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孩子寫作文總是乾巴巴?耶魯大學寫作課導師給出最實用的寫作指南

維吉尼亞.伍爾夫的在經典散文《一間自己的房間》裡指出, 女性想要寫小說, 必須有錢, 還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 那時, 我就在想像,

有沒有一天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書房, 在那灑滿陽光的地方, 我可以安靜創作自己的作品。

但後來的後來, 也就是現在, 陰差陽錯地成為了一名全職媽媽。 經歷過無數次思想鬥爭, 無數次尋找出路後, 發現唯一與全職媽媽不相衝突的事情, 竟然是寫作。 因為寫作是一件成本最低(只有時間成本)的自由工作;因為寫作是自己情緒的釋放;因為寫作的媽媽, 順帶可以讓孩子喜歡上閱讀與寫作;因為寫作是一件讓自己成長更快速的事情;因為寫作……對於一個全職媽媽來說, 寫作是一種完美的救贖。

然而, 心靈的救贖遭遇現實, 便需要成果的體現。 而一個非科班出生的寫作者, 太容易陷入自己的誤區, 撞到那本就不高的天花板。

寫作, 想要收穫, 並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情。 就如你跟孩子講個故事, 並不是念過則算的事情, 總需要方式方法, 讓我們的努力有所回報。 我和孩子, 都需要一堂“寫作課”。

大師的寫作課

根據《秘密》中提到“吸引力法則”。 當你真正想要一樣東西時, 它一定能感應到,

並和你相遇。 是的, 《寫作課》來到了我的手中。

作者愛麗絲.馬蒂森是一位極聰明又優秀的老師, 她的所有建議都來自對學生具體創作案例以及文壇巨匠經典作品的深入剖析。 她的分享是基於——一個寫作者的專業理性和一個女性的直覺細膩的融合, 給出的已經被驗證的直觀有效的方法, 無論是寫作新手, 還是已經在嘗試創作的, 都值得學習與參考。

她也是一位全職媽媽。 她用她的寫作歷程證實——不要對全職媽媽不屑, 因為“廚房抽屜裡的擦碗布下可能就藏著他們非常有潛力的寫作手稿”, 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說是在廚房的餐桌上敲出來的, 這樣才能一邊寫作一邊照看在旁邊塑膠椅子上睡覺的孩子。 ”後來,

她成為硬作家, 小說創作成為她生活的主旋律。

多年後, 她一直在想幫助更多人領悟寫作這件事, 明白寫作的關鍵問題:如何設置長篇和小說中的情節, 如何通過修改使其更加完善, 如何在創作中少走彎路, 如果從閱讀中獲取經驗, 如何善用自己的大腦進行思考和創作……因此, 她寫下《寫作課》希望幫助更多人在寫作中, 學會思考, 學會如何開始, 幫助更多人以自信、充滿激情和希望的心態構思並完成自己的作品。

愛麗絲.馬蒂森 哈佛大學文學碩士, 作家, 寫作課教室。 曾在夜路大學、布魯克林學院教授寫作課程, 後再本寧頓學院藝術碩士班執教22年至今。 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說集和唱片小說, 作品在英語文學界廣受好評,

曾獲美國最佳短篇小說獎、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小推車獎等。

吳聘死後, 周瑩就該一次次遇險!小說、劇本這樣寫才好看

在說那些技巧之前, 先問問你看小說看好故事好繪本時, 你在看什麼呢?比如最近十分火的《那年花開月正圓》, 你在看時, 是在追情節, 還是看顏值?是在疑惑編劇為什麼安排吳聘死後,周瑩要一次次遇險?還是沉浸人物細節裡理不清頭緒?是疑惑這本為什麼就讓人看了還想看的原因?還是在想如果是我,我會怎樣寫更好看呢?

以上這些問題,翻開《寫作課》都可以找到答案。《寫作課》裡,作者分享了她22年作為寫作課導師的授課經驗精華,以及作者對各類小說的深入閱讀及解讀,給出了一個不教條、不取巧,不淺嘗輒止的文學創作指南。不如,我們以《那年花開月正圓》(一下簡稱 那年)為例,來看看好的作品是怎樣來運用這些寫作法則的:

小紅帽就該遇上大灰狼,學會製造麻煩

麻煩和衝突是故事的靈魂。作者應該抑制為人物解決問題的衝動,甚至要反過來想想如何是之更加嚴重。人物只有犯錯並深陷險境,才會具有真實性和吸引力。

《那年》:從周瑩一出場,人物就各種狀況出來:比如因為想騙銀子,認識了吳聘;因為養父賭博把周瑩買到了沈家,接著周瑩在沈家各種鬧劇,讓沈家少爺反而對她另眼相待等,就是這些麻煩與衝突,才讓周瑩的形象更為飽滿,並未後面的情節做了鋪墊。

少一些心路歷程,人物要行動來

故事需要由人物的行動和事件來推動。無論是人物的行動,還是諸如暴風雨、供水或失火之類的天災,總之,一定的發生了什麼病引發了某些懸念,才能吸引讀者讀下去。

《那年》:無法想像,如果周瑩每個心理活動都用旁白,而不是在人物行為中表現,這個劇本有多難看。你試想下,比如周瑩去洋人教堂回來後被批,她的想說而沒人聽時的反抗,不讓她的回懟吳聘,而是用畫外音說:周瑩多難受,公公不理解,丈夫竟然而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之類的,是不是好蒼白,毫無力度?

克服對角色的保護欲,具備“虐待”才智

人物需要不斷犯險、飽經滄桑,故事才好看。

《那年》:如果作者捨不得周瑩犯險,就不用扯出周明禮,不用沉塘,不用查明吳聘死因,就沒有這麼精彩有趣的故事了。整個故事,就直接安排花好月圓,十集不用就可以講完了。

合理運用巧合,不用刻意的“人為安排”

不能用巧合來化解難題,甚至改變故事走向。合理運用巧合有一種方法是:把故事設置在相對陌生環境中,以淡化離奇性。

《那年》:如果說因為周瑩騙了吳聘的錢,吳聘成了救世主,就像言情小說裡一樣灰姑娘被拯救,這種不合邏輯的故事,你看得下去嗎?觀眾不是弱智!看看周瑩嫁給吳聘,經過多少不是刻意安排的卻是上乘的巧合:騙錢認識了吳聘,然後被賣到沈家,經過一個個鬧劇之後,周瑩想要逃出沈家,剛好遇到來沈家談事的吳聘,躲在她的轎子裡,即使沈星移有猜到,但是因為各種劇情因素而無法阻止,接著周瑩在吳聘家有經過一連串的事情後,因為要衝喜救吳聘,周瑩頂替上去陰差陽錯地嫁給吳聘。如此多的巧合,卻讓人感覺水到渠成。這就是巧合的妙用。

反轉,逆襲,保持“不確定”的吸引力

觀眾們從來不喜歡一眼就猜到結局的故事

《那年》:如果你猜到了吳聘一定會死,但你一定猜不到死後的周瑩都幹了些什麼。這就是故事的魅力。

請拿出勇氣開始寫作吧

寫作的法則不外乎作者總結而來的這些,但真正運用得如何爐火純青,需要不斷地積累與堅持。

對此,作者說:對所有立志成為作家的人來說,不只要靜下心來創作,更要創作出好作品才行。我們的有穩定的情緒和心態,也要有足夠的聰明才智。當你確定自己能穩穩地坐在椅子上創作之後,接下來的人物就是拿出勇氣從熟悉的創作方法入手,而不是學習一套新的寫作技巧。在創作過程中,作家的心必須保持平和,這樣才能對每一個場景的構思都充滿信心。

在作者作為導師教導學生的案例裡,我們可以找一些相關的方法,讓自己和孩子一起來參與,一起進步。比如:

1、 故事接龍。

說一個開頭,和孩子一起展開想像來編寫故事。

2、 故事創作

從一個桌子、一張車票等等生活裡一件微小的東西開始,展開想像編造一個故事

3、 逆向故事

把原本的故事分拆,反向思維來進行創作。例如小紅帽的故事,想像:小紅帽知道是大灰狼,故意引大灰狼去外婆家,那故事會將怎麼發展?

4、 虛實同行

根據一次旅行或者報紙上一則新聞,補充細節來寫一篇小故事

5、改寫舊文

把自己以前的文章拿出來重新修改,比較一版二版三版,在不斷修改中獲得經驗與成長。

文/範恒杏(頭條認證自媒體、家庭美育推廣人、豆瓣親子專欄作者、品酒師。編著出版有《葡萄酒課》)

更多請關注 頭條號/微信公眾號 全職媽媽育兒筆記

還是看顏值?是在疑惑編劇為什麼安排吳聘死後,周瑩要一次次遇險?還是沉浸人物細節裡理不清頭緒?是疑惑這本為什麼就讓人看了還想看的原因?還是在想如果是我,我會怎樣寫更好看呢?

以上這些問題,翻開《寫作課》都可以找到答案。《寫作課》裡,作者分享了她22年作為寫作課導師的授課經驗精華,以及作者對各類小說的深入閱讀及解讀,給出了一個不教條、不取巧,不淺嘗輒止的文學創作指南。不如,我們以《那年花開月正圓》(一下簡稱 那年)為例,來看看好的作品是怎樣來運用這些寫作法則的:

小紅帽就該遇上大灰狼,學會製造麻煩

麻煩和衝突是故事的靈魂。作者應該抑制為人物解決問題的衝動,甚至要反過來想想如何是之更加嚴重。人物只有犯錯並深陷險境,才會具有真實性和吸引力。

《那年》:從周瑩一出場,人物就各種狀況出來:比如因為想騙銀子,認識了吳聘;因為養父賭博把周瑩買到了沈家,接著周瑩在沈家各種鬧劇,讓沈家少爺反而對她另眼相待等,就是這些麻煩與衝突,才讓周瑩的形象更為飽滿,並未後面的情節做了鋪墊。

少一些心路歷程,人物要行動來

故事需要由人物的行動和事件來推動。無論是人物的行動,還是諸如暴風雨、供水或失火之類的天災,總之,一定的發生了什麼病引發了某些懸念,才能吸引讀者讀下去。

《那年》:無法想像,如果周瑩每個心理活動都用旁白,而不是在人物行為中表現,這個劇本有多難看。你試想下,比如周瑩去洋人教堂回來後被批,她的想說而沒人聽時的反抗,不讓她的回懟吳聘,而是用畫外音說:周瑩多難受,公公不理解,丈夫竟然而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之類的,是不是好蒼白,毫無力度?

克服對角色的保護欲,具備“虐待”才智

人物需要不斷犯險、飽經滄桑,故事才好看。

《那年》:如果作者捨不得周瑩犯險,就不用扯出周明禮,不用沉塘,不用查明吳聘死因,就沒有這麼精彩有趣的故事了。整個故事,就直接安排花好月圓,十集不用就可以講完了。

合理運用巧合,不用刻意的“人為安排”

不能用巧合來化解難題,甚至改變故事走向。合理運用巧合有一種方法是:把故事設置在相對陌生環境中,以淡化離奇性。

《那年》:如果說因為周瑩騙了吳聘的錢,吳聘成了救世主,就像言情小說裡一樣灰姑娘被拯救,這種不合邏輯的故事,你看得下去嗎?觀眾不是弱智!看看周瑩嫁給吳聘,經過多少不是刻意安排的卻是上乘的巧合:騙錢認識了吳聘,然後被賣到沈家,經過一個個鬧劇之後,周瑩想要逃出沈家,剛好遇到來沈家談事的吳聘,躲在她的轎子裡,即使沈星移有猜到,但是因為各種劇情因素而無法阻止,接著周瑩在吳聘家有經過一連串的事情後,因為要衝喜救吳聘,周瑩頂替上去陰差陽錯地嫁給吳聘。如此多的巧合,卻讓人感覺水到渠成。這就是巧合的妙用。

反轉,逆襲,保持“不確定”的吸引力

觀眾們從來不喜歡一眼就猜到結局的故事

《那年》:如果你猜到了吳聘一定會死,但你一定猜不到死後的周瑩都幹了些什麼。這就是故事的魅力。

請拿出勇氣開始寫作吧

寫作的法則不外乎作者總結而來的這些,但真正運用得如何爐火純青,需要不斷地積累與堅持。

對此,作者說:對所有立志成為作家的人來說,不只要靜下心來創作,更要創作出好作品才行。我們的有穩定的情緒和心態,也要有足夠的聰明才智。當你確定自己能穩穩地坐在椅子上創作之後,接下來的人物就是拿出勇氣從熟悉的創作方法入手,而不是學習一套新的寫作技巧。在創作過程中,作家的心必須保持平和,這樣才能對每一個場景的構思都充滿信心。

在作者作為導師教導學生的案例裡,我們可以找一些相關的方法,讓自己和孩子一起來參與,一起進步。比如:

1、 故事接龍。

說一個開頭,和孩子一起展開想像來編寫故事。

2、 故事創作

從一個桌子、一張車票等等生活裡一件微小的東西開始,展開想像編造一個故事

3、 逆向故事

把原本的故事分拆,反向思維來進行創作。例如小紅帽的故事,想像:小紅帽知道是大灰狼,故意引大灰狼去外婆家,那故事會將怎麼發展?

4、 虛實同行

根據一次旅行或者報紙上一則新聞,補充細節來寫一篇小故事

5、改寫舊文

把自己以前的文章拿出來重新修改,比較一版二版三版,在不斷修改中獲得經驗與成長。

文/範恒杏(頭條認證自媒體、家庭美育推廣人、豆瓣親子專欄作者、品酒師。編著出版有《葡萄酒課》)

更多請關注 頭條號/微信公眾號 全職媽媽育兒筆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