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佛光寺梁思成發現的唐代瑰寶

一九三七年, 在五臺山有一個驚人的發現——

2001年夏秋之交, 為了編寫《背囊走天下》山西卷, 我引領中國旅遊報資深記者李東崗, 攝影記者劉小軍來到了五臺山台外的一座古刹訪問。

這就是1937年一對年輕的建築師夫婦在五臺山的驚人發現——唐大中十一年(西元857年)修建的唐代寺廟——佛光寺。 這裡的唐塑鮮豔的色彩和動人的藝術造像絕非後人的修繕, 它們仍然保持著1200年前的風貌。 發現這座建築的建築大師就是梁思成——著名的清末改良派思想家梁啟超的兒子以及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

中國歷史上, 佛教與佛教建築曾達到過難以想像的輝煌程度,

但在經過四次大規模的滅法運動, 佛教藝術及其輝煌的殿堂終於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在相當長的歷史長河中, 人們沒發現過唐以前的地面建築, 這使得人們相信, 由於滅法、戰亂、自然災害和木建築的壽命原因, 唐異彩紛呈的佛教建築已永遠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1937年夏日, 梁思成根據以往考察過的敦煌石窟第61窟表現唐代五臺山的圖中看到的“大佛光之寺”, 經過長期籌備, “騎馱騾入山”, 到五台縣城後, 不入台懷鎮五臺山寺廟集中之地, 而折向北, 入僻野, 到達豆村鎮附近的佛光寺。 若干年後, 梁思成回憶說:“到了黃昏時分, 我們到達豆村附近的佛光真容禪寺, 瞻仰大殿, 諮嗟驚喜,

我們一向所抱著的國內殿宇還必有唐構的信念, 在此得到一個證實了。 ”

初見佛光寺, 梁思成即從它深遠的出簷和寬大的斗拱以及獨特的營造手法判斷出這是唐建, 但科學家的嚴謹態度要求他必須找到確鑿的證據, 後來兩個月, 在滿是蝙蝠、幾寸厚的土灰和鴿糞中,

梁思成和林徽因進行了他們艱苦的考證工作。 通常古建的建造年月, 多寫在脊檁上。 梁思成和林徽因經簷下的空隙攀爬上去, 斜坡殿頂的下面, 有如空閣, 黑暗無光, 檁條已被成千上萬的蝙蝠佔據, 腳下如踩棉花一般踩在幾寸厚的塵土中, 無法看清脊檁上的題字, 但突然看到梁架上有古法的“叉手”, 這種營造技法是當時發現的孤例, 梁、林二人如獲至寶, 驚喜異常。

幾天後, 在殿內梁底隱見墨蹟, 細細辨認, 見有“女弟子甯公遇”之名, 深怕有誤, 又詳細檢查階前經幢上的姓名, 幢上除有官職外, 果然也有“女弟子甯公遇”者, 稱為“佛殿主”, 名列在諸尼之前。 “佛殿主”之名既然寫在梁上, 又刻在幢上, 則幢之建造應當是與殿同時的。

即使不是同年興工, 幢之建立亦要在殿完工的時候, 殿的年代因此就可以推出了。 幢是唐大中十一年建立的。 殿的建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了。

梁思成發現佛光寺正是在1937年六七月間。 這時間發生了“7·7事變”, 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了。 被戰爭阻絕歸路的梁思成索性在山中潛心研究, 成為發現和認定這國之瑰寶的第一人。

佛光寺的藝術價值在哪裡?僅從內容上說, 木構、泥塑、壁畫、墨蹟四種藝術均為唐代真品, 隨意拿出一件都是震撼性的發現, 而佛光寺四者薈萃一堂。

目前, 我國發現的唐建(地面)共4座, 五臺山還有一座南禪寺, 距佛光寺約30公里路, 年代較之稍早, 規模略小。

趙朴初曾有詩雲:“二唐寺, 瑰寶世間無。 千劫何緣存象法, 明時自不玄珠, 沉海慶昭蘇。 ”二唐寺即指南禪、佛光二寺。 現在人們分析, 在經過唐武宗李纏和周世宗郭榮那樣大規模的滅法運動之後, 何以有南禪、佛光二寺保留下來?大概地處偏遠、人跡罕至是一個重要原因,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聖地, 開元盛世時,山上寺廟的數量和規模,均遠非今日能比。災難來臨時,破壞是集中的,偏遠的反而受到保護,當然,佛光寺是後建,躲過了滅法劫難。在以後的恢復過程中,率先鼎盛起來的台懷鎮寺廟,自然經濟力量雄厚,翻蓋和重塑也成為經常性的工程,保護舊有建築反而不易。現在到佛光寺、南禪寺的人不算多,因為它們遠離台懷40公里—50公里,又離開通太原的道路十幾公里,靜靜地臥在蔥郁的山林之中。

解放後,梁思成曾4次上書周恩來總理,要求對佛光寺、南禪寺加以保護,從1954年起,它們都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那時開始,“二唐寺”成了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

開元盛世時,山上寺廟的數量和規模,均遠非今日能比。災難來臨時,破壞是集中的,偏遠的反而受到保護,當然,佛光寺是後建,躲過了滅法劫難。在以後的恢復過程中,率先鼎盛起來的台懷鎮寺廟,自然經濟力量雄厚,翻蓋和重塑也成為經常性的工程,保護舊有建築反而不易。現在到佛光寺、南禪寺的人不算多,因為它們遠離台懷40公里—50公里,又離開通太原的道路十幾公里,靜靜地臥在蔥郁的山林之中。

解放後,梁思成曾4次上書周恩來總理,要求對佛光寺、南禪寺加以保護,從1954年起,它們都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那時開始,“二唐寺”成了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