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有一種美食,越暴力越有味

有一種美食, 越暴力越有味

天生萬物以養人。 人吃飯是為了維持生命, 為了讓飯吃得更有滋有味, 各個地方的人都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加工食材,

於是, 世間便多了一樣東西, 叫飲食文化。

同樣的食材, 由於生產區域、風土人情、飲食習慣、文化背景等的不同, 於是又產生了豐富多彩、多姿多味的民間小吃。

年逢金秋, 在甘肅東部的大部分地區, 都會盛行一種非常美味的民間小吃——洋芋攪團。

這個季節, 春天種植的洋芋剛剛成熟, 果實飽滿、味道香濃, 正是加工洋芋攪團的最好原料。

洋芋攪團雖然美味, 但是對於脾胃較涼、身體畏寒的人來說, 吃多了也容易腸胃不舒服。 特別是冬季, 有的人吃了洋芋攪團容易感覺腹脹。 所以, 在秋季這個不熱不冷季節, 吃洋芋攪團絕對是一種享受。

洋芋攪團的加工過程簡單, 但卻不是誰都可以把這個簡單過程完美完成。 先根據食用量選擇大小適中, 外表平滑的土豆若干, 洗淨之後放在蒸籠裡蒸熟, 蒸到洋芋皮裂開縫子。 洋芋裂開縫子, 非常像人咧嘴而笑, 所以很多人說洋芋“笑”了, 就是指洋芋熟透了。

熟透的洋芋要剝去外面這層細皮, 放置晾涼。 這個過程很重要, 如果使用沒有涼透的洋芋“打”洋芋攪團, 洋芋就很難徹底碾細、碾勻, 影響口感。 有些人也會用活絡面床子(現在多用打漿機)將洋芋事先加工成芋泥, 這樣到了“打”的環節中就會節省很多力氣。 但也有人認為這樣加工之後, “打”出來的洋芋攪團不夠筋道,

柔韌不足。

傳統的做法是將晾涼的洋芋放置在專門的石槽(有的地方叫對窩)裡, 先施展碾壓、揉搓的功夫, 用木槌前後推移, 直到把洋芋“揉”細、“揉”出一定的彈性。 接下來的功夫就叫“打”了, 一窩洋芋攪團後來的口感如何, 全看這個環節操作者的功力了。


這是一個非常壯觀的場面, 一個長柄的木槌被操作者雙手操持, 高高舉起, 瞄準石槽中的洋芋團, 用盡全力砸下去, 一次又一次, 氣勢恢宏, 聲震四野。 但這個環節又不是一個僅有蠻力就能完成的, 操作者還必須掌握好起、落木槌之時的力道和力量方向, 稍有不慎, 要麼木槌砸在石槽上, 這樣就容易把石槽上的粉末砸進洋芋團, 到後來做成的攪團支牙, 不能吃;要麼就會在起槌的時候把富有彈性和黏性的洋芋團帶出來, 拋出石槽之外。 一旦拋出, 就意味著前面的功夫全白費了。

洋芋攪團“打”好有三個標準:裡面沒有沒有碾細碎的洋芋塊;彈性十足,鏟子一拍突突發顫;不沾石槽、不沾木槌、不沾碗碟。達到這三個標準的洋芋攪團,就會被鏟出石槽,準備食用。

洋芋攪團的吃法很多,有的切條涼拌,有的入湯做成燴洋芋攪團,但很多人還是習慣用蘸汁蘸著吃。要是蘸著吃,就必須調蘸汁。洋芋攪團蘸汁的味道風格,一般以酸辣為主,汁用純醋,鹽、味精、醬油必不可少,各人依自己口味放置。有人用辣椒油,也有人直接用鮮辣椒剁碎加入,以增加辣味。另外還有一樣東西也必不可少,那就是蒜泥。如果蘸汁裡面沒有蒜泥,人吃過洋芋攪團之後也容易讓胃發脹。

洋芋攪團“打”好有三個標準:裡面沒有沒有碾細碎的洋芋塊;彈性十足,鏟子一拍突突發顫;不沾石槽、不沾木槌、不沾碗碟。達到這三個標準的洋芋攪團,就會被鏟出石槽,準備食用。

洋芋攪團的吃法很多,有的切條涼拌,有的入湯做成燴洋芋攪團,但很多人還是習慣用蘸汁蘸著吃。要是蘸著吃,就必須調蘸汁。洋芋攪團蘸汁的味道風格,一般以酸辣為主,汁用純醋,鹽、味精、醬油必不可少,各人依自己口味放置。有人用辣椒油,也有人直接用鮮辣椒剁碎加入,以增加辣味。另外還有一樣東西也必不可少,那就是蒜泥。如果蘸汁裡面沒有蒜泥,人吃過洋芋攪團之後也容易讓胃發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