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虞姬並沒有自刎垓下,而是和項羽一起突圍,途中遭此變故引千古謎

秦朝末年, 天下大亂, 群雄並起。 眾多反秦勢力中, 以項羽和劉邦的實力最為強大。 秦朝滅亡後, 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天下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 項羽原本佔據絕對優勢, 但他不善用人, 又剛腹自用, 結果被劉邦逆襲打敗, 被困於垓下, 最終烏江自刎。 而其中在“四面楚歌”時, 上演的“霸王別姬”最為悲涼和淒慘。

虞姬是項羽一生中最後的妃子, 項羽征戰都帶在身上, 可見對其溺愛。 而虞姬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奇女子, 在垓下兵敗後, 她眼看項羽鬥志全無, 灰心之極, 為了喚醒麻木的項羽, 同時也為了不能讓項羽有後顧之憂, 虞姬揮劍自刎。

而虞姬自刎後, 她被葬在了哪裡, 卻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謎團。 目前主要有三種說法。

一是說虞姬死後被葬于安徽安遠縣。

有學者分析, 當年虞姬自刎的地方就在今天安徽定遠縣境內, 而以當時的危急形式, 項羽不大可能為虞姬舉行葬禮, 也無法帶走她的屍體, 就地掩埋的可能性最大, 因此定遠成了虞姬墓的所在地。 而《史記》也有這樣的記載:虞姬墓在濠州定遠縣東六十裡……

今天的定遠的確有一座虞姬墓, 它位於定遠縣30千米的二龍鄉潭村旁。 墓地是一個大土堆, 橢圓形, 頂呈三角瓣, 底部直徑約69米, 高約29米。 目前定遠縣虞姬墓早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是說虞姬死後被葬於安徽省靈璧縣。

早在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間, 靈璧的地方誌上就有這樣的記載:在靈璧城東十五千米, 與泗縣交界處有虞姬墓。

今天, 靈璧縣的虞姬墓位於城東7.5千米處, 一片松柏樹下。 墓前兩株樹枝繁葉茂, 花團錦簇。 墓前刻有“西楚虞姬之墓”6個大字, 石碑上還刻有一副對聯:“虞兮奈何, 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 獨留青塚向黃昏”, 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當年那個淒美的離別愛情故事。 靈璧的虞姬也同果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但靈璧縣虞姬墓隨後搶先定遠申報了虞姬墓, 因此獲得100萬元修繕費用, 使得虞姬墓觀賞人員絡繹不絕。

三是說虞姬死後被葬于南京市浦口區。

據說,項羽並非獨自從垓下突圍,而是和虞姬一起的。兩人帶兵逃到今天 的江蘇省江浦縣蘭花鄉時,遇到了漢軍的堵截,雙方展開了對殺。虞姬也上陣搏殺。戰鬥中,虞姬頭上的碧玉蘭花簪子掉在了田梗上,從此這裡開滿了香氣襲人的蘭花,這口水塘便被稱為“蘭花塘”,此地也隨之稱為“蘭花鄉”。

殺出重圍後,項羽帶著虞姬到一座小橋邊休息。眼前的慘境,讓一代英雄項羽虎淚交加,悲愴不已。虞姬便主動為項羽舞劍解憂,舞著舞著,虞姬突然說:“大王珍重,妾先去。”說著,以劍自刎。

而此時,漢軍又追上來了,悲痛不已的項羽只好將虞姬埋在了小橋邊的田野裡,然後逃走。從此,這座橋被稱為“失姬橋”。時至今日,浦口區還有“蘭花鄉”、“失姬橋”這兩個地名。

而這三處的虞姬墓,究竟哪個才是真的呢,目前還是一個待解之謎。

三是說虞姬死後被葬于南京市浦口區。

據說,項羽並非獨自從垓下突圍,而是和虞姬一起的。兩人帶兵逃到今天 的江蘇省江浦縣蘭花鄉時,遇到了漢軍的堵截,雙方展開了對殺。虞姬也上陣搏殺。戰鬥中,虞姬頭上的碧玉蘭花簪子掉在了田梗上,從此這裡開滿了香氣襲人的蘭花,這口水塘便被稱為“蘭花塘”,此地也隨之稱為“蘭花鄉”。

殺出重圍後,項羽帶著虞姬到一座小橋邊休息。眼前的慘境,讓一代英雄項羽虎淚交加,悲愴不已。虞姬便主動為項羽舞劍解憂,舞著舞著,虞姬突然說:“大王珍重,妾先去。”說著,以劍自刎。

而此時,漢軍又追上來了,悲痛不已的項羽只好將虞姬埋在了小橋邊的田野裡,然後逃走。從此,這座橋被稱為“失姬橋”。時至今日,浦口區還有“蘭花鄉”、“失姬橋”這兩個地名。

而這三處的虞姬墓,究竟哪個才是真的呢,目前還是一個待解之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