳亞子等人的用印均有出自談月色之手的。1952年至1958年間,談月色曾三次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談月色書畫篆刻展”,頗具影響,著有《月色詩集》《中國梅花發展史》《月色印譜》等。南社趙式銘曾作詩贊談月色篆刻:“寒瓊辨古如然犀,月色刻石削如泥。腕底瘋遝風淒淒,自出新意超凡蹊。”

為毛澤東刻了三枚印章

新中國成立初期,柳亞子曾向毛澤東熱情推薦談月色的為人和篆刻藝術,當時諸多社會名人和政要的印章皆出自她手。

後來,由國家民政部通知談月色為毛澤東治印,談月色共刻了三枚印章。

第一枚

白文回文“毛澤東印”

“毛澤東印”系談月色所刻白文回文印,文字結體工穩方正,採用漢印模式、繆篆書體,布白規範嚴謹。四字占地基本等分,鐫刻時很注重線條的粗細、寬窄、輕重之內在變化,如“毛”字、“澤”字和“印”字的橫畫,粗觀似乎毫無二致,細觀則會發現,線條本身有著起伏、粗細等微妙變化,線條之間亦有著寬窄和大小的差異。看得出談月色的刀法、章法等篆刻功力有一定的深度,印章的審美理念錘煉得也比較完美,故這枚“毛澤東印”刻制得較為渾樸、雄偉、大氣。

第二枚

細朱文“潤之”印

細朱文“潤之”印刻於1950年,壽山石材質,帶有半透凍質感。原印尺寸為2.3×2.3×8.3釐米,印章一側靠右邊刻有縱向單行楷書邊款:順德談月色篆刻。此印石較高,頂部為平圓頭制式,無紐。通體呈淺白色,並帶有條狀紅褐色,兩色不規則相雜相間。

“潤之”二字結體側重圓轉,線條細膩遒勁,整個印章布白端莊勻稱,且疏密有致,很有嫺靜優雅的風度與氣息,充分體現出了談氏的個性與特色。

第三枚

瘦金體“毛澤東印”

談月色還刻制了一方朱文瘦金體“毛澤東印”。印石材質、大小、色調與“潤之”印基本相同,只是紅褐色斑紋比前者稍多一些,且無裂隙暗紋,亦為無紐、平圓頭之制式。印石一側刻有縱向四行高低參差的楷書邊款:一九五零年三月五日,仿瘦金書入印,刻奉潤之主席,睿鑒存念,順德談月色,作于白下茶丘。這方“毛澤東印”亦採用回文形式,田字格欄,印文布白疏密有致,一任自然,結體完全呈現了瘦金體模式,剛柔相濟,飄逸多姿。談氏用刀不因為女性而顯腕柔力弱,反而是力貫方寸、沖刀淋漓,刀點穩而狠,大膽果斷。筆劃瘦勁,但又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真可謂使刀如使筆,所謂“天骨遒美,逸趣藹然”,極具特色。

談月色工詩善書畫,書瘦金體,畫工梅花,兼擅篆刻。她一生作印無數,刻過許多滿白文印、細朱文印、瘦金體印、秦式大篆印、漢式繆篆印和隸書印,有《月色印譜》行世,大都皆見師承明清餘緒。

她獨闢蹊徑,以其所擅瘦金體入印,匠心別具、個性豐滿,被公認為印學史上的一大創新,故有“現代第一女印人”之稱。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不只是紙上、石上清嚴貞靜,印刀上的力量也刻在人生之上……

這位民國奇女子,幼年出家,後因愛還俗,嫁與名士蔡守。

她所畫梅花馳譽海內外,治印涉獵廣泛,創瘦金書體入印,有“現代第一女印人”之稱。

“畫人印人一身兼,揮毫揮鐵俱清嚴”,她就是——談月色。

幼年出家為尼,藝術才能漸露

談月色 (1891年-1976年),女,廣東順德人。原名古溶,又名溶溶,晏殊詩有“梨花院落溶溶月”句,遂字月色,以字行,晚號珠江老人。因行十,又稱談十娘。齋名梨花院落、茶四妙亭、舊時月色樓、漢玉鴛鴦池館。

談月色的父親談伯開在廣州經營建築,談月色出生于亥時,算命的說:“亥時”與“害死”諧音,在這個時辰出生的女兒家命硬,在家會克父母,將來嫁出去也不利夫家。於是,封建思想嚴重的談伯開和夫人林氏硬是把聰明伶俐的小女兒送到了廣州檀度庵交給尼姑寄養,這一年月色才4歲。在檀度庵,師父耀均著意培養這位穎慧的女孩,讓月色8歲開始學習佛經,又師從畫尼文信學習書畫,15歲正式削髮為尼,法名古溶(又說悟定),此時她已畫得一手精彩的佛像和梅花。

 胭脂梅四通景

與名士相遇,還俗嫁人

那時的廣府地區習慣稱尼姑為“師姑”,清末民初,廣州一些知名的師姑庵湧現出一批善解人意、能寫會畫或吟唱風雅的“妙尼”,頗能吸引一些名士。據說,嶺南畫派大師高劍父也曾在廣州的藥師庵認了“大蝦”、“細蝦”二位妙尼為徒,手把手教她們書畫,此事一時成為文人雅士中的風流佳話。正是這種風氣,竟造就了談月色傳奇的藝術人生。

楷書作品《毛主席詩》

1917年初,同盟會會員趙藩(護法軍政府交通部長)、李根源(廣東督辦)、蔡守(護法軍政府秘書長,財政顧問)到檀度庵參觀遊覽。那天,正好趕上談月色為值班的知客。交談過程中,幾個人發現,這位知客愛好文藝、能書善畫,感到非常驚奇。從此,這幾個人成為談月色的座上客,討論文藝、吟詩作畫。革命党人高天梅從上海來粵,也和程大璋等人來看談月色作畫寫字。蔡守更成了檀度庵的常客。

經過5年的來往,二人感情日深。時值廣州當局要取締師姑庵,在蔡守的那幫好友鼓動下,談月色終於還俗,於1922年與蔡守結婚,這在當時確實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後來,蔡守特意取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詩句,將原名溶溶改為月色。這一年談月色31歲,蔡守43歲。

夫唱婦隨,嘗盡酸甜苦辣

談月色與蔡守婚後與社會文人名士有了廣泛接觸,與黃賓虹、柳亞子、蘇曼殊等吟詩作畫,交流學習,她的畫藝及篆刻藝術得以提高。此外,談月色還涉足考古。1931年廣州成立博物院,聘談月色為研究員,蔡談夫婦負責主持一漢墓的發掘工作。同時他們對嶺南城磚進行了研究,編著了《嶺南城磚錄》。

《鬥茶圖》

1936年,蔡守出任南京博物院研究員,蔡氏夫婦遷居南京。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攻陷南京,夫妻為避亂,準備回家鄉廣東,漫漫路途受盡苦難。途中又聞廣東淪陷,只好重返南京。回到南京,滿目瘡痍,國破家亡之痛,在蔡守的詩中有體現:殺聲滿地犬狂吠,烽火橫天月不光。有翼難飛同命鳥,上張羅網下迷陽。屍林火罅逃亡出,喘氣椎胸涕淚揩。四望滿城煙與火,身家存否念星儕。

《人生何處有此境》

1941年,蔡守因心臟病去世。因家中赤貧,全賴南社詩友資助才辦完喪事。深悲巨痛之日,談月色面對友朋的饋贈,一一畫梅治印答謝之。在貧病之中,她竭盡全力為夫整理遺著。當年蘇曼殊贊她“畫人印人一身兼,揮毫揮鐵俱清嚴”。抗戰勝利後,印鑄局重設南京,談月色以專才獲聘用。晚年,談月色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及書法、印章研究會會員。之後她一直客居南京,自號“珠江老人”,以寄託對家鄉廣東的懷念之情。1976年,談月色以85歲高齡病逝南京。

畫工梅花,兼擅篆刻

繪畫:尤工畫梅,馳譽海內外

談月色擅長畫花卉,而且所畫的種類很多,如曇花、杜鵑、荷花、牡丹等,尤工畫梅。

談月色畫梅上承宋元遺風,下繼明清筆意,尤其得揚州畫派的意趣和賓虹大師“三筆七墨”法的真傳,揮灑自如。據說,1928年秋,黃賓虹途經廣州,曾授以談月色筆墨變化之訣。後來因對大師的景仰,她請篆刻家馮康侯刻“賓虹衣缽”一印,常印於畫腳。

談月色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其在1935年畫的《蟠龍墨梅通景》(一丈長)四軸,該畫為其平生得意之作,先後在該畫上題跋的知名人士有蔡元培、于右任、章太炎、馮玉祥、李根源、柳亞子、程潛等五十余人,成為民國時期著名書法家墨蹟集錦。

《梅石圖》

這也令其畫名一時飲譽京華,印名更為畫名所掩。很多人都把談月色與宋代詩人、畫梅名家楊無咎、林逋相提並論,可謂讚譽之極。

治印:以瘦金書入印,獨具一格

談月色早年對《陳籬齋手拓古印譜》,上啟周秦古璽、漢印,下迄明清諸流派,均有較深的研究,尤其對晚清吳讓之、趙之謙諸家的作品兼收並蓄,對黃土陵甚為折服;中年以後,受黃賓虹、王福庵影響很深,治印工致、精細、遒麗。1933年,談月色的篆刻技藝已嶄露頭角,以古璽、漢印、隸書、佛像形印、圓朱文見長,尤以瘦金書入印為創舉,以朱文、漢鏡文印獨步天下。

1936年,蔡守與黃賓虹在南京同任中央博物院金石書畫鑒定研究員,談月色又得到大師黃賓虹的更多指導。同時,黃賓虹晚年作品上使用的印章,有很多是談月色所刻。同年秋,談月色及其夫蔡守在南京舉辦書畫篆刻展,轟動一時。 因為南社社友的廣泛推薦與宣傳,“一印脫手爭提攜”,求印請畫者遍及全國21個省區,聲名隨之鵲起。

據說不少社會名流如李宗仁、馮玉祥、蔡元培、柳亞子等人的用印均有出自談月色之手的。1952年至1958年間,談月色曾三次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談月色書畫篆刻展”,頗具影響,著有《月色詩集》《中國梅花發展史》《月色印譜》等。南社趙式銘曾作詩贊談月色篆刻:“寒瓊辨古如然犀,月色刻石削如泥。腕底瘋遝風淒淒,自出新意超凡蹊。”

為毛澤東刻了三枚印章

新中國成立初期,柳亞子曾向毛澤東熱情推薦談月色的為人和篆刻藝術,當時諸多社會名人和政要的印章皆出自她手。

後來,由國家民政部通知談月色為毛澤東治印,談月色共刻了三枚印章。

第一枚

白文回文“毛澤東印”

“毛澤東印”系談月色所刻白文回文印,文字結體工穩方正,採用漢印模式、繆篆書體,布白規範嚴謹。四字占地基本等分,鐫刻時很注重線條的粗細、寬窄、輕重之內在變化,如“毛”字、“澤”字和“印”字的橫畫,粗觀似乎毫無二致,細觀則會發現,線條本身有著起伏、粗細等微妙變化,線條之間亦有著寬窄和大小的差異。看得出談月色的刀法、章法等篆刻功力有一定的深度,印章的審美理念錘煉得也比較完美,故這枚“毛澤東印”刻制得較為渾樸、雄偉、大氣。

第二枚

細朱文“潤之”印

細朱文“潤之”印刻於1950年,壽山石材質,帶有半透凍質感。原印尺寸為2.3×2.3×8.3釐米,印章一側靠右邊刻有縱向單行楷書邊款:順德談月色篆刻。此印石較高,頂部為平圓頭制式,無紐。通體呈淺白色,並帶有條狀紅褐色,兩色不規則相雜相間。

“潤之”二字結體側重圓轉,線條細膩遒勁,整個印章布白端莊勻稱,且疏密有致,很有嫺靜優雅的風度與氣息,充分體現出了談氏的個性與特色。

第三枚

瘦金體“毛澤東印”

談月色還刻制了一方朱文瘦金體“毛澤東印”。印石材質、大小、色調與“潤之”印基本相同,只是紅褐色斑紋比前者稍多一些,且無裂隙暗紋,亦為無紐、平圓頭之制式。印石一側刻有縱向四行高低參差的楷書邊款:一九五零年三月五日,仿瘦金書入印,刻奉潤之主席,睿鑒存念,順德談月色,作于白下茶丘。這方“毛澤東印”亦採用回文形式,田字格欄,印文布白疏密有致,一任自然,結體完全呈現了瘦金體模式,剛柔相濟,飄逸多姿。談氏用刀不因為女性而顯腕柔力弱,反而是力貫方寸、沖刀淋漓,刀點穩而狠,大膽果斷。筆劃瘦勁,但又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真可謂使刀如使筆,所謂“天骨遒美,逸趣藹然”,極具特色。

談月色工詩善書畫,書瘦金體,畫工梅花,兼擅篆刻。她一生作印無數,刻過許多滿白文印、細朱文印、瘦金體印、秦式大篆印、漢式繆篆印和隸書印,有《月色印譜》行世,大都皆見師承明清餘緒。

她獨闢蹊徑,以其所擅瘦金體入印,匠心別具、個性豐滿,被公認為印學史上的一大創新,故有“現代第一女印人”之稱。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不只是紙上、石上清嚴貞靜,印刀上的力量也刻在人生之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