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別對孩子“挫折教育”了,因為生活本身就是挫折

“當你長大了,

你會面對一個無比嚴肅、正經的世界,

請趁著童年好好玩”。

文 | 伊姐(周桂伊)

“請趁著童年好好玩!”

上個月, FACEBOOK的創始人紮克伯格的小女兒小八月出生,

他像給大女兒一樣, 也給小女兒寫了一封信。

以下是寫給小八月的家書的全文:

“我的太太很開心和我一起迎來了我們的第二個孩子——八月。 而這是我們寫給她的第一封信——想告訴她我們想給她創造怎樣的一個世界, 以及希望她可以慢點長大,

好好享受童年。

親愛的八月, 歡迎來到這個世界上。

我和你的媽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你長大會變成的樣子。

在你姐姐出生的時候, 我們也同樣給她寫了一封資訊描述我們希望關於她(當然也包括你)未來所成長的社會是什麼樣的——一個能提供更好的教育, 擁有更少的疾病, 更強的社會群落, 以及更多的社會公平的世界。

我們相信高速發展的科技能將這一切實現, 讓你這一代可以比我和媽媽這一代的生活過得遠遠更好,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改變世界實現它。

儘管新聞的標題總是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哪裡出錯了, 我們仍然堅信好的事情會最終勝出。 我們對你這一代的未來非常樂觀。

不過比起暢想你的成長,

我們這一次更想和你聊聊你的童年。

世界當然會很嚴肅, 但這就是我們認為為什麼你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在童年好好享受戶外玩耍。

你長大會變得非常忙, 所以小八月, 我們希望你能在小時候有時間停下來低頭聞聞花香, 然後把花瓣和葉子放進你的小竹筐。

我希望你能有機會多讀幾遍你最愛的《蘇斯博士》, 甚至寫一本你自己的關於農夫與蛇的故事書;我希望你能和你的姐姐Max一起坐在旋轉木馬上, 直到你能認清上面每一匹馬的顏色;我們希望你可以在我們的客廳和院子裡瘋跑。

當然更重要的是, 我們希望你可以有足夠多的睡眠, 我們想讓你成為一個偉大的睡神。 在你的睡夢中, 我們希望你可以夢見我們有多愛你。

童年是神奇的。

你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童年, 所以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擔心未來。

你有爸爸為你做這些事兒, 我們會盡我們所能來保證你這一代未來的世界更加美好。

小八月, 我們如此愛你, 我們非常興奮陪伴你一起開始你的人生探險。

我們希望你的一生充滿快樂, 愛, 以及希望。 ”

他說, 雖然現在媒體還在關注一些世界上的負面問題, 我們仍然相信, 正能量的東西將會勝出。 我們對你們這一代, 以及對未來, 是非常樂觀的。

他說, 與其告訴你如何成長, 我和你媽媽更願意聊聊你的童年。 當你長大了, 你一定會面對一個無比嚴肅、正經的世界, 這就是為什麼要趁著童年好好玩的原因。

他告訴女兒, 你的一生中只有一次童年,

所以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擔心未來, 你有爸爸為你做這些事, 我們會盡我們所能來保證你這一代未來的世界更加美好。

這封信深深地感動了我, 因為裡面透露的溫情——“當你長大了, 你會面對一個無比嚴肅、正經的世界, 請趁著童年好好玩”。

這不是我們熟悉的話, 我們熟悉的話是——

“這是多大一點事?你這一點挫折都無法經受, 長大那麼大風大浪, 你這麼過?哭吧, 習慣就好, 不堅強, 離開爸媽就完蛋。 ”

也許是環境、國情和壓力, 中國式父母對未來更加嚴峻的擔憂, 是“挫折教育”盛行的主要原因。

“挫折教育”,正在變成“折磨教育”

所謂“挫敗教育”,就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地去製造“挫折”,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磨煉意識,提前準備好面對世界的殘酷。

前陣子樂嘉帶四歲女兒徒步橫穿沙漠,就是典型的“挫折教育”。徒步前,樂嘉就對女兒約法兩章:

不可無理取鬧,不哭的孩子最美。

無論發生什麼,絕對不可以讓大人抱,要靠自己力量每天走完全程。

▲樂嘉帶女兒(靈兒)走沙漠路線圖

▲樂嘉和靈兒在沙漠徒步合影

四天時間裡,四歲的孩子兩條腿上出了紅疹子和水泡,睡不好覺,身上被蚊子咬......

▲靈兒腳上的水泡

我不明白,這個眼淚,有多少成分,是孩子努力取悅父母,或者終於完成非常人可忍受經歷的解脫,對一個四歲的孩子——

我沒有看到挫折,我看到的是折磨。

有很長一段時間,國人對董卿小時候經歷的狼爸行為,站在高度讚美的態度裡。

但很少有人知道,董卿每次談及父親,都會流下複雜的眼淚。

董卿出生在一個不錯的家庭,但父親秉承嚴苛的“挫折教育”。

從小主動承擔家務,刷碗、擦地;天沒亮去跑步,每天1000米雷打不動——“整個學校的老師同學都看著你,覺得自己像阿甘。”

不讓照鏡子,媽媽做了新衣服,爸爸嚴厲阻止,理由是“馬鈴薯再打扮也是馬鈴薯”。

為磨煉意識,15歲去賓館打工,十個房間,20張床,1.8米的席夢思床墊一個人抬。父親來看望她,她哭著說太辛苦了,父親說,你要堅持。她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今天的董卿,因為在《朗讀者》出口成章的出類拔萃,因為對著名翻譯家許淵沖老人“3次下跪”的優雅儀態,被網友盛讚,並且被推崇“嚴師出高徒”,但我們忽略是——

董卿只有一個,而千千萬萬普通人,在經歷了如此嚴苛的童年卻沒有被世俗認可的大成就,會走向反面的毀滅。

董卿是成功了,但她幸福與否,並不能因此而證明,我們知道的是,她小時候曾經想過自殺。

另一個明星,陳喬恩,在一次真人秀,暴露了父母對自己的“挫折教育”:軍事式管理,稍有不滿,會被枯樹枝抽打。

所以直到今天,她30多歲,依然對人群敏感,有社交恐懼;看到媽媽,還會緊張:我擔心她隨時打我。

人生漫長,挫折就是生活本身

父母很難想像,孩子在現代社會承受了多少壓力,而父母還在不斷以權威製造壓力,測試和壓制孩子的情感。

挫折教育帶來的後果,從心理學來說,最有可能的是什麼?

童年從來未被滿足,長大後內心虧空得無地自容。背著一身的“挫敗感”上路,否定自我,懷疑人生。

習慣了父母說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能,於是就真的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

“討好型”人格也大多產生於此,內心覺得“我不配”,唯有拼命努力,才能賺取別人的認同。

你對世界抱有不安,才會急於給孩子揠苗助長,授以鎧甲,恨不得“武裝到牙齒”。

你擔心被世界踢出局,才會急於強大孩子,怕他遭遇同樣的傷害無力抵抗。

可人到中年,我們終究發現,我們根本不需要給孩子設置挫折,經歷了殘酷的童年生存,少年競爭,結婚生子過程的起伏跌宕,我們終會明白——

挫折不需要設置,因為整個人生,就是挫折本身。

我身邊有許多被社會定義的“成功人士”,當他們經歷中年危機、人生真實挫折的時候,遠不如普通人心態良好,他們常常抑鬱、自殺,因為他們敏感、太渴望被認可、無法頓感地在平凡中尋找快樂,也無法承受失敗。

他們的共同點是,沒有在童年,感受過自由的幸福力。

連“幸福”都沒感受過的人,如何去堅信“我會幸福”?

所以,看到紮克伯格對女兒的願望,我內心會感到柔軟——

我希望你能盡情地閱讀蘇斯博士的書,然後自己創作關於Vipper和Vipp的故事。

我希望你能和Max(大女兒)一起騎旋轉木馬,直到騎遍每一隻彩色的小馬。

我希望你盡情地在家裡的客廳和院子裡瘋跑,想跑幾圈就跑幾圈。然後,我還希望你能多多地睡覺,睡得安穩。

我希望在你的每一個夢裡,都能感受到爸媽對你的愛。

……

挫折不需要設置,因為挫折無處不在。

身為父母,應該做的是讓孩子明白——

贏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兒。所有成功最終都只是幸福的輔助,從人間煙火裡拿到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苦難”並不是值得炫耀,“挫折”本身無意義,如何面對挫折、與挫折相處,才是教育的意義。

願我們共勉。

長頸鹿媽媽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原創投稿|商務合作|版權問題

鹿媽微信號:18565645022 qq:212516544

“挫折教育”,正在變成“折磨教育”

所謂“挫敗教育”,就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地去製造“挫折”,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磨煉意識,提前準備好面對世界的殘酷。

前陣子樂嘉帶四歲女兒徒步橫穿沙漠,就是典型的“挫折教育”。徒步前,樂嘉就對女兒約法兩章:

不可無理取鬧,不哭的孩子最美。

無論發生什麼,絕對不可以讓大人抱,要靠自己力量每天走完全程。

▲樂嘉帶女兒(靈兒)走沙漠路線圖

▲樂嘉和靈兒在沙漠徒步合影

四天時間裡,四歲的孩子兩條腿上出了紅疹子和水泡,睡不好覺,身上被蚊子咬......

▲靈兒腳上的水泡

我不明白,這個眼淚,有多少成分,是孩子努力取悅父母,或者終於完成非常人可忍受經歷的解脫,對一個四歲的孩子——

我沒有看到挫折,我看到的是折磨。

有很長一段時間,國人對董卿小時候經歷的狼爸行為,站在高度讚美的態度裡。

但很少有人知道,董卿每次談及父親,都會流下複雜的眼淚。

董卿出生在一個不錯的家庭,但父親秉承嚴苛的“挫折教育”。

從小主動承擔家務,刷碗、擦地;天沒亮去跑步,每天1000米雷打不動——“整個學校的老師同學都看著你,覺得自己像阿甘。”

不讓照鏡子,媽媽做了新衣服,爸爸嚴厲阻止,理由是“馬鈴薯再打扮也是馬鈴薯”。

為磨煉意識,15歲去賓館打工,十個房間,20張床,1.8米的席夢思床墊一個人抬。父親來看望她,她哭著說太辛苦了,父親說,你要堅持。她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今天的董卿,因為在《朗讀者》出口成章的出類拔萃,因為對著名翻譯家許淵沖老人“3次下跪”的優雅儀態,被網友盛讚,並且被推崇“嚴師出高徒”,但我們忽略是——

董卿只有一個,而千千萬萬普通人,在經歷了如此嚴苛的童年卻沒有被世俗認可的大成就,會走向反面的毀滅。

董卿是成功了,但她幸福與否,並不能因此而證明,我們知道的是,她小時候曾經想過自殺。

另一個明星,陳喬恩,在一次真人秀,暴露了父母對自己的“挫折教育”:軍事式管理,稍有不滿,會被枯樹枝抽打。

所以直到今天,她30多歲,依然對人群敏感,有社交恐懼;看到媽媽,還會緊張:我擔心她隨時打我。

人生漫長,挫折就是生活本身

父母很難想像,孩子在現代社會承受了多少壓力,而父母還在不斷以權威製造壓力,測試和壓制孩子的情感。

挫折教育帶來的後果,從心理學來說,最有可能的是什麼?

童年從來未被滿足,長大後內心虧空得無地自容。背著一身的“挫敗感”上路,否定自我,懷疑人生。

習慣了父母說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能,於是就真的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

“討好型”人格也大多產生於此,內心覺得“我不配”,唯有拼命努力,才能賺取別人的認同。

你對世界抱有不安,才會急於給孩子揠苗助長,授以鎧甲,恨不得“武裝到牙齒”。

你擔心被世界踢出局,才會急於強大孩子,怕他遭遇同樣的傷害無力抵抗。

可人到中年,我們終究發現,我們根本不需要給孩子設置挫折,經歷了殘酷的童年生存,少年競爭,結婚生子過程的起伏跌宕,我們終會明白——

挫折不需要設置,因為整個人生,就是挫折本身。

我身邊有許多被社會定義的“成功人士”,當他們經歷中年危機、人生真實挫折的時候,遠不如普通人心態良好,他們常常抑鬱、自殺,因為他們敏感、太渴望被認可、無法頓感地在平凡中尋找快樂,也無法承受失敗。

他們的共同點是,沒有在童年,感受過自由的幸福力。

連“幸福”都沒感受過的人,如何去堅信“我會幸福”?

所以,看到紮克伯格對女兒的願望,我內心會感到柔軟——

我希望你能盡情地閱讀蘇斯博士的書,然後自己創作關於Vipper和Vipp的故事。

我希望你能和Max(大女兒)一起騎旋轉木馬,直到騎遍每一隻彩色的小馬。

我希望你盡情地在家裡的客廳和院子裡瘋跑,想跑幾圈就跑幾圈。然後,我還希望你能多多地睡覺,睡得安穩。

我希望在你的每一個夢裡,都能感受到爸媽對你的愛。

……

挫折不需要設置,因為挫折無處不在。

身為父母,應該做的是讓孩子明白——

贏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兒。所有成功最終都只是幸福的輔助,從人間煙火裡拿到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苦難”並不是值得炫耀,“挫折”本身無意義,如何面對挫折、與挫折相處,才是教育的意義。

願我們共勉。

長頸鹿媽媽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原創投稿|商務合作|版權問題

鹿媽微信號:18565645022 qq:21251654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