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那些 假冒“皇親國戚”事件

近日, 媒體上報導了一則新聞:一女子不僅膽大包天冒充國家領導人的親屬強行訛詐股份, 在被訛詐人網上發帖舉報時, 她竟然還敢到公安機關報案, 大張旗鼓地聲明自己的“特殊身份”, 命令網警給她刪帖, 結果被員警識破, 落得個自投羅網的下場。

近讀《稗海拾趣》一書, 裡面也記載了幾個古代冒充“皇親國戚”, 甚至皇帝老兒的事件。 最終那些冒牌貨都受到了嚴厲的懲處。

冷清冒充皇子案

先來看一個宋代冷清弄假冒充皇子案。 北宋皇佑二年(1050年), 有一個人來到官府投訴, 自稱名叫冷清, 其母親王氏,

原本是宮廷內的宮女, 因為皇宮內院失火, 逃奔在外。 出逃前已蒙皇上臨幸懷了身孕, 後來嫁給了民間的冷緒, 生下他取名冷清, 現在藥鋪當夥計。 這冷清與名叫高繼宏的朋友商量後, 來到官府陳訴, 並且拿出真宗皇帝賜給他母親的繡花兜肚作為憑證, 要求知府還他清白, 還他皇子的地位。 這個知府名叫錢明逸, 見冷清身材魁梧, 相貌不俗, 驚愕不已。 錢明逸也覺得其事過於唐突, 但是一下子也不知如何處理, 只是以冷清精神不正常為名, 將其拘禁起來, 然後上報朝廷。

對於這件事, 朝中大臣們議論不休, 各說各的見解。 推官韓絳上奏說:“冷清冒名留在民間不妥, 理應審判他的罪名, 杜絕人們的疑惑。 ”翰林學士趙概也進言說:“冷清若果真如其所說,

怎麼適宜讓他還在外面?若是他妄言欺詐, 就是一介匹夫而希圖謀取天子之位, 按法應當死罪。 ”朝廷遂命趙概和包拯審理, 二位大臣經過認真細緻的審理, 果然審查出這是一起冒名欺詐案。 冷清與他的同謀者, 不但沒有謀得期望中的榮華富貴, 反而都被判處死刑, 命喪黃泉。 知府錢明逸因糊塗顢頇, 也被降職, 外放到蔡州坐冷板凳去了。

幼童假充皇孫案

再來看一個清代幼童假冒皇孫案。 乾隆庚子年(1780年)春, 乾隆下江南回京時, 途經涿州, 有一個僧人領著一個幼童來見駕。 僧人說幼童是乾隆四子端王永瑊的次子, 因端王的側福晉王氏非常妒忌, 幼童還在繈褓中就被拋棄, 僧人收養了他。

當初, 乾隆的四子端王,

最寵愛側福晉王氏, 這時他的另一位側福晉生了端王的次子, 乾隆聽說後非常高興。 後來, 端王隨乾隆出巡到了欒陽, 有人來報說次子因生痘夭折。 而王府的人, 私下都傳說是王氏所害, 乾隆也隱隱約約聽說過此事, 所以乾隆也疑心僧人領來的幼童或許是真皇孫。

乾隆回京後, 便訊問端王的嫡福晉, 嫡福晉則說嬰兒早殤時, 她還曾經撫摸屍首哭泣, 確實已經夭折了, 並非王氏拋棄。 於是乾隆命軍機大臣和珅等人會審。 大堂上, 只見這幼童相貌端莊, 舉止不俗, 端坐在軍機大臣座上, 呼喚和珅的名字, 從容開言:“和珅, 來, 你乃是皇祖親近的大臣, 怎能容忍天子家的骨肉在民間埋沒呢?”諸大臣面面相覷, 都不敢輕易便置可否,

更別說動手了。 可是, 軍機司員保成卻徑直走過去, 伸手向幼童臉上就是一巴掌, 喝道:“你是何處村童, 被人誆騙, 竟敢做這樣殺頭的勾當!”幼童又驚又怕, 急忙招供說, 自己是某村人, 姓劉, 是僧人教導這麼做的。 案件出現了逆轉, 終於定案, 奏報皇上, 僧人被斬首, 幼童被流放到新疆伊犁。

哪知, 這幼童賊性不改, 在伊犁仍然自稱是皇孫, 招搖撞騙, 許多人還都相信是真事。 當時, 松筠正任伊犁將軍, 他惟恐生出事端, 遂命人暗害了幼童。 這起幼童冒充皇孫案就此了結。

然而, 又另有記載, 端王府一個姓楊的知情太監說, 端王次子生痘時, 實未曾死, 側福晉王氏用一死嬰替換了嬰兒, 然後命令親信奴僕薩淩阿將嬰兒抱出王府, 拋棄在荒郊野外,

嫡福晉撫哭的, 乃是假屍。 可見, 當時側福晉的爭寵是不擇手段的。 冒充皇孫案也就變得撲朔迷離了。

侍衛假冒皇帝案

最後再來看一個更不靠譜的假冒皇帝案。 清末的一年, 湖北黃州忽然來了一個男子, 徑直來到府衙, 態度驕橫傲慢, 不可一世。 問他姓名也不回答。 知府驚異得不知如何是好。 大家都知道, 這個時期, 光緒皇帝正被囚禁在瀛台, 有謠傳光緒帝逃到民間的說法。 知府也弄不准這個人的來頭, 自己又不認識皇帝, 為了穩妥起見, 只得將他送到撫衙武昌處理。

此時湖北總督為張之洞, 他自從光緒初年鎮守一方掌管大權後, 從未入朝見駕, 也不認識光緒皇帝, 所以他也遲疑不敢斷定此人身份, 就命人將他軟禁在江夏獄中, 暗中叮囑看守官員好生看待。隨後又遍招各地官員前來辨認。於是各地眾官員紛紛到獄中觀瞻辨認,也都想一睹“天子”風采。

而這男子也含糊地示意他就是光緒皇帝,是為躲避慈禧太后的兇焰威逼而逃離京城的。負責服侍的巡檢、典史二人都深信不疑,每天穿著朝服前去問安。這男子看兩人殷勤,就寫了一張紙條:“巡檢可任職武昌,典史可任職漢陽。”這二位還真拿著紙條到總督衙門傳達皇上的恩典和任命,此舉不由使張之洞起了疑心。不久,這男子又寫了一張紙條命令張之洞:“朕在獄中甚貧困,速送銀3000兩。”而此時,另外一個巡檢見到該男子後,大驚失色,趕緊向張之洞報告原委。原來,前幾年他去北京內閣辦事,出東華門時誤撞了顯貴侍從宦官的車,爭執得不可開交,忽然有一個騎馬人從內門出來,儀態非同一般,宦官對他十分禮貌恭敬,那人揮揮手說了幾句話,宦官當即散去了。那人便是此男子。

可以肯定這男子不是皇帝了。

張之洞聽了彙報,再加上這男子的異常舉動,斷定他是冒牌貨,遂會同兩司嚴審,男子這才招供說自己是御前侍衛,北京的漢人,因貧苦不堪,想假託冒充皇上,騙得一些金銀即逃走。張之洞哪敢將此事上奏朝廷,遂將此人秘密處死獄中,又借別的事,革去了巡檢、典史的官職。

看看,從假冒皇帝到皇孫,祖孫三代,可謂齊活了。但是,任何時候,假的真不了!在通訊手段極其落後的古代,都有辦法識別假貨,更何況高度發達的今天!在任何時候,都決不允許此類人有市場。

暗中叮囑看守官員好生看待。隨後又遍招各地官員前來辨認。於是各地眾官員紛紛到獄中觀瞻辨認,也都想一睹“天子”風采。

而這男子也含糊地示意他就是光緒皇帝,是為躲避慈禧太后的兇焰威逼而逃離京城的。負責服侍的巡檢、典史二人都深信不疑,每天穿著朝服前去問安。這男子看兩人殷勤,就寫了一張紙條:“巡檢可任職武昌,典史可任職漢陽。”這二位還真拿著紙條到總督衙門傳達皇上的恩典和任命,此舉不由使張之洞起了疑心。不久,這男子又寫了一張紙條命令張之洞:“朕在獄中甚貧困,速送銀3000兩。”而此時,另外一個巡檢見到該男子後,大驚失色,趕緊向張之洞報告原委。原來,前幾年他去北京內閣辦事,出東華門時誤撞了顯貴侍從宦官的車,爭執得不可開交,忽然有一個騎馬人從內門出來,儀態非同一般,宦官對他十分禮貌恭敬,那人揮揮手說了幾句話,宦官當即散去了。那人便是此男子。

可以肯定這男子不是皇帝了。

張之洞聽了彙報,再加上這男子的異常舉動,斷定他是冒牌貨,遂會同兩司嚴審,男子這才招供說自己是御前侍衛,北京的漢人,因貧苦不堪,想假託冒充皇上,騙得一些金銀即逃走。張之洞哪敢將此事上奏朝廷,遂將此人秘密處死獄中,又借別的事,革去了巡檢、典史的官職。

看看,從假冒皇帝到皇孫,祖孫三代,可謂齊活了。但是,任何時候,假的真不了!在通訊手段極其落後的古代,都有辦法識別假貨,更何況高度發達的今天!在任何時候,都決不允許此類人有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